日期:2021-11-25
這是三年級4課古詩三首,是優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學第二首古詩。
1.教師范讀課文。
2.仔細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景物?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
1.讀準字音。
“泊”的讀音是bó,“德”的讀音是dé,兩字的讀音要注意區分,尤其聲母b、d,不要混淆。
“移”的讀音是yí,是整體認讀音節。
“愁”的讀音是chóu,聲母是ch,不是c。
2.記憶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學習生字。
移:左邊禾木旁,右邊是“多”,合在一起是“移”。
泊:左邊三點水,右邊是“白”,合在一起是“泊”。
愁:上邊是“秋”,下邊是“心”,合在一起是“愁”。
曠:左邊日字旁,右邊是“廣”,合在一起是“曠”。
(2)分析字形。
德:左邊雙人旁,右邊從上往下的順序是“十四—心”,合在一起是“德”:注意不要丟掉心字上面的一橫。
3.理解詞意。
建德江:新安江流經建德縣(今屬浙江省)的一段江水。
泊:停船靠岸。
煙渚:煙霧籠罩的水邊沙洲。
野曠:原野空曠遼闊。
江清:清水很清澈。
三、理解古詩內容。
1.讀第一句“移舟泊煙渚”,說說“移舟”、“泊”的意思?
(劃船靠岸;停船宿夜。)
2.這句是講什么?起什么作用?(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不僅點題,也為下句寫景抒情作了鋪墊。)
3.讀第二句“日暮客愁新”,說說“日暮”、“客”的意思?(日落;詩人自指。)
4.這句是講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夜暮時分,孤船小洲,不禁勾起“我”新的愁緒。大概是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原因吧。)
5.讀第三句“野曠天低樹”,說說這句寫了什么? (寫日暮時候,天色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
6.讀第四句“江清月近人”,說說這句講了什么? (夜幕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船中的人是那么近。)
7.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羈旅的惘悵,故鄉的思念,以及對人生復雜的.感受,交織在一起。)
四、鞏固練習。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讀一讀“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句詩,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景象。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晝、耘、供”3個生字,理解字義,正確認讀課文中“耘田”“績麻”詞語,掌握“供”這個多音字,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等活動,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發現古詩詞的美,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激發其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認“晝,耘”兩個生字。掌握“供”這個多音字,理解詩詞大意。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話語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發現古詩詞的美。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小導游”導入,激發興趣
1.趣味導入
師:身處童年的我們,身上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有趣的故事,比如偷用媽媽的化妝品等等 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兒時的快樂。那么你們猜猜古代兒童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樣的呢?
預設: 生1:農作 生2:放風箏
師: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就請我們的小導游——范成大來帶領我們去了解一下吧!
2.了解作者
師:在小導游帶領我們之前,我們先把小導游的身份揭示一下
作者:范成大 字致能,號: 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 (先請學生回答,后揭示)出生地: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地位:南宋四大詩人之一,分別是楊萬里、陸游、尤袤(mào) 也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師:)
師:好,我們已經知道“小導游”的信息了,我們的小導游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這首詩的作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三首》真實地再現了古代兒童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ー)通過學習,了解發生在古代兒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ー)。借助拼音學會
生字,要求:①讀準字音。②把詩句讀通順。
2.教師誦讀,學生標記不認識生字的字音。
師:聽到同學們繪聲繪色的朗讀,老師也不禁被你們感染了,現在老師朗讀這首古詩,同學們就標識自己不會的字音。
注意讀準“晝zhòu、耘yún、解jiě、耕gēng、傍bàng”的讀音。
指導讀準多音字
“供”([gòng]作動詞時(四聲)——準備著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應、供求、供需、提供、供不應求。[gōng]作名詞時(一聲)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上供: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事實:招供、口供、供狀、供認、供詞。)——在詩中讀四聲。
3.自主探究
師:課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我們已經解決了,那么現在我們一起穿越千年去瀏覽田園風光,同時去看看古代兒童的童年樂趣。
師:同學們,你們可以通過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方式,結合課文注釋,和文中的圖片。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在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大體寫了什么?(2分鐘)
抽生: 生1:農作 生2:當家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教師講解
師:同學們都理解得很棒,那么現在我們一起來進入這首詩,看一下這首詩到底寫了什么?
讀題解說:
①詩題講解
教師范讀課題,《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師:有同學可以告訴老師,這里的四時是什么意思呢?
抽生
師:有同學答對了,四時——表示的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農民們一年四季都在勤勞的勞動著。
師:那雜興呢?
抽生回答一下,也可以積極發言
雜興——在四個季節當中會有不同的興致。各種興致
師:同學們看一下這首詩是其中的第幾首啊?有人知道一共有多少首詩嗎?
師:沒錯,一共有60首詩,而這首詩其中的第31首。
②逐字講解
先讀第一句詩
師:在第一句幫我找出兩個字。這兩個字呢是指示時間的關鍵字。——晝夜
(提醒學生做筆記。)記得把這個兩個字圈出來
一一解釋(可看注釋) 晝:白晝。耘田:在田間除草。績麻:把麻搓成線。(搓麻繩)
③翻譯句子
晝出耘田夜績麻,(白天出去給田里鋤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繩。)
村莊兒女各當家。(農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擔。)
④出示填空題考學生。
白天(在田間鋤草)夜晚(把麻搓成線)
師:老師這里有一道題,哪位同學要來回答這個問題呢?答對了就有小星星獎勵。
⑤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句詩的意思。(說的好的,便有星星。)
(四)小小總結家(贏星活動)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這首詩的一部分,那么同學們通過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呢?下面我們進入我們小小總結家環節來說一下自己的收獲。
生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學會了注意讀準“晝、耘、解、耕、傍”的讀音。
生2:“供”([gòng](四聲)作動詞時——準備著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應、供求、供需、提供、供不應求。[gōng](一聲)做名詞時——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上供: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事實:招供、口供、供狀、供認、供詞。)在詩中讀四聲。
生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會翻譯了第一句的古詩意思。
晝出耘田夜績麻,(白天出去給田里鋤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繩。)
村莊兒女各當家。(農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擔。)
生4: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詩人范成大的生活經歷是比較艱苦的,但是他最后還是成功了,所以我要學習他那種刻苦的精神。
生5: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南宋四大詩人分別是,楊萬里、陸游、尤袤(mào) 也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2.師小結:我們的同學們都總結的很棒,下面我把小星星送給我們這四位同學。特別是我們第一次為同學總結的很好,這一點我們其他同學都沒有想到范成大他的生活雖然很艱苦,但是他最后還是成功了。
作業
1.將課文中的生字詞抄寫一遍
2.翻譯后句詩
板書設計
晝耘田
農事繁忙
夜績麻
教學目的:
人教版小學語文《古詩三首》教案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感受祖
國語言文字的美。
2.通過詩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默寫《獨坐敬亭山》《舟夜書所見》。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吟誦對理解和
繼承古代優秀文化,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今
天,我們再學習三首古詩。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獨坐敬亭山》。
1.讀課文。
2.學習生字。
亭:上下結構,把“亮”字下面的“幾”換成“丁”,就是“亭”。
3.理解古詩。
(1)“敬亭山”在哪兒?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什么?(今安徽省宣城縣北,宣城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風景優美。獨自坐在敬亭山,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
(2)讀第一句詩,說說“眾鳥”“孤云”“閑”的意思?(成群的鳥兒;僅有的一片云;云彩飄來飄去悠閑的樣子。)
(3)說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空中成群的鳥兒高飛遠去了,無影無蹤;長空中僅有一片白云也慢慢地飄去了。)
(4)讀第二句詩,說說“兩不厭”的意思?(指人和山彼此相看不厭煩,把山人格化了。厭:滿足。)
(5)說說第二句詩的意思?(只有敬亭山沒有走開,我和它互相看望不覺得厭煩。)
(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和山之間的深厚感情。)
三、鞏固練習。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說說“敬亭山”“閑”“厭”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講講古詩的意思。
3.默寫課文。注意標點,不寫錯別字。
一、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今天,我們要學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是清代詩人查慎行寫的。清代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詩人早年從軍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許多詩是通過行旅見聞來描寫山川風物的。
二、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了什么?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1.讀準字音。
“螢”的讀音是yíng,是整體認讀的音節:“簇”的讀音是cù,聲母是c,不是ch。
2.利用熟字和偏旁記憶生字:
螢:上中下結構,上邊是草字頭,中間是禿寶蓋,下邊是蟲,合在一起是“螢”。
簇:上下結構,上邊是竹字頭,下邊是個“族”,合在一起是“簇”。
3.理解詞意。
所見:看到的景物。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風簇浪:微風泛起的層層波浪。
散:散開。
作:變作,變成。
四、理解古詩內容。
1.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什么?講講“舟”“書”“所見”的意思?(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舟:船。書:寫,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2.讀“月黑見漁燈”,說說它的意思?(漆黑的夜晚,一盞漁燈閃現在河面。)
3.讀“孤光一點螢”,這句是說什么? (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
4.讀“微微風簇浪”,說說“簇”的意思?這句告訴我們什么?(簇:聚集、簇擁,這里是吹起的意思。是說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了層層細浪。)
5.讀“散作滿河星”,這句是說什么?(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顆星星,在河面閃動。)
6.這首詩的前兩行和后兩行,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說明詩人什么?(前兩行寫: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孤燈閃爍的美妙景象。后兩行寫: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影“散作滿天星”的神奇畫面。說明詩人觀察得仔細,善于捕捉剎那間的景色變化。)
五、鞏固練習。
1.根據詩句想象《舟夜書所見》描繪的美麗景色。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作業設計:
一、寫出下面字的部首和筆畫。 ·
亭:( )部,共( )畫,第七筆是( )。
德:( )部,共( )畫,第十三筆是( )。
螢:( )部,共( )畫,第七筆是( )。
曠:( )部,共( )畫,最后一筆是( )。
二、比一比,組成詞語。
秋( ) 族( ) 各( )
愁( ) 簇( ) 客( )
三、讀一讀,注意帶線的詞語,說說詩句的意思。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2.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