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4
這是三下語文9古詩三首教案,是優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于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洗硯池 千錘萬鑿 焚燒 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古詩三首 教案(小六)》。)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想象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墨梅》。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后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附:板書設計
一、素質教育目標古詩三首教案設計
(-)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2.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課文并默寫一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祖國燦爛的文化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體會青春易逝,時不再來,要勤奮求學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珍惜美好年華,體味邊塞風光的壯美。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讀每一首詩。
(二)難點
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三國”以后,魏國的第一個皇帝是曹丕,他有個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總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的話就殺他的頭。曹植又氣又恨,輕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絕唱,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七步詩》。
2.教師范讀課文。
(二)交流自學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1.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持:用來(教師強調,與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樣。)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狀食物。(這是古義,今天不太常用)
漉:過濾。
豉: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為:把……做成。(與今天意義不同)
箕:豆秸
釜:鍋
泣:哭泣
2.試著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3.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三)歸納學生問題,集體討論
1.曹植寫這首詩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師引導: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曹植的這首詩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比喻意義。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聯系前邊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真正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汁”與后面的“泣”、“急”讀起來并不押的,而古詩對韻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教師直接講解: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變化引起的。“汁”在古代讀入聲,讀音與“泣”、“急”很相近。)
(四)反復朗讀,體會感情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習期讀。
(五)體會寫法
想一想,這首詩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再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六)背誦全詩,體會寫法,內化感情。
(七)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詩,向別人講述這首詩的意思和有關它的故事。
第二課時
(-)學習《長歌行》
1.導入新課。
“行”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我們曾經學過那首詩?(背誦《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學一篇這樣的詩歌叫《長歌行》。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
2.交流自學結果。
(l)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葵:一種蔬菜。(教師強調,與今天的意思不一樣。)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晞:露水被太陽曬干。
陽春:溫暖的春天。
德澤:恩澤,恩惠。
秋節:秋天。
焜黃:草木枯黃。
華:同“花”(這叫通假字,兩個字的意思在這里是一樣的。)
百川:眾多的河流。
復:再,又。
徒:白白地。
(2)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園中綠綠的葵菜葉上,早晨的露珠還在閃光。可是不久就會被太陽曬干的。溫暖的春天廣布恩澤,世間萬物全都熠熠生輝。常常害怕秋天的到來,草木枯黃,花衰葉落。百川都奔涌向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能往西流呢?少壯的時候不知努力,年紀大了只能白白的傷心。)
(3)提出不懂的問題,相機點撥,指導學生解決。
重點解決:這首詩表面上是在寫景色,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什么?
這首詩與《七步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這首詩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3.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二)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l)秦時明月漢時關:(學生理解不了。教師提示講解)這一句應用了一種古修辭方法(“互文”),應當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也就是說,明月照在關塞上的景象,自秦漢一來,一直如此。
(2)萬里長征人未還;表面意思是,萬里遠征的人還沒有回來。實際上是說,戰亂終年不止,遠征的戰士還沒有返回家園。
(3)教師簡介“龍城”“飛將”“胡馬”“陰山”等詞語。以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
5.體會詩的意境。
(l)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亂不斷發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英勇善戰,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三)布置作業
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出塞》。
附:板書設計
長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聯想言志)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晝、耘、供”3個生字,理解字義,正確認讀課文中“耘田”“績麻”詞語,掌握“供”這個多音字,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等活動,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發現古詩詞的美,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激發其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認“晝,耘”兩個生字。掌握“供”這個多音字,理解詩詞大意。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話語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發現古詩詞的美。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小導游”導入,激發興趣
1.趣味導入
師:身處童年的我們,身上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有趣的故事,比如偷用媽媽的化妝品等等 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兒時的快樂。那么你們猜猜古代兒童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樣的呢?
預設: 生1:農作 生2:放風箏
師: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就請我們的小導游——范成大來帶領我們去了解一下吧!
2.了解作者
師:在小導游帶領我們之前,我們先把小導游的身份揭示一下
作者:范成大 字致能,號: 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 (先請學生回答,后揭示)出生地: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地位:南宋四大詩人之一,分別是楊萬里、陸游、尤袤(mào) 也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師:)
師:好,我們已經知道“小導游”的信息了,我們的小導游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這首詩的作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三首》真實地再現了古代兒童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ー)通過學習,了解發生在古代兒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ー)。借助拼音學會
生字,要求:①讀準字音。②把詩句讀通順。
2.教師誦讀,學生標記不認識生字的字音。
師:聽到同學們繪聲繪色的朗讀,老師也不禁被你們感染了,現在老師朗讀這首古詩,同學們就標識自己不會的字音。
注意讀準“晝zhòu、耘yún、解jiě、耕gēng、傍bàng”的讀音。
指導讀準多音字
“供”([gòng]作動詞時(四聲)——準備著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應、供求、供需、提供、供不應求。[gōng]作名詞時(一聲)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上供: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事實:招供、口供、供狀、供認、供詞。)——在詩中讀四聲。
3.自主探究
師:課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我們已經解決了,那么現在我們一起穿越千年去瀏覽田園風光,同時去看看古代兒童的童年樂趣。
師:同學們,你們可以通過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方式,結合課文注釋,和文中的圖片。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在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大體寫了什么?(2分鐘)
抽生: 生1:農作 生2:當家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教師講解
師:同學們都理解得很棒,那么現在我們一起來進入這首詩,看一下這首詩到底寫了什么?
讀題解說:
①詩題講解
教師范讀課題,《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師:有同學可以告訴老師,這里的四時是什么意思呢?
抽生
師:有同學答對了,四時——表示的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農民們一年四季都在勤勞的勞動著。
師:那雜興呢?
抽生回答一下,也可以積極發言
雜興——在四個季節當中會有不同的興致。各種興致
師:同學們看一下這首詩是其中的第幾首啊?有人知道一共有多少首詩嗎?
師:沒錯,一共有60首詩,而這首詩其中的第31首。
②逐字講解
先讀第一句詩
師:在第一句幫我找出兩個字。這兩個字呢是指示時間的關鍵字。——晝夜
(提醒學生做筆記。)記得把這個兩個字圈出來
一一解釋(可看注釋) 晝:白晝。耘田:在田間除草。績麻:把麻搓成線。(搓麻繩)
③翻譯句子
晝出耘田夜績麻,(白天出去給田里鋤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繩。)
村莊兒女各當家。(農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擔。)
④出示填空題考學生。
白天(在田間鋤草)夜晚(把麻搓成線)
師:老師這里有一道題,哪位同學要來回答這個問題呢?答對了就有小星星獎勵。
⑤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句詩的意思。(說的好的,便有星星。)
(四)小小總結家(贏星活動)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這首詩的一部分,那么同學們通過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呢?下面我們進入我們小小總結家環節來說一下自己的收獲。
生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學會了注意讀準“晝、耘、解、耕、傍”的讀音。
生2:“供”([gòng](四聲)作動詞時——準備著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應、供求、供需、提供、供不應求。[gōng](一聲)做名詞時——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上供: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事實:招供、口供、供狀、供認、供詞。)在詩中讀四聲。
生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會翻譯了第一句的古詩意思。
晝出耘田夜績麻,(白天出去給田里鋤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繩。)
村莊兒女各當家。(農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擔。)
生4: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詩人范成大的生活經歷是比較艱苦的,但是他最后還是成功了,所以我要學習他那種刻苦的精神。
生5: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南宋四大詩人分別是,楊萬里、陸游、尤袤(mào) 也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2.師小結:我們的同學們都總結的很棒,下面我把小星星送給我們這四位同學。特別是我們第一次為同學總結的很好,這一點我們其他同學都沒有想到范成大他的生活雖然很艱苦,但是他最后還是成功了。
作業
1.將課文中的生字詞抄寫一遍
2.翻譯后句詩
板書設計
晝耘田
農事繁忙
夜績麻
教學目標: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指名背誦《墨梅》。
2、匯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竹石》
1、了解詩人,理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省)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是"揚州八怪"之一。
(2)理解詩題。(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的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首詩是題寫在他畫的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2、抓字眼,明詩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咬定: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巖:山巖的裂縫處。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決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巖之中。
這兩句詩中用了一個"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巖中"表明了勁竹對生活條件并沒有過高的要求,顯示出它的生命力極強。
B.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堅勁:堅韌不拔。
任爾:隨你。人,任平。爾,你。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的磨難仍然堅挺,不管你從何方刮來什么風。
這兩句進一步寫出了惡劣環境對勁松的磨練以及它不屈不撓的精神。"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指的是無數的磨難,惡劣的環境。面臨著如此多的磨難,進一步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精神。
3、想意境,悟詩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歡哪種植物?你喜歡竹子嗎?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2)詩人喜歡竹子嗎?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作者非常喜歡竹子。作者用質樸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勁竹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這首詩借物喻人。通過詠誦立根破巖之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決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詩人的身份,懷著對勁竹的敬佩之情朗誦全詩。
三、學習《石灰吟》。
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