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1
這是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教案板書,是優秀的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背積累歇后語。
2、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閱讀輕聲詞語。
2、誰還能說出一些輕聲詞語?(姐姐、孩子、燈籠……)
二、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讀歇后語。
2、教師簡介歇后語。
3、你還知道哪些歇后語。(學生自由回答)
4、集體齊讀,學生背誦。
三、布置作業。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狐貍和烏鴉》。
四、課堂總結。
學了這一課,你懂得了什么?
學習目標
1.了解標點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學習用換偏旁的方法識字,在搭配詞語、讀“節氣歌”中鞏固識字,積累詞語,并了解二十四個節氣。
3.感知動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動物講給同學聽,并能把說的內容寫出來。
4.通過課內外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養成細心觀察、了解自然的習慣。
課前準備
1.有關二十四個節氣、動物世界的音像或課件。
2.制作語文園地中出現的生字詞卡片。
3.自然界的虛擬網站課件制作。
教學設計
我的發現
學習這部分內容,要借助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文字相同的兩句話,由于標點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不同,使學生了解標點的用處。
教學環節:
1.學生自讀書中的句子,同桌交流發現了什么。
2.全班交流發現,交流后歸納出:同樣的內容,標點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3.拓展。進一步發現:同樣的內容,標點標在不同的位置,句子的意思也不同。如: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日積月累
本部分包括“讀讀認認”“我會連”和“讀讀背背”三項內容。學習用換偏旁的方法識字,準確運用詞語,了解我國農歷的二十四個節氣,在讀背和運用詞語中鞏固識字,積累語言。
1.讀讀認認。
a.輕聲讀讀8組形近字和生字帶出的詞語。
b.小組交流識記10個生字的方法。
c.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介紹識字方法。
d.變序抽取字卡,以競賽的形式認讀、擴詞。
2.我會連。
a.明確。
b.動手連一連。
c.同桌交換,互相訂正。補充練習:
追趕 羽毛
攪拌 羊群
抖動 水泥
晴朗的 饅頭
香甜的 財富
寶貴的 天空
3.讀讀背背。
a.看課件或文字補充材料,了解二十四個節氣。
b.讀節氣歌和二十四個節氣。
c.借助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節氣歌”的意思。
d.背誦“節氣歌”。
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奇妙的動物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習的興趣,展現對動物世界的認識與熱愛。
1.進入動物王國。
播放《動物世界》的.片段,讓學生談想法。
2.學做解說員。
a.示范引導:我們聽聽一只刺猬的自我介紹吧……
b.選擇一種自己熟悉并喜歡的動物,想想它的生活習性、可愛之處,以及自己和這個動物之間發生過的一些趣事,準備發言。
c.分小組交流,在交流中聽的同學可以提高,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d.小組推薦代表比賽交流。
寫話
寫一寫自己熟悉的一種動物,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讓同學評一評自己寫得怎么樣。
展示臺
這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展示臺,既可以展示收集的諺語,又可以展示自己查閱的有關自然知識的資料,還可以介紹自己收集的動植物標本。學生既動口,又動手。形式上可讓學生自己組織展示,體現自主性,發揮創造性。
1.在教學有關課文時,鼓勵學生查詢、積累資料。
2.布置動物、植物展示天地。(教室中可懸掛諺語,桌子上擺放標本、資料卡片等)
3.學生從不同方面展示才能。
百科知識問答、諺語擂臺賽、標本解說員、《我與動物趣事》講演等。
寬帶網
教學這部分內容,有條件的可帶學生到電腦房上課,培養學生主動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1.自讀書中的短文,說說從中了解的知識。
2.小組交流。介紹自己了解的自然界其他的奇異現象。
3.進入虛擬寬帶網,去“自然界”遨游。內容包括:
a.動物、植物的圖片資料。
b.有關的文字資料。
c.人類仿生學的一些淺顯例子。
1.把自己從中了解到的感興趣的內容說給家長聽。
2.建議學生到動物園、植物園、圖書館參觀學習,了解更多的知識。
建議這次語文園地教學用4課時,其中口語交際和寫話用1~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積累字詞;發現不同字的特點,幫助記憶。
正確區分形近字和形聲字,并正確運用。
2.能力目標:通過讀、背積累歇后語。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主動識字、詞興趣;培養學生正確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積累字詞;發現不同字的特點,幫助記憶。
正確區分形近字和形聲字,并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主動識字、詞興趣;培養學生正確閱讀的興趣。
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積累字詞;發現不同字的特點,幫助記憶。正確區分形近字和形聲字,并正確運用。
2.激發學生主動識字、詞興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趣味識字。
1、學生自由讀生字。(教師正音)
2、教師范讀兒歌,學生跟讀。
3、從這些字詞里你們有什么發現?(每樣東西都有它的用處)
4、你能像這樣說兩句嗎?(有筆能寫字,有家才溫暖……)
5、集體齊讀兒歌。
二、我的發現。
(1)學生自由讀詞語。
(2)教師范讀,學生正音。
(3)你們發現了什么?
(第一行字都是口字旁,都和嘴有關;第二行字都是提手旁,和手有關;第三行字都是足字旁,都和腳有關。)
(4)小組再讀詞語。
(5) 集體讀詞語。
三、字詞句運用。
1、 區分青和清,再和在。(學生回答,教師指導)
2、 學生獨立完成“選一選,填一填”。
3、 學生回憶音序查字法的過程。
4、 獨立完成字典查字的練習。學生匯報。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在誦讀兒歌的過程中,準確識記“飯、能、飽、茶、泡、輕、鞭、炮”等字。(重點)
2.在看部首識字的過程中,發現生字部首與其意思的密切聯系。(難點)
3.區別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會用它們填空。練習查字典,培養學生查字典的學習習慣。(重點)
4.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歇后語,借助圖片大致了解描述的內容,并背誦積累。(難點)
5.和大人一起朗讀故事,明白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內容,知道狐貍為什么對烏鴉說好話,懂得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啟發學生不能聽信花言巧語,要專注做好眼前的事。(難點)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字卡。(教師)
2.字卡。(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識字加油站
1.(多媒體出示喜羊羊圖片)導言:我們的好朋友喜羊羊來了,它還給我們帶來了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課件出示“飯、水、足、手、衣、火”的圖片)學生說出圖片上的事物。
2.引導學生說出圖片上的事物能用來做什么,同時逐句出示兒歌內容,引導學生相機識字。
(1)自由讀兒歌,讀準字音。
(2)指名讀兒歌,師生正音。
3.引導學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間自由交流識字:飯、能、飽、茶、泡、輕、鞭、炮。
(1)讀準字音:“茶”是翹舌音,“鞭”是三拼音節,泡(pào)和炮是同音字。
(2)認清偏旁,說說字義和偏旁的關系。
(3)交流識字方法。如: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生字:泡、飽、炮。
(4)同桌互相考一考:搶讀生字,看誰讀得準確。
4.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認讀生字。
5.導學:喜羊羊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聽一聽,它又說了什么?(課件出示泡泡語:你能看圖背誦這首兒歌嗎?)
6.引導學生把學過的生字放入兒歌,速讀速背兒歌。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圖片導入,引領學生在趣味觀察中認識兒歌中的主體事物。在此基礎上的認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動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識字實效,又尊重了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
二、認真觀察,我的發現
1.導言:由于同學們表現得非常棒,現在喜羊羊要帶我們去漢字王國逛一逛。一年一度的漢字王國運動會的開幕儀式就要開始了,讓我們隨著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隊伍參加。
2.課件播放第一支走來的隊伍——口字旁家族,并出示相應生字“吃、叫、吹、咬”。
(1)齊讀生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四個字有什么共同點。(課件出示口字旁)
(2)引導學生思考口字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關,然后指名匯報,并表演。
(3)導學:這支隊伍想擴充,還有哪些字寶寶可以參加呢?(預設:“喊、嘆”等。)
3.課件播放第二支走出來的隊伍——提手旁家族,并相應出示生字“提、拔、捉、拍”。
(1)導言:觀察生字,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提水、拔蘿卜、捉小雞、拍球圖片)
(2)引導學生思考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關,并再舉幾個例子。
4.課件播放第三支走出來的隊伍——足字旁家族,并出示生字“跑、跳、踢、踩”。
(1)導言:最后一支隊伍比較特殊,大家來看看都有誰呢?(生齊讀)
(2)引導學生觀察這一組字又有什么相同點。(課件出示足字旁)
(3)足字旁的字多數和腳部動作有關,學生舉例子。(跺腳、跳躍等)
設計意圖: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在自主發現中了解漢字造字規律,初步樹立歸類識字的意識。
三、情感體驗,字詞句運用
1.導言:喜羊羊在漢字王國玩得特別愉快,它喜歡這里的山山水水,它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課件出示青山和清泉的圖片,并注明這兩個詞語,突出“青”和“清”兩個字。)
(1)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字,你們發現了什么?
預設:讀音相同,意思不同。“青”表示綠色,而“清”表示清澈和清楚。
(2)課件出示:“遠處有(
)山,近處有(
)泉。”學生試填,并說明理由。
(3)學生小組討論還可以用“青”和“清”組哪些詞,并用詞語造句。
2.課件出示:“在”和“再”。引導學生說出哪個是“再見”的 “再”,并說明理由。
預設: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再見”這個詞,“再”表示又一次的意思。
3.教師引言:“在”表示存在或者表示存在于某地點,比如:在家、在場、在外面……
4.課件出示選字填空:放學了,大家(
)教室門口和老師說(
)見。
(1)指導學生用“在”和“再”填空,并說明理由。
(2)課件出示選字組詞練習:(
)家、正(
)、(
)學校、(
)次、(
)來。學生討論怎樣填寫,并用填寫的詞語造句。
5.完成教材64頁的翻字典游戲“比比誰最快”。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的圖片,直觀理解“青”和“清”的意思,再填字組詞造句,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比較兩組同音字時,都是先理解再運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借助有趣的“翻字典游戲”激發了學生查字典的興趣。
第二課時
一、誦讀歇后語,日積月累
1.導言:喜羊羊今天給我們帶來幾幅圖畫謎語呢,誰能猜出每幅畫的謎底?
(1)課件出示圖片:小蔥拌豆腐。
導學:大家看看這盤菜的顏色,用一個詞來形容。
預設:又青又白、綠白相間、清清(青青)白白……教師給出一清(青)二白。
(2)課件出示:竹籃子打水、芝麻開花、十五個吊桶打水圖片。師生交流共同猜謎語。
2.引學:剛才我們猜的是歇后語,歇后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后一部分像謎底。
(1)請你讀一讀教材中的歇后語,對照圖片體會其中的含義。
(2)同桌對讀歇后語,一人讀前一部分,一人讀后一部分。
(3)課件出示歇后語的前一部分,學生齊說后一部分。
3.拓展其他歇后語。
(1)課件出示幾個課外歇后語,小組交流學習,互相糾正字音,反復練讀,直到全組同學都會朗讀為止。
(2)借助圖片指導學生邊讀邊理解,最后熟讀成誦。
4.小結:歇后語的種類有很多,有諧音類、喻事類、喻物類、故事類等,內容廣泛,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集。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主要以讀為主,熟讀成誦。讓學生以多種方法練習朗讀,借助圖片,在讀中感悟,并鼓勵學生去搜集、去積累。
二、共同閱讀,感悟道理
1.導言:一個晴朗的日子,烏鴉找到了一片肉站在大樹上,正準備回家喂寶寶,卻遇到了樹下尋找食物的狐貍。(課件出示:短文插圖)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課件配圖播放故事)
2. 學生初步了解短文內容。教師出示字卡,指導學生學習發音易錯的生字。
3.指導朗讀短文,把短文讀得正確、流利。
4.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狐貍幾次對烏鴉說話?烏鴉有什么表現?畫出狐貍的話讀一讀,想想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話,烏鴉為什么上當受騙,通過這個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討論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呢?
三、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回家和大人一起朗讀《狐貍和烏鴉》這個小故事,并把你學到的內容講給大人聽。
2.把搜集到的歇后語和同伴交流一下,看看誰記得多。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級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交流和表達。教師應充分給予他們思考、表達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豐富語言,在交流中感悟內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減少語文園地的內容帶給學生的枯燥感,我設計了“喜羊羊參加運動會”的一系列情境。借助課件里的圖片和動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以語文園地中的各板塊內容為主體創設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觀察與傾聽上,迅速提升了學習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