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3
這是口語交際講述教案設計,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根據圖畫情境續編故事情節,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
3、學會交流,學會評論學生的故事。
4、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表演法。
【教學準備】投影、動物頭飾、繪畫材料工具。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你們喜歡嗎?出示投影。
師:有一天,小兔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步,兩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來了……
小松鼠為什么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來是想干什么呢?老師講到這兒,講不下去了,請同學們幫幫忙,仔細看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這個故事續講完,看誰講得好。(提示:小松鼠可能為了什么事才急急忙忙找小兔?小兔會怎么說?怎樣幫助小松鼠?)
2、請小朋友帶上頭飾,同桌倆一起來想想,練練,把他們發生的事表演一下。
意圖:口語交際教學,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交際的欲望。寬松愉快的環境會使學生心情愉悅,樂于思維,敢于表達。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通過圖片欣賞、語言渲染、表情表演,激發對小動物的情感,創設了問題情境,以疑促思,激起思考的欲望和學習的熱情。
二、合作排練,自主展示:
1、小組合作交流,自由表演。
2、小組派代表全班匯報交流,評一評,論一論,選選你覺得最棒的小組,說說為什么選他們,好在哪里?
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蘇霍姆林斯基語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是故事,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興趣,可以創設情景,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模擬生活場景,進行表演訓練。這角色表演的設計真正給了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通過表演,把故事演活,是一種語言內化的過程,也培養了學生思維應變能力,使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和交際能力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讓表演為交際服務。
三、自由選擇,續編故事
1、自由選擇合作伙伴續編故事,看誰編得完整、清楚、合理。。
2、全班交流,說說他講得怎樣?評出“故事大王”。(要求:看他能否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故事講得有條理、完整、清楚。)
意圖:利用編故事可以拓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以不同的身份參與交際。在交際之后,評出“故事大王” 或“口才之星”,讓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發現同學的優點,取長補短。在這過程中,臺下所有的同學都作為評委,對各組的代表進行評分。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評價的方法和尺度,把思考發現和評判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傾聽,判斷正誤;學會贊揚,欣賞別人的優點;學會質疑,給別人提出好的建議。
四、課外延伸:
1、動筆把自己講的故事畫下來。課后在《學習園地》中展示。
2、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意圖:富于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創設情境就是啟發學生想象的火花塞。情境創設能為學生的形象思維提供更直觀、更為具體的形象,也可喚起兒童記憶中的有關表象,為兒童大腦進行再創造思維奠定基礎??谡Z交際訓練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想象,使學生不拘泥于課本,大膽想象,大膽創新。學生在討論交際中明白怎樣根據一個故事的開頭,把下面的故事編出來,并受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讓學生把故事講給家人聽,把自己當成小兔、小松鼠,從小兔、小松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并把教學內容貫穿到日常生活中,使教學更趨開放,實現教學的課內外融合。
一、談體會
“我愛閱讀”是我們這個單元的活動主題,通過這些活動,你對閱讀有哪些新認識?有哪些讀書感受?獲得了哪些讀書樂趣?獲得了哪些有效的讀書方法?
大家就感興趣的話題,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講故事
通過同學們自己設計的活動,有的自己按照計劃去讀書,有的采訪了愛讀書的人,有的搜集了一些名人讀書的事情。同學們肯定有不少動人的故事,那就把最有趣,最有價值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三、辯論會
根據學生前面兩個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辯論話題。“開卷是否有益?”根據自己的讀書感受,加上典型的例子,進行辯論。
1.明確辯題。正方:開卷有益。反方:開卷未必益。
2.選擇辯題,確定辯論方。可以是學生自主選擇,然后劃定雙方;也可以在教室中間劃開,然后用拋硬幣的方法選擇辯題;可以群體間相互辯論,也可以選出幾位辯手作為代表。
3.進行辯論。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表明自己的觀點要做到有理有據,用舉例的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不進行人身攻擊,就話題展開辯論。
4.辯論總結。教師指出本次辯論的優點,提出今后辯論的注意事項。
習 作
1.提出習作要求
以“記一次“為題寫一篇文章。
2.確定習作范圍,補充題目
在本單元活動中,學生有很多經歷,讀書、采訪、交流、辯論、講故事……相信在這些經歷中一定有學生覺得印象深刻的。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進行描寫。
3.交流
說說想寫什么內容。
4.動筆
5.講評
很多活動都是學生親身參與的,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講評中注意對活動過程的描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參與評價;注意對語言的評價,抓住學生用的準確的語句進行積極評價;抓住學生獨特的感受進行積極評價。
成果交流會
組織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臺”中提示的讀書記錄卡、圖書推薦卡、讀書目錄、習作、訪談記錄、讀書心得體會、積累的讀書名言等……
對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名言書簽”“圖書推薦卡”“讀書筆記集錦”等,給予充分的表揚與肯定。
通過學習和交流,在今后的閱讀中有意識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讓讀書成為習慣。
【學習目標】
1、學生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2、學生學習優秀人物的精神品質,了解自己的特點,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3、學習青春期的知識,以利于學生健康地成長,形成良好的個性。
4、頌青春為內容,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1、學生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2、學生學習優秀人物的精神品質,了解自己的特點,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3頌青春為內容,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
1、生們一起設計、制定活動計劃,安排活動時間。
2、實際條件,為學生提供參考資料或相關網址。
3、主題班會的內容、形式,決定主持人、演出者和有關事項。
【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有關青春的話題。十幾年前,我像你們這么大時,在槐花飄香的日子里,漫山遍野地去采摘槐花,那情景令我至今難忘。在每個成年人的心目中,都有著對過去的一段的美好回憶,那青春歲月發生過的一段事情,像一本紀念冊,永遠珍藏在他們的心中。因為青春歲月,充滿了真情,充滿了渴望。今天,讓我們一起唱響青春之歌,走進《青春隨想》。(出示課題)
二、明確目標
1、我們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2、學生學習優秀人物的精神品質,了解自己的特點,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3、學習青春期的知識,以利于健康地成長,形成良好的個性。
4、頌青春為內容,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三、個性閱讀
第一板塊:我們讀青春
“青春隨想”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步入青春,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心愿和理想,這是他們對生活的渴望,對未來的美好希望,應該熱情鼓勵;步入青春,學生們開始形成自己的個性,這時更需要加以引導,讓他們健康地度過青春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步入青春,不僅身體要得到良好的發育,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成長,要注重培養學生們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團結合作的精神;步入青春,很多人都會有成長的喜悅,讓學生們盡情地歌頌青春,贊美青春,建立自信心,培養對生活的熱愛,保持青春的活力與朝氣。“隨想”并不是隨意,而是有著嚴謹的內涵。關于具體的活動,如下安排:
1、春的心愿”部分①許多學生的心愿和理想,也許談不上遠大,也許還很稚嫩,不要拔苗助長,實實在在才是真;②活動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向著天空、群山、大海大聲喊出自己的心愿,可以有助于學生克服膽怯、羞澀等,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如舉行青春的儀式,可以借鑒有些國家為年輕人舉行成人儀式的做法;如青春宣言,更是可以參考各種宣言的形式??傊?,活動要有創新,才能吸引學生。
2、春的座右銘”部分①“座右銘”要學生自己體會,不要板起面孔說教;②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引導他們了解自己,自覺地
教案《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青春隨想》教案》,來自網!
克服自己的不足;③學生是生活在集體中的,要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優良品質。只關注自己是不夠的,還要關注他人,這樣才能和他人合作相處。幫助他人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也是團結合作的一個方面。
3、春的知識”部分①作為進入青春期的學生來說,不僅身體健康、知識水平提高是重要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可以說更加重要。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能或多或少地有意識地尋求完善自己;②青春期知識,包括性知識,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作為跨學科的一項活動,可以和生理課等結合起來。怎樣宣傳科學知識,要有一定的創意;
4、春的頌歌”部分①歌頌青春,要讓學生感覺到青春的火熱、燦爛、美麗,讓他們發自內心地熱愛青春、熱愛生活。不能做作,不能強加于人;②青春是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所以活動要讓學生動起來,奔放起來;③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可以完全由學生來主導,盡可能不加限制。
附: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青少年期不是簡單的兒童期的延續。兒童成長為一個青少年時會發生重要的生理和心理變化。青春期的變化特別表現在生殖系統、性機能反應以及年輕人認識自我和被他人所認識的諸方面。他們在身高和體力上發生變化,并且在性別上形成了明顯的差異;抽象思維的能力和移情作用開始顯現出來;在家庭內部和家庭以外的年輕人中間,開始與成年人之間建立新的社會關系。這些新的能力的發展產生了新的行為。這些行為不僅因為性別、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水平、以及個人社會成熟的程度而表現得大相徑庭,而且也與青少年所處的社會、文化、政治、自然和經濟環境有關。由于家庭以外的影響開始占據更重要的位置,年輕人的自我判斷和形成的各種關系對他們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和成長越來越具影響力。他們在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將會影響到一生以至后代。青少年時代是年輕人自然體驗、對未來、移情和理想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馳騁的時代。同時也是增強自我意識(有時是自我價值墮落)的時期;自我評價和勤學好問的時期。隨著生育能力的開始發育,在這一時期青少年萌發了兒女之情和性沖動。出于要與他人建立穩定的聯系以及參加工作,開始生活的需要,年輕人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這個時期也是青少年在承擔成年人責任之前,以不傷害自身健康和利益的.各種方式,盡情享受人生的階段。(節選自世界衛生組織技術報告《青少年的健康與成長》)
第二板塊:我們寫青春
[寫作導航]青春隨想
——你會點擊話題嗎?
同學們,你們對“話題”并不陌生吧??墒?ldquo;話題”就是作文的論題嗎?如果認為兩者一樣就錯了。“話題”是人們談話或者描述、議論的內容所涉及的范圍或由來。因此,話題不完全等同于某一個論題,也不等于描寫對象本身。盡管一個話題里包含著某一論題或某一描述對象本身,但它們不能直接和話題畫等號。
話題作文,就是圍繞一個話題寫出來的文章。在寫作過程中,作者要運用聯想、想象等多種思維方法,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體現對人生、對社會的觀察與思考。
話題作文有幾種常見的命題形式:
(1)命題式話題。如以“足球”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2)引言式話題。如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貴”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在這個要求前有一段話“有人說‘有兩種東西,一旦教案《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青春隨想》教案》,來自網!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插圖和傾聽老師的講解,能夠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和要求。
2.在相互的交流活動中能大聲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傾聽別人說話。(重點)
3.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和口語交際能力。(難點)
課前準備
提前放置在辦公室的一本書。(教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一臉著急):哎呀,我怎么這么糊涂!書竟然落在辦公室了!
生(學生紛紛舉手):老師,我幫你去取!
師(故作鎮靜):好吧!×××,請你到我的辦公室去,在靠門左邊第二個柜子的最下一格有一摞書,那摞書從上往下數第二本是我今天要用的作文書,請你幫我取回來。
生1:(聽得很仔細,一邊聽一邊小聲重復,然后快速跑出去。)
師(故作輕松):這下好了!請大家把學習用品準備好!語文書放在書桌的左上角,練習本放在語文書上,從文具袋里拿出鉛筆和橡皮,放在練習本上。
(生照著老師的要求做,幾個同學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
生1:老師,您的作文書取回來啦!(回到座位上坐好)
師(看看作文書,點點頭,故作驚訝):他怎么找得又準又快?
生2(搶著回答):因為老師告訴他作文書在哪兒了,他照著做的。
師:如果讓你去取作文書,你能這么快就找到嗎?
生2(低著頭,撓撓腦袋):不能,老師您當時說的話太多,太長了,我根本沒記住。
師(望向×××):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1:老師,您雖然話說得多,但是說得很清楚,我都聽見了!我把您的話都記在心里,到了辦公室照著做就找到了。
師:看來,要想把別人交代你的事情做好,認真聽清楚要求很重要,同時要想讓別人聽清楚,說話的人應該大聲說,清楚地說,讓別人聽清、聽懂。(板書: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注意聽別人說話。)
設計意圖:建立在生活實際基礎上的交流與指導更能“接地氣”,讓學生立足實際,感悟到“說清”與“聽清”的重要性,為后續的口語交際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繼續情境,明確要求
師:剛才在×××取作文書的時間里,老師要求大家做了什么事?
生3:老師要求我們拿出語文書、練習本、鉛筆和橡皮,并把它們擺在桌子上。
師:老師在要求大家擺學習用品的時候,還提出了具體的擺放位置。請大家看看,你們擺放的位置一樣嗎?
生(相互查看,搖搖頭)
師:老師提出的是同樣的要求,為什么大家的做法不一樣呢?
生2:因為有的同學聽清楚了老師的要求,有的同學沒有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生3:老師站在講臺上說的,說話的時候聲音有點兒小,后邊的同學有點兒沒聽清楚。
師:看來,要想讓別人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必須做到兩點——
生(齊聲讀板書內容):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注意聽別人說話。
師:好,現在老師重新提出擺放學習用品的要求,請大家照著做——語文書放在書桌的左上角,練習本放在語文書上,從文具袋里拿出鉛筆和橡皮,放在練習本上。
(生紛紛按照老師的要求擺好,沒有一個擺錯學習用品位置的。)
設計意圖:教師口若懸河地講解,不如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在具體的經歷中真真切切地體會“聽清”“說清”的重要性。
三、游戲活動,戲中明理
1.第一輪游戲:老師說,大家做。
師:請大家把鉛筆、橡皮放到文具袋里,然后把語文書、練習本、文具袋都放進書包里。
(生照做,教師根據學生活動情況點評,鼓勵學生認真聽清命令。)
2.第二輪游戲:同學說,大家做。
生1:請大家站起來,一起拍手,再一起跺腳。
生照做,教師也跟著做,并總結:聽得準、記得牢、說得清。
3.第三輪游戲:我來說,你來做。
分小組活動,一人發布命令,其他人照著做。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課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本環節的三輪游戲,由簡單到復雜,由聽命令到發布命令,使學生明白不僅要聽清,更要說清。實踐引導中總結要領,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鍛煉。
四、活動總結、拓展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玩了有趣的“我說你做”游戲,你有什么收獲想和大家分享嗎?
生1:玩過游戲之后,我明白了只有認真、仔細地聽清楚別人說的話,才能知道別人要我們做什么。
生2:我以前說話聲音太小,媽媽說我,我也沒在意?,F在我知道了,說話聲音小,別人就聽不清楚你在說什么。
生3:我以后要大聲說話,讓別人聽得清楚,在聽別人說話時也要認真聽,知道人家要告訴我什么。
(師指黑板,全班齊讀板書。)
師:回家以后也和家里人玩一玩“我說你做”的游戲吧,而且還要把我們總結的活動秘訣告訴他們啊!
設計意圖:在課堂上,學生明確了“我說你做”的方法,將整個活動延伸至生活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根據這個總目標,我精心設計了本節課的口語交際活動課。
1.有情境才“能說”。
我們的口語交際課不能局限在課堂里,把它放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引發學生交流。本節課開課伊始的兩個情境,看似與課堂教學無關,實際卻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連,甚至起到了關鍵性的引領作用。孩子們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自然有什么說什么,完全沒有了課堂教學的壓抑感和局限感。
2.有氛圍才“敢說”。
由于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的影響,一些膽小、害羞的孩子,沒有當眾大膽表達的習慣和膽量。因此,我在創設情境的基礎上,展開小組互動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其中,游戲活動的趣味性巧妙地引領這些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體驗中,放開自己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而且在活動中他們也對“大聲說話”有了進一步的認知,相信他們以后的語言表達會更自然,更大方。
3.知道重要才“會聽”。
一年級的孩子大都不會傾聽。他們年齡小,對于新鮮事物感到無比好奇,課堂上的表現通常是一雙雙小手舉得很高,性子急的孩子甚至站起來嘴里不停地喊“我來”。他們常常忽略了課堂是需要傾聽的,忽略了傾聽的重要。要想提高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要先使他們學會傾聽別人的表達,進而完善自己的表達。因此,在課前的兩個情境中,我特意設計讓順利取書的同學分享成功取書的經驗,讓擺放文具位置不正確的同學說說自己為什么做得不對,以具體可感的事例,幫助學生真切地理解了“傾聽”的重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