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9
這是竹節人教案及教學設計,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目
標 1. 朗讀課文,品味關鍵字詞句,學習閱讀回憶記敘類文章的方法。
2. 通過品讀文本,啟迪學生對于自己平時生活的聯想,感悟身邊事物的樂趣。 重點
難點 1、通過課文的朗讀,掌握閱讀回憶記敘類文章的方法。 教法學法
合作探究法
朗讀品味法 過程線 問 題 線(層級式問題) 活 動 線(分層教學) 一、檢查預習,新課導入
二、畫面想象,尋找文中童年樂趣
三、品味語言,感悟豐滿人物形象
四、總結提升
五、布置作業
1. 聲音響亮,朗讀標題
2. 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蹲 風靡 儼然 破綻 叱咤風云 心滿意足 頹然 沮喪 技高一籌 弄巧成拙 作鳥獸散 前功盡棄 挖空心思 虎視眈眈 津津有味 別出心裁 化為烏有
1.師:作者是怎么在童年時代尋找樂趣,度過這段時間的?
明確:自已做玩具,制作竹節人,斗竹節人。
2.師:你們見過竹節人嗎?文章的哪一段告訴了我們?
明確:第 3 段“把毛筆桿鋸成寸把長一截,這就是竹節人的腦袋連同身軀了,在上面鉆一對小眼,供裝手臂用。再鋸成八截短的,分別做四肢,用一根納鞋底的線把它們穿在一起, 就成了。” 靈活機動: “納鞋底” “縫衣服”的區別(納: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 )
請 1-2 名同學朗讀,其他學生閉眼想象畫面。
3.師: 你們的童年時光, 又是怎么度過的?為什么作者的童年時代和我們的童年時代存在差 別?
明確:手機,電視,書(自由發言) 。 因為時代不同,物質條件不同,因此流行的東西也不一樣。 補充材料:70 年代(1970 年) ,彩色電視興起,2000 年,手機才逐漸普遍。而我們的作 者是 1950 年出生的。
4.師:讓我們通過課文,再來仔細了解一下那個時代的樂趣。請同學們自由讀文章,畫出最打動你的句子,想想它到底是哪一點打動了你,稍后舉手交流。 (2-3 名同學)
明確:句子有無特殊描寫手法,細節的生動點在哪里。 (1)“教室里的課桌破舊得看不出年紀,桌面上是一道道豁開的裂縫,像黃河長江, 一不小心,鉛筆就從裂縫里掉下去了。 ” 年紀——擬人 不小心,掉筆” ) (2) “把串著九個竹節的鞋線嵌入課桌裂縫里,在下面一拉緊,那長在裂縫上的竹節們就站成一個壯士模樣,威風凜凜,叉腿張胳膊,跟現今健美比賽那脖子老粗渾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 通過細節描寫,準確表現竹節人是如何站立。 比喻的手法,將竹節人和健美的小伙子比,生動又形象表現出竹節人的威風凜凜。
教學目標:
1.會寫16個生字,重點理解“疲倦、威風凜凜、別出心裁”等詞語。
2.根據課文導語中給出的三個不同任務,采取不同的方法閱讀課文。
3.聯系生活實際,感受童年的時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樂的。
4.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節人和斗竹節人的過程寫得具體生動的。
5.品味文章生動、幽默的語言。
教學重點:
了解做竹節人的過程,感受斗竹節人的快樂;品味生動、幽默的語言。
教學難點:
學會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豁、凜、疙”等1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疲倦、疙瘩、威風凜凜”等詞語。
2.對照課前導語和課后思考題,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課文層次。
3.品讀重點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幽默
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豁、凜”等15個生字,理解“威風凜凜、別出心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竹節人的制作方法,帶給人們的無限樂趣,讀懂“我”因為玩竹節人與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
3.學會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
教學
重點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結構,歸納文段的大意。
教學
難點 學習根據閱讀目的,確定采用恰當的閱讀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大意。
3.梳理文章結構。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 )分鐘 一、談玩具導入新課
1.想一想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構造的?怎么玩?
(學生說,教師巡視,參與學生活動)
2.看來同學們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會玩的,有的同學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樣,真是動腦筋的孩子。
3.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件玩具,(板書:竹節人)【課件2】請同學們大聲讀出來,什么玩具呀?(學生大聲讀課題)你見過這種玩具嗎?玩過這樣的玩具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種玩具。
以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話題導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會在短時間內集中在課堂上。同時,由玩具話題到竹節人,很自然地導入,水到渠成。
新課
教學
( )分鐘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1)學生自主學習,交流。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指導:
出示:【課件3】
生字:豁 凜 疙 瘩 棍 悟 裁 籌 橡 雕 跺 頹 沮 趴 屜
①誰能說一說自己識記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師評價,重點指導:
凜:左面兩點水,右面是“稟”,不要把“稟”寫得太長。
疙瘩:都是“疒”旁,這兩個字組成一個連綿詞。
裁:讀cái,注意與“栽”區分開。
籌:上下結構,上面是竹字頭,下面一個“壽”字。
出示:【課件4】
威風凜凜 別出心裁 技高一籌 鏖戰 沮喪 悻悻
①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詞語的,結合課文說出詞語的意思。
②教師指名說詞語的意思。
③評價,指導:
出示:【課件5】
威風凜凜: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恐懼。
別出心裁: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技高一籌:技藝比別人高出一截。
鏖戰:激烈的戰斗。
沮喪: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憤怒失落的樣子。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確課文圍繞竹節人寫了哪些內容?
(1)根據課文,完成屏幕上的練習題。
出示:【課件6】
1.根據下列劃分標準,寫出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用小標題表示)
① — ④ ⑤—○19
○20—○29
2.課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2)學生匯報完成情況,教師指導:
A.課文主要敘述了三部分內容
①—④制作竹節人
⑤—○19斗竹節人
○20—○29老師也喜歡斗竹節人
B.學生可能因為自己的興趣點不一樣,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會不一樣。有的同學對制作竹節人這一部分印象最深,可能他們也想著自己動手做這種玩具呢!有的同學對斗竹節人部分印象最深,因為他們體會到了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還有的對老師玩竹節人這種玩具一部分印象最深,他們喜歡這個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都能激情呢!
一、導入新課,初識策略
1.溫習舊知:孩子們,在學習第二單元的時候,我們知道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還記得哪些方法能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嗎?
2.學習新知:帶著問題讀就是帶著任務去讀,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快速瀏覽,進行有目的地閱讀,并根據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這也是一種閱讀策略。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用這種閱讀策略來讀一篇很有意思的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把握內容
1.檢查預習:課前咱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并完成了學習單上的前三項任務,相信這些詞一定難不倒大家。(出示生字詞)
2.把握內容:那么課文圍繞著竹節人寫了哪些內容呢?(做竹節人、玩竹節人)
三、創設情境,形成任務
(一)閱讀提示,認識任務
1.讀閱讀提示,說說你能讀懂什么。
2.下面有三個閱讀任務,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3.創設情境:如果要完成任務一,你想教誰玩竹節人?我們可以怎樣讀《竹節人》?
4.讀課后練習的一,談啟發。
(二)聚焦“制作”,學習策略
先來看看竹節人到底怎么制作,誰來讀讀活動一?指名讀。
活動一:
1. 快速閱讀全文,思考需要關注哪些自然段。
2. 仔細讀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怎么教ta制作竹節人。根據提示,完成《竹節人制作指南》。
全班交流:
1.小結:剛剛我們根據閱讀目的,從這么長的課文中選出了自己所需要關注的段落,這個過程就是篩選內容。(板書:篩選內容)
2.接下來就讓我們聚焦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怎么教ta制作竹節人。為了幫助大家完成任務,老師給大家設計了表格,根據表中的提示梳理信息,完成《竹節人制作指南》。
3.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4.師生評價。
5.體會情感,指導朗讀:讀出自豪、得意、喜愛。
6.小結:剛剛我們篩選出要重點關注的內容,選用借助表格梳理信息的閱讀方法,對第3自然段進行了仔細閱讀(板書:選用方法、仔細閱讀),整個制作過程就更清楚了。相信ta看了你這份制作指南,一定會動手制作竹節人了。
(三)聚焦“玩法”,運用策略
1.會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該怎么玩呢?讓我們也運用這三個步驟——篩選內容、選用方法、仔細閱讀來進行小組合作,找一找竹節人的玩法介紹,教教ta。
友情提醒:為了提高閱讀速度,有關玩竹節人的有趣經歷這部分內容,瀏覽一下就可以啦!
2.小組交流。
3.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1)出示交流要求:
我們組關注的是第( )段,我們選用的閱讀方法是( ),我們這樣介紹竹節人的玩法( )。
指導朗讀:讀出“神氣”,讀出愉快、興奮的心情,讀出對竹節人的喜愛。
(2)組內補充,組外補充。師生評價。
4.小結:經過咱們的團隊合作,相信你家弟弟妹妹們一定會玩竹節人了。
四、總結提升,存疑留思
1.課文明明是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記敘文,為什么要花這么多說明性的文字來介紹竹節人的制作和玩法呢?
2,竹節人到底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樂趣?我們又該怎樣進行閱讀來完成任務二和三呢?下節課咱們繼續探究。
五、作業布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