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1
這是竹節人教學設計及反思,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1.單元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竹節人》、《宇宙生命之謎》、《故宮博物院》三篇課文組成。《竹節人》主要講述的是“我”小時候用毛筆桿制作竹節人,與同學在課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圍觀,課上偷玩被老師收走后,發現老師也和我們一樣愛玩竹節人。表現了作者快樂無憂的童年生活以及愛師尊師的師生情誼。
《宇宙生命之謎》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大體按照游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讀者既從中獲得了對故宮的一般性了解,又對祖國的傳統建筑藝術產生自豪感。
習作《
讓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確選擇材料來寫作文,通過文字表達情感。《語文園地》學習根據任務選擇合適的材料,有目的地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閱讀;積累并練習寫人入迷的情景,學會逐項說明理由;理解積累古詩《春日》。
2.單元重點:
(1)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本單元的三篇課文都有意安排了這一訓練點。《竹節人》閱讀要求中安排了三個任務,即(1)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2)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快樂。(3)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課文要求按照三個任務關注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宇宙生命之謎》在課后提出了問題:如果你想探究下面這些問題,會怎樣閱讀這篇文章?(1)科學家是怎么判斷其他星球沒有生命的?(2)人類能否移居火星?這樣設置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根據讀書目的采用合適的閱讀方法。《故宮博物院》一課的兩個任務是(1)為家人設計故宮參觀路線。(2)為家人介紹景點。要求學生自己根據學到的方法來有側重點地閱讀。
(2)試著在寫事物時,融入感情,表達看法。《竹節人》一課,作者在描寫玩竹節人和老師也在玩竹節人兩段內容時,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眷戀和對傳統玩具的喜愛。《宇宙生命之謎》一課表達了作者對宇宙生命之謎的好奇心和科學家頑強不屈的探索精神。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寫法,寫事物時融入感情:①通過生活再現表現情感;②通過融入美好的意象表現情感;③選擇典型細節來表現情感;④妙用濃烈的氛圍表現情感。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課前自主預習,已經養成摘抄、積累語言的習慣。但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語言文字的表面,不能多角度品讀語言,
感受文章的內涵,因此,基于本單元課例的特點,以及《課標》中對于高段閱讀的要求,本單元的訓練要求是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閱讀一篇文章,因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采用的閱讀方法就有所不同。如《竹節人》主要寫了“制作竹節人”
“竹節人玩趣”
“老師玩玩具”
三件事,“制作竹節人”可以采用掃描式閱讀法,
“竹節人玩趣”
“老師的故事”可以采用研讀法。
【教法建議】
1.
在閱讀教學中,注意精講多練,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展開閱讀,在課堂情境中習得閱讀方法,注重文本解讀和課程資源的開發,增強問題意識,從揣摩寫法與創作意圖出發設計閱讀教學,精心選擇優質信息進行有效補充和拓展,以讀促讀,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2.把握好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不同,重在培養學生遷移運用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讀課文的能力。教學中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為主,教師做適當點撥。
3.激發學生的習作樂趣。六年級是在習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仍要從激趣入手,多種方式讓學生產生習作的愿望。
4.引導學生關注和閱讀篇章頁,形成對單元的整體認識。
【課時安排】
分類
內容
課時課文
9.竹節人
2
10.宇宙生命之謎
2
11.故宮博物院
2
習作
讓生活更美好
2
語文園地
交流平臺
詞句段運用
日積月累
書中《竹節人》這篇文章的大約內容是:以前的人都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時期,作者和他的同學們全迷上了斗竹節人。竹節人是用毛筆做的。用毛筆竹竿鋸成寸把長一截,這就是竹節人的腦袋連同身軀了,在上面鉆一對小眼,供裝手臂用,再鋸成八截短的,分別做雙手和雙足,用一根扎鞋底線把它們串在一起,就成了。在竹節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孫悟空的金箍棒,號稱“齊天小圣”。找到兩根針織機上廢棄的鉤針,裝在竹節人的手上,號稱“金鉤大王”。打打殺殺,不知疲倦。上課的時候也玩,誰知被老師發現了,還被老師罰了。下課了,他們偷偷地來到老師辦公室,希望老師能把竹節人扔出來,可老師沒有。他們看了看,老師居然也在玩竹節人。于是,他跟同桌相視一笑,兩手空空地回去了。
從這本書中,我得到啟發:其實玩具不一定要買,自己做會更好玩,更有意義,只不過不能在上課的時候玩。手工制作課上,老師曾經教我們做過很多的玩具,如紙飛機、彈弓、小槍、紙船等,都是我們課后的玩具。我和同學還一起合作,把舊書和寫完了的作業本一頁一頁撕下來,做成很多四角板,每到下課時間和大課間活動時間,我們就一起玩,玩得可開心了!最難忘的是那一次,我們還用舊襪子和米,自制小沙包,體育課時玩丟沙包的游戲,連體育老師林老師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和我們一起玩起了丟沙包的游戲!老師把我們分成四個組,沙包在我們眼前飛來飛去,我們嬉鬧著,歡跳著,左躲右避,笑聲久久地在操場的上空回蕩著……
讀了這本書,我更加堅信,學校生活除了學習的外,還有很多快樂。快樂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同學們善于用我們靈巧的雙手,就能制造無以倫比的快樂!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尋找快樂吧!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會寫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從竹節人的制作、有趣、老師玩竹節人三個方面去學習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童年生活的快樂。
確定教學目標與內容的理據 根據本單元的編排主題及閱讀要素,結合教材和學情特點,我將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品味文章生動幽默的語言特點作為難點
教學具體環節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玩具的有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玩什么玩具呢?怎么玩呢?有趣嗎?(學生舉手發言,介紹自己平時玩的玩具,教師引導說出玩具怎么有趣。)
2.今天老師再帶大家玩一種新玩具——竹節人。(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由大家感興趣的玩具導入課文,很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引入了課文的學習,一舉兩得。
二、檢查字詞,整體感知。
1.出示課件1,學生讀文,要求讀準課文,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出示課件2,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師用課件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第1—3自然段)竹節人的制作過程。
(第4—19自然段)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第20—29自然段)老師沒收玩具并玩玩具。
3.出示課件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講了竹節人的做法、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以及老師沒收玩具并玩玩具的事情。
設計意圖:
只有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才能為后面關注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閱讀方法打下基礎。
三、竹節人的有趣。
1.出示課件4,自學提示:竹節人是怎么玩的?怎樣有趣呢?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2.學生自學并交流。
3.師點撥:
①如何玩?第8、9自然段:把穿著九個竹節的鞋線……不知疲倦,也永不會倒下。
②有趣:線卡住,呆頭呆腦凈挨揍;系上冰棍棒,就成了孫悟空;裝上鉤針,就成了竇爾敦……破課桌成了叱咤風云的古戰場。
4.作者是怎樣把“玩”竹節人寫具體的?細讀課文的第二部分。
設計意圖:
先引導學生學習竹節人的有趣,并感悟這種寫法。
四、拓展練習。
1.竹節人這么有趣,那么你也仿照課文中的寫法,說說你手中的玩具怎樣有趣吧。
2.教師適時點撥,隨機請幾個學生上臺說一說。
設計意圖:
大家介紹自己手中的玩具,既是學以致用,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竹節人的有趣,那么它是如何制作的呢?課后大家仔細觀察、研究,下節課告訴老師它是怎么做的,好嗎?
設計意圖:
既總結了全文,又為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竹節人的制作及老師玩竹節人的故事,感悟童年生活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感悟了竹節人的有趣,(板書:有趣)但同一篇課文,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采用的閱讀方法等也會有所不同。
2.出示課件5,請同學們閱讀第36頁的閱讀提示。
設計意圖:
復習導入,既復習了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又可以自然地引入這一節課的學習重點。
二、玩具制作。(板書)
1.出示課件6,讀第3自然段,課文中是怎樣寫玩具制作的?
2.仔細讀文。
三、老師玩竹節人。(板書)
1.出示課件7,自學提示:讀課文(第20—29自然段)說說老師玩竹節人的起因、經過、結果。
(同桌互相說一說)
2.故事的起因:“我”和同桌玩玩具,被老師沒收。
經過:老師入迷地玩玩具。
結果:“我們”心滿意足地離開。
3.說說你印象中的一個老師,說說你與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小組交流)
4.請小組代表說一說。
5.老師鼓勵學生們大膽發言,為講得好的同學鼓掌。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習作做準備。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同一篇課文,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采用的閱讀方法等也會有所不同。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關注,那么我們的收獲也會不一樣,所以我們在學習一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從多方面來關注,你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這樣教的道理 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主要采用自讀自悟、圈點勾畫、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為教學主線,營造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運用恰當的閱讀方法,有目的地閱讀,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15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
4.學習作者通過記敘事件來抒發情感的寫作方法,體會傳統玩具給入們帶來的樂趣,感受作者對老師的尊敬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通過記敘事件來抒發情感的寫作方法,體會傳統玩具給入們帶來的樂趣,感受作者對老師的尊敬之情。
【教學難點】
學習根據閱讀目的,確定采用恰當的閱讀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大意。
【教具準備】
課件
(筆順動態演示
朗讀音視頻
建議使用榮德基小學課件)
【教學過程】
內
容
榮德基課件頁碼
一、
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把你的玩具介紹介紹吧(可以從名稱、材質、用途等方面介紹)。
2.
你有動手制作玩具的經驗嗎?想一想,你從中得到了怎樣的樂趣?與同學們分享。
二、介紹作者
范錫林,筆名雪凌,江蘇靖江人。近年來主要致力于少年傳奇小說和童話作品的創作,并有“范錫林少年大傳奇系列”(五卷本)出版。
主要作品:《她和她的爸爸》《你不是灰姑娘》《睜開吧,長長睫毛的眼睛》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
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豁開
威風凜凜
疙瘩
冰棍
孫悟空
別出心裁
技高一籌
橡皮擦
雕刻
跺腳
頹然
沮喪
趴下
抽屜
(重點指導生字“凜、棍”為前鼻音,“裁”為平舌音,“籌”為翹舌音等。)(1)
(2)(3)(4)(5)
(2)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2)學習多音字:哄(hònghōnghǒng)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今天爸爸在家看小弟弟,弟弟號啕大哭,他一點兒也不會哄。
②讀一讀: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話,引得人們哄(hōng)堂大笑,圍觀的人群一哄(hòng)而散。
(3)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風靡緊緊地埋入。課文中指鞋線緊緊地拉進桌上的裂縫里。
嵌入形容事物很風行,像風吹倒草木一樣。
威風凜凜
表示與眾不同的新觀念或辦法。
別出心裁
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恐懼。
技高一籌
激烈的戰斗。
鏖戰
技藝比別人高出一截。沮喪
形容怨恨失落的樣子。
悻悻
灰心,失望,傷心,灰心喪氣。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加彩字需重點指導。建議用榮德基課件的“筆順演示”完成教學。四、學習“會寫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