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7
這是竹節人教學設計優秀教案反思,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件11】老師與竹節人的故事
(1)起因:“我”課上玩竹節人。
(2)經過:老師發現后,沒收了竹節人。同學們在老師辦公室窗外尋找老師扔掉的竹節人。
(3)結果:我們意外發現老師也在全神貫注地玩竹節人。
(板書:故事:沒收 全神貫注 )
三、抓重點感悟語言
1. 出示:【課件12】
“那一段時間,媽媽怪我總是把毛筆弄丟,而校門口賣毛筆的老頭則生意特別好。”
學生討論:
(1)“我”真的把毛筆弄丟了嗎?“我為什么說毛筆丟了?”
(2)賣毛筆的為什么生意特別好?
(3)“丟”了的毛筆和買來的毛筆都做了什么?
(4)你認為這句話有什么特點?(含蓄而幽默)
2. 出示:【課件13】
下課時,教室里擺開場子,吸引了一圈黑腦袋,攢著觀戰,還跺腳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常要等老師進來,才知道已經上課,便一哄作鳥獸散。
學生獨立思考:
(1)“一圈”“跺腳拍手,咋咋呼呼”說明了什么?
(玩竹節人真有趣,竹節人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2)這句話并沒有直接寫竹節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們可以從圍觀者的表現看出來,這是什么寫法?(側面描寫)
3.出示:【課件14】
只見老師在他自己的辦公桌上,玩著剛才收去的那竹節人。雙手在抽屜里扯著線,嘴里念念有詞,全神貫注,忘乎所以,一點兒也沒注意到我們在偷看。
學生獨立思考:
(1)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從哪幾個詞語可以看出來?
(老師也很喜歡玩竹節人,從“念念有詞、全神貫注、忘乎所以”等詞語可以看出來)
(2)從全文的中心意思來看,這段話有什么作用?
(老師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說明竹節人確實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不只是孩子們才喜歡。)
因課文比較長,學生在課堂上探究完成三個部分有困難,所以分組進行,在一個小組匯報,教師點撥指導時,其他兩組的同學認真聽,使學生初步明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
抓住重點句段加深對課文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是學習文章的重要方法。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 )分鐘 四、 談收獲課外拓展
1. 學生說一說學習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
2.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傳統玩具——竹節人,知道了它的制作方法、玩法以及在當年曾經給人們帶來的無窮樂趣。
課下從網上搜一搜,看一看,傳統玩具還有哪些?你喜歡的玩具是什么,請你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介紹給大家聽。
課外拓展,布置學生網上了解傳統玩具,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并積累這方面的有關知識。對竹節人當時給人們帶來的樂趣會有更深的體會。
板書
內容 竹節人
制作:一截長的 八截短的
玩法(樂趣):破課桌——古戰場 下課時——上課時
故事:沒收 全神貫注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給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風靡(méi mí)全球 一道裂(liè yě)縫 一模(mú mó)一樣
系(xì jì)紅領巾 露出破綻(zhàn dìnɡ) 電視熒屏(pínɡ bǐnɡ)
二、選詞填空。
怨恨 憤恨
1. 我們( )老師把我剛做好的竹節人拿走了。
2. 帶著滿腔的( ),戰士們把復仇的子彈射向敵人。
別出心裁 詭計多端
3.( )的敵人從山那邊的小路上包抄上來。
4.張萌萌( ),用橡皮泥給小木偶做了一頂小帽子。
三、閱讀下面的話,回答問題。
上課了,意興依然不減,手癢癢的,將課本豎在面前當屏風,跟同桌在課桌上又搏將起來,這會兒,嘴里不便咚鏘。
偏偏后面的同學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長脖子,恨不能從我們肩膀上探過來,被那虎視眈眈的老師看出了破綻。
1.我們“將課本豎在面前當屏風”是為了
2.“破綻”在這段話中指的 ,老師看出來破綻是因為 。
3.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 。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竹節人》,進一步了解作者玩玩具的故事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品讀體會,感受樂趣
1.“還有同學別出心裁,想技高一籌,給竹節人粘上一個橡皮擦雕成的腦袋……于是對方大呼勝利。”這一段描寫起什么作用?
明確:寫出了大家玩“竹節人”游戲的生動有趣,烘托出了大家玩玩具的歡快心情和高昂情緒。
2.賞析句子:他臉上的神情,跟我們玩得入迷時一模一樣。
提示:反映了“竹節人”游戲備受人們的歡迎與喜愛,側面烘托出這個游戲的有趣。
3.作者為何在課堂上也玩起了“竹節人”的游戲?為何竟被老師發現了?(學生自由交流)
三、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1.師:作者的“竹節人”被老師沒收后,他是怎么做的?當時的心情怎樣?
明確:便一起悄悄溜到辦公室窗戶下的冬青叢里轉悠,希望老師能像往常一樣,把沒收的東西扯散了,隨手扔出窗外。蹲著身子,瞪大眼,可一無所獲,心情沮喪,悻悻然。
2.師:當作者發現老師在自己的辦公室也玩著“竹節人”的游戲時,為什么心中的那份小怨恨和沮喪化為烏有?
明確:因為老師臉上的神情,跟“我們”玩“竹節人”游戲入迷時一模一樣。于是“我們”找到了心靈的慰藉與滿足。
3.師:為什么要寫老師玩竹節人這一部分?它和主題有什么關系?
明確:突出竹節人這個童年玩具的有趣,它甚至受到了老師的青睞,抒發了“我們”內心的喜悅、滿足與自豪。這部分內容深化了主旨,使“竹節人”游戲和老師共同構成了“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四、課堂小結
學生交流學完本課后的感受及收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會寫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從竹節人的制作、有趣、老師玩竹節人三個方面去學習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童年生活的快樂。
確定教學目標與內容的理據 根據本單元的編排主題及閱讀要素,結合教材和學情特點,我將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品味文章生動幽默的語言特點作為難點
教學具體環節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玩具的有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玩什么玩具呢?怎么玩呢?有趣嗎?(學生舉手發言,介紹自己平時玩的玩具,教師引導說出玩具怎么有趣。)
2.今天老師再帶大家玩一種新玩具——竹節人。(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由大家感興趣的玩具導入課文,很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引入了課文的學習,一舉兩得。
二、檢查字詞,整體感知。
1.出示課件1,學生讀文,要求讀準課文,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出示課件2,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師用課件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第1—3自然段)竹節人的制作過程。
(第4—19自然段)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第20—29自然段)老師沒收玩具并玩玩具。
3.出示課件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講了竹節人的做法、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以及老師沒收玩具并玩玩具的事情。
設計意圖:
只有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才能為后面關注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閱讀方法打下基礎。
三、竹節人的有趣。
1.出示課件4,自學提示:竹節人是怎么玩的?怎樣有趣呢?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2.學生自學并交流。
3.師點撥:
①如何玩?第8、9自然段:把穿著九個竹節的鞋線……不知疲倦,也永不會倒下。
②有趣:線卡住,呆頭呆腦凈挨揍;系上冰棍棒,就成了孫悟空;裝上鉤針,就成了竇爾敦……破課桌成了叱咤風云的古戰場。
4.作者是怎樣把“玩”竹節人寫具體的?細讀課文的第二部分。
設計意圖:
先引導學生學習竹節人的有趣,并感悟這種寫法。
四、拓展練習。
1.竹節人這么有趣,那么你也仿照課文中的寫法,說說你手中的玩具怎樣有趣吧。
2.教師適時點撥,隨機請幾個學生上臺說一說。
設計意圖:
大家介紹自己手中的玩具,既是學以致用,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竹節人的有趣,那么它是如何制作的呢?課后大家仔細觀察、研究,下節課告訴老師它是怎么做的,好嗎?
設計意圖:
既總結了全文,又為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竹節人的制作及老師玩竹節人的故事,感悟童年生活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感悟了竹節人的有趣,(板書:有趣)但同一篇課文,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采用的閱讀方法等也會有所不同。
2.出示課件5,請同學們閱讀第36頁的閱讀提示。
設計意圖:
復習導入,既復習了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又可以自然地引入這一節課的學習重點。
二、玩具制作。(板書)
1.出示課件6,讀第3自然段,課文中是怎樣寫玩具制作的?
2.仔細讀文。
三、老師玩竹節人。(板書)
1.出示課件7,自學提示:讀課文(第20—29自然段)說說老師玩竹節人的起因、經過、結果。
(同桌互相說一說)
2.故事的起因:“我”和同桌玩玩具,被老師沒收。
經過:老師入迷地玩玩具。
結果:“我們”心滿意足地離開。
3.說說你印象中的一個老師,說說你與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小組交流)
4.請小組代表說一說。
5.老師鼓勵學生們大膽發言,為講得好的同學鼓掌。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習作做準備。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同一篇課文,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采用的閱讀方法等也會有所不同。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關注,那么我們的收獲也會不一樣,所以我們在學習一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從多方面來關注,你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這樣教的道理 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主要采用自讀自悟、圈點勾畫、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為教學主線,營造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運用恰當的閱讀方法,有目的地閱讀,感受學習的樂趣。
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豁、凜”等15個生字,理解“威風凜凜、別出心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竹節人的制作方法,帶給人們的無限樂趣,讀懂“我”因為玩竹節人與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
3.學會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
教學
重點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結構,歸納文段的大意。
教學
難點 學習根據閱讀目的,確定采用恰當的閱讀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大意。
3.梳理文章結構。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 )分鐘 一、談玩具導入新課
1.想一想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構造的?怎么玩?
(學生說,教師巡視,參與學生活動)
2.看來同學們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會玩的,有的同學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樣,真是動腦筋的孩子。
3.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件玩具,(板書:竹節人)【課件2】請同學們大聲讀出來,什么玩具呀?(學生大聲讀課題)你見過這種玩具嗎?玩過這樣的玩具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種玩具。
以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話題導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會在短時間內集中在課堂上。同時,由玩具話題到竹節人,很自然地導入,水到渠成。
新課
教學
( )分鐘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1)學生自主學習,交流。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指導:
出示:【課件3】
生字:豁 凜 疙 瘩 棍 悟 裁 籌 橡 雕 跺 頹 沮 趴 屜
①誰能說一說自己識記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師評價,重點指導:
凜:左面兩點水,右面是“稟”,不要把“稟”寫得太長。
疙瘩:都是“疒”旁,這兩個字組成一個連綿詞。
裁:讀cái,注意與“栽”區分開。
籌:上下結構,上面是竹字頭,下面一個“壽”字。
出示:【課件4】
威風凜凜 別出心裁 技高一籌 鏖戰 沮喪 悻悻
①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詞語的,結合課文說出詞語的意思。
②教師指名說詞語的意思。
③評價,指導:
出示:【課件5】
威風凜凜: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恐懼。
別出心裁: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技高一籌:技藝比別人高出一截。
鏖戰:激烈的戰斗。
沮喪: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憤怒失落的樣子。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確課文圍繞竹節人寫了哪些內容?
(1)根據課文,完成屏幕上的練習題。
出示:【課件6】
1.根據下列劃分標準,寫出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用小標題表示)
① — ④ ⑤—○19
○20—○29
2.課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2)學生匯報完成情況,教師指導:
A.課文主要敘述了三部分內容
①—④制作竹節人
⑤—○19斗竹節人
○20—○29老師也喜歡斗竹節人
B.學生可能因為自己的興趣點不一樣,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會不一樣。有的同學對制作竹節人這一部分印象最深,可能他們也想著自己動手做這種玩具呢!有的同學對斗竹節人部分印象最深,因為他們體會到了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還有的對老師玩竹節人這種玩具一部分印象最深,他們喜歡這個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都能激情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