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1
這是二十年后的家鄉教學過程,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焦點試水,“圍繞中心”寫變化
1.根據作文提綱,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內容,“圍繞中心”寫具體,寫出新意。時間 8 分鐘。星級評價標準:(1)圍繞中心寫具體☆;(2)選材有新意☆;(3)語言有特色☆。
2. 組內傳閱,選擇推薦不同的內容上臺交流,集體點評,板書各自的寫作內容與特色。
【設計意圖】上節課寫片段是為了尋找各自的興趣點,梳理寫作方向,而這節課的寫片段在目標上更精準,更重視片段描寫的質量:具體、新意與特色,交流與評價時重點做的功課。以此促進彼此碰撞出更多精彩的表達。
二、嘗試修改,“優化選材”顯變化
1. 修改自己的片段,也可以根據他人的選材角度,對自己的寫作提綱進行進一步優化。
2. 請一兩位同學展示交流自己的修改策略——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可以寫完后修改,也可以邊寫邊修改,取長補短,精益求精。
【設計意圖】小學生習作水平的差異大部分是語言表達能力上的差異,強化對段的精細化修改將會對孩子習作自我鑒賞能力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首尾呼應,“鳳頭豹尾”揚變化
導語:關于作文的方法,古書上曾這樣記載:
喬吉博學多能,以樂府稱,嘗云:“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大致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尤貴在首尾貫穿,意思清新。茍能若是,斯可以言樂府矣。
文論家也多用來評論古文寫作。這是一種對詩文創作的開頭、主體以及結尾的比喻說法。就是說,文章的起頭要奇句奪目,引人入勝,如同鳳頭一樣俊美精彩;文章的主體要言之有物,緊湊而有氣勢,如同豬肚一樣充實豐滿;文章的結尾要轉出別意,宕開警策,如同豹尾一樣雄勁瀟灑。
1. 從“六字法”出發,構思自己的開頭和結尾,如何實現“鳳頭豹尾”呢?試寫開頭結尾。時間為 5 分鐘。
2. 組內交流,擇優推薦上臺展示交流,集體點評。
3. 修改自己的開頭結尾。
【設計意圖】借助古書作文“六字法”生動形象地給予該年齡段孩子一些習作的經典章法,通過交流展示與點評,促進這一專題知識的內化理解。
四、情境朗讀,“電視訪談”說變化
導語: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二十年后的寧波。寧波電視臺制作的“看看看”節目組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會用怎樣的方式講述寧波的變化呢?
1. 學生代表上臺完整朗讀自己的習作,注意習作現場交流的語氣語調。
2. 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
【設計意圖】選擇用不同表現形式展示寧波變化的幾位同學上臺,以“習作促進更有條理地交流”的理念,引導學生將書面語言通過節目情境的方式轉化成口語交流的語氣語調,從而實現由“寫變化”到“說變化”的提升。
五、總結展望,“時代列車”串變化
1. 用動車組 PPT 模板,展示寧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 總結:時代的列車滾滾前進,一刻也不停留。讓我們從小打好身體與精神的豐厚底子,緊緊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未來屬于敢想、敢做、敢拼的你。
【設計意圖】以直觀的圖片,簡潔的語言,寄托希望,表達祝福。讓學生帶著喜悅而來,滿懷希望而回。
一、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話題是“二十年后的家鄉”,是一篇想象作文。教材第一部分明確交代了本次習作的任務。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習作的要求。一是大膽想象。教材提示了展開想象的角度,旨在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為“寫什么”拓展思路;二是強調通過列提綱,引領思路,梳理素材,輔助成文。教材還提示了習作提綱和習作之間要緊密聯系,即按照自己編寫的習作提綱進行習作,習作時分段敘述,要把重點部分寫具體。第三部分提出習作的具體要求及修改的建議。
為了引導學生學會列提綱,教材提供了一個習作提綱的范例,提供參考的同時也可能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一定的限制,建議靈活運用這個“支架”。特別是對中間部分,20年后的家鄉,你覺得哪些方面會發生變化,引導學生交流。除了書上提到的環境、工作和生活,學生可能會交流到交通、信息技術等等。在學生充分交流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關注書上的提綱。從開頭、中間到結尾,讓學生進行解讀、理解,明白提綱所代表的就是習作的框架結構之后,再學著范例梳理自己的提綱。這樣充分利用這個范例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有不一樣的表達。
二、學情分析
本次習作受認知經驗和社會閱歷的影響,五年級小學生對家鄉現實狀況可能關注不夠,對二十年后家鄉的變化也不知道從哪些角度展開想象,可以課前布置學生查找二十年前家鄉的有關圖片、視頻、文字資料,和現在家鄉快速發展、進步的有關圖片、視頻、文字資料。以此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家鄉變化,對家鄉的環境面貌生活狀況有一些感性認識,為習作積累素材。
三、教學目標
(一)根據習作要求大膽想象。
(二)能列習作提綱,在習作中分段敘述,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三)能根據同學的建議修改習作。
四、教學重點
能列習作提綱,在習作中分段敘述,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根據習作要求大膽想象。
2.能列習作提綱,在習作中分段敘述,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一)交流資料聊“變化”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引出本次習作話題,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
【設計意圖】“家鄉”是有地域特征的一個詞,通過展示搜集整理的資料,學生不僅了解了家鄉的特點,也感受到了二十年這個時間段“變化”的內涵,為接下來的暢想未來的“變化”找到了方向——想象要有所依托,想象要合理展開。
(二)閱讀要求明“變化”
1.學生自主審題,勾畫出本次習作中強調的地方。
2.設疑,啟發學生提煉習作要求——
本次習作的內容是什么?本次習作的重點是什么?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審題,明確本次習作是想象作文,了解本次習作要注意的兩點:一是要注意“家鄉”一詞,想象的場景或事件要和“家鄉”有關;二是要注意“二十年后”這個時間。
(三)大膽想象思“變化”
1.頭腦風暴,大膽想象。
(1)思巨變
引導學生想象:二十年后你在哪里,從事什么工作?你覺得家鄉會有哪些變化?請將這些想象在紙上用簡潔的語句寫出來,看誰寫得多,并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2)念鄉情
你最想看到家鄉產生哪些變化?為什么希望它有變化,你希望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設計意圖】激活學生想象,從思巨變到念鄉情,引導學生明白想象要體現家鄉特點,按照自己美好的心愿去關注家鄉事物,展開想象,為后面的習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2.展示交流,歸納整理。
教師以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分類梳理想象的內容,選取不同角度來展示變化,為學生分段敘述提供方法,如環境變化、工作變化、生活變化……再結合這些變化進行分支細想,如: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拓寬想象的空間,使想象內容更為具體化,為學生分段敘述提供方法,為編寫提綱作鋪墊。
3.自我梳理,確定選材。
要不要把所有的想象都寫進文中呢?你該如何選擇呢?為什么要這樣選呢?把你確定選擇的內容填充到下面表格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想象內容進行梳理,進行材料的取舍,確定寫作素材。
4. 質疑互評,合理想象
同桌互評——你覺得他的未來設想會實現嗎?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互評,完善想象,以讓學生明白,想象作文要大膽而有新意,要基于現實,又要超越現實,一定要立足“二十年后”這個時間,要有一定的依據。質疑之后讓學生以大膽合理為標準對材料進行再次確認。
(四)編寫提綱串“變化”
1. 觀察范例,指導編寫。
(1)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范例,交流提綱都包括哪些內容。然后共同歸納提綱的結構,包括題目、開頭、中間和結尾。
(2)編寫提綱要注意哪些方面?師生交流后,明確:
一是以什么順序寫,詳寫哪個變化,略寫哪個變化,要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要把想象的事情進行分類,每類要列舉一個例子,做到只要看到提綱,就基本了解文章要寫哪些內容;
三是提醒學生每一段都要圍繞一個意思寫,各段合起來表達全文的中心。
2. 結合表格,練寫提綱。
3. 互評互改,完善提綱。
小組成員根據以下問題來互評互改,完善提綱:
提綱結構是否完整?中間部分是否簡潔明了?是否體現了分段敘述?
4. 展示提綱,示范引領。
(1)小組內推選寫得好的提綱進行全班賞評,請寫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提綱寫作成功的原因。
(2)根據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組織學生評議并提出建議。
(3)提綱修改再升級。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第一次練習寫提綱,要重點指導。利用書中的“范例”,讓學生進行觀察、解讀、理解,明白提綱所代表的就是習作的框架結構之后,再學著范例梳理自己的提綱,在互評互改中升級提綱逐步完善提綱。
(五)確定重點展變化
1. 怎樣確定寫作重點?引導學生討論明確。
2. 怎樣把重點內容寫具體?
(1)對比著寫。
(2)追問著寫。
(3)剪輯連接著寫。
(4)點面結合著寫。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重在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教師先引導學生篩選提煉寫作重點,再指導學生把變化具象化。
【教學目標】
1. 通過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方式感受時代的變遷,展望二十年后家鄉更美好的前景。
2. 學習習作前先選擇素材,安排素材,羅列寫作提綱,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地表達中心內容。
3. 通過組內互評交流,集體交流評價與情境朗讀等多種方式嘗試修改自己的習作,提高語言應用的準確性與生動性。
【教學準備】
1. 課前布置觀看視頻《激蕩——改革開放 40 年的浙江實踐(寧波篇)》。
2. 課前調查收集家鄉改革開放 40 年里發展變化的圖文資料,推薦閱讀微信推文《40 張照片,看寧波改革開放 40 年巨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資料交流,“眾說紛紜”聊變化
導語:同學們,寧波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被譽為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作為生活在寧波的你,對寧波有多少了解呢?
1. 結合課前準備內容,學生口頭交流改革開放 40年間家鄉的巨大變化及感受。
2. 觀看寧波變化之大的微視頻。
圖片定格在新舊寧波全景對比圖,用一兩個詞語來說說你此時此刻的感受。
3. 回顧改革開放 40 年,寧波人的生活中曾有過許多個難忘的“第一”:第一個動物園,第一座地鐵,第一個……(PPT 展示《40 張照片,看寧波改革開放40 年巨變》節選)
看了這些圖片,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小結: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卻是以前的人想都不敢想的。
【設計意圖】正值改革開放 40 年的當下,舉國上下都在回顧與總結,收集改革開放家鄉變化的圖文視頻資料是比較容易的事,雖然少了許多實踐的過程,但專業媒體機構整理的資料更有助于學生比較完整全面地了解家鄉各方面的變化,通過搜集、整理與交流,學生對時代的變遷會有一個更立體化的認知。
二、圖表比對,“思前想后”謀變化
導語: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與交流,改革開放 40年,我們對寧波日新月異的變化有了初步的感知。下面我們通過圖表展示,來看看我們這一座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吧!
1. 分步出示:展現寧波城過去到現在的變化。(PPT 中展示相對應的圖片)
1. 那么,再過二十年,我們的生活還會在哪些方面發生哪些變化呢?二十年后的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會有怎樣的成長故事與大家分享?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內容寫一段話。(5~8 分鐘)
2. 展示交流,選取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展示城市的變化,隨機板書:環境變美了,交通更快捷了,人工智能更先進了,居民生活更幸福了,文化名人更多了,旅游觀光點更多了……
3. 結合板書小結過渡:城市的這些變化就像一顆顆晶瑩美麗的珍珠,如何把這些珍珠串連成美麗的項鏈呢?自然少不了文章作者情感的融入。
【設計意圖】“家鄉”是有地域特征的一個詞,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不同的特點。通過城市過去與現在的圖表對比,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變化”的內涵,更為接下來的暢想未來的“變化”找到了方向。通過片段練習與梳理,更進一步為自己和他人找到了表達的方向。
三、選取角度,“以點帶面”看變化
1. 導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是啊,只有心中充滿愛,你的筆下才會飽含深情。
2. 觀看視頻《激蕩——改革開放 40 年的浙江實踐(寧波篇)》。
3. 簡單談感受:目睹家鄉變化的同時,個人也在變化與成長。
4. 閱讀視頻文字版《市民曾銀軍:40 歲致敬 40 年》。梳理文章脈絡:借助兩張照片談自己的成長故事,用個人的成長反映家鄉人的巨變,整理成寫作提綱。
【設計意圖】以寧波人真實的故事模板作為參考,學習表達寧波巨大變化的一種特別的方式——感恩式。視頻見證真實,文字彰顯文章清晰的結構,借助提綱式梳理圖表,初步感知習作提綱與文章的關系。
四、學習整理,“寫作提綱”展變化
情境:二十年后,寧波電視臺“看看看”節目邀請你去做嘉賓,講述你眼中寧波今后二十年的變化,你想從哪些方面去講述呢?
1. 出示書本中的寫作提綱,學習提綱要素。
2. 結合城市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圖,想象未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構思寫作提綱。
3. 交流展示寫作提綱,討論詳略的安排。
【設計意圖】借助電視臺情境,將習作的讀者意識與交流作用提前滲透,為第二節課的習作與朗讀交流作好鋪墊。另外,展示家鄉變化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感恩型,也可以是暢想型,還可以是深情地懷舊型,如果有學生出現像《流浪的地球》一樣的批判型,那也是允許的,因為變化總是不確定的。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從家鄉寧波的過去和現在的資料收集與對比中感知了改革開放 40 年來寧波的變化,在變化中發現,在變化中展望。過去的可以總結,未來的如何去書寫呢?下節課我們將在寫作提綱的幫助下嘗試習作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如何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把想象的.內容具體、清楚的表達出來,培養思維與表達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等方法,激發說的愿望,寫的興趣,明確要求以及寫作思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留意家鄉現狀,合理想象長大以后的家鄉的變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發與家鄉的親切之情。
教學重、難點
要引導學生充分展開合理的想象。(想象其實是學生的強項,真正的難點應該是把合理想象和把想象的事物或景物清楚準確的表達出來。)
課前準備
采訪家長說說家鄉二十年前的情況以及和現在情況的對比,并作記錄。(目的何在?是為了讓學生體會變化兩字嗎?)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2。引導學生學習本組課文用具體的人、事、景、物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家鄉對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著什么?今天,我們來寫二十年后的故鄉。二十年后,我們和周圍的一切會怎么樣,家鄉會發生變化?我又是什么樣子?如果我們再聚在一起,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2、提出習作要求,明確想象重點和習作重點。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鄉的變化,建構文源
1、師例舉一方面指導學生想象,比如側重變化想象,可以寫房屋道路變化,可以寫家鄉伙伴的變化;比如側重場面描寫,可以寫與好朋友久別重逢的場面;可以寫回家的歷程;還可以家鄉的某處景觀……
2、提示思路,讓學生自主想象,建構文源:
(1)家鄉二十年后的變化:
街道──商場──廣場──公園──河流──家及家人。
(2)十年后與親人團聚的場面:
家的變化(環境)──爺爺奶奶外貌、言行的變化──爸爸媽媽外貌、言行的變化──訴說家鄉的變化、離別情。
(3)十年后與同學聚會的場面:
我回到家鄉──與同學聯絡、聚會地點──與同學、老師見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況、生活情況)──主題活動──依依惜別。
三、師生合作,探索表達方法
1、交流網上、作文書上、教科書中同類文章的表達方法:
(開頭、結尾、怎樣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2、說說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寫作思路、開頭結尾。
3、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
(老師舉例──學生編寫──集體示導──個別輔導。)
四、試寫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
2、教師巡視,提示用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五、小組評議,互改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2、修改步驟:思路──重點(家鄉人事景物的變化)──開頭、結尾──字詞句(是否通順)。
六、佳作賞評
1、每個小組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全班賞評,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成功的原因,對其它同學進行啟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