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3
這是山居秋暝備課筆記,是優(yōu)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首先,組內(nèi)教師們肯定了七班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認為課堂氛圍較好,學生積極性較高,能參與到展示當中。這一點,一方面得力于學生對公開課的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出,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不錯,只要能多加引導、鼓勵,他們也可以表現(xiàn)的很好。
其次,時老師與王老師都提出了一點,就是《山居秋暝》作為一首詩歌,學生讀的不夠多,僅僅是在授課之初分小組進行了齊背,有感情的示范性朗讀缺乏,未能將誦讀貫穿于整堂課中。這個意見非常中肯,點明了我授課的一大不足。平時上課,對于誦讀的引導就有缺陷,機械的將背誦與講授分開,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語文成了死記硬背,對于文字美、意境美無法真切感受。因此,在日后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把誦讀與講授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體味感情,把握詩歌。
再次,李老師與秦老師還對導學案的設計提出了各自的`建議。尤其是對于“志趣”、詩歌具體意象等問題做了討論,并就如何設置導學案上的問題做了探討。通過與老師們的探討,才發(fā)現(xiàn)導學案上個別題目的設置不夠準確,個別問題的表述不夠明確。因此,在以后準備導學案的過程中,對于設置的題目要有針對性,所問所指要具體明確,同時,還要保證課堂連貫性。
第四,課堂上教師的語速過快。針對這一點,必須自己從心底做出重視,一年多的教師生涯,聽課老師曾多次反映我講課語速過快的問題。以后上課,開口之前,要首先告訴自己,說話慢一點,再慢一點,保證每個學生都聽到明白再繼續(xù)往下說,畢竟,進度不是最重要的,讓學生學會聽懂才是目的。
最后,是我個人對自己課堂的一點反思。這節(jié)課,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展示,暴露出我準備的仍舊不夠充分,雖然課前查閱了大量資料,并在八班展示過一遍,但具體細節(jié)自己還是把握的不好,對于學生課堂上生成的問題不能很好的調控引導,這不只是因為自己課堂掌控能力不足,更是知識經(jīng)驗缺乏的表現(xiàn)。一堂成功的課,靠的不僅僅是三四天的準備,而是知識的日積月累,因此,平時一定要加強專業(yè)學習,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廣泛涉獵,多讀多思,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為順利授課打好基礎。
作文課上,曾經(jīng)不只一次的告訴學生,寫作文要有自己的思想,力爭讓筆下的每句話每個字都能令自己自豪。作為老師,平時授課,又何嘗不是這樣?每堂課都應該成為我們努力的結晶,下課鈴響起的那一刻,我們都應該在心里自豪的說一聲,這節(jié)課,展現(xiàn)了我的最大能力,我上的很好,值得我驕傲。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山居秋暝》。
2.體會詩中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三、教學準備
準備課件。
布置學生查閱詩人王維的相關資料。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古詩(生讀)——《山居秋暝》。
(板書,并請學生把詩題寫在筆記本上)
師:請大家看這個“暝”字(圈出)。(生讀)這個字是日字旁,對吧?右半部分里面還有一個日,上面是個禿寶蓋,把這個日罩在里面, “暝”是什么意思?(生:黃昏,傍晚。)
師:你覺得,黃昏和傍晚,哪個更有詩意?(黃昏)。
師:因為有一句詩,叫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還有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同樣講“暝”,我們用哪一個意思比較有詩意?(黃昏)。
師:那么,秋暝就是——秋天的黃昏。詩題中的“居”又是什么意思?
生:居住。
師:居住在山里叫——生:山居。如果一個人住在山里不想讓人知道,叫隱居。
師:對,看課題,這里的“居”就有隱居的意思。王維隱居的這座山非常有名,叫終南山(板書)陶淵明有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南山啊,是隱居的人經(jīng)常會住的地方。王維在終南山里建有一個別墅,叫“輞川別業(yè)”(板書)當然,他的別業(yè)不像現(xiàn)在豪華的別墅,就是一間茅草屋。他就住在終南山的——輞川別業(yè)。
師:所以稱為——(山居。)(生再讀詩題)
師:所以詩題中,“秋暝”點明時間,“山居”點明地點。
二、讀詩文
(一)讀正確
師:那么王維隱居在終南山輞川別業(yè),在秋天的黃昏,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呢?我們來看他所寫的這首詩。
師在讀之前,老師有個疑問,王維為什么要隱居在終南山呢?有同學了解嗎?
(不想做官了、官場失意、山水田園派詩人,寄情山水)
在讀詩前要了解一下詩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了這首詩的。
出示王維生平簡介
生:(自由讀詩)。請生讀。(朗讀評價:正確、流利)
師: “浣”,浣是三點水一個“完”,“浣”是什么意思?做個動作,“浣”就是洗衣。“浣女”就是洗衣服的少女。洗衣服回來的姑娘叫——歸浣女。
(二)讀流利
師:要讀正確讀流利不容易,請你把這首詩讀得再流利一點,好嗎?
(三)讀出節(jié)奏
師:他不但讀得正確,讀得流利,而且讀得很有——節(jié)奏。
你們聽出節(jié)奏感來了嗎?節(jié)奏在哪里?節(jié)奏在于每一句的停頓,停頓就有節(jié)奏,看一下,每一句停頓在哪里?請該生再讀一遍,大家用耳朵聽啊,停頓在哪里。(生讀第一句:空山|新雨后)
師:空山——,空山后面要停頓一下,
(生再讀,天氣|晚來秋)哪兒要停一下?生:天氣。
師:那第三句呢?生:蓮動。
師:有一個什么規(guī)律?生:二三。
師:對了!二三式,這就是規(guī)律。后面永遠幾個字?
師:真好!現(xiàn)在老師念前兩個字,你們念后三個字,我們要配合著讀。
(教師引讀,學生接讀。)
師:注意“停”就有節(jié)奏了。(板書:停)
(指名按節(jié)奏再讀全某某)
師:注意,“停”是聲音停,但氣息還是要“連”起來的。這樣就顯得柔美(板書:連)
(老師示范,學生再讀)
注意停連,朗讀就有了節(jié)奏感,請生讀。
(四)讀出韻味
師:看一看這首詩每一聯(lián)的最后一個字,秋、流、舟、留,都是押韻的,對吧?平聲聲音要長。再看看每一聯(lián)前面這一句的最后一個字,不是平聲是仄聲字,所以讀的時候要短一點。
現(xiàn)在我們用上停、連、長、短的方法再讀一讀
師:非常好!這叫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還有——生:韻律感。
三、悟詩情
1. 抓“事物”
師:注意每一句詩的前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這首詩寫了:空山、天氣、明月、清泉、竹喧、蓮動XXXXXXXXXX
隨意是什么?這句實際上寫的是“春芳”
師:“春芳”是什么?把兩個字分開說你就懂了。
生:“春”就是春天。 “芳”芳香。春天什么是芳香的?花草。所以“春芳” 春天的花草。“隨意春芳歇”就是春天的花草到了秋天,就隨它落去吧。——按正常的順序應該是“春芳隨意歇”,這叫“倒裝句”。
詩歌是形象的藝術。它常常借助于形象,曲折地表達作者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含蓄地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情操。因此形象的賞析,是學習詩歌的最基本的一步。分析形象的方法:找出關鍵字;回答其形象特點(包括外形特點和內(nèi)在精神特點)。鑒賞形象,最重要是抓特征,這個特征就是由自然屬性、詩人思想身世、文本信息等因素共同組成。
①注重形象本身的特點研究,從形象的自然屬性及相關知識,因為詩人利用某種形象無非是利用它的某些特點來暗示讀者他想表達的意思。
②詩以言志。形象是詩人內(nèi)心思想的物質表現(xiàn),是詩人的傳聲筒。所以我們分析形象要聯(lián)系詩人身世,生活的背景等。
③還要注意對形象聯(lián)想和想象。
④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重視文本閱讀,學會從具體的文本中具體的物象上尋找信息,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對作品進行分析。
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品讀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從形象入手,運用鑒賞形象的方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充分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熱情,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目標完成較好。
本課的不足之處,由于時間較緊內(nèi)容較多及學生的鑒賞能力不高原因,造成了教學任務落實不夠充分的情況,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教改的同時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也應該是研究的方向。
最近我在《山居秋暝》這首詩歌的時候,并沒有運用到多媒體,讓學生賞析詩歌中的意象時候,學生不能把王維詩歌中美麗的畫面描寫出來,我想語文課要多用多媒體。
活用多媒體,它可以帶領學生、激發(fā)學生去解讀課文,領略課文語言的妙處。如展示山間月夜圖,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聯(lián)系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學過的文學作品中表現(xiàn)的感情,對比文章的語言和情感,引導學生領略詩歌的妙處。展示山間月夜,讓學生對比文本,找出圖片能表現(xiàn)課文哪些內(nèi)容,哪些內(nèi)容無法表現(xiàn),并讓學生設想如何用媒體來表現(xiàn)詩歌手法的妙處。語文課堂上適當使用多媒體,能調動學生多種感知器官參與學習,手、腦、眼、耳并用,化抽象為形象,激發(fā)學生的語文興趣,幫助學生把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學生看不懂故事時引導學生解讀課文語句,然后讓學生通過對文言的解讀和理解,分組給動畫配音,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站在主題地位,在不知不覺中解讀了語文文本,又進行了聽說訓練,激發(fā)了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
由于年代的距離,許多文學形象學生已經(jīng)無法直接體驗,活用多媒體,往往能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唐詩,是許多人都喜歡的,但學生已無法直接體驗到盛唐氣象的豪邁壯闊。因此,在學習李白詩歌之前,不妨讓學生玩一玩游戲《大唐詩韻》第一節(jié),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盛唐生活,感受詩歌的魅力,理解李白在當時的名聲和性情,從而更好地理解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剛正不阿的氣質。
多媒體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是顯而易見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從小都在模仿中不斷創(chuàng)新。只要教師不以定論論媒體,又怎怕學生沒有創(chuàng)新?何況多媒體本身就會引發(fā)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造性。比如看了電影《祝福》,學生自然有疑問:電影《祝福》的情節(jié)安排是否合理?課文的情節(jié)安排與電影比較誰更號好?從而引發(fā)“我來導演《祝福》大討論,讓學生將小說改編成劇本,完成審美再創(chuàng)造。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