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5
這是梅蘭芳蓄須教案第二課時,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崔巒先生說過:“略讀課更需要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本課設計力求突出學生自主性閱讀,采取“問題導讀”式的思路,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通過揣摩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深入了解梅蘭芳蓄須的原因,以此感悟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的家國情懷。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搜集整理梅蘭芳的相關資料、京劇中角色分類的相關知識、圖片及微視頻等。
2.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1.預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搜集資料,閱讀有關梅蘭芳的其他故事或圖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文釋題
1.教師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聽京劇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梅蘭芳——這位現代著名的京劇藝術大師。(板書:梅蘭芳)
2.簡介梅蘭芳,簡單了解京劇中的“旦角”。
可借助課前搜集的資料、圖片或微視頻,引導學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
梅蘭芳出身于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梅蘭芳在50余年的舞臺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并先后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PPT出示2: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凈、末、丑,共五大行當。“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潑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劇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間,梳古裝頭(如古代仕女畫中的頭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嗓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3.完善課題,學習“蓄”字。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梅蘭芳蓄須”的故事,走進一代藝術大師的家國情懷。補充課題。(完善板書:蓄須)
學生讀課題,借助工具書解題。
要求:讀準生字“蓄”,理解“蓄須”就是留胡子的意思,“蓄”字是上下結構,形聲字。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題目,了解課文故事主線。
4.過渡:是什么事情讓梅蘭芳蓄上胡須不再從事他熱愛的京劇表演?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始,是教師教學的開端。用問題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并直接指向本課教學的核心目標。
二、初讀課文,檢測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強調讀文要求。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碰到新詞語,聯系上下文試著理解。
(3)思考:梅蘭芳為了什么蓄須?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一讀:蓄須、被迫、租界、糾纏、邀請、騷擾、拒絕、簽訂、寧可、要求、妄想。
(2)這一課中有兩個多音字,你能讀準嗎?
寧可安寧要求要錢
(3)用簡短的話說一說梅蘭芳蓄須的目的。
設計意圖:本課生字比較多,詞語也較難理解,給學生深入學習帶來了障礙。本環節引導學生在自讀中自主識字、學詞,運用多種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為深入學習打好了基礎。
三、精讀詞句,體會愛國之舉
1.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找出梅蘭芳罷演后是怎樣堅持他的藝術追求的語句,指名讀一讀。
(2)讀句子,畫出梅蘭芳深夜家中唱戲的細節詞語,談談感受。
關緊門窗特制的厚窗簾悄悄地細聲吟唱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這些詞語,體會梅蘭芳對藝術的熱愛和對當時時局的無奈。
(3)自由讀句子,說一說:梅蘭芳已經罷演卻偷偷唱戲,這樣做是為什么呢?
2.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
快速瀏覽課文,并回答問題。
(1)長期不演戲給梅蘭芳帶來了什么困難?
(日本人的騷擾、生活困頓。)
(2)生活困頓的梅蘭芳都有什么誘惑?畫一畫。
(3)面對困擾和誘惑,梅蘭芳的愛國心動搖了嗎?文中是怎么說的,讀一讀。
(他寧可賣房度日,也決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登臺演出。)
(4)教師指導學生用“寧可……也決不……”的句式說一說。
3.學習課文第5~7自然段。
(1)當日本侵略者對梅蘭芳提出“必須”演出時,梅蘭芳是怎么回答的?文中哪個詞表明了梅蘭芳的堅定態度?
(2)引導學生以“斬釘截鐵”的態度讀一讀梅蘭芳回答日本侵略者的話。
(3)當蓄須已經抵擋不住日本侵略者的逼迫時,梅蘭芳做出了什么舉動?代價是什么?
(4)你從哪些詞看出日本侵略者的野蠻無理?(必須、闖)
4.學習課文第8、9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8、9自然段。
回答問題:抗日戰爭勝利了,梅蘭芳又有什么舉動?從“當即”一詞,你能讀出什么情緒?
(2)“前來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沒有座位就站著看。”思考:人們欣賞藝術大師的再次登臺演出,心里對梅蘭芳還有什么樣的感情?(敬佩、敬仰……)
小結:梅蘭芳先生不但在戲曲藝術中造詣精深,他更是藝術家的愛國典范!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民族氣節令人敬佩,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梅蘭芳對日本侵略者深惡痛絕的心情,通過品讀梅蘭芳蓄須抗日的故事,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引導學生真正了解、體會一代藝術大師的民族氣節。
四、作業布置,拓展閱讀
1.布置作業:(任選其一)
(1)將梅蘭芳蓄須愛國的故事完善,講給大家聽。
(2)搜集藝術家愛國的故事,辦一張手抄報。
2.讀一讀“閱讀鏈接”中的《難忘的一課》,和同學分享閱讀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讓學生通過閱讀、搜集資料等多種渠道,了解民族氣節不光是拿起武器對抗侵略者,更是發自內心的堅定、堅守。然后用講故事、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提高綜合學習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閱讀是語文之本,學習之母。它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是一種精神生活。感悟語言形象,領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語言的魅力,必須通過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語,讀中悟情。本文充分顯示了梅蘭芳強烈的愛國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氣節,文中的語句可以通過讀來感悟,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節課重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內心思想,在品讀中感悟梅蘭芳堅定不移的家國情懷。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梅蘭芳高尚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民族氣節。
2、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和所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具體事例體會梅蘭芳的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有自己的偶像嗎?說一說是誰?為什么喜歡他?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上個世紀無數中國人的偶像---梅蘭芳。感受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愛國情懷,領略他令人感動的一幕幕往事。(板書:梅蘭芳)
(設計意圖:從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
二.整體回顧,設境質疑。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課文寫了五件事。是哪五件事?
課件出示:
拒絕播音
拒絕演出
避港拒演
蓄須明志
自傷身體
課件:著名畫家豐子愷曾慨嘆:“茫茫青史,為了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伶’,有幾人歟?”
師:這個“優伶”指的是什么?
(“優伶”指的是演員,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為了自己的國家而放棄自己舒適的生活,甘于窮困潦倒的演員,有幾人呢?)
質疑:為什么豐子愷會對梅蘭芳發出這樣的慨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看一看。
(設計意圖:設問質疑,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三.品讀感悟。
1.學習避港演出。
(1)請同學們自由地仔細地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體會豐子愷的這句話。勾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或者句子,待會兒請同學們說一說。
指名讀。
師:哪句話讓你的印象深刻,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梅蘭芳的愛國情操)
(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一讀。)
師:你呢?
師: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日本人提供的是“奢華”的生活。老師有個疑問,“奢華”是什么意思呢?(板書:奢華生活)
奢華:奢侈,豪華。奢華的生活就是舒服的生活。
B.你認為奢華舒服的生活應該是怎么過的?
(學生交流)
師:只要梅蘭芳答應登臺演戲,一切奢華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
課件出示:只要梅蘭芳答應登臺演戲,一切奢華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
但面對日本人提供的奢華生活,梅蘭芳是什么態度呢?
生:不屑一顧。(相機板書)
師:為什么不接受奢華的生活?
課件出示:他不愿也不可能為侵略者粉飾太平。
D.拒絕了奢華的生活,那梅蘭芳的生活是怎么樣呢?想一想。
(2)課件出示:“寧愿……民族氣節。”
A.指名讀。(想一想,如果你每一頓都是這么過的?你的心情是怎么樣?)(是啊!這樣的生活肯定是不好過的,但為了民族,他甘愿過這樣的生活,面對這樣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師: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師:梅蘭芳可以擁有奢華的生活,但都被他一一拒絕。這一切都只因為他不想失去……民族氣節。不想失去作為正直的中國人應當具備的……民族氣節。
師:是啊!無論如何,他都不會放棄民族。帶著感動,讓我們再一次讀一讀第6自然段。
B.齊讀。
2.蓄須明志。
過渡:生活上的困頓,梅蘭芳能夠忍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危險,他也能坦然面對,日本人一次次被他拒絕。他們肯不肯善罷甘休啊?于是日本人不斷的騷擾,一次又一次。(板書:不斷騷擾)他需要太多拒絕的借口。怎樣才能讓日本人斷絕請他登臺演出的念頭呢?冥思良久,梅蘭芳終于有了一個辦法,那便是……(板書:蓄須)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梅蘭芳蓄須部分(8-10自然段),并想一想,從這一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他一旦蓄須,便是宣告不再登臺了。”為什么?
師:誰都知道,梅蘭芳在京劇舞臺上,從來都是扮演旦角的。旦角,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能有胡子嗎?
生:……
(課件出示:梅蘭芳蓄須前后相片)(梅蘭芳舞臺形象)
平時的梅蘭芳蓄須嗎?(如果你平常穿著十分漂亮干凈的衣服,在學校,心情怎么樣?同學會對你說什么?如果從今以后你只能穿臟兮兮的衣服,你的心情怎么樣?)
師:可想而知,梅蘭芳的內心也是不好受的。當孩子們問他為什么留胡子的時候,他露出(得意)的樣子。他真的得意嗎?你覺得他是怎樣的心情?
生:痛苦而矛盾的心情。
設計說明
崔巒先生說過:“略讀課更需要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本課設計力求突出學生自主性閱讀,采取“問題導讀”式的思路,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通過揣摩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深入了解梅蘭芳蓄須的原因,以此感悟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的家國情懷。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搜集整理梅蘭芳的相關資料、京劇中角色分類的相關知識、圖片及微視頻等。
2.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1.預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搜集資料,閱讀有關梅蘭芳的其他故事或圖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文釋題
1.教師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聽京劇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梅蘭芳——這位現代著名的京劇藝術大師。(板書:梅蘭芳)
2.簡介梅蘭芳,簡單了解京劇中的“旦角”。
可借助課前搜集的資料、圖片或微視頻,引導學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
梅蘭芳出身于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梅蘭芳在50余年的舞臺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并先后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PPT出示2: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凈、末、丑,共五大行當。“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潑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劇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間,梳古裝頭(如古代仕女畫中的頭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嗓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3.完善課題,學習“蓄”字。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梅蘭芳蓄須”的故事,走進一代藝術大師的家國情懷。補充課題。(完善板書:蓄須)
學生讀課題,借助工具書解題。
要求:讀準生字“蓄”,理解“蓄須”就是留胡子的意思,“蓄”字是上下結構,形聲字。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題目,了解課文故事主線。
4.過渡:是什么事情讓梅蘭芳蓄上胡須不再從事他熱愛的京劇表演?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始,是教師教學的開端。用問題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并直接指向本課教學的核心目標。
二、初讀課文,檢測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強調讀文要求。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碰到新詞語,聯系上下文試著理解。
(3)思考:梅蘭芳為了什么蓄須?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一讀:蓄須、被迫、租界、糾纏、邀請、騷擾、拒絕、簽訂、寧可、要求、妄想。
(2)這一課中有兩個多音字,你能讀準嗎?
寧可 安寧 要求 要錢
(3)用簡短的話說一說梅蘭芳蓄須的目的。
設計意圖:本課生字比較多,詞語也較難理解,給學生深入學習帶來了障礙。本環節引導學生在自讀中自主識字、學詞,運用多種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為深入學習打好了基礎。
三、精讀詞句,體會愛國之舉
1.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找出梅蘭芳罷演后是怎樣堅持他的藝術追求的語句,指名讀一讀。
(2)讀句子,畫出梅蘭芳深夜家中唱戲的細節詞語,談談感受。
關緊門窗 特制的 厚窗簾 悄悄地 細聲吟唱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這些詞語,體會梅蘭芳對藝術的熱愛和對當時時局的無奈。
(3)自由讀句子,說一說:梅蘭芳已經罷演卻偷偷唱戲,這樣做是為什么呢?
2.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
快速瀏覽課文,并回答問題。
(1)長期不演戲給梅蘭芳帶來了什么困難?
(日本人的騷擾、生活困頓。)
(2)生活困頓的梅蘭芳都有什么誘惑?畫一畫。
(3)面對困擾和誘惑,梅蘭芳的愛國心動搖了嗎?文中是怎么說的,讀一讀。
(他寧可賣房度日,也決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登臺演出。)
(4)教師指導學生用“寧可……也決不……”的句式說一說。
3.學習課文第5~7自然段。
(1)當日本侵略者對梅蘭芳提出“必須”演出時,梅蘭芳是怎么回答的?文中哪個詞表明了梅蘭芳的堅定態度?
(2)引導學生以“斬釘截鐵”的態度讀一讀梅蘭芳回答日本侵略者的話。
(3)當蓄須已經抵擋不住日本侵略者的逼迫時,梅蘭芳做出了什么舉動?代價是什么?
(4)你從哪些詞看出日本侵略者的野蠻無理?(必須、闖)
4.學習課文第8、9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8、9自然段。
回答問題:抗日戰爭勝利了,梅蘭芳又有什么舉動?從“當即”一詞,你能讀出什么情緒?
(2)“前來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沒有座位就站著看。”思考:人們欣賞藝術大師的再次登臺演出,心里對梅蘭芳還有什么樣的感情?(敬佩、敬仰……)
小結:梅蘭芳先生不但在戲曲藝術中造詣精深,他更是藝術家的愛國典范!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民族氣節令人敬佩,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梅蘭芳對日本侵略者深惡痛絕的心情,通過品讀梅蘭芳蓄須抗日的故事,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引導學生真正了解、體會一代藝術大師的民族氣節。
四、作業布置,拓展閱讀
1.布置作業:(任選其一)
(1)將梅蘭芳蓄須愛國的故事完善,講給大家聽。
(2)搜集藝術家愛國的故事,辦一張手抄報。
2.讀一讀“閱讀鏈接”中的《難忘的一課》,和同學分享閱讀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讓學生通過閱讀、搜集資料等多種渠道,了解民族氣節不光是拿起武器對抗侵略者,更是發自內心的堅定、堅守。然后用講故事、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提高綜合學習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閱讀是語文之本,學習之母。它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是一種精神生活。感悟語言形象,領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語言的魅力,必須通過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語,讀中悟情。本文充分顯示了梅蘭芳強烈的愛國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氣節,文中的語句可以通過讀來感悟,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節課重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內心思想,在品讀中感悟梅蘭芳堅定不移的家國情懷。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梅蘭芳高尚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民族氣節。
2.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體會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和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會認課文中的二類生字,會寫四字詞語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梅蘭芳高尚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民族氣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體會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和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京劇視頻、課件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形象
1.欣賞電影《梅蘭芳》京劇視頻《穆桂英掛帥》,展示梅蘭芳的所扮演角色的資料圖片。
師:美國著名的戲劇評論家斯達克·揚評他為:“最完美的藝術家”“一位登峰造極的專家”。
師:旅居蘇聯的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說:“除了一兩個喜劇演員外,西方有哪一位演員能比得上梅蘭芳!”
師:從這些名人的評論中,你感受到了或知道了什么?
(這是世界名人對梅蘭芳精湛的京劇藝術給予的中肯評價,他當之無愧地成為京劇界的代表人物。)
2.教師小結:58年前,只有67歲的梅蘭芳先生突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的京劇藝術和他強烈的愛國之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今天,就讓我
們一起走近他,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這個偉大的人物,讓我們一起來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教師板書課題)
二、瀏覽全文,強化感知
1.快速瀏覽課文,回憶課文圍繞著梅蘭芳的愛國之情寫了哪幾件事?哪幾件事寫得詳細具體,哪幾件事寫得比較簡略?
2.指名回答并相機板書。
上海淪陷—藏身租界—避居香港—香港淪陷—返回上海
板書:
拒絕登臺
賣房度日
香港拒演
蓄須明志
自傷身體
(兩件事寫得十分簡潔,比較詳細地寫了后面三件事)
三、品讀詞句,把握形象
1.深入學習后三件事
師:“賣房度日”“拒絕登臺演出”前兩件事的基礎上,同學們再深入地讀讀課文第3—7自然段,學習梅蘭芳如何“滯留香港避演”“蓄須明志拒演”“自傷身體”,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間去體會梅蘭芳的愛國情懷。
第三件事:滯留香港避演(第3自然段)
自學提示: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第3自然段
2.圈畫出能表現梅蘭芳愛國情懷的語句。并批注閱讀體會。
3.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可能會匯報的內容:
句子1:(課件)梅蘭芳斬釘截鐵地說:“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參加,這樣的慶祝會當然更不會去了。”
句子2:(課件)梅蘭芳找到了一位當醫生的好朋友,說明自己的處境危險,請醫生幫助他生一場大病,以擺脫敵人的糾纏。
師補充資料:當時梅蘭芳有一筆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銀行,但日寇將這筆高額存款全部凍結,無法取出。梅蘭芳拒絕日本人登臺演出之后,一直靠利息過日子的他,家庭生活頓時舉步維艱。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他曾經賣過畫,出賣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賣掉自己的房子,甚至舉債度日。雖然這樣,但梅蘭芳一直堅持民族大節。
同學們想象:同學們想象一下:梅蘭芳一方面頂著惡勢力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他長期不演戲,收入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梅蘭芳過得是怎樣的生活?
結合內容相機理解“長期不演戲,沒有了經濟來源,又要養家,梅蘭芳準備賣掉北京的房子。”體會日本侵略者的蠻橫無理和梅蘭芳的生活窘迫悲慘境地。
讀:想想,這句又該用什么變化的情感來讀?(前面低緩,后面激昂)
小組讀。
出示課件想象填空:梅蘭芳在生活上還遇到了哪些困難?
他還寧愿_________________
,
寧愿________________
,也不愿失去作為一個正直的中國人所應當具備的民族氣節。
(2)所以,梅蘭芳盡管他視藝術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關頭,他毫不猶豫地將藝術讓位于民族氣節。
2.快速瀏覽3自然段,想想梅蘭芳為什么蓄須、蓄須意味著什么,?
學習匯報:
(1)蓄須是為了拒絕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騷擾。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梅蘭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須,便是宣告不再登臺演出了。
(2)對他這樣一個視藝術為生命的名角來說,不能演出,不能創作,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梅蘭芳為了愛國而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梅蘭芳回到上海后要買房子,別人給了他怎樣的優厚的條件?(指名讀)只要簽訂演出合同,就預支二十兩黃金給梅蘭芳。
(2)面對這樣優厚的條件,梅蘭芳是怎樣做的?
他寧可賣房度日,也決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臺演出。
(3)從他“賣房維持生活”這件事中,哪句話使你體會深刻,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寧可賣房度日,也決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臺演出。他是一個熱愛祖國的藝術家。
(4)你能用“……寧可……也……”說一句話嗎?
他寧可犧牲生命,也決不背叛祖國和人民。
4.學習第四件事:自傷身體(第5、6、7自然段)
自學提示:
A.默讀第5、6、7自然段,并思考:
B.這段中哪些詞一下子打動了你的心?
C.引導學生找到重點詞語
“斬釘截鐵”“當然”進行理解。
(1)“斬釘截鐵”說明了什么?
(他態度很堅決)“斬釘截鐵”這個詞讓我們體會到什么?(堅決與果斷)我們感受到:梅蘭芳愛____,更愛________,他視_________________利益高于一切。他的行為表現出一個正直的中國人,一名真正藝術家的良知和高風亮節。
師:誰能讀出這種堅決與果斷之情?(點名讀)
(3)讓我們懷著對梅蘭芳不惜冒險注射傷寒針的敬佩之情,讀出他斬釘截鐵的態度吧。(齊讀)
5.過渡:是呀,梅蘭芳堅持大節,勇于獻身的精神真是令人欽佩啊!
6.讀第8、9自然段:
a.(出示課件)理解梅蘭芳的高尚氣節。
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消息傳來,梅蘭芳當天就剃了胡須,高興地向大家宣布:
“勝利了,我該登臺演出了!”
這句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體現梅蘭芳終于走出了困境,終于走上了自己熱愛的藝術舞臺?(用“盼望、喜悅的語氣讀”。)
b.師總結:梅蘭芳用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的決心和毅力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丑陋行徑,課文中也體現了梅蘭芳高尚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民族氣節。這是何等偉大的愛國之情啊!
四、升華情感,直抒胸臆
1.同學們,面對這樣一個偉大的藝術家,請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筆下的情,把對梅蘭芳先生的懷念、敬佩之辭表達出來吧!
生寫。
2.師總結,(出示課件):著名畫家豐子愷曾對梅蘭芳先生發出這樣的慨嘆:“茫茫青史,為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伶’,有幾人歟?”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念念這句話。
3.是啊,梅蘭芳始終拒絕為敵人演出,表現了一代京劇大師不屈不撓的剛強骨氣。這一動人事跡成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話,在中華兒女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奮勇抗戰的決心。他的高尚情操照耀千秋萬代。我相信,這種精神將在我們身上傳承下去,直到永遠,永遠……
五、布置作業
同學們課下查閱、搜集有關梅蘭芳的故事、畫傳、照片、郵票,辦一份小報,自己命題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