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4
這是蝙蝠和雷達教學建議,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蝙蝠和雷達》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象,提出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全文要說明的主要問題。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結果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了飛機安全飛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
聽了于老師執教的《蝙蝠與雷達》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是于老師對于學生學習方法指導非常到位。比如,于老師導入新課之后引導學生,打開書看和其它文章有什么不一樣?學生暢所欲言:課文邊上有問題,課文后邊有問題,你會想問題嗎?于老師巧妙地把學生帶到了問題的思考環境,為學生創造了思考的氛圍。
在交流完字詞之后,于老師有引導學生自己讀課文寫出問題。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如,蝙蝠是怎么用嘴和耳朵探路的?為什么只有蝙蝠聽到,而人聽不到?第二自然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老師又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有內容方面,寫法方面,生活經驗方面等等。并充分利用了學習單,對學生進行了提問題的訓練,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總之,本節課于老師結合新教材的訓練點,將學生訓練到位,課堂扎實有效,我在聽課中受益匪淺。
這節課,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他們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行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行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學生學法主要有: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匯報交流。教學中,我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生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在教學“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這個環節,我出示表格,讓學生帶著疑問,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4、5、6自然段,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為了面向大多數,讓更多的學生得到練習的機會,我準備了許多表格,兩人一組,按照里面的表格分小組討論填寫。學生自學后得出結論:蝙蝠探路是離不開嘴和耳朵的,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配合”這個詞不能丟掉,教師在黑板上畫簡圖說明蝙蝠探路時,嘴和耳朵這兩樣器官在飛行時必須同時使用,才能發揮作用。這個部分的學習,學生個個參與,學習興趣濃厚,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能增強自信心。
在本節課中,我覺得有許多地方做得還不夠,在一些環節上還挖得不深等,這些都有待于我改進。
《蝙蝠與雷達》,是一篇精讀課文,篇幅不長,教參安排講課時間是兩個課時。課前小孫一直擔心兩課時是不是用不完,時間有剩余怎么辦?我說,篇幅雖短,涵蓋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課堂交流起來你就不覺得時間多了。小孫放心地去備課了。這是一篇老課文,我小學時就學過。課前,我也仔細的研究了一下課文,對于這節課,需要對蝙蝠和雷達的信息了解一下,文章涉及仿生學的一些知識。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時,也讓學生們自己去查詢一些關于仿生學的知識。這樣在上課之前讓學生對于課文內容詳細了解一下,利于課堂教學的進行。
講課時,小孫以蝙蝠和雷達的照片開頭,導入課題,同學們對于蝙蝠和雷達的興趣還是很高的。初讀課文,小孫采取了齊讀的方式。這種朗讀方式,不適合思考,也不適合表達感情,大段課文不宜齊讀,適合齊讀的多是對話或語氣情感強烈的。這也是前幾位實習生出現的問題。課后我及時點給了他們。
由于開始的氣氛沒有烘托起來,接下來的學習不是很順利。講到學生感興趣的仿生學他們就隨意的發表意見,到思考問題時有沒了積極性。看得出來,小孫的情緒也很失落。課后,我仍然鼓勵他說,這很正常,每個老師都會遇到,別說你初次講課了。
教師怎樣才能自如地調控課堂呢?首先,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取決于教師教學時的態度與積極性高低。有些時候雖然教師心里想著要高興的講課,但是外在表現與具體的語言表達,則體現出一種截然相反的狀態。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用語主導著課堂氛圍。
教師在講課中,首先要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興奮或者說是精力很集中的狀態,教師在講課時不能態度消極;其次,教師用語一定要積極、有力、正向。如一些激勵性語言、鼓勵性語言,這是帶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火索。語言是一種藝術,教師語言更加偏向于技術性。通過一些聽課,我發現我們很多實習的同學,在實習中都犯有類似的錯誤:教師用語不準確、不恰當。不正確的教學語言,作用往往是消極的。
一、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節課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課文,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自學的興趣。課堂上,教師、學生與文本三者之間產生了共鳴。我參與學生的討論,檢查他們的正誤,與學生共同思考,參與他們的活動,創造了一個師生共同學習的課堂氣氛。課堂上有笑聲,有掌聲,有爭論聲,書聲朗朗議論紛紛。課堂上學生自己解決第一節課自己提出的尚未解決的問題,通過自讀、自想、討論交流、填寫教師設計的表格,自己找重點詞句,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等,這一系列的活動,教師只做問題的引領者,只起穿針引線,搭橋鋪路的作用。
二、進行了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
學習第三段時學生讀懂了蝙蝠夜間飛行的本領很高這個內容后,啟發學生找出表現蝙蝠飛行本領高的詞語“夜里”“還能捕捉”“無論怎么……都”“即使……也”。學習第五自然段試驗準備的句子中,從重點詞語“橫七豎八”“許多繩子”“許多鈴鐺”,體會出科學家工作的細膩。在第六自然段中理解“配合”體會嘴和耳朵的缺一不可。在第七自然段中理解“反復”“終于”,體會科學家工作的艱辛,體會科學家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精神。學生理解后通過有感情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體會到作者語言的準確性,為習作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我通過指名讀、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是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言訓練的表現。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這是一個很抽象的問題,因為超聲波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利用學生表演和畫示意圖及多媒體演示的方法恰到好處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課內課外相結合
學生理解課文后,讓學生交流匯報課前搜集的仿生學資料,既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在交流完仿生學資料后,我讓學生說說你有沒有從周圍的動、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啟示?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寫下來。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為本單元的習作埋下伏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