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2
這是走月亮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意境和情感。
3、正確認讀本課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1、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讓學生體會月光下的動人場景和美好意境,讓孩子更深刻的體會到柔和的月光下充滿著無限的`情意,感受到愛的存在和溫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都走過什么呀?
2、學生自由發言。
3、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走月亮》,你想知道他們是怎樣走的嗎?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采用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方式來解決。
2、勾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師:讀完課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情感
1、再讀課文,你覺得課文哪些地方最美?
2、小組內學生自讀。
3、全班交流。
4、這么美好的夜晚,這么迷人的畫面,使我們仿佛進入了愛的天堂!細細讀讀課文吧!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等。
5、問:還有不懂的地方嗎?(全班交流,體會出愛的存在、愛的和諧、愛的溫暖)
6、學完課文后,你最想說什么?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五、課外積累
1、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和好段。
2、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1.認識“鵝、卵”等8個生字,會寫“淘、牽”等15個字,會寫“柔和、鵝卵石”等14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3.能邊讀邊想象課文中描寫的畫面,和同學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畫面。積累優美生動的子.
4.能仿照課文第六自然段,寫自己經歷過的某個月下情景.
教學重點
能邊讀邊想象課文中描寫的畫面,和同學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畫面。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月光下再海邊的美麗景象。
教學過程
一、吟通古詩,走進月夜
1.導入課題。
出示與“月亮”相關的古詩,如《古朗月行》(節選)、《鳥鳴潤》等。全班齊讀,想象古詩描寫的月夜畫面。
2.揭示課題,學生自主質疑。
預設學生的疑問:“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過渡:讓我們帶著心中的疑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思考:“我”和阿媽走月亮經過了哪些地方?
2.檢查自讀,學習字詞。
(1)指名朗讀,隨文正音。重點指導“鵝卵石、潑刺、田埂、閃閃爍爍”中加點字的讀音,提示“稻穗”的“穗”要注意與“惠”的讀音區別。
(2)出示生字“葡、萄、卵”,師生交流書寫要點:“葡”中“甫”寫的時候不能忘記點;“萄”中“缶”的第四畫不要出頭;“卵”左邊不要少寫長撇。
(3)學生練寫。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書寫是否正確、工整、美觀。
3.學生默讀全文,圈出“我”和阿媽走月亮經過的地方。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4. 啟發:月下漫步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預設:愉悅、自由、靜謐、浪漫、驚喜、甜蜜、期待…學生練習帶著感受自由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梳理所見畫面
1.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我”和阿媽走月亮時看到了什么?
2.組織學生交流第一至二自然段:
預設學生的回答:“我”和阿媽走月亮時看見了月亮從洱海邊緩慢升起,照亮了點蒼山、村頭、大青樹。
點撥: 這是月亮升起時的畫面。(板書:月亮升起)
3.引導:請學生根據第一幅畫面的概括方法,先找到“我”和阿媽看到了什么,再想想這些景物出現在哪個地點,最后試著用四個字概括看到的畫面。
預設第四自然段,學生的回答:“我”和阿媽看到溪水、山草、野花、鵝卵石等景物。這些都是溪岸邊的景物,所以我用“月下溪岸”來概括。(相機板書:月下溪岸)
預設第六自然段,學生的回答:“我”和阿媽看到村道、稻田,聽到秋蟲唱著、溝水汩汩,聞到水果的甜香,我覺得可以用“月下田野”來概括。(相機板書:月下田野)
預設第八自然段,學生的回答:“我”和阿媽看到天上有一輪圓月,閃閃爍爍的小星星,能不能用“月亮牽星”來概括?(相機板書:月亮牽星)
如果學生概括有問題,教師適時引導,幫助總結概括并板書
4.默讀課文,勾畫出給自已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句子,再試著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教學月亮升起圖,引導學生想象洱海邊月下美景
1.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引讀第一至三自然段。
(1)教師引讀:秋高氣爽,秋夜月明,月亮從哪兒升起來了?
學生讀:洱海。
(2)教師引讀:月亮不是從草原也不是從荒漠升起來,而是從南北長達40公里的“形如人耳”的高原湖泊洱海那邊升起來洱海碧波萬頃,一輪明月升起來,“我”驚喜萬分地猜測著-----
學生接讀: 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
(3)教師引讀:什么是“淘洗”?(洗去雜質、清洗灰生)“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因為一一學生接讀: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么柔和。
追問引讀: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么柔和,所以“我”想學生接讀:一定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在句式變換中體驗驚喜和激動)
(4)教師引讀:正因為“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么柔和”,再加上洱海萬頃碧波的反射和映襯,于是,最神奇的情境就出現了,明亮的月盤釋放出萬道柔光、“照亮了”------
學生接讀: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
教師引讀:也照亮了------
學生接讀: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2.交流體悟想象:你喜歡這個場景嗎?
抓住重點
學生自由交流萬物被月光照亮后的美麗景象,體會一切事物在柔美的月光之中變得更加詩意浪漫。
3.師生合作朗讀第一至三自然段。
點撥:在語氣、語調的變化中浮現畫面。
五、總結收獲
1.分享收獲。點撥:從課文語言、畫面、情感等方面來談學習收獲。
預設1:通過學習,我感受到了這篇課文的語言非常美,能夠讓我們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面。
預設2:我感受到了“我”和阿媽走月亮的時候非常開心。
2.激勵研讀:課文中還有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節課一起分享。
目標1.認識“鵝、卵”等7個生字,會寫“牽、鵝”等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3.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教學
重點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并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教學
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欲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
()分鐘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媽媽一起散過步嗎?你們去過什么樣的地方?當你和媽媽在一起時,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教師板書:走月亮)
師: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戲,稱為“走月亮”。
【設計意圖:用問句來設計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新課
教學
()分鐘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方式來解決。
2.學生自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勾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后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
3.談一談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
出示生字“鵝、卵、俗、躍、穗、踱、爍”
“鵝”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鳥”;“俗、躍、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淘、牽、鵝、卵、填、莊、稼、俗、躍、葡、萄、稻、熟”
指導書寫:“淘、鵝、填、稼、俗、躍、稻”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牽”是上中下結構的字,中間的禿寶蓋要寬一些。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3.詞語理解及運用。
淘洗:用水洗去雜質和污垢,引申為保留好的,除掉壞的。造句:我們煮米飯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軟,溫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灑在海面上。
鵝卵石:指被流水磨圓了的石頭。造句:我家門前有一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小道。
運載:裝載和運送。造句:秋天,運載糧食的汽車在公路上來回奔跑著。
風俗: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造句:少數民族有很多風俗習慣。
汩汩:擬聲詞。形容水或其他液體流動的聲音。造句:那條小溪汩汩地流過巖石。
澆灌:本課指把水輸送到田地里。造句:農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澆灌土地。
鍍亮:一種工藝,可以使金屬起到裝飾,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陽升起時,天邊就像被月光鍍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腦袋瓜里有許多奇妙的想法。【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來識字,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課下搜集有關描寫月亮的古詩或小短文,積累在采蜜集上,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設計意圖:激發了他們主動搜集資料的興趣。】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在帶點字的正確讀音后面畫“√”。
風俗(súgǔ)稻穗(huìsuì)
二、看拼音寫漢字。
pútɑotiàoyuèzhuāngjiɑqiānshǒu
()()()()
三、仿寫詞語。
閃爍——閃閃爍爍
()——()()——()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
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和阿媽濃濃的親情。
2、激起學生讀的,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具準備:
歌曲《月亮船》
教法學法:
導讀法
朗讀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新課。
師:師生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和媽媽一起散過步嗎?你們去過哪些地方?當你和媽媽在一起散步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板書課題:走月亮)
3、解題。(走月亮的習俗)
二、初讀感知,自主學習。
1、教師配樂范讀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小老師,不明白的詞語畫下來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讀課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詞。
5、開火車讀生字,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6、指導書寫。“載”和“栽”“裁”對比記憶。
7、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樣的感受?
三、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這節課,讓我們再次隨著作者一起和阿媽手牽著手漫步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全班交流。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把描寫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畫下來,認真讀一讀,并試著談談自己的感受。
(引導學生合理想象:①秋蟲夜鳥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園里的景色嗎?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氣,那她會看到怎樣的景色呢?④引導學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兩處省略號所蘊涵的內容。)
2、當作者看到這么美麗迷人的景色時,內心會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興,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找一找。
(引導學生通過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漫步時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讀。)
3、我和阿媽走過了哪些地方?課文是怎樣把這些景色串起來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配樂,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讀,師評價。
2、小組比賽讀
3、學生評價
四、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1、你有沒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里講一講,然后全班交流。
2、其實親情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發現我們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著,是那樣的溫暖,那樣的幸福、快樂。
五、課后作業
摘抄描寫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板書設計:
走月亮
景美——情濃
(調動感官走月亮)四次我和阿媽走月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