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7
這是17古詩三首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春天美好景象的圖片)師:你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自由交流)
2.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這首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杜牧(803~852),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2.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思考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
(2)分組讀、齊讀,注意停頓。
4.再讀古詩,結合注釋,理解詞語或詩句的意思。
三、反復誦讀,體會詩意
(一)前兩行——晴景、寫今
1.自由誦讀古詩,同桌互相交流對“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等詞語的理解。
2.理解第一句詩的意思。(指名說)
明確:遼闊的江南到處是黃鶯婉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其中“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虛指,在這里指的是遼闊的江南地區。)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后兩行——雨景、懷古
1.師:詩歌的后兩行還是在描寫江南春天的晴景嗎?(指名答,雨景)
2.默讀后兩行詩,結合注釋和相關資料翻譯詩句。(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南朝遺留下的許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3.體會這兩句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及時補充背景知識:當時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墒鞘朗伦冞w,當年的寺廟,又有多少樓臺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呢?作者在贊美江南春景的同時,也抒發了憂國憂民之情。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
4.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
5.練習背誦古詩。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1.小組交流探討:古詩抓住了哪些景物來描寫春天?描繪了春天怎樣的畫面?
2.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學板書】
17.古詩三首
浪淘沙
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奮發有為的精神
豪邁浪漫的氣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煙雨樓臺憂國憂民之情
書湖陰先生壁
院里:茅檐花木高雅
院外:一水兩山高潔
【教學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古詩文相當熟悉,對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還能對其中一些古詩文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對古詩文的欣賞與品味之中。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古詩的內容,去想象詩歌的畫面,走入詩歌的情境中,體會詩人的感情。不足之處在于,因為時間有限,對詩歌的誦讀訓練不夠,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此類問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江南春》。
2.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3.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內容,結合對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出示黃河的視頻)師:看見黃河波濤洶涌、奔流不息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交流)
2.朗讀古詩。(指名讀、齊讀,同桌對讀)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
4.簡介作者劉禹錫。(課件出示)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意
1.學習第1、2句。
(1)(課件出示)指名讀、齊讀詩句。
(2)師:用自己的話翻譯詩句(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隨機解疑釋惑,總結。)
明確: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
(3)師:黃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氣勢雄偉)
(4)師:說說詩歌是怎樣寫出黃河的雄偉氣勢的。
(5)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要求讀出黃河雄偉壯麗的氣勢。)
2.學習第3、4句。
(1)(出示3、4句詩)齊讀。展開想象,思考: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同桌交流)
(2)師: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而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分組讀詩句)
3.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4.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小結
這首詩中,詩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樣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的生活恬靜而美好,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如今他們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生活的憧憬。表現了詩人奮發有為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概。
五、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圖片)
2.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教育發展到今天,經歷了無數挑戰,并且還要接受更多新的挑戰,而今天所面臨信息化的挑戰更是前所未有的。無論我們是否愿意,是否承認,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整個基礎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從掛圖投影,到信息化校園,在這個動態演進過程中,信息化逐步上升為新世紀各國教育變革新標志。這場由新技術革命引起教育的重大變革,正在對教育的各個領域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古詩三首》的教學反思
如何正確認識教育信息化內涵,如何構建信息化的基本形態,小學教育信息化如何實施,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理性思考。籍此,我校提出了“小學課堂教學與網絡資源環境整合的研究”,希望在實踐中與關注教育信息化的人們一起探索,共同進步。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所至,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傳統的古詩教學采取的大都是“串講法”。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學習成為負擔。
而電教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詩中的詩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義的詞語,反復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
如在教學古詩《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精妙,可通過錄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畫面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細細地品味了詩中的語言美,很快領悟到了“綠”字的神韻。“綠”字既涵概了“滿”,“入”,“過”的意思,又突出了東風催春勢不可擋的盎然生機。實踐證明,在古詩教學中電教媒體發揮了它獨特的優勢,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由眼一耳一腦一口多種感官協同進行思維加工,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