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教育案例分析幼兒園3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案例分析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個不愛午睡的孩子
觀察時光:每次午睡時光
觀察記錄:第一次與丙小朋友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了解中發現她十分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唯一睡不著的孩子。針對這種狀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循著聲音尋過去,原先還丙小朋沒睡著。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之后就聽到帶著哭腔的告狀聲:"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著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丙小朋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里時光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光睡不著。和她家長聯系,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構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丙小朋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著,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后就在床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游戲,如看書、做手工等。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光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光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構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系,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到達了預期的目的。
如何使孩子變得不再小氣
問題的提出:班里最近添了新玩具,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我發現,這幾天孩子到園都比較早,因為誰先到園,玩具可以自己選擇,并且我還發現,只要一個孩子得到玩具,別的孩子就不能再玩這種玩具了,說是:這是我先玩的,就是我的,你要玩請明天早點來。對于孩子們的這種小氣現象,該如何解決呢?我覺得老師在著意培養孩子大方這種品質時,教育的方法應該慎重,既不能強迫孩子拿出心愛的東西與別人分享,又不能脫離其認知水平空洞的說教,要達到教育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啟發和引導。
案例實施的方法和過程:
一、用商量的口吻解決孩子間因搶玩具或其他物品而發生的爭執。劉志箭因為張玉箏沒有給他玩玩具而打了張玉箏。我問他:“你認為你打了張玉箏她就會把玩具給你玩嗎?”劉志箭回答:“不。”我又說:“張玉箏玩好了以后,你再向她借,她肯定會借給你的。張玉箏,你愿意得到一聲謝謝嗎?”張玉箏爽快的點點頭:“當然。給,我玩好了,給你玩吧。”我當著孩子的面用商量的口氣陳述了自己的看法,從而讓張玉箏體驗到與別人分享玩具是友好地表示,得到同伴的感謝是件愉快的事情,而劉志箭也懂得了不能強行占用別人的玩具。
二、多引導孩子去體驗別人的感情。“楊雨馨,假如老師不給你這個芭比娃娃,你高興嗎?”楊雨馨不加思索地說:“我肯定不高興。”“你看,李晨暉沒有芭比娃娃,可她也很想玩,你想她心里會怎樣呢?”說完,楊雨馨熱情的招呼李晨暉和她一起玩芭比娃娃。經常引導孩子設身處地的去體驗別人的感情,使他對因沒玩具而心里難過的小朋友產生同情心,并能在行動上給與幫助,這樣能更有效地改過孩子小氣的性格。
三、給孩子創造與別人分享自己東西的機會。“劉金健,劉海婷來了,你準備分她多少玩具呢?”我有意讓劉金健自己給劉海婷分玩具。劉金健想了想,便大方的把自己玩具的一大半分給了劉海婷,我對此向劉金健翹了大拇指。這樣有利于孩子大方品質的養成。
四、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孩子很容易被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所吸引,給他們將一些助人為樂的故事,他們會很喜歡聽,尤其是與孩子們年齡相仿、生活相近的故事人物,當他們明白老師或者大人喜歡大方不小氣的孩子時,就會在實際行動中加以模仿。
五、以自身的良好品質去影響孩子。大人對自己的尊嚴和大人們之間相互友愛、互助及日常生活中的行動、語言,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好多遍空洞的說教。
收到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觀察,孩子們不再那么小氣了,變得大方可愛了,盡管有的孩子表現的不是很明顯,但是我相信他們小氣的習慣會改好的。
平平和安安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都是這學期新轉來我們小一班的寶貝。她們在幼兒園度過的第一天怎樣樣呢?
早上家長和老師交接完把孩子放下以后,平平和安安都沒有哭鬧,很快樂的和爺爺、奶奶、媽媽說再見,找到了兩個相鄰的板凳坐下來。或許是有姐妹相互做伴的原因吧,她們都沒有像一般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和哭鬧現象,這讓老師和家長都放心了些。點名時間,兩個小家伙還不太明白點名是甚么意思,我讓其他孩子做示范,最后再點平平和安安,不過她們都不張口答“到”,平平搖頭“恩”,安安則不吭聲,看來還要漸漸來。
第一個集體教育活動結束了,孩子們有序的排隊進廁、喝水,我給平平、安安指引了毛巾和口杯的位置,但她們不習慣幼兒園的飲水機,不會自己接水喝。我再手把手教她們先接藍色的涼水多一些,再接紅色的熱水少一些,她們學的很快,自己又接了一杯水喝光啦。進廁時mm會自己提褲子了,姐姐則需要老師幫一下忙,鼓勵姐姐向mm學習。
第二個集體教育活動是灰太狼哥哥帶來的體育活動,孩子們都很開心,這是新學期的第一次體智能課。平平和安安一到草坪就嚷著要尿尿了,老師帶著她們解完手回來時,哥哥已和小朋友再做預備活動了,游戲時老師發現平平、安安很喜歡運動,不過還不太熟習小火伴和游戲規則,有時會跑出活動范圍,需要老師提示回位。
午飯前的時光,老師邀請小朋友表演節目,同時隆重先容了新火伴:平平和安安。姐妹倆很大方,表演了詩歌“春曉”,不但吐字正確清楚,而且還有動作表演,真棒。今天的午飯是米飯、豆腐和烤雞翅,姐妹倆吃得都很香,安安吃的又快又干凈,平平則有些慢而且剩了一點沒吃完。晝寢時分在老師的幫助下,平平和安安換好拖鞋,脫下外套,很快就都進眠了,看得出這兩個寶貝的生活習慣都不錯,自理能力也能夠呢。
下午的戶外活動和數學操縱活動,大部份孩子都能順利完成游戲,平平和安安也完成了第一次的練習。一天活動下來,兩個寶貝都沒有鬧情緒,基本能順著集體活動的規則進行,相信以后平平、安安能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在這里找到新的火伴、新的快樂。
《中班幼兒個人案例分析3篇》:中班幼兒個人案例分析第1篇 觀察背景:欣悅是我班一個年紀較小的外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發現其適應能力還是相對較強的,但是做每件事情之前總喜歡來詢問老師下一步
《幼兒園幼兒案例分析3篇》:幼兒園幼兒案例分析第1篇改正壞習慣一、案例現象楊x小朋友胖嘟嘟的,非常可愛,可是他有一些習慣很不好。觀察一:晨間自由活動時他會帶著同伴在教室或幼兒園竄來竄去,追逐打鬧;
《幼兒園案例與分析3篇》:幼兒園案例與分析第1篇案例過程描述:一大早,羅老師就和我說了一個很讓人吃驚的事情:晶晶媽媽昨天打電話給她,說是晶晶整條手臂上都是指甲印痕,說是在搬椅子的時候樂樂掐的。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