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第一學期家長會PPT課件這個PPT共1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讓幼兒通過押韻的兒歌故事和好聽的故事喜歡上識字愛上讀書,通過對蒙氏教具de操作更直觀形象的將抽象的數學更直觀化操作化,使幼兒更為簡便的了解數學認識數學的概念。小班第一學期 家長會
歡迎各位家長
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
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什么樣人?
你對孩子的未來有什么期望?
你是想讓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還是有所側重?
家長的想法會影響家庭教育行為。
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自覺不自覺地受著自己意愿和目標的指引,從而影響了我們孩子的一生。
家長和家長、家長和老師要達成 大目標統一性
在教育認識的統一
在生活習慣的統一
為人處世的統一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語言敏感期(0至6歲)
在孩子開始學說話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三周半左右正是語言敏感高峰期
部分幼兒會出現 口吃 現象
家長注意用語文明,家庭氛圍融洽,多和孩子一起閱讀增加詞匯量
秩序敏感期(2至4歲)
孩予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
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
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感官敏感期(0至6歲)
孩予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 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能。
家長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事物。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至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遭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
動作敏感期(0至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三歲左右 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并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 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書寫敏感期(3.5至4.5歲) 閱讀敏感期(4.5至5.5歲)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
社會規范敏感期(2.5至6歲) 兩歲半的孩予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范、日常禮節,使其日后能遵守社會規范,擁有自律的生活。
文化敏感期(6至9歲) 蒙特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于三歲;但到了六~九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本學期課程安排
語言《閱讀》
每周兩課 每課目的字是8—10個
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押韻的兒歌故事和好聽的故事喜歡上識字愛上讀書
蒙氏數學《操作冊》《作業紙》
主要通過對蒙氏教具de操作更直觀形象的將抽象的數學更直觀化操作化,使幼兒更為簡便的了解數學認識數學的概念
英語《吉的堡》
每月一個單元,每周四節課。
小班英語主要培養幼兒的語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主要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孩子喜歡上英語。
在教中大班時就發現有的孩子們的發音不標準而且糾正起來也很難這就說明在家聽光盤少語感不強,所以 小班的孩子一定要回去多聽光盤。
日常行為規范
兒童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陶行知先生說:“凡人生所需要之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
行為習慣故事
1、 小和尚剃頭
總結 養成好習慣可以受益終生,壞習慣卻可能毀掉人的一生,不要以為一個小小的習慣無關緊要,人們正在和將要面臨的許多成就或禍患其實就是由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習慣形成的。
學會傾聽
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主要內容
1、讓幼兒了解傳統文化
如 尊老愛幼日 、文明禮貌周 等等
目的:培養幼兒尊敬老師、尊重長輩、愛護朋友,學會與他人相處禮儀;使幼兒養成禮貌謙遜的傳統美德
2、生活習慣培養
幫老師做力所能及的日常勞動(如 擦桌子 掃地 沖廁所 整理櫥柜等等
目的: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熱愛勞動的品德,珍惜勞動成果
3、日常行為養成
如集合要聽老師口令做到“快、靜、齊”
愛惜糧食 書本 玩具 衣物,不浪費水電肥皂,等物品
4、不遲到 不早退
5、爭取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注意個人衛生 飯前便后洗手 勤剪指甲 勤洗頭
7、課上認真聽講,不影響他人學習
8、知錯就改
老師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情況 目的是什么?
1、不是給家長告狀
2、不是無聊的閑談
3、了解溝通在家是否也有類似問題
4、達成一致發現問題正確引導和溝通
要求家長做到 五和、四要
和孩子一起學習
和孩子一起閱讀
和孩子一起游戲
和孩子一起分享愛
和孩子一起制造快樂
要做一個有心的“懶家長”
要一貫不要偶然
要看重過程不要看重結果
要更好不要最好
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中,他就學會了爭斗.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中,他就學會了自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嫉妒中,他就學會了嫉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中,他就學會了耐心.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學會了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就學會了慷慨.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 ?。裕迹紝W習的革命>>
你的孩子生活在 什么樣的環境中??
與君共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