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5
這是回憶我的母親教學反思,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內容
理解回憶錄的特點,了解文章的選材和布局,體會文中真摯的感情和簡明平實的語言。
二課時安排
1.課時:兩課時;
2.課型:說讀課。
三預習要求
1.讀課文,了解母親的事跡;
2.根據課文第一層次練習“理解·分析”中的三個問題,理解課文記事的順序和課文的結構布局。
四教學藍圖
全篇文章的教學大致分為三個重要的教學板塊:
1.整體感知課文,
2.整體理解課文,
3.整體賞析課文。
五教學主要過程
教學板塊之一:整體感知課文。
1.同學們讀課文,體會文中母親的事跡,母親的品德。2.請同學們用“母親是……”的格式為題說句子,要求在課文之中盡情搜尋、概括,從而理解課文運用不同的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體地表現母親優秀品質的特點。
同學們進行課堂說話活動:
母親是勤勞一生的人母親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遠回憶的人母親是個好勞動
母親是從我能記憶時起總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母親是整日勞碌著的人母親是聰明能干的人母親是能將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飯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的人母親是每天天還沒亮就第一個起身的人母親是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的人母親是性格和藹、沒有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的人母親是同情貧苦人的人母親是勤勞儉樸、寬厚仁慈的人母親是對窮苦農民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母親是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決心尋找新的生活的人母親是期望著中國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親是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的人……
3.教師小結。
教學板塊之二:整體理解課文。
1.教師:《回憶我的母親》鮮明地表現了回憶錄的特點。作者以時間為經線,以母親的優秀品德為緯線,把很多值得永遠回憶的事情編織起來。請同學們讀課文,以“說說‘母親’的好品德”為題,每人敘述一件事,說說這件事表現了“母親”什么樣的品質。2.同學們讀課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準備進行說話。3.同學們以四人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說話活動。4.學生代表發言。5.教師進行小結:課文有一槌定音的開頭,一線串珠的結構,一筆宕開的結尾,一語關情的抒情與議論。作為回憶錄,文章從兩大方面展示了母親的形象。一是對母親事跡的抒寫,寫了母親勤勞儉樸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度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作者在寫作中采取了情隨事明的記敘方法,在贊頌母親的優秀品質的過程中始終寄寓著對母親的真摯感情。二是表達對母親的感謝之情,從母親“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驗”和“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方面表達了對母親的由衷謝意,從而表現母親對自己的影響之大,恩情之深。作者在寫作中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以抒情、議論的筆觸來深深表達對母親的懷念。
教學板塊之三:整體賞析課文。
1.教師:課文以平實樸素的語言表現了母親勤勞樸實的特點。全文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熱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靜的敘說之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摯深沉的愛。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實、寄深情于質樸的特點,值得我們認真品析。
2.請同學們讀課文,對課文的語言進行賞析,每位同學準備用……寫(用)得好,寫出了……”的句式說一句話。
3.讀課文,進行圈點勾畫。
4.同學們準備發言。
5.教師引導同學們進行賞析性說話活動,對課文語言的品析大致分為三個層次:
(1)品味作者在詞語中滲透的情感。如“母親是個好勞動。們輪班煮飯,輪到就煮一年。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蠶,紡棉花。因為她身體高大結實,還能挑水挑糞”這一段中,同學們可以說:“母親是個好勞動”中的“好”字用得好……,“從我能記憶時起”用得好……,“總是天不亮就起床”的“總是”用得好……,兩個“還”字用得好……等。
又如“每天天還沒亮,母親就第一個起身”這一部分中,同學們可以說:“任勞任怨”四個字已經能夠很好地評價一個人的勤勞了,但作者還在這之前加上一個“極”字,這就寫出了母親非同一般的勤勞;又如“沒有同別人吵過架”已是夠高的評價了,但作者說母親“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這就寫出了母親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達的情感。
作者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段,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實的語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應該感謝母親”的反復傾吐,“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復詠嘆,“母親老了,但她永遠想念著我,如同我永遠想念著她一樣”回環往復,都是意蘊豐滿、情感深厚的。
(3)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發的濃重情感。
如課文開頭“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這一段,有敘述,有議論,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動詞,有表示強調的虛詞,表達了作者極為濃郁的情感。又如課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議如母親一樣的千百萬勞動人民的偉大,三表自己的決心,語言質樸莊重,深沉之中涌動著激情,既抒寫了深摯的孝心,又表現了博大的胸懷。
另外,文中大量褒義詞語的運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點點議論,都可以在同學們的品析、品味之中。
[創意說明]
這個教學設計在如下方面表現出創新:
第一,課型設計創新。這兩節課的課型設計為“說讀課”。所謂“說讀”,就是說說讀讀,讀讀說說,說了再讀,讀了再說。學生在“讀”與“說”中完成對課文的感知、理解與賞析。由于要“讀”,學生便占有了成塊的課堂學習時間;由于要“說”,學生也同樣占有大量的課堂活動的時間。如此三讀三說,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也真正有了主體性的學習活動。這在這樣的課型中,教師的講析的分量大幅度減少,教師指導、調控的作用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第二,思路設計創新:這兩節課著眼于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安排了三個重要的教學板塊:整體感知課文,整體理解課文,整體賞析課文。這其中有三個地方表現出教學設計科學性與藝術性。首先,對課文進行了不同層面的整體閱讀而不進行肢解式的分析,教學視點、師生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其次,三個教學板塊彼此聯系、彼此依存而又層層遞進,前有鋪墊,后有深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明晰單純。再次,對學生的提問的量有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基本上做到少提問或者不提問,三個教學板塊中都有引導著學生閱讀、思考、表達的“一線串珠”的主問題而沒有一個一個的提問,于是課堂上有學生閱讀、思考、發言的活躍場面而沒有一般教學中的“碎問碎答”。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的形、音、義。
2.朗讀課文,理清思路,了解本文講了母親哪些事情及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強不屈的優秀品質。
3.品味本文質樸平實的語言,體會其中所蘊含的作者對母親的深情。
4.學習文章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理解議論在記敘文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品味本文質樸平實的語言,體會其中所蘊含的作者對母親的深情。
2.學習文章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理解議論在記敘文中的作用。
三、教學用具
西沃一體機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模式
合作探究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母親,是鼓勵史鐵生勇敢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母親,是冰心心中守護著紅蓮的荷葉;母親,是詩人孟郊眼中春天溫暖的陽光。母親,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平凡字眼,但又是守護我們的大英雄。母親,對于朱德來說,又意味著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開國元勛之一朱德是如何用文字來描述自己母親的。(板書題目)
二、檢查預習
1.走進作者和寫作背景
朱德,字玉階,四川儀隴人,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選集》。1944年2月25日,朱總司令母親去世,作者得知母親去世消息后,懷著深深的懷念與崇敬之情寫了這篇回憶性散文。
2.給下列加橫線字注音
佃農 祖籍 妯娌 慰勉 溺死 橫蠻
韶關 私塾 調料 血濺 不輟 勞碌
3.默寫課后讀讀寫寫字詞
4.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解釋下列詞語
①不輟勞作(chuò):不停地勞動(耕作)。
②任勞任怨(rèn yuàn):一切勞苦和怨言都能經受。任,擔當、承受。
③寬厚仁慈(rén cí):待人寬大厚道,仁愛慈善。
④為富不仁(wéi fù):為積累財富而不顧仁義道德。
⑤支撐門戶(zhī chēng):勉強維持家庭。
四、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快速閱讀課文,給文章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1)痛悼母親去世,引出對母親的回憶。
第二部分:(2-15)敘述家庭情況,著重寫母親一生中的主要事跡,歌頌母親的美德,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對母親的沉痛悼念,并表達了作者以盡忠于黨和人民來報答母親深恩的思想感情。
2文章第二部分以時間順序記敘了母親一生中的主要事跡,請同學們說一說母親經歷了哪些事情,這些事情表現了母親什么樣的精神品質?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說的多。
煮飯、種田、養蠶、紡棉花、和氣待人、周濟窮人等小事 聰明能干、勤勞儉樸、寬厚仁慈
退佃搬家 堅強不屈
節衣縮食,送子讀書 擺脫貧困和壓迫的思想
同情、支持革命 深明大義
晚年仍不輟勞作 熱愛勞動
4.小結
課文以時間給順序,把母親很多值得永遠回憶的事情記錄下來,也記錄了母親留給我們的許多精神財富,譬如,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強不屈的優秀品德……請同學們課下深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最能表現母親優秀品質的語句,并說明原因。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
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回憶了母親勤勞的一生,主要包括哪些事跡?(生:種菜、做飯等家庭瑣事,退佃搬家,送我上學,支持同情革命等)這些事情主要體現了母親什么精神品質?(生: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強不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文中生字詞的含義,順通文意找出文中寫了關于母親的幾件事。
2.過程與方法:在仔細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小組討論,感受這些事跡體現出了母親怎樣的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母親在朱德同志的人生中留下了怎樣的影響,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自己的父輩如何影響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讀課文,梳理情節,分析文章中母親的形象。
難點:感受作家寓于文本中的對于母親的深情,體會母親對于朱德同志的影響,想想母親在朱德革命的一生中起到的激勵和鼓舞作用。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PPT展示);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采用多媒體的導入方式。教師使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作家的生平以及其母親的人生經歷、肖像。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在書本上或舞臺上看到關于朱德同志及其母親的故事,及時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走入《回憶我的母親》一課。(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根據課前預習,以四人為一小組朗讀課文(注意:在讀的過程中標出自然段,明了文本中講了母親的幾件事)。
2.找學生復述故事,談談自己讀后對文中母親印象深刻的地方,以及在自己印象中她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深入研讀
1.作品中寫了很多關于母親的事件,這些事件體現了母親的性格特點,自由朗讀課文,一一劃出來,與組內同學進行交流。請各小組派代表發言。
明確:事件:母親養大八個子女,并照顧家庭和農事;母親聰明能干,把普通的食材做的有滋有味,親手紡織縫制衣物;作為家庭的組織者,管理分配家庭工作;同情貧農,周濟親戚,反感為富不仁的人;節衣縮食供“我”讀書,勉勵“我”參加革命的決心……
小結:勤勞善良、聰明賢惠、明是非識大體的特點。
2.再次朗讀課文,找到寫母親對“我”人生影響的段落,教師范讀。
明確:倒數3、4自然段寫了母親對“我”的人生影響。
3.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作家通過描寫,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朱德同志懷著真摯的深情,回憶了母親勤勞、樸實的一生,歌頌了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婦女的崇高品德,表達了自己將繼續革命,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鞠躬盡瘁的堅定志向。
(四)拓展延伸
談談其他我們學習過的課文中描繪的長輩形象,如《背影》中的父親等。說說他們和本課中的母親有何共同特點。
(五)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回憶劇本中圍繞母親寫了幾件事,以及母親對朱德的影響。
2.作業:談談自己的母親,說說母親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中的影響。為母親描繪一張畫像。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著重引導學生理解回憶性散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人物形象特點。同時,對朱德其人的生平有所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文,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應結合作家作品背景展開指導學習,知人論世,梳理課文內容,深刻理解文章。
這篇回憶*散文在寫作語言上樸素、平實。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瑣事來表現母親的偉大,感情真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我在講授這篇課文第二課時時,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比較到位,在創新方面則表現在思考上的創新。針對平行班的學生,在歸納全文主旨上,以設置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文章。尤其是在拓展學生寫作方面,首先是老師做示范,范寫課文中的語句,再讓學生根據要求來進行隨堂寫作。這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提高學生思考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然而,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課堂上需要改進的方法還很多。
第一,就自身而言,在課堂上表現出的*不夠,語速較慢,模式單一,感知課文時,沒有先感染自己再由此去感染學生,這種狀況容易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精力不集中或者是完全沒聽講。對于教師的*素質方面,還有很多知識要學習。
第二,課文內容中聯系到考點的部分,應該落實考試,抓住要點和中心,保*對文段分析的準確*(主要針對閱讀題型)。在新課標教學中,教師起到引導作用,但應明確參考*的范圍,再一步步引導學生自行找到問題的*。
第三,在這次課堂教學中,整體氣氛顯得不那么活躍,學生積極*還不夠。個人認為,在提高學生積極*時,可以加入學生之間合作探究的環節,以次避免學生自主探究導致的冷場氛圍。關于學生合作探究,可以包括同桌之間討論、分組討論等,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思考問題的積極*。
第四,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題,教師從中引導。但此次課堂中,學生閱讀理解課文停留在書本表面,沒有太深入分析課文,而學生對文段進行歸納總結時,我的啟發*語言也不夠清晰明白,造成學生理解欠缺。關于這點,其實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作品和作者背景來進行引導。并且,我在過渡問題時,啟發*的語言不夠優美,組織*的語言也比較欠缺。
以上是我對于這篇文章第二課時的教學反思,有待改進的地方很多,“前路漫漫,吾當上下而求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