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學前兒童的情緒和情感PPT課件這個PPT共22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情緒和情感概述,學前兒童的情緒和情感等,歡迎點擊下載。(一) 情緒和情感的性質
1.定義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喜、怒、哀、樂等)
(1)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態度的反映。
(2)認識是情緒和情感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3)情緒和情感的性質以客觀事物是否滿足人的需要為中介。
2.情緒和情感的關系:
——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聯系:相互聯系、相互依存。
★區別:
3.情緒和情感與認識過程的關系
(1)情緒和情感與認識過程的聯系:緊密聯系。
(2)情緒和情感與認識過程的區別
4.情緒和情感與機體變化
(1)機體的生理變化:
主要表現在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以及內外腺分泌的變化上。
(2)情緒的外部表現
①面部表情:最為豐富,通過眼部肌肉、顏面肌肉和口部肌肉來表現人的各種情緒狀態。
②身段表情:通過四肢與軀體的變化表現人的各種情緒狀態
③言語表情:通過音調、音素、音響的變化來表現情緒狀態
5.情緒和情感的兩極性
情緒和情感不論從何種角度來分析,都可分為向、背兩個方面,如肯定和否定、強和弱、緊張和輕松、快樂和憂傷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二)情緒和情感的作用
適應作用
動機作用
調節作用
信號作用
(一)情緒和情感的基本形式
(二)情緒的基本狀態
情緒狀態是指在某種事件或情境的影響下,在一定時間內所產生的一定情緒狀況。
最典型的情緒狀態:
1.心境:是一種深入的、比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緒狀態。如得意、憂慮、焦慮等。
★特點:
(1)和緩而微弱,似微波蕩漾,甚至覺察不出它的發生;
(2)持續時間較長,少則幾天,長則數月。
(3)是一種非定向性的彌散性的情緒體驗,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種淡薄性的背景,使人的心理活動、行為舉止都蒙上相應的情緒色彩。
★心境有消極和積極之分。
2.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持續時間短暫的情緒體驗。 ★特點:
3.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急和危險的情況下所引起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
★在應激狀態下,人可能有兩種表現:
①目瞪口呆,手足無措,陷于一片混亂之中;
②急中生智,冷靜沉著,動作準確有力,及時擺脫險境。
★ 應激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
★人長期處于應激狀態,有害于身體健康,嚴重的危及生命。
4.挫折:是在個人行為目的受到阻礙后所引起的情緒狀態。
★引起挫折的情境可分成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同一挫折情境不一定使所有的人都產生挫折心理。這與人對挫折的容忍力有關。
★人受挫折后會引起各種反應:
(1)攻擊性行為。通常表現為兩種,一為直接攻擊,二為轉向攻擊。
(2)冷漠。冷漠包含著憤怒,是憤怒暫時受壓抑時以間接方式表示的反抗。
冷漠在以下四種情況下出現:
① 長期遭受挫折;
② 個人感到無力無望;
③ 情境中包含著心理恐懼和生理痛苦;
④ 個人心理上有攻擊和抑制的沖突。
(3)幻想。有時也叫“白日夢”。
★挫折→焦慮→心理變態
(三)高級的社會情感
1.道德感:人們運用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自身或他人的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敬佩、贊賞、憎恨、厭惡等)
2.理智感:人們認識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情感。與人的認識活動的成就的獲得,需要的滿足,對真理的追求及思維任務的解決相聯系。
3.美感:人對客觀事物或對美的特征的情感體驗。由具有一定審美觀點的人對事物的美進行評價時產生的肯定、滿意、愉悅、愛慕的情感。
★美感體驗兩個鮮明的特點:
(1)對審美對象感性面貌特點如線條、顏色、形狀、音韻、節律等的感知,是產生美感的基礎;
(2)對美的對象的感知與欣賞能引起情感的共鳴,并給人鼓舞和力量。
(一)嬰兒(三歲前兒童)情緒和情感的發展
1. 情緒和情感對嬰兒生存、發展的意義。
(1)情緒和情感是嬰兒適應生存的重要的心理工具。
(2)情緒和情感是嬰兒心理活動的激發者。
(3)情緒和情感推動、組織嬰兒的認知加工。
(4)情緒和情感是嬰兒人際交往的有力手段。
(5)情緒和情感促進嬰兒意識產生、個性形成。
2. 嬰兒情緒的發生和分化。兒童出生后即有情緒,新生兒就有情緒反應,基于目前的研究,可以認為新生兒的情緒反應已經分化,從新生兒的情緒表現中,可看到兩種不同的情緒反應(積極愉快的情緒和消極不愉快的情緒)。
3.嬰兒情緒的社會化(當前情緒發展研究的焦點之一)
初生嬰兒的情緒基本是生理性的,是原始本能反應。但是,嬰兒自一降生,即進入人類社會環境中,和成人交往,在人際交往中實現著情緒的社會化。
(1)社會性微笑
(2)母嬰依戀(嬰兒情緒社會化的另一個重要標志)
在嬰兒同主要撫養者(一般是母親)的最多最廣泛的相互作用中,在同母親的最親近最密切的情感交流中,與母親之間逐漸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感情聯結,即對母親產生依戀關系。
★在嬰兒六七個月形成。
★母嬰依戀一旦建立,嬰兒常歡笑而少哭鬧,情緒歡快、活躍而好探索,喜歡玩弄操作物體,嘗試著接近新事物、新情景甚至陌生人。
★有助于嬰兒形成積極健康的情緒情感,養成自信、勇敢、敢于探索的個性人格,促進嬰兒智力發展,培養嬰兒樂于與人相處、信任人的基本交往態度。
(3)陌生人焦慮。隨著嬰兒逐漸能分清生、熟人,隨著母嬰依戀的建立,嬰兒能很好地把主要撫養者母親和陌生人區分開來,陌生人的出現便會引起嬰兒的恐懼和焦慮。
★在嬰兒六到八個月時發生
(4)分離焦慮。隨著嬰兒與母親依戀的建立,嬰兒也出現了第二種形式的焦慮——分離焦慮,即嬰兒與某個人產生了依戀之后,又要與所依戀的人分離,就會表現出傷心、痛苦,拒絕分離。
★分離焦慮的產生同幾個重要因素有關:
1.分離焦慮的出現,與三方面認知能力有關:① 提取記憶的能力; ② 比較過去和現在的能力; ③ 預期可能在最近發生的事件的能力。
2.嬰兒分離焦慮是否產生也嬰兒應付情境的能力有關。
3.嬰兒分離焦慮的發生與嬰兒和母親分離的即時情景有關系。
(5) 情緒的社會性參照
是嬰兒情緒社會化的一種重要現象和過程,它充分顯示了情緒的信號作用和人際交往功能,是情緒社會化的重要方面。當嬰兒處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時,往往從成人面孔上搜尋表情信息,再決定自己的行動。
★ 嬰兒成長到七到八個月才發生;
★對嬰兒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幼兒情緒和情感的發展
1. 情緒在幼兒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1)情緒對幼兒行為的動機作用:積極/消極
(2)情緒對幼兒心理活動的組織作用:組織/破壞
(3)情緒對幼兒性格形成的作用:情緒特征是性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際關系中也起重要作用。
(4)情緒對幼兒生長發育的作用:不僅影響幼兒心理健康,也影響幼兒的生理健康。
2. 幼兒情緒發展的特點:
(1)情緒內容的豐富性:出現了多種新的情緒體驗。
(2)情緒體驗深刻化。
(3)情緒變化具有情境性,很容易隨著外界情景變化而變化。
(4)情緒容易受感染和暗示。
(5)情緒的穩定性逐漸提高。
① 情緒的沖動性、易變性減少。
② 情緒變化從外露到內隱。
(一)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創設豐富的生活內容,讓孩子處于愉快的情緒之中;
(二) 和諧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緒示范、科學的教養態度造就嬰幼兒的良好情緒;
(三) 通過文學藝術作品培養孩子進一步的社會情感;
(四) 正確對待孩子的情緒行為,幫助孩子及時疏通和轉移不良情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