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方法PPT課件這個PPT共8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活動教育法,語言教育法,直觀教育法和環境陶冶法,什么是幼兒園集體教學,幼兒園“課”的來源,如何利用《指南》指導集體教學,集體教學活動,區角活動,一日生活活動等,歡迎點擊下載。學前教育方法
學前教育方法
一、活動教育法
在整個學前時期,兒童處于知覺動作和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直接的感知與事物的具體形象是兒童思維的主要支柱,對具體事物的操作、感知是兒童形成經驗結構和智慧結構的主要方式。
(一)游戲法
不要讓幼兒被游戲
游戲是自主自愿,假象性的活動,是模仿現實生活的某一個側面為基礎,但又不是照樣模仿,而是加入了兒童的想象活動。
游戲法案例分析
一、活動教育法
(二)操作法
探索性操作
兒童的智慧是在他的手指尖上
物質的操作是認識和智力結構的起源
玩水,玩沙,玩影子
練習性操作
數瓶蓋
二、語言教育法
語言是開發兒童智力的金鑰匙
語言教育法是指以口語為媒體來組織、指導學前兒童的活動,調控活動的發展,促進他們的思維向高一級發展的方法。
二、語言教育法
(一)講解
指教育者用口語向學前兒童解釋和說明教育材料內容,包括向幼兒解釋生活和學習中的要求、規則、經歷、情感、知識道理等,幫助他們理解教育的內容。
正確,生動,兒童化語言
二、語言教育法
(二)談話
教師用語言就某事,某物某人向幼兒提出問題,讓幼兒回答或展開討論的方法。
三、直觀教育法和環境陶冶法
“怎么教”的探索
一邊是科學: 一邊是現實
教學方式 學生記住率 采用率
教師講授 5% 90%
學生閱讀 10% 80%
視聽并用 20% 70%
老師演示 30% 65%
學生討論 50% 45%
學生實踐 75% 20%
學生教別人 90% 5%
條條大路通羅馬
幼兒園的教育方法應該是豐富多樣的,這是由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活動性質的不同,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個幼兒的學習特點的不同決定的。
一、什么是幼兒園集體教學?
案例1:折坦克
大班的孩子正在進行折紙,班上有39名小朋友。
老師交代名稱,拿出范樣,問孩子是否喜歡?發給每個幼兒紙。教師示范,講解。孩子在第一步節奏統一,第二三步開始有差距了,第四部有孩子開始等待了,然后有孩子開始游離……這是兩個孩子發生了爭執,原因是銘銘搶占了浩浩的桌面,兩個孩子廝打起來。這時班上孩子的眼光都轉向他們,老師停止教學,問兩個孩子原因,兩個人搶著申辯,其他孩子開始自己玩弄了。這時老師把廝打的孩子分開,走到前邊說“安靜!誰還說話呢!你站起來,我說讓你安靜你沒聽見嗎?我看誰表現的最好……”孩子安靜了,老師又開始示范,講解,節奏快的孩子又開始游離,節奏慢的求助,無奈,孩子們利用30分鐘結束了這個活動。老師讓孩子們把作品放到窗臺上,回家拿給爸爸媽媽看。坦克們沒有寫姓名,無法辨認哪個是誰折疊的。
二、幼兒園“課”的來源
案例2 感受冬天
進入11月份,王老師想讓孩子們到戶外親自感受冬天。出去之前,王老師說:現在是什么季節啊?(冬天)冬天是怎樣的?(很冷,有雪有冰,人們穿的也很多)孩子們想出去嗎?來到戶外后,王老師又有一段引導語:你看到了什么?(積極介紹看到的東西)是不是很冷啊?我們來玩一個打雪仗的游戲吧!于是一場熱鬧的活動,讓大家看頭大汗。回到教室后,老師說:請小朋友們把看到的和做的事情畫下來。孩子們的作品一會就出來了。
12月份,王老師又組織孩子們到戶外感受冬天。出去之前王老師說:“今天請小朋友到戶外做一個小實驗,在外面多長時間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有冷的感覺。”到戶外后,老師提示孩子們,“請你們觀察雪有形狀嗎?不要忘了,一邊觀察,一邊感受一下,你的身體是否有冷的感覺,現在是9點,身體有冷的感覺的時候來看看是幾點。然后記錄下來。”過程中不斷有孩子來到表的下面,在表格中填寫記錄。第二天,老師又帶孩子出去,出去之前老師又提了要求“我們到戶外打雪仗,一邊玩一邊做一個實驗,看看身體多長時間會有冷的感覺。
第一個活動是觀察式的學習,第二個活動是體驗的學習。
老師引導幼兒學習,確定活動方向,提供思考問題的線索,體現了集體活動的低控性和有效性。
孩子的能力是在社會性建構和社會性共享中發展起來的,(社會性指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的交流,即情景中的交流),所以幼兒園的課程應是具體形象、情境中的。本次活動是情景式課程。
案例3:感受冬天——凍冰花(大班)
活動目標:發展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探索;
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感受美能力。
老師拿一塊布蓋在桌子上,讓幼兒猜有什么神秘的禮物。孩子猜了很多,老師說:“其實是冰燈,你知道我的冰燈是怎樣做出來的嗎?”孩子積極發言,老師回應是我用這個漂亮的盒子做出來的。老師告訴孩子們用水、金線、顏料制作。接下來給幼兒分組,桌子上放著剪好的金線、顏料、盒子,孩子們紛紛把顏料和金線放進盒子里,攪拌。老師挨個給孩子們倒水,孩子又攪拌。最后老師把盒子拿到室外。
在幼兒園里,孩子獲得兩類知識:
1 簡單的自然知識或自然經驗
2 系統的知識
案例4:小竹子的故事——繪畫課、搬椅子
集體教學與動物防衛機制
我們的集體教學可以從中借鑒什么?
三、如何利用《指南》指導集體教學
利用指南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和孩子的發展水平
教育的兩種境界
把聰明的孩子培養成高分的“考生”
把聰明的孩子培養成智慧的“學生”
三、如何利用《指南》指導集體教學
利用指南選擇集體教學的內容
三、如何利用《指南》指導集體教學
三、如何利用《指南》指導集體教學
利用指南確定集體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三、如何利用《指南》指導集體教學
利用指南反思集體教學活動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案例8 教育契機蘊含其中
教師反思:孩子們的學習是很積極的,能夠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案例9 游離的孩子
王老師今年剛剛接了一個新小班,十月份王老師帶著全班30多個小朋友進行觀察一個圖片的講述的活動,但在活動進行時不斷的有小朋友游離于活動,離開座位走到圖片前,或者走進區角自己玩。
我與你共勉
擺在我們面前的將是:
夢想與磨礪并存,
挑戰與機遇共生,
希望與失望相伴,
快樂與痛苦隨行,
我們的教育將面臨種種困擾,
正確的教育理念比以往
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概念及意義
小結
圖1:
(1)割裂了日常生活與其它活動的關系。
(2)對生活活動的理解是局部的,片面的。
圖2:
一日生活各環節有機滲透、相互融合,是共同影響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活動任務
“床下取鞋”圖二至六
活動任務
小結
活動中幼兒獲得的學習價值在于:
(1)腿比手長的認知經驗。
(2)繩軟不能夠東西,硬的直的東西能夠到遠處的物體的認知經驗。
(3)試誤導致認知的沖突,有益于經驗的建構。
(4)增長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啟示:
(1)一日生活中具有隨機性,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價值與學習機會,要善于把握幼兒學習的契機。
(2)兒童的潛能是無限的。
(3)兒童的試誤是有學習價值的,不要急于包辦替代兒童去尋找答案。
(4)教師要放手給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
(5)觀察和記錄有益于解讀兒童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對兒童的行為做出回應,即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
案例:“看圖書”
案例:洗手
活動任務
小結
案例1:
(1)不要因為一個目標而忽視其它目標。
(2)教師忽視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引導幼兒建立規則秩序的機會。
(3)教師高控制,沒有把解決問題的權力交給幼兒。
(4)沒有滿足幼兒個體的閱讀需求,眼中無幼兒。
案例2:
(1)把盥洗環節僅僅做為一個過渡環節,而沒有發現其課程價值。
(2)教師高控制,造成了幼兒消極等待和學習時間的隱性浪費。
(3)剝奪了幼兒自我服務的機會。
活動任務
總結
1.幼兒的學習經驗以及良好的習慣、能力就是在一日生活中日積月累、不斷重復養成的過程中形成的。而不當的積累會對幼兒形成負面的影響。
2.應格外珍視一日生活中蘊含的豐富的教育資源與寶貴的教育契機。
3.在一日生活中應切實貫徹保教結合的原則。
活動任務
《案例反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