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指導PPT課件這個PPT共6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數學知識的特點,數學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各年齡數學教學的方法及要求,幼兒數學教育的原則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指導
數學知識的特點
數學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各年齡數學教學的方法及要求
幼兒數學教育的原則
什么是數學?
數學知識的特點
邏輯性
抽象性
精確性
應用性
邏輯性:數學知識所描述的不是事物自身的特征,而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數學知識是一種邏輯知識。例:5個蘋果
抽象性:數學知識來源于具體事物,但又不同于具體事物,它是對事物之間關系的一種抽象。例1
精確性:如果數學是一種語言,那么,它是一種精確的語言。數學語言追求的是精密性和確定性。數學的精確性,使得我們能夠更加精確地認識世界。
應用性:現實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數、量、行的特性,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描述他們的特性及其相互關系,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數學的問題,可以使用數學的方法加以解決,如:計算物品的數量,對時間、空間進行測量。
數學教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一:使幼兒學會“數學地思維”,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能訓練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促進其邏輯思維的發展
三: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
所謂“數學地思維”簡單的說就是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具體的問題。例:1歲多的孩子,2歲多的孩子。
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糖果,蛋糕
二:數學思維追求的是邏輯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實上的合理性。例:5得分合
數學學習是一項比較正式的操作活動。他經常采用“作業”的形式,帶有較明顯的任務性。
數學的操作和作業活動往往有明確的規則、要求和評價標準。
數學的“是非”標準比較明確、客觀,幼兒對于數學操作結果的對錯也比較敏感。
、
幼兒園數學學什么?
《3--6歲兒童發展指南》:兒童早期數學認知能力的發展包含了兒童對數、計算、空間|幾何、測量和模式的認知能力。
數主要包括
基數
序數
一一對應
初步的數符號系統的理解和運用
計算:10以內的加減運算的理解
空間/幾何:基本圖形的特征、圖形組合知識的了解,空間感念、方位、空間關系的認識。
量:量的基本特征、比較的方法
模式認知:分類,排序
各年齡數學教學方法及要求
小班數概念教學要求:
區別“1”和“許多”:
初步認識5以內基數的實際含義。會手口一致的點數,會按要求取出5以內的物體。
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數量在5以內的事物
幾何形體小班班的教學要求
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看到圖形會叫出名稱,按名稱能找到圖形。
能根據所認識的圖形,找出一兩種相似的事物或實物的某一部分。例如
物體的量
能區別大小、長短比較明顯的兩個物體。
能將大小、長短比較明顯的物體按順序排列和分類,并能在一堆物體中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最長的或最短的。
空間
在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上、下。
認識自身的前面和后面,知道自身的前面和后面放著什么物體,坐的是什么人。
認識時間。
小班
知道早晨、白天、晚上和夜里等時間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和運用“早晨”、“白天”、“晚上”、“夜里”等詞匯。
排列模式:識別所提供物體的排列模式,如:ABAB ABABAB模式。能進行填空,復制與擴展
中班數概念
1:認識10以內基數的實際含義。
2:感知數量10以內的事物。(數的守恒)
3:能比較10以內相鄰兩數的大小,知道多1少1的關系.
1 2 |3 4 |5 6|
能熟練地按群數數。(目測數群
)
圖形
認識長方形、橢圓形。會將正方形、圓形同橢圓形進行比較。
會在拼合或重疊的圖案中,找出自己所熟悉的各種幾何圖形,并能找出同圖形相似的實物或實物的某一部分。
量
能區別物體的粗細、厚薄、高矮。
能按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高矮、將物體按順序排列和分類,能在一堆物體中,找到最高、最粗或最細的物體。
空間
在小班區別上下、前后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認識的范圍。
會指出上下、前后的活動方向。
時間
知道今天、明天和昨天
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并運用“今天”、“明天”、“昨天”等詞匯
相對復雜的模式,如:ABCABC ABBABB AABAAB模式,能復制、擴展與創造,發現并說出環境中事物排列的簡單識別規律。
大班教學要求
更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覺器官感知10以內的基數,會區分10以內數中地單數和雙數。
熟練掌握10以內數的相鄰數,能連貫地講述“某數比前一個數多1,比后一個數少1”。
學習10以內數的組成
大班教學要求
讓幼兒了解2以上的任何數都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數,這兩個部分數合起來就是原來的數;
讓幼兒了解一個數分解后,總數大于部分數,部分數小于總數。
讓幼兒了解:分解后的兩個部分數交換位置總數不變,是互換關系;總數不變時,一個部分數逐一減少,另一個部分數就逐一增加,是互補關系(遞增遞減)。
大班
認識球體、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體。通過比較能初步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
運用已熟悉的幾何形體,能拼接或重疊成有情節的圖案或實物的形象。
能在拼合或重疊的復雜的圖案中找出各種幾何圖形。
量
學會比較三個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寬窄等。
會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寬窄、大小、輕重、遠近等。
學會對大小、長短、粗細等不太明顯的物體進行分類,將它們按順序排列。
在日常生活中,會正確運用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輕重等詞匯描述物體。
時間
知道一周有七天,順序是星期天到星期六;知道一年有四季、十二個月及其順序
認識時鐘,會看整點和半點
大班:認識構成模式的單元,如出示一排ABBABB模式,能指出模式的核心單元ABB,能運用不同的方式和材料(圖畫、實物、或動作等)來表現和創造有規律的模式排列
幼兒數學教育的原則
一:發展幼兒思維的原則
二:讓幼兒操作、探索的原則
三:密切聯系生活的原則
四: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發展幼兒思維的原則,是指數學教育不應只是著眼于具體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而應指向幼兒的思維發展。例:排序
操作,探索的原則,就是要讓幼兒通過自己主動的活動建構數學知識。如果老師只注重結果的獲得,而教給孩子很多,實際上就剝奪了他們自己獲得發展的機會。例:小班認識數量為例。
三: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概念的源泉。幼兒的生活每天接觸的各種數、量、形有關。例:總之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數學問題,都可以變成幼兒學習數學的機會。
四:幼兒學習數學時的個別差異,不僅表現為思維發展水平上的差異,發展速度上的差異,還有學習風格上的差異。即使同樣是學習有困難的幼兒,他們的困難也不盡相同。
以后我會繼續和大家分享:
幼兒園數學的教育途徑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案例及分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