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這是《平面鏡成像》教學稿,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最近研究了幾篇關于人教版教材《平面鏡成像》一節的教學設計,發現大部分設計都是像教材那樣,在沒有讓學生感知平面鏡成的是虛像的情況下,便引導學生用替代法確定像的位置、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我覺得如此處理顯得非常突兀。
在人教版教材中,《平面鏡成像》的前兩節教學內容——《光的直線傳播》中設置了一個“想想做做”欄目,通過此欄目學生已經知道了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實像可以用光屏承接到。
在《平面鏡成像》一節的教學中,我想,當學生知道了平面鏡可以成像、但還不知道所成的是虛像時,教師若想讓學生確定像的位置、比較像與物的大小,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第一反應應該是用類似光屏的東西將像承接、顯現出來,而絕不會首先想到用替代法。
因此,我認為,在引導學生用替代法確定像的位置、比較像與物的大小之前,是否應加入一個小的教學環節:讓學生用白紙作屏幕放在鏡后,直接觀察白紙,看紙上能不能出現像。進而讓學生明確平面鏡成的是虛像(當然在研究完成像特點后,還應從反射的角度說明虛像的成因)。
感悟:盡管教材內容對教學內容具有非常強大的規定、制約和指導作用,但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畢竟是兩碼事,我們教師不能囿于教材而束手束腳,要能根據教材創生出符合學生認知實際的、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應進一步細致化、微觀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