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8
這是第二節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課型與課時:科學探究型課2課時
三、重點:在探究浮力的過程中,怎樣引導學生去猜想。
難點:設計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四、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石塊、細線、溢水杯、燒杯、水。
五、教學思路:本節課的教學順序沒有按照課本的順序來,因為在“什么是浮力?”后,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比較好。從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提出問題,再教學生進行猜想,可以直奔主題,且猜想也能很好的實施。中間可以不要對“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內容進行過渡。但“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內容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可以作為第二課時的內容進行。
本節內容分兩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內容是浮力的概念和探究浮力的大小。關于浮力的大小要經歷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與收集證據、評估、交流等環節。
第二課時,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和無關。這要經歷分析論證、實驗驗證兩個環節,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六、教學過程:1、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平時都喜不喜歡聽故事呀!
生:喜歡。
師:今天,在上新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相傳,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亥尼洛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但是,這個國王相當多疑,t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王冠中的金子。國王便要求阿基米德查出王冠是否是由純金制造的,而且提出要求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日苦苦思索卻找不到問題的答案。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當他跨入盛滿水的浴桶后,隨著身子進入浴桶,他發現有一部分水從浴桶中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頭腦中馬上意識到了什么,便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忘記了自己還光著身子,便從浴桶中一躍而出奔向王宮。一路上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科學家們發現真理時的喜悅是讓人無法想象的,他這一聲高呼便宣告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誕生。同學們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嗎?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生活中我們都見過萬噸巨輪能夠載貨遠航,巨大的熱氣球能夠騰空而起,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現象的發生呢?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說一下呢?
生:是因為它們都受到了浮力。
師:這位同學解釋的很好!那么究竟什么是浮力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首先,我們要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什么是浮力。在進行實驗探究之前,請同學們聽清老師的要求,明白自己在實驗中應該做些什么:
第一,同學們先測出石塊在空氣中的重力G
第二,將石塊完全浸入水中,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數據記錄在125業藍筐內。看一看,示數到底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第三,將鉤碼拿出水中,看看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達到與第二步相同的結果。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的實驗都做完了嗎?
生:做完了,物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
師:實驗做完了,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你用什么方法能夠使空氣中彈簧測力
記的示數與第二步相同。
生:用手向上托物體。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能夠得到一個怎樣的實驗結論呢?
生:我得到的實驗結論為: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一個豎直向上的托力。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好。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一個豎直向上的托力,那么,
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是否有托力的作用呢?現在同學們一起來跟我看一下這個實驗。
(教師演示書上124業實驗7-20)
師:在剛才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把氣球的氣針插入籃球后,氣球膨脹,而此時的杠桿為什么不平衡呢?
生:是因為左邊籃球受到的浮力增大的原因。
師:通過剛才的這個實驗,同學們又能夠得到怎樣的一個實驗結論呢?
生: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也有豎直向上的托力。
師:這兩個實驗都做完了,通過這兩個實驗同學們又能夠得到怎樣一個實驗結論呢?
生: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都有豎直向上的托力。
師:這位同學總結的很好,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都有豎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學中把這個托力叫做浮力(buoyancyforce)
現在我們仍然回到剛才第一個實驗中,我們作實驗時可以看到把石塊放入水中時,彈簧測力記的示數變小了,是因為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浸入水中的石塊到底受到幾個力的作用。
生:石塊受到重力G、浮力和拉力,
師:很好,這個物體在這三個力的作
用下處于靜止狀態。所以。
這便是我們學習測量浮力大小的第一種方法,
稱之為用稱量法計算物體的浮力。浮力是否是力的一種呢?
生:是。
師:它是否滿足力的三要素呢?
生:滿足。
師:因此,浮力也有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由力的平衡的知識可知,物體在向上的浮力和拉力,在向下的重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因此浮力的方向與重力的方向相反,是豎直向上的。而這三個力都作用在物體上,所以浮力的'作用點在物體上。
師:以上便是我們這堂課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什么是浮力,以及如何用稱量量法計算物體的浮力大小。
剛才通過實驗得到的稱量法計算浮力的公式:
應用這個公式計算浮力是相當有限的,因為萬噸巨輪的重力是不可能用彈簧測力記來測量的,因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究浮力的大小如何計算。
師:上課前,給大家講的故事,就是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發現計算浮力大小的另一種方法。在阿基米德發現中,他發現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它排開液體的重力有一定的關系。那么,今天我們就要通過實驗來重溫阿基米德的發現。首先,請同學們來認識一下這個特殊的杯子,它被稱為溢水杯,當向溢水杯倒入水后,水高于溢水口時,水便會從溢水口向外流出,等溢凈后。將物體放入溢水杯,用燒杯將水接住,就知道物體放入溢水杯后有多少水被排出。那么,哪位同學能大膽的猜想一下,物體所受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我的猜想結果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師:我們的猜想究竟是否正確呢?我們就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在這個實驗中,我們要驗證物體所受浮力與此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一)教學要求:
阿基米德原理教學設計參考
1.知道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目的、方法和結論。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3.會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計算有關浮力的簡單問題。
(二)教具: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溢水杯、燒杯、水、小桶、彈簧秤、細線、石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浮力是怎樣產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2.如何用彈簧秤測出浸沒在水中的鐵塊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學生說出方法,并進行實驗,說出結果。
3.物體的浮沉條件是什么?物體浮在液面的條件是什么?
二、進行新課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浮力產生的原因。下面來研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下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這一問題。
2.阿基米德原理。
學生實驗:實驗1。
②按本節課文實驗1的說明,參照圖12-6進行實驗。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燒杯”。教師簡介實驗步驟。說明注意事項:用細線把石塊拴牢。石塊浸沒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塊觸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凈,不要有水。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⑤總結:
由幾個實驗小組匯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總結得出: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相等。
3.學生實驗本節課文中的實驗2。
①明確實驗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有什么關系?
②實驗步驟按課本圖12-7進行
③將實驗數據填在下表中,并寫出結論。(出示課前寫好的小黑板)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⑤總結:
幾個實驗小組分別匯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教師總結得出:漂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
說明:實驗表明,木塊漂浮在其他液體表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木塊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4.教師總結以上實驗結論,并指出這是由2000多年前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發現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書:“二、阿基米德原理
1.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教師說明: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計算浮力大小的數學表達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紹各物理量及單位:并板書:“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強調物體全浸(浸沒)在液體中時V排等于物體的體積,部分浸入液體時,V排小于物體的'體積。
例1:如圖12-3所示(教師板圖),A、B兩個金屬塊的體積相等,哪個受到的浮力大?
教師啟發學生回答:
由于,F浮=G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體,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2:本節課本中的例題。
提醒學生注意:
(1)認真審題、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確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個符號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號右下角寫清角標,以示區分:
(3)解題過程要規范。
5.教師講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體積是1米3的氫氣球,在空氣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這個氣球排開的空氣受到的重力。
板書:“2.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
浸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氣體受到的重力。”
三、小結本節重點知識: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計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四、布置作業:本節課文后的練習1~5各題
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為了加深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印象和認識,教材分物體全部浸沒和部分浸入水中兩種情況從實驗得出原理,并且通過兩個例題的處理,加深同學們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學生分析
許多學生有過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從淺水區走向深水區的經驗,可以讓這些同學描述其感受,而后發動學生討論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使其明確他在走向深水區過程排開的水的'體積在增大,從而浮力也在增大,而全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在不同深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所以浮力在這種情況下與深度無關,糾正學生由于親身體驗而得出的“越深,浮力越大”的片面理解。
三、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目的、方法和結論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會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簡單的浮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采用教師邊演示邊提示,學生配合邊觀察邊分析的方法,實現師生互動,最終總結結論并歸納實驗定律。之后通過實例練習,加深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求真理的愿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四、重點與難點
1.重點: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難點:對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總結。
五、教具: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一套(溢水杯一個,小桶一個、物塊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幻燈片
教學策略:
一、設計思路:
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一個實驗定律,所以演示好教材12-6和12-7的兩個實驗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演示完畢得出結論之后,進一步通過例題加深學生對定律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邊實驗、邊觀察、邊分析、邊歸納
教學流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浮力?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回答)
2.我們現在可以用那些方法求得物體受到的浮力?(學生作答)
二、引入新課:
教師: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兩種方法來求物體受到的浮力,但是它們的使用范圍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們需要另外一種方法來求浮力,以解決前兩種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也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研究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得出結論。
教學流程:
三、新課教學設計
(一)演示實驗:
*演示教材12-6要求的實驗
1.準備實驗,通過幻燈片介紹實驗的器材。
2.請同學們根據已經學過的內容討論實驗的方法以及步驟,教師做簡要的小結。
3.介紹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中的各種器材的使用及其和幻燈片中器材的對應關系。
4.按照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進行實驗,并在操作時提醒大家注意使用儀器時的注意事項。
5.邊實驗邊記錄結果,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出實驗的結論。
演示12-7的實驗,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條件的變化,并引導學生結合兩個實驗的結果,歸納出具有普遍實用價值的實驗規律——阿基米德原理。
(二)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寫出其數學表達式:f浮=G排=ρ液gV排,并介紹其適用的范圍(氣體和液體都適用)。
(三)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一些簡單的浮力問題,通過分步計算培養學生物理思考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例題1.課本179頁例題:(略)(請同學們解答,并引導大家對計算結果做一個討論,看能得到什么結論?)
例題2.體積是100cm3的鐵塊,有3/4的體積浸在酒精里,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取g=10N/kg)
(一)教學要求:
阿基米德原理教學設計參考
1.知道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目的、方法和結論。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3.會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計算有關浮力的簡單問題。
(二)教具: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溢水杯、燒杯、水、小桶、彈簧秤、細線、石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浮力是怎樣產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2.如何用彈簧秤測出浸沒在水中的鐵塊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學生說出方法,并進行實驗,說出結果。
3.物體的浮沉條件是什么?物體浮在液面的條件是什么?
二、進行新課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浮力產生的原因。下面來研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下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這一問題。
2.阿基米德原理。
學生實驗:實驗1。
②按本節課文實驗1的說明,參照圖12-6進行實驗。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燒杯”。教師簡介實驗步驟。說明注意事項:用細線把石塊拴牢。石塊浸沒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塊觸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凈,不要有水。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⑤總結:
由幾個實驗小組匯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總結得出: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相等。
3.學生實驗本節課文中的實驗2。
①明確實驗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有什么關系?
②實驗步驟按課本圖12-7進行
③將實驗數據填在下表中,并寫出結論。(出示課前寫好的小黑板)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⑤總結:
幾個實驗小組分別匯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教師總結得出:漂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
說明:實驗表明,木塊漂浮在其他液體表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木塊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4.教師總結以上實驗結論,并指出這是由2000多年前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發現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書:“二、阿基米德原理
1.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教師說明: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計算浮力大小的數學表達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紹各物理量及單位:并板書:“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強調物體全浸(浸沒)在液體中時V排等于物體的體積,部分浸入液體時,V排小于物體的'體積。
例1:如圖12-3所示(教師板圖),A、B兩個金屬塊的體積相等,哪個受到的浮力大?
教師啟發學生回答:
由于,F浮=G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體,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2:本節課本中的例題。
提醒學生注意:
(1)認真審題、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確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個符號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號右下角寫清角標,以示區分:
(3)解題過程要規范。
5.教師講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體積是1米3的氫氣球,在空氣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這個氣球排開的空氣受到的重力。
板書:“2.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
浸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氣體受到的重力。”
三、小結本節重點知識: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計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四、布置作業:本節課文后的練習1~5各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