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領域的目標與指導PPT課件這個PPT共24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語言領域的目標與指導
一、幼兒語言教育和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
幼兒語言教育是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全面素質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的過程。語言教育活動是實現語言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是組織和傳遞語言教育內容的實施環(huán)節(jié),也是落實語言教育任務的具體手段。
討論
1、您認為幼兒語言領域的目標應該 有哪些?
2、您通常用什么方法來實現上述目標?
二、幼兒語言領域的目標
(一)我國《綱要》對語言目標的規(guī)定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閱讀有關的漢字;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二)中英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的異同處
1.中英語言領域的共同點
(1)兩者都體現了全納性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
(2)兩者都重視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3)兩者都提倡早期閱讀
(4)重視支持性語言教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5)強調家庭、社區(qū)的資源利用
2.中英語言領域的不同點
(1)“教學”與“學習”
(2)對“所有兒童”的認識
(3)教育內容各有側重
(4)目標層次不同
(三)中美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比較
1.中美兩國語言教育目標在內容、要求以及方法上不同
我國更強調口語教育以及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口述法、游戲法等。
美國更強調書面語教育以及綜合地發(fā)展兒童對語言的認識和操作能力。“以兒童為中心”的自然主義教育向用正規(guī)方式傳授學習技能轉變。
2.中美語言教育的相同點。
(1)關于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的研究成果作為制定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語言教育目標的依據。(卡洛?烏爾??撕蛡惼娴恼Z言學習范疇理論)
(2)注重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3)中美兩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都出現了文學化傾向。
(4)重視閱讀和書寫的早期準備
(四)語言教育目標的選擇與確定
幼兒教師的困惑:按照教育目標操作不見效果。
教育目標一成不變 ?
抑制了幼兒整體發(fā)展目標的實現。
一種目標‘異化”現象。
教師可能“目標至上”。
免于目標的評價 (司克里芬1967)
1.依賴目標評價太過狹窄。
2.教育目標本身同樣也要受到評價。
3.不受目標約束的評價可以避免課程設計者獨斷地決定課程目標,也可避免使參觀者“請君入甕”。
4.課程實施,可能產生符合目標的結果,但同時也可能產生副作用。
從問題出發(fā)來選擇與確定教育目標
從問題出發(fā)來選擇與確定教育目標是重視不夠的 。
弗朗西斯·帕克(Francis.W. Parker) 建認把課程內容都統(tǒng)一到若干“中心題目”中去,這些“中心”題目類似問題。
加莫(De. Garm)主張,圍繞某種課題來組織教學。
系統(tǒng)研究課程問題的學者博比特(FranklinBobbitt)主張,教應該關心現實世界中那些有意義的實際活動。
結構主義課程專家布魯納提出課程應該關注兒童真實生活中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考慮
. 1.從幼兒社會性、個性品質等現存的問題出發(fā),例如任性、不友好、嬌生慣養(yǎng)、自私等方面,這些問題來自于教師日常的教育經驗、家長的反饋等。
2.從現在及將來社會對人的素質的基本要求出發(fā),幼兒應為之作一定的準備。
3.從幼兒發(fā)展幾大領域出發(fā),發(fā)現幼兒存在的一些問題。
4從現代新學科,如環(huán)境保護、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信息高速公路等出發(fā),發(fā)現幼兒存在的問題。
5.從醫(yī)學、健康學、衛(wèi)生學等出發(fā),發(fā)現幼兒存在的問題,如近視、超齒等。
6.從兒童的需要、興趣、愛好等出發(fā)而產生的問題。
從問題出發(fā)既考慮了社會對兒童的要求、學科體系,又關注了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既看到了教育目標的循序漸進,又使從實際中產生的問題對目標進行相應調整變成可能,因而教育目標就是動態(tài)的目標,而非僵化的。
三、幼兒期語言發(fā)展特點及幼兒語言教育的特點
(一)幼兒期語言發(fā)展特點
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的聽覺和言語器官的發(fā)育逐漸完善,正確發(fā)出全部語音的條件已經具備,三四歲時發(fā)音已開始定型。
3~4歲幼兒由于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完善,發(fā)音器官和聽覺器官的調節(jié)、控制能力相對較差,所以他們有些音發(fā)得還不夠準確和清晰。此時是他們語音發(fā)展的關鍵期。這時的幼兒已經能聽懂日常生活用語,會向別人表達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只是語句不夠完整,有時會出現時斷時續(xù)的現象。他們對詞義的理解比較表面化和具體化。
4~5歲幼兒基本能夠發(fā)清楚大部分語音,已能聽懂日常一般句子和一段話的意思。他們掌握詞匯的數量和種類迅速增加。在使用簡單句的基礎上,其語言逐漸連貫起來。
5~6歲幼兒在正確的教育和影響下,能夠清楚地發(fā)出母語的全部語音,并能聽懂更多較復雜的句子,理解一段話的意思。能夠掌握表示因果、轉折、假設關系的連接詞,掌握表示類概念的詞匯;能夠用語言描述事物發(fā)展的順序,并且會有意識地組織句子,表達時運用各種語氣。
(二)教育特點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的特點:語言教育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有利于兒童語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在整合的教育過程中,引導兒童主動參與,獲得豐富的語言經驗;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是一項專門的語言學習過程。
四、幼兒語言教育的八大原則
注重幼兒獲得經驗的原則
創(chuàng)造性原則、
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整合性原則、
主體活動性原則、
大量感知、積累兒童文學精品的原則、
教師與幼兒互相作用的原則、
活動內容與方式相適應的原則。
五、語言教育活動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啟發(fā)幼兒想說、敢說
(二)利用先進的電教手段激起幼兒對語言的興趣
(三)利用幼兒喜歡的動畫片擴展幼兒的詞匯量
(四)利用圖畫書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
(五)利用故事教學法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習慣
(六)利用講述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 (看圖講述、生活經驗講述、情景講述、圖畫書講述、聽聲音講述)
(七)利用自由活動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六、選材的要求
形象鮮明生動;
作品結構簡單,情節(jié)有趣;
作品的語言淺顯易懂;
題材兒童熟悉,符合現代兒童特征。
七、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
(一)課本劇
(二)比賽
(三)角色扮演
(四)朗誦
(五)歌唱
(五)生活經歷的體驗
(六)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八、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提問“點”的設計
(一)在新舊知識的聯系處設點(如小猴賣“0”)
(二)在關鍵處設點 (重難點如“蘿卜回來了”)
(三)在幼兒的思維轉折處設點(如“烏鴉喝水”)
(四)在容易引起聯想、想像處設點 (如“雞和小鴨”)
(五)在幼兒的疑問處設點(如“動物的傘”)
九、實施步驟
1、確定活動目標
2、選擇活動內容
3、策劃活動流程
4、擬訂活動方案
十、教師不叫幼兒綽號
謝謝大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