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小銜接講座PPT課件這個PPT共56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生活步調與方式的改變,必須重新認識陌生的環境和設備,必須建立新的人際關系,必須解決課業壓力與困難,父母 、教師對其獨立自主有更高的期望與要求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入小學面臨的問題
什么是學習?以下觀點正確嗎?
1、從小要孩子快樂地玩,等長大了再學習。
2、學習是快樂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習就是聽課作業。
4、成績不重要,綜合素質最重要。
5、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對立,素質教育就是音體美。
6、學習要興趣而不是責任。
玩的心理學原理
從出生時建立起來的大腦優勢興奮區,決定了他以后的興奮取向。
玩是天性無需培養,學習是后天習得要培養
六年建立起來的思維習慣如何能在第七年(一年級)扭轉
玩的快樂與學習的痛苦巨大反差如何平衡。
學習是快樂?學習興趣能培養出來?
學習是一個過程,不只是結果,學習的過程是艱難和痛苦的,“快樂”是忽悠。
快樂的標準沒有統一性,你的快樂有可能是別人的痛苦,但學習就是有統一的標準。
學習只是聽課和作業嗎?
學習是大量的閱讀和社會實踐
樹的高度 山的高度
成績很重要,反映了學生的能力和責任感
當你面對生死問題時,成績已經不重要了
當你身體殘缺不全時,成績已經不重要了
當病重時刻折磨你時,成績已經不重要了
當你幾天吃不上喝不上時,成績不重要了
當你身體健康經濟富裕時,成績對你來說就太重要了,因為只有成績證明你還是一個人,不是一頭“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統一的
素質教育的定義是什么?
教育部沒有明確的定義。
應試能力也是素質能力的一種,如果一個學生面對考試的能力都沒有,談何素質?
在我們能預知的將來,考試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在整個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這是素質教育的最初的思想源頭。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中小學要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
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基礎教育必須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同年8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了素質教育的概念。
1996年,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明確提出,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
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要求素質教育從典型示范為主轉向整體推進和制度創新為主,即主要通過課程教材革新、評價制度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辦好高質量的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并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發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動員令,素質教育開始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學習是責任而不是興趣
教育界最大的謊言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
責任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
價值觀的建立,責任與興趣
一、欲望水平比較低,老師用表揚很難推動孩子的行為 。
二、學習動機的培養。
三、興趣與動機的關系。
價值觀的建立,責任與興趣
學習習慣家長的培養誤區
重學習結果(成績),輕學習過程(習慣)
壞事是孩子最佳成長時機;
期望進步齊頭并進;
(找出較容易提升的1-2個方面,推動孩子的進步);
用好最偉大的力量:快樂和成就感!
識字與閱讀
閱讀與識字
作業能力訓練
握筆書寫能力
關于我們的教材產品
小學生學習能力與習慣調查表
小學生學習能力與習慣調查表
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小學生學習品質頻發問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