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幼兒園內常見傳染病預防PPT課件這個PPT共67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流行特點,病種介紹,預防措施等,歡迎點擊下載。 春夏季幼兒園內常見傳染病預防
春夏季幼兒園內常見傳染病
流行特點
(一)極易發生
隨著春天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各種傳染病也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由于天氣多變,時暖時寒,氣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別是在北方,人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當春季來臨時,人體內環境很難一下子與外界環境相適應,人體的免疫力相對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機而入、侵襲人體,若平時不注意鍛煉,再加上室內空氣不流通,很容易發生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原因
1.幼兒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時期。
2.幼兒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別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相連,正常情況下,咽部有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寄生,當突然受涼、抵抗力低下時,局部組織極易受到細菌的侵害,引起炎癥。
4.幼兒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較差。
傳播途徑
空氣、飛沫
經呼吸道傳播的傳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
經消化道傳播的傳染病,如甲肝、菌痢、傷寒等
3.手、用具、玩具
又稱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如手足口病
4.蟲媒傳播
蚊子、跳蚤等,如乙腦等
5.血液/體液/血制品
見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
被蟲卵、芽孢等污染時,成為傳播途徑,如破傷風
春夏季常見傳染病
流感(有二類疫苗)
流腮(有免疫規劃疫苗)
水痘(有二類疫苗)
麻疹(有免疫規劃疫苗)
流腦(有免疫規劃疫苗)
猩紅熱(無疫苗)
手足口病(無疫苗)--------
一、流行性感冒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是世界衛生組織唯一在全球進行監測的傳染病。
1918年“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至少3000-5000萬人死亡
典型特征:
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
流感與感冒的區別
臨床特征
癥狀、體征:發熱或寒戰、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肌痛或全身痛、頭痛、乏力等,部分患者(更常見于兒童)可出現嘔吐和腹瀉
并發癥包括細菌性肺炎、中耳炎、鼻竇炎、脫水,及心臟病、哮喘、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加重
流行性感冒
傳染源:病人和攜帶者
傳播途徑:空氣飛沫傳播、密切接觸、污染物品
潛伏期:1~3天
臨床表現:
癥狀較普通感冒重,表現為突然起病的高熱、寒顫、頭痛、肌痛、全身不適
流感是如何傳播的?
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咳嗽
打噴嚏
接觸被病人呼吸道飛沫污染的物體后,再接觸自己的口、鼻、眼
流感病毒的傳播
流感患者一個噴嚏可使飛沫以167公里的時速,在一秒鐘內噴射到6米以外的地方。
流感的高危人群
兒童免疫力差,流感危害嚴重。
老年人流感發病率在30%左右
養老院、醫院等人員相對集中的場所,發病率將達到50%以上
老年人多罹患多種慢性疾病,感染流感易引發各種并發癥
上班上學人群
工作、學習壓力重,容易形成亞健康狀態
工作、學習環境接觸人多,容易造成感染
流感疫苗
除甲型H1N1流感疫苗外(2010-2011年),均為二類疫苗
每年接種1劑(含3種病毒株)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全球監測結果,每年發布推薦疫苗株
二、水 痘
水痘是由水痘- 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原發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病原學: VZV 為水痘和帶狀皰疹兩種疾病的病原體,屬皰疹病毒科,為脫氧核糖核酸(DNA) 病毒
水痘- 帶狀皰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
水 痘
傳染源:病人(水痘及帶狀皰疹為唯一傳染源
傳播途徑:密切接觸及空氣飛沫傳播
潛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臨床表現:
1-發熱:低熱或中等發熱及頭痛、全身不適
2-皰疹:初期為紅斑疹,經數小時發展為皰 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皰液透明,后轉為混濁。先出現于軀干和四肢靠近心臟一端,四肢遠端較少。曾接種過疫苗者表現不典型。
水痘 -流行病學特點(1)
潛伏期
為12-21天(平均14天)
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
傳染期: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所有皮疹干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 ,痂皮無傳染性
帶狀皰疹患者也可傳播病毒,并在易感人群中引起水痘,但傳染期較短
水痘 -流行病學特點(2)
傳播途徑
通過空氣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接觸患者新鮮的水皰液或粘膜分泌物、人與人之間皮膚的直接接觸)。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易感者
人類普遍易感,但有時一些癥狀輕微的病人在臨床上容易被忽視或誤診
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 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于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
病后獲得持久免疫,但體內抗體不能消除潛伏在脊髓神經根節內的病毒,多年之后仍可發生帶狀皰疹
孕婦患水痘時可累及胎兒在妊娠早期感染,可致多發性先天性畸形
水痘 -流行病學特點(3)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
本病有高度傳染性,在兒童中傳染率可達到90%,雖無麻疹強,但超過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病毒,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易感者接觸后96%以上呈顯性感染,隱性感染者僅占4%
大約10 %~20 %的兒童水痘病人到成年時會發生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呈散在發生,無季節性流行,可發生在患過水痘的任何年齡組,以成人40歲以上為主
水痘在易感人群中的播散主要取決于氣候、人口密度和醫療衛生條件等因素
水痘 -臨床表現(1)
水痘為原發感染表現,主要侵犯兒童,其典型特征為瘙癢性水泡疹,并伴有輕度發熱。
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于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臨床以皮膚粘膜分批出現斑丘疹、水皰和結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時存在為特點。
原發水痘感染中,可能有不到5%的兒童是無癥狀的。
水痘-并發癥
水痘 -預防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
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癥狀。
接種水痘病毒活疫苗,用于正常易感兒童預防。
水痘疫苗
水痘納入免疫規劃管理,但疫苗仍屬二類疫苗
青島市已將第1劑水痘疫苗納入免疫規劃
免疫程序(推薦):
1歲初種1劑
4-6歲加強1劑
三、流行性腮腺炎(流腮)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
人是已知的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毒經直接接觸或經感染者上呼吸道排出的空氣飛沫傳播。
流腮
1、傳染源
早期病人和隱性感染者
腮腺腫大前6d~腫大后9d傳染性最強
2、傳播途徑:本病毒在唾液中通過飛沫傳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傳染)其傳染力較麻疹、水痘為弱。孕婦感染本病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而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流產的發生率也增加。
3、易感性:普遍易感,全年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為主。患者主要是學齡兒童,無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亦可發病。病后一般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4、潛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腮腺炎的臨床表現
前驅癥狀可出現發熱,伴有或不伴頭痛。95%的病例會出現腮腺腫大
腮腺炎病毒感染者中30%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即亞臨床感染,其排毒時間與出現臨床癥狀患者一樣,由此為該病的控制帶來許多困難,接種疫苗是預防腮腺炎病毒感染的唯一有效手段
預防控制
1、管理傳染源:
㈠患者應按呼吸道傳染病居家隔離治療,避免與其他易感人群接觸,居室要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早期發現患者,早期進行隔離,隔離期一般認為應從起病到腮腫完全消退為止,約三周左右。
㈡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為切斷傳染途徑的有效辦法。對一般接觸者可不檢疫,但對集體兒童、學校、部隊的接觸者應檢疫三周。
預防控制
2、被動免疫: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盤球蛋白均無預防本病的作用。恢復期病人的血液及免疫球蛋白或特異性高價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來源困難,不易推廣。
3、主動免疫:由于癥狀開始前數天患者已開始排出病毒,因此重點是應用疫苗對易感人群進行主動免疫。含腮腺炎成份疫苗免疫效果好,明顯降低了腮腺炎的發病率 。
潛伏期患者接種可以減輕發病癥狀。由于有可能有致畸作用,故孕婦禁用。
預防控制
4、孕婦應避免與腮腺炎病人接觸,在腮腺炎流行季節應注意隔離。如孕婦在臨產期或圍產期患腮腺炎,嬰兒應隔離,并停止哺乳。
5、 由于腮腺炎病毒對外界的各種物理因素抵抗力較低,故不需要終末消毒,但被患者污染的飲、食具仍需煮沸消毒。患兒的鼻咽分泌物和毛巾,食物需消毒煮沸。
流腮疫苗
目前無單價流腮疫苗
常規免疫使用麻腮風三聯疫苗、麻腮二聯疫苗
免疫程序:全程2劑
18月齡接種麻腮風三聯疫苗(免疫規劃疫苗)
6歲接種麻腮二聯疫苗(免疫規劃疫苗)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
流腦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源主要是健康攜帶者。
嬰幼兒發病最高、其次為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冬春季節高發。
潛伏期為2-10天,平均4天左右。
臨床表現主要有急性發熱、劇烈頭痛、惡心、嘔吐、頸強直、畏光、皮膚瘀斑等。
流腦疫苗
基礎2劑(6月齡、9月齡)
免疫規劃疫苗為A群流腦多糖疫苗
二類疫苗為A+C群流腦結合疫苗
加強2劑(3歲、6歲)
免疫規劃疫苗為A+C群流腦多糖疫苗
二類疫苗為ACYW135群流腦多糖疫苗
四、麻疹流行病學
宿 主: 人類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
傳染源: 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傳染源。
傳播途徑: 麻疹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牢固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者可以發生再感染。
流行季節: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季是發病高峰。
傳染性: 麻疹病毒的傳染性極強。
在疾病潛伏末期到出疹后5天均具有傳染性,
但在前驅期傳染性最強。
典型麻疹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 :10-12 天
前驅期:2-4天。發熱,體溫達39-40℃。上呼吸道卡他癥狀,患兒流涕、噴嚏、咳嗽、眼結膜炎等。發熱2-3天后,口腔頰粘膜周圍可見0.5-1mm灰白色小點,稱柯氏斑。
出疹期:多在發熱4-5天后出現,皮疹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發際、前額、面、頸部開始自上而下波及軀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疹間有正常皮膚。出疹時體溫達到高峰,全身癥狀加重。
恢復期:若無并發癥,皮疹出齊后體溫開始下降,進入恢復期。皮疹出齊后,依出疹順序逐漸隱退,色變暗,有色素沉著及糠皮樣脫屑,2-3周消退。疹退同時體溫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麻 疹
由于近年來麻疹疫苗的應用,使麻疹的臨床癥狀變得不十分規律。
典型麻疹有潛伏期,前驅期,出疹期和恢復期,典型癥狀是高熱、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癥。潛伏期:平均為10-14天。前驅期:2-4天,發熱上呼吸道卡他結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見到頰粘膜周圍有紅暈的0.5-1mm灰白色小點,稱柯氏斑,是早期診斷麻疹的標志。出疹期:多在發熱4-5天后出現,持續2-5日不等,皮疹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發際、前額、面、頸部開始逐漸波及軀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時體溫達到高峰,皮疹出齊后體溫開始下降。恢復期:皮疹色變暗,有色素沉著及糠皮樣脫落。如不出現并發癥,病情自愈。
皮疹
柯氏斑
結膜炎
風疹的臨床
表現一種輕型疹病。
其臨床癥狀輕微,以發熱、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頸部淋巴結腫大和疼痛為特征。
病毒經呼吸道侵入,在上呼吸道增殖,潛伏期12-14天,出現頭痛、咳嗽、咽痛等癥狀,之后面部首先出現淺紅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風疹皮疹比麻疹輕微且不融合。
并發癥:不常見,但成人比兒童多見,常出現關節痛和關節炎。其它癥狀包括腦炎及出血性表現、結膜炎或睪丸炎。
先天性風疹綜合征(CRS)
臨床類型
可導致流產、早產或新生兒(嬰兒)死亡
未流產(早產)或未死亡者可導致:
嬰兒畸型
出生非畸型弱小嬰兒型
出生嬰兒正常型,可從身體不同部位分離出病毒,2~3月齡發生肺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聽力缺陷等多系統或器官損害。
嬰兒生長正常型,但長期排毒,入學可發現聽力障礙。
先天性風疹綜合征(CRS)
胎兒致畸危險與妊娠月份的關系:
1個月:危險性為61% ~ 93 %
2個月:危險性為26% ~ 95 %
3個月:危險性為6% ~ 75 %
CRS發生率取決于育齡婦女對風疹的免疫狀況
在歐洲和北美國家育齡婦女風疹抗體陰性率為15%~20%
我國育齡期婦女的風疹陰性率約為10% ~ 20%
麻疹、風疹有相似的流行病學特征
五、猩紅熱
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主要是猩紅熱病人及帶菌者,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視為傳染源。
潛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起病急劇,突然高熱、頭痛、咽痛、惡心、嘔吐等。
臨床特征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后明顯的脫屑。少數患者患病后由于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
多見于小兒,尤以5~15歲居多。
六、手足口病
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
傳播途徑:密切接觸傳播,多發生5歲以下幼兒
潛伏期:3~7天
臨床表現:
1-發熱:約半數病人于發病前1~2天或發病的同時有發熱,多在38℃左右
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因為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且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征
病例報告及管理流程
預防措施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暢,定期用各種空氣消毒劑噴酒房間。注意室內環境的溫度、濕度、空氣新鮮度。溫度在18-20℃,濕度在50—60%最為合適,每天開窗3—4次,每次約15分鐘左右,每天用濕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內空氣新鮮而濕潤。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從小給孩子必要的身體鍛煉,多增加戶外活動,提高幼兒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議家長從春天起用冷水為孩子洗臉,增強孩子的抗寒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3.注意孩子的衣著,孩子穿衣要適當,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要以脊背無汗為適度。很多家長把孩子包裹得很嚴密,誤以為這樣就不會得病。其實孩子活動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動,一活動就汗水淋淋,風一吹就易感冒。平時不要給孩子穿太多衣服。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4.注意給孩子平衡膳食,這樣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在飲食上可以多給孩子補充些維生素,多給孩子喝水也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5.嚴格按照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程序按時注射疫苗,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力,以預防傳染病。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6.教育孩子講究飲食衛生、個人衛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餐前便后洗手的習慣。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和人群較為擁擠的地方。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7.孩子被褥、衣物、毛巾經常拿到陽光下暴曬,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傳播。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8.家長堅持入園前和回家后給幼兒自查,發現異常例如:口腔有潰瘍、皮膚有皮疹或手足有水泡、發熱、腹瀉等癥狀,及時與幼兒園聯系。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9.加強幼兒體格鍛煉,堅持上幼兒園,早睡早起,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同時要注意幼兒在家的飲食衛生,盡量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潔飲食。
預防疫苗針對傳染病在校內暴發流行最根本的措施----
入托入學接種證查驗及補種
入托入學接種證查驗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第27條
兒童入托、入學時,托幼機構、學校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發現未依照國家免疫規劃受種的兒童,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兒童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報告,并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接種單位督促其監護人在兒童入托、入學后及時到接種單位補種。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第67條
兒童入托、入學時,托幼機構、學校未依照規定查驗預防接種證,或者發現未依照規定受種的兒童后未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接種單位報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對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查驗疫苗種類
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疫苗。
卡介苗(BCG) 乙肝疫苗(HepB)
脊灰疫苗(OPV) 麻疹疫苗(MV)
百白破三聯疫苗(DPT)白破二聯疫苗(DT)
乙腦疫苗 流腦疫苗
風疹、流腮、甲肝 、(麻腮風三聯疫苗,MMR)
學校高發傳染病疫苗的查漏補種
水痘
自2011年起,省衛生廳將水痘參照免疫規劃針對傳染病進行管理,水痘疫苗納入免疫規劃管理。我市自2011年正式將水痘納入查驗和補種范圍
工作要求
疫苗使用原則。
水痘疫苗屬二類疫苗,按“知情同意、自愿自費”原則補種
其他疫苗原則上使用一類疫苗進行補種,免費接種。
麻疹成分疫苗補種一律使用麻腮風(一類),常規免疫尚未接種第3劑的6周歲兒童常規接種麻腮疫苗(一類)
2008年以來納入擴大免疫規劃的疫苗(無細胞百白破三聯、風疹、流腮、甲肝、A+C群流腦多糖疫苗)按照兒童出生時間確定是否使用一類疫苗補種
免疫規劃疫苗免疫程序
全程接種標準
*如兒童初種為滅活乙腦疫苗,2劑滅活乙腦相當于1劑減毒乙腦。 (我市2004年4月開始使用減毒乙腦,之前全部使用滅活乙腦)
聯合疫苗相當于兩種或多種單價疫苗 (麻腮風MMR=麻疹+腮腺炎+風疹)
2008年11月后出生兒童可接種減毒甲肝,1針減毒甲肝相當于2針滅活甲肝。
常用聯合疫苗:麻腮風MMR、麻風MR、麻腮MM。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