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算錢PPT課件教案圖片這個PPT共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教案。PPT的教學目標運用已有生活經驗,知道人民幣是我國的貨幣名稱,知道人民幣的種類和單位名稱,能進行兩個以上錢幣的簡單加數運算,借助游戲“我會算賬”,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進行10以內錢幣的換算。
2.遵守規則進行游戲。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幣值的人民幣實拍圖;相關商品圖片。
錢幣玩具卡人手一份;《神奇購物袋》游戲商品圖若干份。
材料準備:白紙、彩筆若干、鈴鼓1個。
活動過程
出示錢幣圖片,幫助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錢幣的樣子,初步讓幼兒感知貨幣單位的用途。
1.出示10元、5元、1元的紙幣,再出示1元、5角、1角的硬幣;
——10元紙幣的一面畫的是什么?另一面畫的是什么?5元的呢?1元的呢?
——1元硬幣的一面畫的是什么?另一面畫的是什么?5角的呢?1角的呢?
——這個硬幣上面寫著5,那個硬幣上面寫著1,是不是這個就比那個代表的錢多呢?
——這是多少錢?這個呢?哪一種幣值既有硬幣又有紙幣?
出示紙面教具《玩具錢幣》,先請幼兒剪下錢幣,按照教師的提問,拿出符合要求的錢幣。
——請用兩種方法取出5元錢,怎么拿呢?
——請用兩種方法取出8元錢,怎么拿呢?
——請用三種方法取出10元錢,該怎么拿呢?
教師組織幼兒比賽,鍛煉幼兒的速算能力。
1.將幼兒分組,給每位幼兒10元的玩具錢幣。
2.播放課件中的商品圖片,請幼兒用自己手中的錢幣購買商品,哪組算得又快又正確,商品就歸哪個組。
——這個機器人多少錢?可以怎么付錢?
——這個恐龍玩具多少錢?還可以怎么付錢?
——哪一組小朋友買的東西最多?
組織幼兒玩“神奇購物袋”的游戲,讓他們在玩中學習換算。
戲規則如下:
1.幼兒想象自己是一種商品,并擬好價格(不超過5元)貼在胸口,圍成一個大圈坐好。
2.請一位幼兒扮演“袋鼠”站在圈外,“袋鼠”圍著椅子走,圍觀的幼兒齊聲問:“袋鼠寶寶、袋鼠寶寶,你要買什么?”3.“袋鼠”根據椅子上的商品回答“我要X,我要X,我要x”,被點到的幼兒就起身,跟隨“袋鼠”圍著椅子走。
4.當袋子里商品價格總數超過10元時,袋子就破了,此時“袋鼠” 與所有被點到的幼兒都去搶椅子,沒有搶到椅子的繼續當袋鼠。
活動反思:
在孩子們的眼中,平時買東西或者買東西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他們算錢,從來沒有算過錢的他們對自己當個小大人非常感興趣,將活動帶入到游戲當中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更加活躍。
設計意圖:
通過在游戲中給我的啟發來設計這節活動,引導能對同類物體進行不同屬性的劃分幼兒理解圖意思,發現顏色不一樣活動地點不一樣。
活動目標:
1.能對同類物體進行不同屬性的劃分,并依據不同屬性分別比較物體的數量。
2.學習10以內的帶量運算。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畫冊》第3冊P19、兩種顏色的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數學游戲“比一比”
看畫冊理解圖意,出示幼兒畫冊,引導幼兒觀察上面一幅畫。提問:圖上有什么?它們一共有幾只?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發現顏色不一樣,活動地點一不一樣—有的在岸上,有的在水里)?
2.按不同的屬性分類并比較數量。
(1)有的小朋友看出來小鴨的顏色不一樣,那么,小黃鴨有幾只?小灰鴨有幾只?請你把它們記錄在紙上。
(2)還有的小朋友說小鴨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岸上,那么,水里有幾只鴨子?岸上有幾只鴨子?請你們把安們記錄在紙上。
二、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下面一幅圖的數量關系。
1.提問:小朋友中都是男孩子嗎?有幾個男孩?幾個女孩?誰多誰少?請你分別把們記錄在經紙上。
2.再看看小朋友都在拍球嗎?有幾個在拍球的和跳繩的哪個多?分別記錄在紙上。
三、幼兒分組操作練習。讓幼兒熟悉掌握并運用起來。
活動目標:
1、能對同類物體進行不同屬性的劃分,并依據不同屬性來分別比較物體的數量。
2、學習10以內的帶量運算。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圖片,幼兒畫冊,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碰球(7、8)二、出示圖片幫幼兒理解圖意,并比一比。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提問:圖上有什么?一共有幾個蘋果?指著讓幼兒點數。
2、你們再仔細看看會發現這些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發現顏色不一樣,有的在樹上,有的在樹下。)三、按不同屬性分類并比較數量。
1、師:剛才小朋友都看出來蘋果的顏色不一樣,那么紅蘋果有幾個?綠蘋果有幾個》請幼兒說以說,老師記錄。
2、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樹上有幾個蘋果?樹下有幾個蘋果? (方法同上)3、老師幫你們記錄下數字,誰來幫老師算一算。紅蘋果比綠蘋果多多少?6比4多幾個?并列一道算式,算出結果。老師幫助記錄:6-4=2,樹上有多少蘋果?樹下有多少蘋果?7比3多多少?列式7-3=4。
四、幼兒操作1、幼兒畫冊3P19比一比在算一算多多少,并在記錄紙上列出減法算式。
2、教師指導幼兒邊看畫冊邊記錄。
3、讓幼兒說以說結果。
活動反思
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物體多少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會根據部分情節預期故事的發展。
2、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閱讀并理解閱讀的內容。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大書一本
2、學具:人手一本讀本
活動過程:
一、閱讀封面。
1、展示遮蔽書名的封面:書的封面上有什么?和我們平時看到讀本有什么不一樣?
2、 展示書名——《錢鼠來了》。
3、討論:為什么把老鼠叫成錢鼠了?
二、師幼共同閱讀讀本P1—P9。
1、師朗讀故事P1—P9。
2、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老公公、老婆婆看到他們家的老鼠阿灰被摔倒了表情是怎么樣的?
3、引導幼兒猜測故事的發展:你們覺得老公公、老婆婆會怎么辦呢?
三、幼兒自由閱讀讀本P10—P33,
1、幼兒閱讀,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按照一定的順序閱讀并理解閱讀的內容。
2、共同交流討論,了解幼兒的閱讀情況: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說說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四、師生共同閱讀P10-P33。
1、共同閱讀讀本。
2、討論:為什么老公公把阿灰阿強叫做錢鼠呢?
五、展開討論
你喜歡讀本里的誰?為什么?自由結束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講述買了什么、用了多少錢,學習用數字和符號記錄。
2、引導幼兒用語言講述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重點幼兒講述買了什么、用了多少錢。
難點學習用數字和符號記錄。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5元零錢,一個錢包,一個籃子,十二筐分類擺放有標價的商品。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出示10以內錢幣,鞏固幼兒對人民幣的認識。
--這里有什么?
--它們分別是多少錢--請你算算你的錢包里有多少錢?
2、小組活動。
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小班老師又要請小朋友到商店買兩樣東西,買好的東西請你算一算用了多少錢,再用一道算式把它記錄下來。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活動評價。
請幼兒講述算式的含義。
展示幼兒記錄時間活動作業單
教學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并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準備:,——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教學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里?它們都在干什么?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并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征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樣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騾^域中進行。)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活動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課三議”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動上下來解決了先前提出的“重點問題”,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活動過程清晰流暢,環節層層遞進。但在重點問題:3位數字排列的規律上我沒有真正的講解清楚,導致后面的4位數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沒有真的弄清楚這種規律和學會排列的方法。數學活動講究讓孩子自己去觀察——發現——思考——總結,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體性,一味的主導孩子根據教師的流程來學習,輕視了孩子的“學”,在小結規律時,我的語言缺少規范性和嚴謹性和科學性,而這些是數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顒又?,教師只注重集體,忽略了與個別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細小環節的處理上還不是很恰當,值得在以后的活動中慢慢改進。
活動目標
1. 認識并能描述警察制服的特征。
2. 加深對警察工作的認識,樹立對警察的崇敬感。
3. 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 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 把幼兒照片中的頭部剪出。
2. 警察圖片。
3. 圖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1. 出示警察圖片,請幼兒描述警察制服的顏色及其特征。
2. 請幼兒畫警察,然后把自己的照片貼在警察頭上。
3. 與幼兒討論假如自己是警察會做什么,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
進行討論時,可運用關鍵詞,例如巡邏、維持秩序、抓小偷等。
4. 請幼兒在圖畫上加畫背景,老師協助幼兒寫出自己的想法。
5. 制作完成后,請幼兒介紹作品。
活動評價
能說出警察制服的特征。
能說出如果自己是警察會做什么。
活動反思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增強幼兒體質。
2、增進親子、家園間的情感溝通,提高家長和孩子一起鍛煉的意識。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與爸爸媽媽克服困難、奪得勝利的精神以及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和競賽意識。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時間:2011年4月8日上午9:00-10:30活動地點:幼兒園操場活動對象:中班全體幼兒及家長活動準備:
1、發放通知2、場地布置3、游戲材料準備4、家長活動簽到表5、活動獎品若干活動主持:XXX XXX活動流程:
1、廣播操表演:球拍操《Woosa Woosa》、徒手操2、競賽內容:
項目一:二人三足行游戲準備:紅綢帶游戲規則:
每班上來6對親子,組成一小組。幼兒與爸爸(媽媽)并排站,將中間的腿用紅綢帶綁好,一起行至終點后返回。先結束比賽的小組獲勝。
項目二:運球走游戲準備:乒乓球4個、乒乓球板4個和橡皮泥瓶蓋 4個游戲規則:
每班上來2對親子,幼兒和家長分別站在場地的兩端。游戲開始,爸爸手持乒乓球拍,托球跑到孩子處將乒乓球放在孩子的瓶蓋上,寶寶手托瓶蓋將球運送到終點。家長和寶寶不得用手扶乒乓球。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項目三:夾球側行游戲準備:棒子4根、皮球 2個游戲規則:
每班上來6對親子,組成一小組。親子二人雙手持棍子夾住球,向前側行至終點后回頭至起點將接力棒交給下位家長和幼兒繼續比賽,先結束者勝。
項目四:你追我趕游戲準備:泡沫墊4個、小動物玩偶12個。
游戲規則:
每班上來6對親子,組成一小組。幼兒從起點開始,由家長鋪路(把兩個泡沫墊交替往前鋪),孩子雙腳并攏向前跳在泡沫墊上,跳到終點救起一個落入陷阱的小動物后返回,將墊子交由下一對,先救完小動物的組為勝。
項目五:寶貝向前沖游戲準備:墊子(輪胎)、山洞、長凳作獨木橋。
游戲規則:
每班上來6對親子,組成一小組。幼兒和家長分別站在場地兩側。聽到老師口令,幼兒爬過草地、鉆過山洞、走過獨木橋,跑到對面家長處,家長背起幼兒跑回起點。最先跑完的組為勝者。
項目六:快樂手推車游戲規則:
幼兒雙手撐地,家長站在孩子腳后,用雙手將孩子的小腳向上抬起成一直線,推著孩子向前爬行,至終點后返回。最先跑完的組為勝者。
項目七:搶陣地(集體游戲,不納入正式競賽項目)游戲準備:塑料圈、鼓 、場地上畫上一個大圓圈游戲玩法:
家長和孩子手拉手,站在大圓圈上做好準備,聽到鼓聲,沿著大圓圈走,鼓聲停止,家長抱起孩子找到塑料圈站在中間。未搶到者淘汰,搶到陣地者繼續游戲。
規則要求:
鼓聲敲響時,一定要踩在大圓圈上,沿著大圓圈走,不能停在那兒不動,也不能走到圈內。搶到最后一個塑料圈陣地者為勝利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