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概述PPT課件這個PPT共55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作用,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及任務,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原則及方法等,歡迎點擊下載。第一章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概述
一、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三、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及任務
四、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原則及方法
第一節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
《易經》吿訴我們“家庭”真諦治家之道
男主外,女主內,各在其位,各有分工。
嚴父慈母,正道家風。
夫妻真情相愛,家人才有幸福和美,家庭和諧美滿,社會才能和諧安康。
問題二:什么是學前家庭教育?
對“學前家庭教育”的理解
1、是實施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家庭中對學前兒童實施的非正規教育。學前家庭教育一般由兒童的家長--如法定監護人、養護人或其親屬承擔。
2、父母或家庭里的其他年長者自覺或不自覺地、有意或無意地對兒童施行的教育和影響。
3、雖稱之為“教育”,但并不是要“教”什么之類的特地有所準備的教育。
一、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涵義(界定) 1、廣義的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教育。 2、狹義的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或其他長輩)對學前兒童進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響。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與托幼機構教育 相同點: 1、教育目的及目標 2、教育任務及內容
不同點: 1、教育性質及功能 2、教育環境及設備 3、教育者及教育對象 4、教育途徑 5、教育管理及評價
問題三:為什么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學前家庭教育?
孩子出生后,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
家長又稱為終身教師。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
第二節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討論:你認為,你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一、家庭教育保證了兒童機體的正常發育 (一)胎兒教育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 (二)嬰兒教育為孩子身體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保障。
二、家庭教育促進了兒童智力潛能的最大開發
(一)有助于兒童智力的迅速發展
(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能預防兒童潛能遞減現象的出現
三、家庭教育促進兒童社會化的進程 (一)有助于孩子了解社會的規則 (二)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有助于孩子養成頑強的意志
四、家庭教育提高了兒童的審美才能 1、陶冶了孩子的性情 2、培養了孩子的興趣 3、發展了孩子的才能
五、家庭教育為兒童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提高了孩子的發展水平 2、影響了孩子的職業去向
第三節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及任務
“望子成龍”、“望女成風”
家庭教育問題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家長希望孩子長大后干什么?社會的發展需要人們干什么?
家庭教育的目的
在《顏氏家訓》中之推具了這樣一個反面例子:“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附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
顏氏認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圣賢所講的修身養性的道理,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不是通過掌握一些技能或技藝來獻媚求榮。
素質教育= 學英語、學計算機、學彈鋼琴?
我們當代的一些家長,忽視對孩子人格的培樣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掌握,認為讓孩子學英語、學計算機、學彈鋼琴,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或素質教育。你認為是這樣的嗎?
教育目的:
使孩子在體、智、德、美等方面健全發展的基礎上,個性得到生動活潑地成長,將來能成為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合格人才。
從母女二段不同對話講起
第一段對話:
“媽媽,這是什么?”
“是花”。媽媽很自然地回答。
“什么花呀?”
“煩不煩,你不會自已看”……。
第二段對話:
“媽媽,這是什么”?
“是花。一朵花。一朵美麗的花。你看是什么顏色呀?
“紅色”。
“對,聰明極了!它像什么一樣呀”?
“象喇叭一樣”。
“你真棒!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朵美麗的紅花,像喇叭一樣的!”
做一個有耐心,有責任心又有方法的家長,家長需要正確的理念。有了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你就會知道你的孩子是個怎樣的孩子,又應該怎樣去啟發引導他(她)。
“養育孩子,不僅給孩子一碗飯,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理念”。
你經??匆恍┥賰壕C藝節目嗎?
比如: 《夢想星搭檔》《小小智慧樹》《七巧板》……
少兒展現自己才藝,背后付出的是誰?
你認為父母要怎樣做才能培養好自己的孩子?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任務
(一)健康教育的任務及要求
1、關注孩子飲食的安全
2、關注孩子游玩的安全
3、關注孩子腦部的安全
4、關注孩子看電視和上網的安全
(二)認知教育的任務及要求
1、發展孩子傾聽語言的能力
2、發展孩子理解語言的能力
3、發展孩子運用語言的能力
4、發展孩子識字的能力
(三)品行教育的任務及要求
1、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2、培養孩子的合群性
3、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四)審美教育的任務及要求
1、加大孩子的藝術投資
2、尊重孩子的藝術愛好
3、鼓勵孩子的藝術創造
第四節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在我們的社會中,各行各業在入職之前都會有一個培訓,而只有父母這個職業是沒有任何的培訓,無證上崗。那么我們在后天的學習中,如何更好的實施家庭教育,如何更好地促進孩子的發展呢?
案例:一日下午,在接孩子離家回園的路上,孩子高興地告訴奶奶:“老師今天表揚我了!”奶奶急忙問道:“老師為什么表揚你?”孫子說:“因為吃蘋果時,我挑了一個最小的。”奶奶聽后生氣地說:“你真傻,我們家交的錢和別人家一樣多,下次吃蘋果時,你一定要挑一個最大的,把我們家今天的損失彌補回來。”
討論:你贊成案例中奶奶的做法嗎?如果贊成,為什么?如果反對,為什么?如果是你家長,你會怎么做?
(一)科學性原則-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的養育觀
1、更新價值觀念
2、樹立開放意識
3、構建學習環境
補償心理造成的危害
案例:Mark覺得自己平時沒有機會照顧女兒,因此一到周末,總是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即便是對孩子的鼓勵,也總是借助禮物等物質獎勵的手段。這樣,女兒逐漸形成了這樣的觀念:自己成為了被關注的中心,只要自己需要的,爸爸就一定會設法滿足自己。爸爸為她所做的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因為這才是“愛”的體現。Mark對女兒采用的這種溺愛型教養方式,典型的表現是教育者給予孩子有求必應,但對孩子卻很少提出期望和要求。這種非理性的溺愛,最終導致孩子無法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稍不如意,就會表現出反叛的行為。溺愛的最終結果是無法讓孩子學會規則,最終孩子也無法感受到愛。
(二)理智性原則-情感與理智相結合,理性施愛
1、調節情緒
2、規定限度
3、全面整合
4、杜絕溺愛
了解自己的孩子:
有一個關于雙胞胎的媽媽的故事。媽媽不了解她的兩個孩子,為什么一個總是快樂,一個總是不高興。于是帶他們去看兒童心理學家。在初次見面之后,心理學家提議通過實驗來了解他們之間的差異有多大。他把悲觀的兒童放在一個裝滿大量有趣玩具的房間里。另一個樂觀的兒童被放進有膝蓋高馬料的房間里。30分鐘后,心理學家進入第一個房間,他發現悲觀的兒童在玩具堆里大哭。“我想要滑板車,但是這沒有!”然后,他又進入第二個房間,樂觀的兒童正忙碌著挖馬料。他看起來興奮高興,這令心理學家感到困惑。“為什么你如此高興?”心理學家問,樂觀的兒童答道,“那么多馬料,一定會有小馬在里面,我要找到它!
尊重孩子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列夫·托爾斯泰
美國家教法則:
聲音法則:盡管孩子在家里沒有決定權,但是一定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并盡量理解他們;
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
家長帶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給孩子,美國人則最忌諱提早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之類的話,也不會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時候呵斥他。他們認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沒有錯,因為孩子有這個需要,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來指責,只能根據情況適時適當地做出解釋和說明,以做引導。
(三)指導性原則-承認孩子的獨立地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1、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2、給與恰如其分的幫助
3、重視孩子的自我教育
膽小的孩子
很久以前,在便利店出現之前,有一群人被稱為“送奶人”。還有一個怕黑的5歲男孩。他的媽媽希望幫助他克服恐懼,她鼓勵小男孩打開前門把牛奶拿進來。他非常害怕,但是她仍然堅持。她說:“去吧,上帝就在外邊,他會保護你。”男孩思考了一會,然后把小手挪向門口。他害怕的轉動把手打開門,在那寒冷漆黑的早晨,他把小手伸向外面,叫道:“上帝,如果你在那的話,請把牛奶遞給我!”
(四)漸進性原則
1、具體明確
2、適當合理
3、螺旋上升
(五)適度性原則
1、稱贊孩子的努力
2、懲罰孩子的過失
3、獎與懲相結合
在一個確定的情景中,當孩子做出某一行為后,隨之而來的是一個不良的后果或者是一個令人厭惡的后果,那么在今后發生類似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減少。
懲罰的注意事項:
(1)行為必須是不良的行為
(2)懲罰要及時,不良行為出現時馬上就懲罰。
(3)懲罰物和懲罰的力度要恰當。
懲罰物的類型:
一是自然懲罰物(這類懲罰物不是外人給予的,而是兒童做出行為后自然的結果比如孩子故意打翻牛奶,得到的就是沒有牛奶喝);
二是人為的懲罰物(指行為發生后,外人給予行為一個不良的刺激或不良的結果。如對父母說謊,兩天不許看電視)
懲罰的方式:責備、剝奪、暫時隔離(OUT)。
隔離的注意事項:
(1)注意隔離的年齡
(2)隔離的地點
(3)保持隔離的隔離性 孩子在隔離時,其他人——包括大人、小孩都不能注意他,不能和他交流說話,否則沒有效
許多情況下我們最好的行為方式就是,站在一邊讓自然后果教給經驗教訓。但是,三種情況下,負責任的父母是不能僅僅讓自然力量來教訓她:
1、當自然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例如,跑向擁擠的街道的自然后果可能是死亡。
2、當自然后果很久以后才會見效,使得孩子認為沒有關系。例如,不刷牙的自然后果最終可能會導致齲齒。
3、當兒童行為的自然后果影響到他人而不是自己的時候。如,孩子借了你的剪刀丟了。
(六)一致性原則-家庭成員之間以及家長個人前后的教育要一致,家長與幼兒園教育也要保持一致
知識要點: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作用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目的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任務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原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