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方法與策略PPT課件這個PPT共15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創建和諧關系是班級管理的基礎,抓好常規教育是班級管理的關鍵,實現家園共育是班級管理的保障等,歡迎點擊下載。班級是幼兒園的基層組織,是實施幼兒園保教任務的基本單位對幼兒來說,班級是他們具體的生活環境,幼兒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在班級內進行的 為了確保班級管理科學化程序化規范化,教師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更合理科學地進行班級管理,進而增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促進體 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
一、創建和諧關系是班級管理的基礎
班級內教師之間的關系是班級管理的基礎,其關系是否和諧,配合的是否默契直接關系到班級管理的好壞要想形成有利的班級團體優勢與和諧的教師關系,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1.教師之間應坦誠相待,加強溝通
班級內的教師應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在相處中必須做到真誠二字主班教師在處理班級中的事情時要與配班教師多溝通交流如對于班級幼兒的表現是進步了?落后了?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現?對某某小朋友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激勵他?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主班教師應及時與配班教師溝通,交流意見和看法,這樣既加強了教師之間融洽的關系,又有利于幼兒的教育和班級的管理主班教師只有坦誠地對待配班教師,配班教師才能自愿地服從主班教師的領導,這樣班級才有凝聚力向心力,班級管理工作也就大有提高了
2.教師之間應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主班教師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因而要做到嚴以利己,寬以待人在處理班級工作時不應獨斷專行,而應多聽其他老師的建議,學習他們好的做法,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并把成功的經驗運用到對幼兒的教育中,使教師與幼兒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3.教師之間既要明確分工,又要密切配合
幼兒園班級教師一般配備二教一保,三個人負責班級里的一切事務,他們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每個人應承擔起自己在班級中的一份責任,既要分工明確,又要配合默契,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 小分工,大合作 像在早鍛煉時間,保教人員如果各自為陣,那么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兒放任自流,造成管理上的困難所以無論在哪一個時間段,班級里的三位保教人員都要有明確的分工,默契地配合,這樣才能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亂而導致工作的無序。
二、抓好常規教育是班級管理的關鍵
綱要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要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要想引導幼兒自我管理,也必須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以下幾點:
1.師生共同討論,制定活動規則
討論是幼兒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而確定一種最佳方案的過程討論能讓孩子獲正確的認識,調節自己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知識時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我在制定班級活動常規時,經常與孩子們共同討論制定活動的規則在管理幼兒時我通過這種方法充分的調動了孩子們的自主性,使幼兒園的常規教育由傳統的要孩子們怎么做轉化成孩子們自主地我要怎么做,良好的行為規則建立了 而且師生共同討論出來的規則,幼兒能夠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理解其中的道理,自覺遵守的人多,也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發揮評價功能,調整活動規則
孩子是在老師和同伴的評價中成長的,他們非常在意這種評價所以在每天幼兒即將離園時我總要對她們一天的表現進行評價在評價中讓孩子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3.運用文學作品,促進規則養成
文學作品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和表演性,適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所以,我在促進幼兒常規養成時,經常選擇一些有意義的文學作品對幼兒進行教育,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如為了培養幼兒愛惜糧食的行為,我向他們講述了《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并組織討論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啟發幼兒愛惜糧食。在故事教育后,孩子們扔飯菜的行為明顯減少了。為了強化教育效果,我還組織幼兒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進行表演,使幼兒在游戲中養成良好的行為品質。文學作品不僅能讓孩子改正缺點,還能讓他們記憶深刻,在幼兒的常規培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實現家園共育是班級管理的保障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由此可以看出,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的。我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管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引導家長轉變觀念,明確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積極引導家長轉變觀念,明確幼兒園是貫徹保教并重的原則,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同時,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和行為,指導家長配合開展班級管理的工作,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以便家園合作,形成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為了保證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家長進一步明確家園合作的內容,取得最佳效果,我進行了家訪、設立了家園聯系欄,成立了班級家長委員會,召開了家長會和開展了家長觀摩活動等家園合作方式。
讓家長了解到,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才能使孩子所在的班級管理得更好。幼兒園的班級管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班級教師在《綱要》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努力,不斷探索班級管理的新思路,這樣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循序漸進,游刃有余。
幼兒規則意識和規則認知水平確實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按照皮亞杰的說法,就是“從規則他律走向規律自律”的過程,即從規則的外部強制性走向規則的內在自覺性,這是規則內化的過程。皮亞杰也特別指出,“規則內化”是在玩伴自由交往的過程中實現的。而總是在權威強制下執行規則的幼兒,一旦離開了權威就會違反規則,因為規則對于他們是被動的。而在自由交往中經常體驗成功交往經驗和失敗交往教訓的幼兒,能夠自覺按照規則行事,因為規則的公正性常常使他們受益。
教師必須意識到游戲中的“自由”雖然容易引起糾紛,但糾紛意味著幼兒之間產生了社會認知沖突,這恰恰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契機。解決糾紛的過程就是幼兒學習和體驗規則的過程,他們會體驗到不同的解決方法所產生的不同結果:有時爭搶會兩敗俱傷,霸道會導致孤立,暫時得益會喪失其他;有時這里吃點小虧那時贏得更多,退讓一步反而玩得更開心,給予別人也會獲得別人的給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