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的觀察與思考(幼師)PPT課件這個PPT共1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園觀察活動的新內涵,幼兒教師的觀察范圍,思考在觀察中的作用,觀察與思考能力的自我培養方法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教師的觀察 與思考
一. 幼兒園觀察活動的新內涵
1.觀察的目的
舊:尋找適合教育的兒童。
新:尋找適合兒童的教育。
2.教師的關注點
舊:知識技能多;情緒、興趣、感受少。
集體特點多;個性特征少。
缺點多;優點少。
新:對幼兒的情緒、興趣、內心感受,他們的個體差異包括每位幼兒的不同特點和需要的關注在逐步增加。
3.觀察的范圍
舊:比較窄,僅限于幼兒本身。
新:體現大教育觀,觀察范圍在逐步擴大。
4.觀察的意義
舊:對教師工作的意義不是很大,有時甚至流于形式。
新:成為幼兒園課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確定教育目標、內容的重要依據,是實施有效教育的起點。
觀察能力同時成為教師教育技能的核心,這一能力的提高已成為教師提高自身職業素質的起點。
二.幼兒教師的觀察范圍
觀察是知覺的高級形態,它是一種主動而又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它比一般知覺有更深的理解性,整個觀察過程都需要思維活動的參加,因此有人稱觀察是“思維的知覺”。
1.對幼兒的觀察
(1)基本方法
①看
②聽
③交流
(2)內容
幼兒身上所發生的一切。
與新的“關注點”相吻合,與《綱要》
提出的幼兒發展目標相聯系。
例1:對幼兒情緒的觀察
①為什么要觀察
②從哪幾方面觀察
情緒的性質、強度、緊張度、激動度。
例2:對幼兒繪畫作品的觀察
①繪畫作品所反映的幼兒個性特征
②繪畫活動中教師應該與不應該做的事
給父母和老師的建議
應該做的事 不應該做的事
2.對幼兒成長環境的觀察
(1)心理環境
①家長
②自己
③園內人際關系
(2)物質環境
①自然環境
②家庭環境
③班內物質環境
3.對園長觀察活動的建議
(1)帶頭觀察幼兒
園長應成為觀察幼兒的榜樣。
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特點。
從觀察幼兒入手,不斷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
從觀察幼兒入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觀察對象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2)善于觀察教師
不僅是教師的言行,還包括他們的情感。
三. 思考在觀察中的作用
觀察是思維的知覺。觀察效果的好壞不僅取決于人的感知能力,更取決于人的思維能力和知識經驗。
1.觀察與思考的兩種方式
(1)觀察與思考同時進行,并有相應的行動
這樣做的可能性:
有研究指出,人的思維速度比說話速度 快3-9倍。
想什么?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2)觀察與思考之后作進一步反思與行動
2.綜合運用思維方法和技巧
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相結合,兒童化思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聯系。
3.影響思考過程的因素
(1)教師的教育觀念
它影響教師對周圍事件的選擇、思考方向及教育決策的性質。
(2)教師的人格特點
教師的興趣需要、責任感、氣質特點、思維方式等。
(3)教師的知識經驗
“思考比經歷更珍貴。”
四. 觀察與思考能力的自我
培養方法
1.充分認識觀察的意義
2.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
(1)觀察給我們帶來樂趣
(2)觀察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前提
3.找到觀察幼兒的角度
活動: “我也當一次幼兒”
A.請每位老師利用不帶班的時間以“幼兒”的身份跟班活動,每次一小時以上。
B.教師自己帶班時根據情況隨時把自己假想為幼兒。
C.觀摩其他老師的活動也隨時把自己假想成這個班的幼兒。
D.及時思考并不斷優化自己的教育行為。
從用眼睛看、耳朵聽到與兒童的情感共鳴、心與心溝通,逐步達到觀察的最高境界。
4.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1)培養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
(2)帶班時要養成先觀察幼兒再做教育決策的習慣。
(3)外出觀摩時要養成同時關注教師、幼兒與教育環境并及時思考的習慣。
對教師外出觀摩的幾點建議
①讓問題成為觀摩的前奏
②做個聰明的旁觀者
A.擴大自己的視野
B.記下思想的火花
C.不斷轉換角色
③在模仿中創新
④在研討與實踐中前進
5.努力學習學前教育理論
以園內學習為主,邊學邊聯系實際進行研討。
6.做自己思維的主人
學會評價自己的活動。
預祝大家在幼兒園的工作崗位上
獲得更多的快樂與成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