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班級工作重點幼小銜接PPT課件這個PPT共4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日常活動中的幼小銜接,區域活動中的幼小銜接,環境創設中的幼小銜接,創造性游戲中的幼小銜接,家長工作中的幼小銜接等,歡迎點擊下載。班級工作重點:幼小銜接
班級工作重點的緣起
大班下的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幼兒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的終結階段,是小學教育的開始階段,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二是通過銜接工作讓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受益終生。
本學期,我們大二班結合本學期區域游戲化的特色,開展了一系列的幼小銜接工作,實現幼小銜接順利過渡。
我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幼小銜接呢?
一、日常活動中的幼小銜接
二、區域活動中的幼小銜接
二、環境創設中的幼小銜接
四、創造性游戲中的幼小銜接
五、家長工作中的幼小銜接
一、日常活動中的幼小銜接
(一)自理能力培養
(二)生活習慣培養
(三)學習習慣培養
(一)自理能力培養
結合上學期的自我服務能力培養,本學期我們主要關注以下幾點:
1、主動入廁、喝水,保證健康不貪玩。
2、整理書包,學會管理文具和個人用品。
1、主動入廁、喝水,保證健康不貪玩。
本學期的課程游戲化后,缺少了集體下課的明確界限,孩子們需要在自主區域游戲過程中,主動小便,喝水。往往是集中講評時,或進入下一個環節是,孩子們才逼得來不及去小便,喝水更是不提醒一整個上午都不喝。
于是我們利用靠近洗手間的小塊墻面,創設了“今天你喝水了嗎?”環境,利用屬于個人小紙杯,喝水就夾上彩色小夾子的方式,吸引幼兒來喝水也許是夾子的魅力,也許是墻面的暗示,主動喝水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2、整理書包,學會管理文具和個人用品
我們發現孩子們自己的書包里面總是亂糟糟的,一些小東西也放在大口袋中,常常找不到。于是,在區域游戲的生活區中,我們提供了與整理書包相關的一系列活動材料:學習看課程表,整理每天的小學的書本;知道書包的小口袋的作用,能夠記得放水壺和鍛煉器械;學習看圖系紅領巾;學習結伴檢查視力等。
(二)生活習慣培養
1、不遲起、不遲到,早早入園參加晨鍛活動
2、健康進餐,保持干凈
3、放好衣物,整理床鋪
(三)學習習慣培養
1、保持正確、良好的坐姿和書寫姿勢。
區域活動中我們時刻注意觀察,發現個別幼兒的不良姿勢,及時糾正。通過游戲幫助幼兒加強正確姿勢的意識。
比如:智力區的“地墊游戲我做主”,把孩子入小學需要注意的事項設計到地墊上,采用前進后退的游戲規則來加深印象,如:寫作業姿勢不對后退兩格,上早自習不遲到前進一格等。
2、學會大膽表達,認真傾聽。
區域活動、活動室活動時,常以小組活動為主,這時我們尤其鼓勵孩子們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給予每個孩子表現機會,并且注意提醒其他孩子認真傾聽,學習和分享他人的經驗,養成良好習慣。
3、強化時間觀念
本學期開展課程游戲化后集中活動時間相對減少,而小學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較靜多動少,并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鐘,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我們利用講評時間讓孩子們進行集體式的探討,輪流發表意見,并餐前、餐后講故事、聽故事的機會以及下午集體活動時間來創設靜坐、傾聽的機會,讓孩子們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準備。
大班的孩子開始能看懂時鐘,并且對時間有較為直觀的認識了。因此,不僅是數學游戲的時間認識中,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都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對一日活動心中有數,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活動。
(1)圖文結合展示一日活動流程
(2)沙漏使用培養守時觀念
(3)倒計時比賽讓習慣成自然
(1)圖文結合展示一日活動流程
孩子們將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晨鍛、早點、早操、游戲、吃飯、睡覺等,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張貼于班級明顯處,這樣一拉,幾點要做什么、幾點玩游戲,孩子們不用問老師,自己看了流程圖,再看看鐘就知道了,甚至孩子們看見快到10:00就會提醒老師:“我們下面是不是該玩娃娃家啦!”這樣一來,孩子不僅理解了時間運行的方式和規律,而且對于每天活動內容的安排也形成了有序概念。
(2)沙漏使用培養守時觀念
孩子們對于分鐘的感知是不清晰的,對于時間的流逝也是模糊的。有的孩子喜歡吃飯講話,畫畫聊天,不知不覺游戲時間已經過去,而作品還沒有完成。在沙漏的直觀演示下,孩子們逐漸了解時間如同流下的沙子,稍縱即逝,不抓緊時間,沒有辦法在有限時間內做好想做的事情或是玩到接下來的活動。于是,不再需要老師提醒,專心做事成了孩子的自發行為。不同時間單位的沙漏還可以用于孩子的游戲中,我們班級有個租車行,因為車子數量有限,而顧客很多,為了計時收(回)車,工作人員在租出去一輛車后會不斷在心里默念倒計時,有時候主觀認為到時間了,會有小朋友不滿意:“我才開了一會兒,還沒到時間吧!”有了沙漏的幫助,孩子可以更加精準地掌控著租車的時間,做游戲的主人。
(3)倒計時比賽讓習慣成自然
大班的孩子喜歡有挑戰性的活動,有競爭意識和爭強好勝的心。穿脫衣比賽、上床比賽、木頭人比賽,21天是習慣形成的關鍵,一系列的倒計時比賽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也讓其逐步形成了學會惜時和自我控制。
二、區域活動中的幼小銜接
(一)規則的建立
(二)內容的選擇
(三)任務意識的培養
(一)規則的建立
幼兒在園需要遵守各項集體活動規則,而這些規則如果是老師強加的,外在的,是不能夠讓孩子心悅誠服的。大班孩子思考問題時不再總以“自我為中心”了,他們可以進行換位思考、移情,因此,老師不再以管理者的角色與孩子交往,而是發揮大班幼兒積極主動性,讓孩子們來決定自己言行的規則和要求,相互聆聽正確的建議和意見,以外控轉變為內需,自覺遵守自己商討出的規則。
——學會收放
在區域活動中,材料最繁多最難收拾的恐怕就屬美工區了,孩子們對于制作和創意興趣極大,可往往作品沒完成,桌面、地面就已經一片狼藉,收拾起來也相當花費功夫。于是,孩子們得利用娃娃家的時間來彌補之前的問題,浪費了游戲不少時間,這樣一來,對于“如何在美工區收拾整理更快更好?”孩子們自然有話要說:“玩的時候就不能隨便扔(垃圾)!”“把垃圾桶放旁邊!”“拿自己需要的材料,不需要的放回去!”于是,逐漸在孩子手邊出現了小簍子,在桌面出現了垃圾桶,在桌面再也看不見成堆的材料和工具了。收拾整理的規則使得孩子們自己體會到了便利和好處。
——學會輪流
大班的孩子遇到問題能夠積極動腦,協商解決。在新學期開學的時候,科學區增添了一種新的拆裝玩具,孩子們歡呼雀躍一擁而上,沒等老師出面阻止,就有孩子提出建議了:“這樣大家都玩不到,我們輪流玩吧!”于是孩子們積極商定、制定出了玩拆裝玩具的規則:“周一就第一組的小朋友先選,周二就第二組,大家輪流玩!”因為規則是自發自定的,游戲中孩子們能主動遵守,相互監督,有時即便玩不到,孩子也心甘情愿地在一旁欣賞同伴拆裝,還毫不吝嗇地給予好的方法。
后來,由孩子們喜歡的地墊游戲衍生出了一種走迷宮,最開始是兩個孩子一起玩,后來變成三個人,原來孩子們需要一個“裁判”,于是,每當有新的玩具、新的游戲,孩子們都能用他們的規則來活動。
(區域特色)我們發現:區域的游戲規則和玩法,由孩子們商討出來以后,如果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展示在墻面上,對于游戲的玩法和規則的遵守有很好的提醒暗示和積極推動作用。
(二)內容的選擇
以《指南》《綱要》為指導,符合大班下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源于孩子生活,貼近孩子興趣,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活動。
2、智力區:瘋狂的盒子
孩子從家里帶來好多廢舊紙盒,我們將其進行包裝后成為了孩子區域游戲材料。孩子們十分喜歡盒子游戲,為了墻面能夠展示出自己的照片,每天都積極思考,創新出新的盒子造型,還會主動請求用老師的手機或相機給作品拍照,再請老師打印出來。貼在墻面的作品給了孩子另一個交流的好去處,他們常三三倆倆地去看一看,和同伴說一說“我和誰誰搭了個××”。
3、美工區:變廢為寶
(三)任務意識的培養
課程區域化最初,孩子們沒有主動玩新游戲的意識,有些男孩子每天都去智力區玩同樣的玩具,有些女孩子每天都去美工區畫畫。
我們通過記錄表的形式引導孩子們能夠換著玩,接觸不同的領域游戲,通過材料及時的跟進與調整吸引著孩子積極參與,實現綜合全面的發展。
如今,在哪里玩?和誰玩?怎么玩?這些基本規則逐漸形成,孩子們能主動去挑戰新游戲,能主動按照要求操作,能相互協商友好合作。
三、環境創設中的幼小銜接
(一)主題環境和區域環境的融合
(二)自然角環境
(一)主題環境和區域環境的融合
(二)自然角環境
四、創造性游戲中的幼小銜接
參觀小學:與孩子一起了解感受小學生活
珍珠泉:親子同游,共享歡樂
畢業照:無限創意,家長點贊
參觀小學
元宵節
拔野菜
六一珍珠泉——親子同游,共享歡樂
畢業照——無限創意,家長點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