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大班PPT課件(整理稿)這個PPT共35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園與小學銜接遇到的六個方面的“斷層問題”,“幼小銜接”現狀之一,“幼小銜接”現狀之二,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等,歡迎點擊下載。 幼小銜接
我們的孩子現在已升入大班,再過10個月,就要面對進入小學的問題。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有哪些不同?孩子們是否能盡快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度過適應期?我們現在應為孩子的幼小銜接做哪些準備?今天我們一起探討“幼小銜接”的話題。
普遍性關注的內容:
1、20以內數的計算
2、識字、寫字
3、拼音
4、選擇學校
5、學習用品
被忽視的問題:
1、入學年齡
2、入學心智水平
3、入學心理準備
4、入學自理能力
5、入學行為習慣
6、學習用品的科學選擇
7、家庭氛圍的準備
很多家長提到幼小銜接,想到的就是讓孩子多學點兒東西。有些人會覺得孩子上學前學得越多,上學后就越有優勢,實際上這種優勢是靠不住的。教育研究表明,這種優勢只能維持到第一學期三分之二的時間。之后,孩子不僅沒有優勢,反而可能因為前面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學習的興趣導致厭學、懼學、不會學。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幼小銜接教育的理念,不要被某些所謂幼小銜接班的宣傳所迷惑,避免孩子陷入“未入學、先厭學”的泥沼。
一般來講,孩子在入學適應上表現出來的困難并不是單純的學業問題,更多的是能力問題和社會適應問題。孩子對學習是否有興趣、生活是否有規律、在集體中是否合群,這幾個方面往往影響其入學后的適應性。所以,我們需要時時關注孩子在這些方面的發展,讓其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行為習慣,提高其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任務意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
一、幼兒園與小學銜接遇到的六個方面的“斷層問題”
1、關系人的斷層
孩子入小學后,必須離開“第二個母親”——幼兒園教師,而去接受要求嚴格、學習期望高的小學教師,這會讓部分孩子感到一定的壓力。。
2、學習方式的斷層
小學中正規的科目學習方式與幼兒園的游戲學習、生活中學習和探索中學習的方式有較大區別,幼兒園的主要活動是游戲活動,而到小學之后主要的學習內容是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技能要通過反復的練習才能變成自己的能力。在幼兒園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觀察、操作。而到了小學就是記、憶、讀、寫。這種學習方式的變化對孩子來說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此,孩子必須有適當的時間加以適應。學習占據了孩子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此開啟一生的學習生涯,家庭節奏也因“家有小學生”而變得忙碌起來。
3、行為規范的斷層
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在小學不再被教師關注。孩子入小學后,必須學會客觀地認識自己,遵守集體規范,盡快融于班集體。
4、社會結構的斷層
孩子入小學后與幼兒園的小伙伴分離,周圍的伙伴、老師都發生了變化,需要孩子具備積極的心態去適應陌生的環境和周圍的人,重新建立人際關系,結交新朋友,并獲得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在幼兒園里老師是保育和教育相結合,整天和孩子們在一起。事事時時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注。而到了小學,老師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很多環節不在老師關注之下,需要孩子自己做出判斷性決定。如:交往、如廁、安全等。
5、期望水平的斷層
家長和教師都會對上了學的孩子抱有較高的期望,尤其是期望孩子學業優良。所以,他們會為了學業而減少孩子玩游戲、看電視的時間。
6、學習環境的斷層
從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發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孩子們容易陷入注意力不集中或患有學習障礙。。
如此看來,孩子必須有良好的精神狀態、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較強的適應能力才有可能應對這些挑戰,輕松而愉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所以,幼小銜接不單是幼兒園的工作,也不單是家長的工作,而應該是孩子、家庭、幼兒園、小學四位一體的共同努力。準備越充分,孩子的過渡就會越輕松。
在孩子任何一個階段的成長過程中,家庭都有重要的影響,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
二、“幼小銜接”現狀之一
1.“幼小銜接”小學化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默寫拼音
百以內加減法
雙生子爬梯實驗:
美國格塞爾
一個從48周起,連續6周每天作10分鐘爬梯的訓練,到第52周,熟練地爬上5級。
另一個從53周才開始訓練,2周以后,不用旁人幫助,可以爬到樓梯頂端。
結論:不成熟就無從產生學習。孩子的成長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機制制約的,人為地任意提前訓練,會給孩子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以致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雙生子爬梯實驗啟發:
對幼兒進行的任何提前化教育只會事倍功半,通俗講,到什么年齡進行什么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規律。
三、“幼小銜接”現狀之二
2.“幼小銜接”斷層化
不會握筆
不會翻書
不會聽課 (傾聽)
四、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家庭 、幼兒園、學校、社區
1.身體方面的準備
2.生活方面的準備
3.學習方面的準備
1.身體方面的準備
(1)要保證充足的營養(重視孩子的早餐)
(2)適當調整作息時間(適當地減少睡眠和游戲時間)
初生兒,除吃奶、換尿布外,全天睡眠;
4月齡,每天睡18—20小時;
6月齡,每天睡16小時以上;
7-12月齡,每天睡14小時;
1-2歲,每天睡13小時;
2-4歲,每天睡12小時;
4-7歲,每天睡11小時;
7歲以上每天最好睡10小時左右。
2.生活方面的準備
(1)遵守時間訓練
晚上按時睡覺,早上不賴床。外出玩耍必須按時回家,先寫作業再看電視等。
(2)培養獨立意識
自己洗刷、整理生活用品、學習物品、東西歸位、做事不拖拉等。
(3)講文明懂禮貌
(4)培養勞動能力
美國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而中國0.2小時還不到,即11. 32分鐘。
據一次對我國某地小學生的調查資料顯示:
低年級學生27%不會洗臉,37%不會穿衣,30%不會掃地,97%不會整理書包;
中年級學生57%不會洗碗,60%不會整理房間;
高年級學生63%不會燒飯,57%不會釘紐扣。
3.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學習的興趣
肯定老師
“我自豪,我是小學生啦!”
(2)培養學習習慣
正確的讀寫姿勢
專心聽講的習慣(用眼傾聽)
(3歲:3-5分鐘;4歲:10分鐘;5、6歲:15分鐘;6、7歲:20分鐘左右。)
良好的閱讀習慣
愛惜學習用品
3.學習方面的準備
(3)語言、數學等方面的準備
拼音
識字
背古詩(多背古詩)
數學(多操作)
3.學習方面的準備
(4)學習用品的準備
文具盒 簡單實用
書包 不要太大 超體重十分之一影響身體
鉛筆 中華牌
不帶削筆器(每天最少5-6枝)
不提倡用橡皮
3.學習方面的準備
(5)選校選班
辦學理念(教育理念)
學校設施
師資力量
就近入學(實地考察)
根據特點
(盡量不要進比孩子實際年齡高一級的班級)
五、家庭學習環境的準備
學習環境的準備(給孩子創造一個的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給孩子做一個愛學習的榜樣。)
孩子上學后做家長的對學校、對老師的態度必須是規規矩矩的, 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學校的不是,從不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壞話。
給孩子提供固定的學習地點,就是書房。書桌擺放的位置:前面是墻,左邊是窗戶。書桌的顏色:不要白色、紅色。學習燈:不能用床頭燈,要磨砂玻璃,不能超過25瓦。
家庭環境用完什么東西放回原處,一定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給孩子定課外讀物,拓寬孩子知識面。
加強溝通。(舉例)
六、孩子生活方式的準備
給孩子提供營養合理的早餐
選食恰當(杜絕油餅、油條、太咸、味精)
杜絕孩子傻吃傻喝(胖會影響孩子智力發展、人格的發展以及生育能力)
生活方式
生命在于運動(不能因為學業沒時間而忽略運動,每天都要堅持運動)
注意孩子的睡眠(每天保證10小時,睡眠有三大功效:恢復智力、體力、消除疲勞))
臥室朝向盡量朝南的房子給孩子住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七條學習習慣
1、勤于思考,敢于攻關破難;
2、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
3、立戒拖延和磨蹭,絕不允許拖延磨蹭。
4、問題不過夜;
5、復習舊課、預習新課;
6、做完作業細心檢查的習慣;
7、良好的休息習慣。
孩子回家每天都做的8件事
1、換好書包換鞋衣;
2、講究衛生把手洗;
3、然后喝水吃東西;
4、趕緊坐定先復習;
5、再做作業心有底;
6、檢查對錯需仔細;
7、明天學啥我先預習;
8、收拾準備好歡喜。
測一測(在符合您情況的題后打“√”)
1.我每天早上要叫孩子好幾遍,還要給他穿好衣服,他才起床。 ()
2.我會把牙膏給孩子擠在牙刷上,幫其節約時間。 ()
3.孩子的鉛筆都是我幫他削好的。 ()
4.孩子很粗心,因此每晚我都要給他把第二天的學習用品準備好。()
5.如果忽然發現孩子的學習用品沒有帶,我會立即給他送去。 ()
6.我很少與班主任聯系。 ()
7.我不愿意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挫折。 ()
8.如果孩子與伙伴打架,我會向別人道歉,再將孩子帶走。 ()
9.如果孩子不喜歡某位老師而不愿意去上學,我會想方設法把他趕到學校。 ()
10.我周末會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如畫畫、音樂、舞蹈等。 ()
說明
這些題,如果您畫的“√”越多,說明您的教育方式越是需要改進。
1、2、3、4題與依賴性有關。
5、7、8、9題與耐挫力有關。
第6題考察您是否和老師合作。
第10題與您的期望有關。
衡量孩子對學校生活是否適應的三個標準
第一、學習感興趣:對學習內容本身充滿好奇和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懂就問;
第二、活動能合群: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能與家人、親友、老師、同學和睦相處;
第三、生活有條理:能獨立自主地安排妥當包括學習在內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著、盯著才去完成。
今日做父母要注意的:
不要一成不變,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
不要只憑自己的經驗,我當年怎么怎么樣。
千萬不要否認孩子的夢想。
不要隨意懲罰。
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缺點,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長處。
不要拔苗助長。
遇事多溝通。
需要我們投入,例如時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各種輔導班,適可而止。
防微杜漸,孩子玩電腦不要上癮。
視頻:入學成熟水平的準備
各位家長:孩子進入小學后,會面臨很多的困難,也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無論出現什么樣的狀況,我們都要寬容的接納他,陪他一起成長,怎樣才能陪他成長?學習學習再學習。所以各位家長,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祝:每個家庭都幸福,
每個孩子都健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