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美術活動設計與實施PPT課件這個PPT共65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學前兒童美術的本質,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取向和定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意義,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任務,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美術教育活動的內容,美術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
自由討論發言
1、針對我們幼兒園美術教學,你認為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之處?
2、怎樣去解決我們現在美術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
案例:《成人的世界,幼兒的畫》
學前兒童美術的本質
1、是兒童生命需要的直接顯現;
2、是兒童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
3、是兒童記錄生活和表達觀念、情感與需要
的一種手段
4、兼具工作和游戲雙重特性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取向和定位
(一)幼兒園美術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
(二)幼兒園美術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
(三)幼兒園美術教育是一種創造教育
(四)幼兒園美術教育是一種藝術素質教育
“美術教育”是通過美術塑造
健全人格的教育。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幼兒審美能力的發展
二、有利于幼兒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有助于幼兒大腦潛能的開發
四、有助于幼兒想象、創造能力的發展
五、有助于幼兒手、眼、腦的協調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任務
(一)使學前兒童喜愛美術活動,保持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豐富學前兒童美術實踐經驗,建立初步的審美意識。
(三)發揮美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學前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幼兒園美術教育總目標
1、初步感受、欣賞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美術活動,能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幼兒對藝術的敏感性。
3、掌握一些簡單的美術技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美術表現活動,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4、能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5、在美術活動中能理解、接納、欣賞、尊重他人的創作與表現,喜歡欣賞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發展幼兒的審美興趣。
活動目標的制定的要求
1、目標制定的角度要統一
2、目標的制定要著眼于幼兒的發展
3、目標內容要有系統性
4、目標要具有可操作性
5、目標語言即全面又簡練
活動目標制定要考慮:
結構(大中小班)
內容(五大領域)
心理發展(情感、認知、技能)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撰寫
(一)目標取向
1、行為目標:如“在教師指導下能畫出馬路上的小汽車” 具體性和可操作性,忽視了內在的心理過程。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可采用。
2、展開性目標:如“在大膽作畫過程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注重過程,但對教師提出高要求。
3、表現性目標:如“參觀幼兒園并討論那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重視自主性、創造性,但表述模糊,實施起來困難。
啟示:三種目標各有所長,注意互補性,揚長避短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撰寫
(二)目標撰寫的要求
1、盡量從幼兒的教育活動角度撰寫目標
2、目標相對全面,但不能過長,語言要簡練
3、目標表述盡量具體,不能過于籠統和空泛
4、目標的預設性和生成性相結合
目標撰寫的案例與分析:
案例一:小班繪畫活動《小蝌蚪》
1、學習用手指朝不同方向大膽地點畫小蝌蚪的方
法,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學習水粉平涂的技能。
調整后:
1、學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的方法,按自己的想法
在“小河”中布局小蝌蚪的位置。
2、探索和學習水粉平涂的技能。
3、在大膽表現小蝌蚪的過程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案例三:中班美術欣賞活動《星月夜》
1、欣賞作品的色彩、形象,并能用語言進行表述
2、創作“有星星的夜晚”,嘗試在繪畫中表達自
己的情感。
調整后:
1、發現和感受畫面中流動的線條、短而有力的筆
觸,體驗作品所傳達出的強烈感情。
2、創作“有星星的夜晚”,嘗試借鑒畫家的繪畫
語言大膽進行表現。
選擇內容的基本要求
1、與教育活動目標相一致
2、考慮發展的適宜性(本土化)
3、能讓兒童獲得直接的經驗
4、兒童感興趣的,關心的
5、源于生活,并加深對生活的認識
6、有利于兒童的長遠發展
7、有利于兒童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內容:
繪畫
手工
(紙工、泥工、自制玩教具)
美術欣賞
繪畫
1、繪畫工具和材料的認識和使用
常用的工具和材料:蠟筆、油畫棒、
水粉顏料、廣告顏料、毛筆、排筆、鉛
畫紙、宣紙、卡紙等
2、繪畫的形式語言
繪畫的形式語言是繪畫表現的手段,
學前兒童所要學習的繪畫形式語言主要
有線條、形狀、色彩和構圖。
一、按題材內容和形式劃分所展開的繪畫活動
(一)命題畫 (分為物體畫和情景畫)
(二)意愿畫
作用:發展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大膽自信的表達能力。
(三)裝飾畫
裝飾畫是指學前兒童運用各種花紋、色彩在各種不同的生活用品的紙型上對稱地、和諧的、有規則的進行美化、裝飾的一種繪畫活動。
作用:有助于幼兒審美能力,發展幼兒創造性的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認真、細致、有耐心的心理品質。
學前兒童繪畫活動的內容與指導
二、按工具材料和表現技法劃分所開展的繪畫活動
水墨畫
思考:
簡筆畫適不適合幼兒?
為什么?
簡筆畫優點與缺點
優點:
第一,有利于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幼兒的抽象概括能力。
缺點:
第一,易形成心理定式,不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方法。
第二、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培養。
手工
1、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質
主要工具:剪刀、放置泥的泥工板、輔助材料。
材料分為:點狀材料、線狀材料、面狀材料和
塊狀材料。
2、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1)泥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包括:團圓、
搓長、壓扁、捏、挖、嵌接、分泥和伸拉。
(2)紙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有:折、剪、
撕、粘貼、盤繞、制作等。
手工
折紙:對邊折、對角折、集中一角折、四
角向中心折、雙正方形、雙三角形、
菱形折、組合折。
剪:目測剪、沿輪廓線剪、折疊剪。
撕:目測撕、沿輪廓線撕、折疊撕。
粘貼:圖形粘貼、幾何圖形粘貼、自然物粘貼。
3、廢舊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基本制作技法除了以上介紹的,主要還有:
彎曲和連接。
材料:橡皮泥、多彩泥、陶泥、自制面泥
美術欣賞
1、美術欣賞對象的類型
(1)藝術作品主要有:繪畫作品、雕塑作
品、實用工藝和建筑藝術。
(2)自然景物。如:動物、花草、山川、
河流、星空、海灘等
(3)周圍環境中的美好事物。如:各類玩
具、節日服飾、日用品、環境布置等
美術欣賞
2、美術欣賞活動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美術欣賞方面的簡單知識,如冷
色、暖色、變化、對稱等;
二是用自己的語言對欣賞對象作出適
當的描述;
三是用各種“語言”表達自己對欣賞
對象的感受和認識;
四是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
感受和體驗。
美術欣賞 11883903_829455.jpg b5.jpg
案例: “教”還是“不教”
在一次美術教學以后的教研活動上,大家從執教老師的教學效果評價開始,談到幼兒繪畫作品中的幾個技能沒有掌握好,如遮擋和大小比例問題,于是開始對執教老師的范畫和演示方法進行了討論。突然,有一個老師對此提出了疑義:“我認為這些技能不必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認為藝術是幼兒表達認識和情感的另一種語言,并沒有提出要教這些技能,綱要還特別指出‘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她的話音一落,便引來一陣反對的聲音,主要觀點是:
1、如果不教的話,幼兒沒有掌握這個藝術的語言,用什么來表達?
2、綱要說到了培養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這個能力應該包含技能,繪畫技能越好,表現的能力越強。
3、綱要沒有說不要技能,而是反對機械的訓練,我們要做的是如何用游戲的方式來傳遞技能。
問題:
范畫演示法在幼兒美術表達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小結:
范畫臨摹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使幼兒的繪畫模式化;
范畫臨摹使幼兒對繪畫喪失信心和興趣,說“我不會畫”是喪失信心的表現;
如果沒有老師對繪畫技能的標準,所有幼兒天生都會畫任何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
幼兒繪畫時,盡量少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
幼兒完全按照范畫來畫。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此 “范畫”非彼“范畫”
生活經驗---“腦中的范畫”
繪本故事---“眼中的范畫”
音樂作品---“耳中的范畫”
中外名畫---“心中的范畫”
同伴賞析---“口中的范畫”
構成無形的和有形的模仿對象,即積淀了幼兒
的經驗,又激發了幼兒的想象。
幼兒園教學設計的一般知識和技能
教學設計:設計、實施、評價
設計:
1、確定目標內容(教什么)
2、明確對象(教給誰)
3、設計教學策略(怎么教)
4、評價(教的怎么樣)
備課的主要工作:
1、目標確定。從認知、技能、情感三個
維度來考慮。
2、安排課程實施程序步驟、雙向考慮。
3、所須物質條件、技能、資源的準備,
力所能及。
4、幼兒的知識、技能、心理準備。
實施階段的基本技能:
導入:直接導入;回憶導入;提問導入;演示導入;
興趣導入。
對話: 語言淺顯;啟發性;情感;速度。
提問:講前提問;講后提問;直觀事實提問;歸納
提問。
強化:語言強化;符號強化;動作強化;練習強化。
變化:教態變化;要求變化;內容變化;技巧變化。
評價:
1、從兒童成長角度和活動過程來評價
(情感、智力、動作水平、社會性、創造性、意志力、
積極主動性)
2、藝術表現效果的評價
學前兒童美術活動的實施原則
(一)審美性原則---對美的發現和感受
(二)創造性原則---藝術創造的主動性
(三)活動性原則---在具體的實踐中發展藝術素養
(四)愉悅性原則---充滿快樂的過程
(五)個性化原則---尊重幼兒個性
學前兒童美術活動過程的特點
1、是多感官共同參與的整體性過程
2、是一個不斷構建和生成的過程
3、是一個通過模仿不斷學習的過程
4、是一個不斷對話、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美術活動組織實施的活動過程
(一)感知與體驗
(二)探索與發現
(三)創作與表現
(四)欣賞與評價
教師應注意:
1、根據教學活動的進展隨時轉變角色
2、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幼兒興趣
(一)“感知與體驗”環節
作用:幫助幼兒仔細觀察豐富表象經驗.
實施要點:
1、提供給幼兒感知的作品要典型性和多樣性.
2、提供給幼兒感知的作品要與操作主題相匹配.
3、盡可能調動幼兒多種感官進行體驗.
(二)“探索與發現”環節
作用:對美術操作技法或各種工具材料探特性及使
用方.
法的探究與嘗試,有利于探究精神的培養.
實施要點:
1、為幼兒提供與操作材料充分接觸的和使用
的機會.
2、以幼兒自主探究、自我發現為主,教師觀
察發現問題,進行必要的總結、提升和推動.
3、不是所有的操作活動都適用幼兒自我探索
與發現.
(三)“創作與表現”環節
作用:將自己的經驗、想法或情緒情感用藝術手段表達.
出來。分藝術構思與設計和操作與裝飾兩個階段。
實施要點:
1、創作前教師要交代操作的要求.
2、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尊重幼兒創意為主.
3、引導幼兒將臨摹、仿制與獨創結合起來.
(四)“欣賞與評議”環節
作用:幼兒對自己和同伴的新作品欣賞、評議過程.
實施要點:
1、作品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
2、采用幼兒自述、教師引導、同伴欣賞等相結合
方法.
3、評價活動要關注幼兒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
展,也要關注幼兒行為習慣、意志品質方面的發展.
藝術領域課程指導要點
1、設計的教學內容和過程要具體、形象、有趣。符合教材要求和幼兒特點,不要太難。
2、感受在先,表現在后,審美與操作結合。
3、尊重個性、給兒童自由表達機會,鼓勵幼兒真實和有創造性的表現。
4、創設寬松心理環境,提供適合的物質材料。
5、用好的藝術作品和視聽媒介影響兒童。
6、多表揚鼓勵、少批評。
7、教在關鍵、重在引導。
☆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
☆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候再給予具體的幫助。
☆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