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音樂韻律教案:山狗和臭鼬
◆動作建議 第1-12小節:教師扮演“山狗”,邀請幼兒去跳舞,幼兒做睡覺的動作,當被邀請時,醒來、拒絕(擺手),說:“不去!” 第13-16小節:教師回座位,邀請幼兒去尋找寶藏,全體幼兒做起床動作(教師預令:“去尋寶”)。 第17-32小節:前2小節做活泥巴的動作,后2小節做貼泥巴的動作。交替4次。(教師外示:活泥巴,偽裝自己!) 第33-48小節:前2小節作走路,后2小節做“左看看、右看看”的動作。 第51-56小節:“左聽—下,右聽—下”的動作(每3小節轉換一次)。 第57-60小節:雙手做“聽”的動作。(等待指令) 結尾:引人情境(馬蜂來了,狗熊來了,臭鼬大王放屁),幼兒做相應反應:原位、做木頭人和暈倒在地,不動。
◆游戲玩法建議 此游戲為不確定結果的反應游戲,建議逐一加入游戲元素,從“馬蜂來了”幼兒跑上位開始;游戲2-3遍后,再引入“狗熊來了”幼兒做木頭人造型,教師引導幼兒造型的多元化;最后集體討論“暈倒
”的動作造型后,整體玩游戲。從“狗熊來了”一“臭鼬放屁”一“馬蜂來了”。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嘗試隨樂表演故事《山狗和臭鼬》的基本情節一一尋寶。 2、嘗試在蜜蜂、熊來了的變化情境中,做出相應的動作表現:迅速回位,停住擺造型。 3、初步體驗在多變的故事情境中,表演的詼諧幽默。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出活動 師:臭鼬大王肚子餓了,讓山狗到山下的村子里找小動物來吃,山狗說:“跟我去跳舞吧”,小動物們都不愿意,“那我們去尋寶吧?”小動物一聽,“耶”,全都歡呼著要去。可是寶藏是有強盜看
守的,我們要用泥巴把自己糊起來,不讓強盜發現我們。
2、師幼共同從故事情節中提煉動作。 師:我們來試試。 3、用動作感知完整音樂。 (l)幼兒集體在座位上感知音樂。 師:等我們把身上貼滿泥巴以后啊,我們就能去尋寶啦! 師:尋寶之前,小動物們先美美的睡上一覺。 (2)幼兒集體散點感知音樂。 師:剛才我們都沒有找到寶藏,這次啊,我們要換一個山頭試試看。小動物們先休息。 師:好像有情況,你們不要動!我來去看一看。 師:啊!蜜蜂來啦! 師幼一起抱頭跑回座位。 3、感受情境變化,完整隨樂游戲。 (1)討論在狗熊來了的情境中,小動物的動作表現。 師:蜜蜂來了,我們怎么辦?狗熊來了,我們怎么辦? (2)引出臭鼬大王 師:哎呀,我聞到一股臭味,會不會是臭鼬大王放的屁呢?哎呀,真臭,捂都捂不住,哎呀,受不了啦(吐),天哪,怎么這么臭啊,我實在是受不了啦,我被臭暈啦! 集體討論“暈倒”的動作,集體練習。
4、結束 師:是真死還是假死啊?他要是假死我就把他帶回去給大王吃掉!哎呀,大王,這些小動物都臭的不能吃啦!看來我要到另外一個村子里去騙一騙了。……哎呦!馬蜂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