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3-3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語言活動四不像的小烏龜教案反思,是優秀的中班語言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主要的角色對話;
2.了解不同動物的明顯特征;
3.體驗和同伴間合作扮演帶來的快樂。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5.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四不像的小烏龜》的ppt、若干動物的圖片。
經驗準備:對一些動物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教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先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關于哪個小動物的故事。”
2、教師說謎語:一個殼,圓又硬,四條腿,慢慢爬。
請幼兒猜一猜這是哪種動物。
3、教師:“剛剛有不少小朋友都說是烏龜,請問你認為謎底是烏龜的理由呢?”(請幼兒說出烏龜的具體特征)
二、講故事。
1、教師:“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小烏龜。(出示烏龜玩偶)
老師要講的故事名字就叫《四不像的小烏龜》。名字叫什么啊?”
請幼兒重復一遍故事的名稱,加深印象。
2、正式開始講故事,邊講邊提問,請幼兒回答。
1》提問①:小烏龜遇到小兔子時,小兔子是怎么回答的?
提問②:小烏龜遇到小蛇,你覺得小蛇的回答是什么?
提問③:請你猜一猜小烏龜這次遇見了哪只小動物?你是怎么知道的?
(先出示刺猬的一半身體,讓幼兒根據刺猬的明顯特征猜出這是什么動物)
提問④:小烏龜遇見了小猴子,你覺得它們之間會說些什么?
2》請兩位小朋友合作扮演小烏龜和小猴子,猜猜它們的對話。
3》教師:“看來這四只小動物都不愿意和小烏龜玩耍,那你還記得分別的原因嗎?”
(請幼兒回憶剛才動物對話的內容)
4》教師:“被連續拒絕的小烏龜心情是怎么樣的?你認為它會怎么做呢?”
(請幼兒大膽猜想,發表自己的觀點)
3、繼續講故事。
提問:小烏龜為了能和其他動物一起玩是怎么做的?最后成功了嗎?
(教師先說“小烏龜把兩片葉子戴在頭上當兔子耳朵”,接下來讓幼兒根據前面其他動物的明顯特征仿編故事)
4、教師:“現在你們知道了四不像是哪四個不像啊?”
(在故事結束后讓幼兒真正理解題目的含義)
三、角色扮演
讓幼兒根據意愿自主選擇相應的角色扮演。
(教師可提醒幼兒簡單表現出4只小動物的明顯特征)
四、活動延伸。
教師:“如果你是小烏龜,沒有人和你玩,你會怎么做呢?是會像故事里的小烏龜一樣把自己變成四不像嗎,還是有別的方法?哪位小朋友愿意和我們分享你的觀點?”
活動反思:
活動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題,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活動開始的情景表演,激起了幼兒想和小烏龜說話的愿望,小朋友看見可愛的小烏龜紛紛和他說“小烏龜,你吃飯了嗎?”“你到哪里玩”“你今年幾歲了”等等,當小烏龜總不理睬他們時,知知就說“小烏龜怎么不說話”,我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問“那你們說烏龜有個什么怪脾氣?”小朋友說“他不理睬人,他不愛說話”,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接下來我又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幼兒想辦法幫助烏龜改變這個壞脾氣,并創設讓幼兒相互交流、討論的機會,通過創編詩歌,激發幼兒與人交往的積極性,幼兒把問題從小烏龜身上遷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說話的重要性,提高幼兒的說話能力和思維能力。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來源屈.老師教案網)注意力集中。
正如《綱要》中所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是為幼兒提供敢說,想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對的環境,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寬松的語言環境中發展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樂意與人交往。
《中班語言故事教案:丑小鴨》:中班語言活動丑小鴨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思考,活動過程等內容,通過集體活動幫助幼兒掌握在閱讀時抓住故事主要線索的方法,欣賞并喜愛故事中丑小鴨的角色形象;讓幼兒在傾聽故事的同時能按線索理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記憶故事主要內容的有意性。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中班語言故事丑小鴨教案吧。
《中班語言教案:下雨了》:中班語言活動下雨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效果,設計說明等內容,在老師的引導下大膽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愿意嘗試小段文字的閱讀。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語言下雨了教案吧。
《中班語言教案:詩歌《家》》:中班語言活動詩歌《家》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延伸,活動過程等內容,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中班語言詩歌《家》教案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