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8
這是蒲柳人家導語,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欣賞小說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說中人物的美好品德
2、學習課文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寫出有血有肉的”立體”人物
3、擴大閱讀視野,領會小說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學習重點】
以小說的人物形象為學習重點。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介紹作者及作品: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河北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人。1949年讀中學時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51年到河北文聯工作半年,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深受孫犁作品熏染。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作品還有《中秋節》、《蛾眉》、《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
2、讀準字音:
煙囪 梆他 纖夫 腌臢 捯氣 唿哨 拗不過 隱匿 戲謔 榮膺
斷壁殘垣 蓬蒿 作揖 禮聘 嘬著嘴唇 剜肉 梢馬子
3、問題思考:
⑴ 何滿子這個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⑵ 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說說理由.
二、教學過程
1、完成預習導學3。
2、何滿子的奶奶,爺爺為什么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暢所欲言)
3、文中寫了何滿子的奶奶,爺爺和何滿子的哪些事?從中體現出他們哪些美好的品質?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學問:
何滿子:
他們身上的共同點:
4、體會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文章寫了他們哪些不足,為什么要寫他們各自的不足?
5、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的方法來表現文中三個人物的性格,請舉例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一丈青大娘:
除以上正面描寫外,小說還運用了 ,通過纖夫無力招架的狼狽形態來反襯一丈青大娘的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威武勇猛。
何大學問:
這些描寫刻畫出了何大學問 , 的性格。
何滿子:
運用了 和 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何滿子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他頑皮好動的性格特征。
6、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選讀有關文段,感受特色語言,舉兩例分析其表達作用。
三、關注現實,思考生活
小說中的人物讓我們非常喜愛,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大膽的假設,請同學們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如果像他們一家這樣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會,他們回生活得怎么樣?并且說一說為什么你會有這樣的推測?
四、遷移拓展
1、閱讀課文第二部分9~11節,回答問題:
⑴ 選段主要記敘了一件什么事情?簡要概括.
⑵ 何滿子對老秀才的教法持怎樣的態度?表現出怎樣的性格?
⑶ 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對孫子讀書的情形表現出的態度有何不同?
⑷ 聯系實際對文中老秀才的教學方法作一點評價.(言之有理即可)
2、簡答:
結合背景說說,自從爺爺被尊稱為何大學問以后,他在學問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說明了什么?
五、課外延伸
母親教我客家諺語
李月云
很多年以來,就一直想寫寫我的母親。特別是每逢母親節的時候,許多媒體都設母親節專欄,其中的很多文章都讓我深有感觸。別人的母親或是賢妻良母、或是深明大義或是甘于奉獻,默默無聞。我的母親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她循循善誘教給我的客家諺語。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小小年紀就要學會自理,學會幫母親做家務事,從學會刷牙洗臉起,母親就教我:“洗面洗耳廓,掃地掃壁角。”生火做飯,母親就教我:“大火煮粥, 細火煮肉。”“人要靈通,火要窿空。”那個時候雖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母親也不懂得作過多的解釋,但我還是照著去做了,慢慢地就養成了一種習慣,長大以后才知道其中的科學道理和處世哲理。而這些好的習慣現在我也教會了我四歲的孩子。
從我懂事起,母親從來都是晚睡早起,每天天剛亮,她就開始挑水做飯,然后又去料理農活。等到我們起床,飯菜都煮好了,母親的活也忙完了。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母親說的: “早起三朝當一工,早起三年當一冬”;“ 學懶三日,學好三年”;勤儉持家的女人要:“朝晨家頭窖尾,夜里針頭線尾,日里田頭地尾”;“家有千金,不如朝朝進一文。”
上學以后,母親又教我:“養子過學堂,養女過家娘。”你要有出息就要上學堂,只要你能讀出身,賣屎缸跡都會供你讀書。正是母親的開明,幸運的我才能在同齡人去務農務工的時候,還能自費就讀師范學校。
出來參加工作后,偶爾會與同事有不快,這個時候母親又勸我:退一步海闊天空:“人 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凡事要瞻前顧后,前思后想。”記得參加工作轉正那年,有位領導為了照顧親戚,故意為難我。后來知道情況的我一直耿耿于懷,一次遇到退休的她,我故意不和她打招呼。回到家里我跟母親一說,母親又勸我:“水打爛符勺,擊榷又擊榷,州里遇唔到,縣里遇得著”;“做官唔打笑面人”;“人情唔怕闊,冤家唔好結。”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心胸要寬廣。聽了母親的話我心里幾年的疙瘩終于解開了,心里也舒服了好多,是母親的話讓我學會了理解和寬容。
工作幾年后,由于政策的原因,無奈的我只能離開心愛的講壇。失意、痛苦、彷徨無助的我每天不知如何是好,母親又勸導我:“唔使急來唔使愁,自有好日在后頭,自有水清見石子,自有云開見日頭。”“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正是因為聽了母親的話,我才有今天的事業,才有今天的我。
后來結婚成了家,夫妻之間,婆媳之間,婆家與娘家之間,每有不快的事,我總是向母親訴苦。母親又教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時心甘情愿,今下唔好有怨”;“心臼(媳婦)講家娘,總系唔賢良”;“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人們都說: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是母親的言傳身教,才讓我們更早明白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正是母親的循循善誘教給我們的客家諺語,才讓我們從小就接受了客家傳統文化的熏陶,吸吮客家文化的乳汁。也正是母親們的言傳身教,客家的傳統才得以更好地傳承。
1、綜觀全文,作者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3分)
答:
2、文中這位母親有多方面的優秀品質。請按照示例,再指出其中一點。(4分)
(示例)非常勤勞:母親從來都是晚睡早起,家務農活忙個不停。
答:
3、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是如何前后照應的?(4分)
答:
4、這篇文章有何獨特之處?這樣寫有何好處?(4分)
特色:
好處:
5、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句客家諺語?抄下來并請說出理由。(3分)
諺語:
理由:
教學內容
分析《蒲柳人家》是劉紹棠的代表作,發表于1980年,曾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引起當時文壇的廣泛關注,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通過充滿稚氣、機靈頑皮的何滿子的眼睛,勾勒了京東北運河邊上農民的性格命運。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是課文的兩個主要描寫對象。
知識與技能
1.欣賞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
2.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揣摩語言運用的高妙。
過程與方法
1.誦讀法 小說語言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仔細體會,精彩的語句和段落還可作背誦要求,使學生能深入領悟小說語言運用。
2.研討探究法 用于對人物性格和藝術表現手法的分析。鼓勵學生結合閱讀經驗,研討交流,以感悟小說的獨特魅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小說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趣味。
學情分析小說語言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學生讀起來不會感到枯燥,自學本文不會困難。
教學重點
1.誦讀,體會小說高妙的語言運用。
2.把握人物性格,領會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難點
理解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解決辦法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仔細體會,合作交流。
教學策略導
教學資源小黑板,錄音機,教學用書,教學參考書《優秀教案》等。
板書設計
蒲柳人家
劉紹棠
“一丈青大娘”:
潑辣大膽 剛直不阿
口苦心甜 溺愛孫兒 民族作風
“何大學問”: 民族氣派
俠肝義膽 仗義輕松
慷慨豁達 愛打抱不平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媒體使用
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同學們,閱讀古典小說《水滸傳》,其中那些俠肝義膽、疾惡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蕩氣回腸。比如“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們學習劉紹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的.鄉土作品。讓我們一起走近劉紹棠,走近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傾聽,想象,打開書本。
激情導入,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
揭示學習目標出示目標:
1.欣賞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
2.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揣摩語言運用的高妙。
學生讀標
明確學習任務,有的放矢。
自學指導
自由反復讀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0分鐘后,選小組代表發言交流。
1、何滿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何滿子的奶奶為什么號稱“一丈青大娘”? 3概括一丈青大娘性格。
4、何滿子的爺爺為什么叫“何大學問”?
5、何大學問的性格。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小黑板上出示的幾個問題。并選出代表準備全班交流。
解決課文重點問題。把握文章大意,理解人物形象特點。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點撥。
學生自學通過討論和教師的點撥,文章的重難點問題基本能得到解決。
檢測自學效果
并運用小組代表發言,其余同學補充更正,教師啟發糾錯并歸納明確:
1、何滿子是小說的主要線索人物,通過這樣一個機靈頑皮、充滿稚氣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個故事。
2、何滿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愛打抱不平,這種女中豪杰的形象,與《水滸》中的著名女將一丈青扈三娘頗為神似。
3、潑辣大膽、剛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淳厚樸實
4、他貌似關公,脾氣性格也像關老爺一樣,俠膽義肝,仗義疏財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同時善于講故事,想像力豐富,編起故事來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因此得了“何大學問”的外號。這外號具有戲謔性。
5、何大學問的性格。
俠膽義肝、仗義疏財、慷慨豁達、好說大話、喜戴高帽子、愛講排場、擺闊氣
學生發言,補充,更正。
學生回答
通過學生交流和教師啟發更正,問題能得以明確。
當堂訓練
1、學生感情誦讀
2、體會小說濃郁的鄉土氣息。
3、讀一讀 寫一寫
搟 嘬 剜 檎
腌臜 倒氣 呼哨 隱匿 榮膺
一氣呵成 妙手回春 斷壁殘垣
如坐針氈 芒刺在背 天倫之樂
影影綽綽 望眼欲穿
學生練習
1、體會文章語言特色
2、夯實基礎
從容說課
《蒲柳人家》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代表作,它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許多表現技巧和藝術手法,透過幾戶普通農家的故事,表現了京東北運河邊農民的獨特風貌,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課文節選的是小說的前兩節。它濃墨重彩描寫了三個主要人物:機靈頑皮、充滿稚氣的六歲男孩何滿子是小說的主要線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是小說的兩個主要描寫對象。
本文篇幅很長,課文突破點應選擇感受人物形象。由感受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出發,了解、吸收屬于民族文化的積淀,有助于讓學生接受民族優秀精神和文化傳統。先要從學生熟悉的點入手進行突破。何滿子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和現在很多孩子一樣。爺爺不惜以“一個字一個銅板”的代價為孫子請老秀才,“每天三頓凈米凈面外加一壺酒”供著,而且當何滿子而挨打時,“非但不怪罪老秀才,反從旁給老秀才吶喊助威”,和今天的父母對孩子學業的重視如出一轍。無論是爺爺還是奶奶都是響當當的人物,“能鎮八方”,可是到了何滿子身上,經常也拿他沒轍,而現在也一樣。通過感受人物形象,讓學生把目光投注到小說中人物的生存狀態:簡單的、寧靜的,沒有太多物質方面的欲望和要求____生活是貧困的,精神卻是富足的;物質是匱乏的,感情卻是豐滿的。這與今天時代的生活節奏截然不同。
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生動的語言與精彩的人物形象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了描寫生動的句子和段落,出現在我們腦海里的人物就遠沒有這樣生動形象,通過體會語言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形象,進而體會小說的魅力所在。小說的語言充滿了鄉土氣息,這也是這篇課文的一大特色。來源于民間活生生的語言,為小說增色不少,而且把書面語和口語有機結合在一起,雅俗同賞。
此外,這也是一篇洋溢著濃郁鄉土氣息的小說。它像一幅幅風俗畫,將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一帶農村的風景習俗、世態人情展現在讀者面前。無論是何滿子的光葫蘆頭木梳背兒,還是一丈青大娘專門為他準備的大紅肚兜、長命鎖;無論洗三、百家衣,還是何大學問的走西口,都別具魅力強烈地吸引著讀者的興趣,可以說大量的鄉土風俗已經成為這部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正是這種民族特色的堅持讓這部小說顯得與眾不同,由此可進行課內外銜接,拓展學生的關注視野,引導學生關注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確對待民族的優秀文化傳。這篇小說所傳達出的特定時期的民族文化氣息和氛圍,對于現代中學生們而言,無疑是鴻溝。也許部分學生有農村生活的經歷,但不同地方的農村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課文中描述的何滿子的光葫蘆頭木梳背兒、一丈青大娘專門為他準備的大紅肚兜和長命鎖、洗三和百家衣,還有“嬌哥兒”、“心尖子”、“肺葉子”、“老生兒”,這些鄉土風俗和語言在深深吸引著他們的同時,也極容易讓他們只感覺到可笑,極容易只停留在課文的文字表面,忽略了課文傳達出來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
教讀課文,重.點在引導學生了解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體會語言特色。對作品中的主要藝術形象,可由人物外號出發。把握其性格特點,體會藝術表現手法。對富有特色的語言運用,要引導學生加強誦讀,精彩的語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誦。
知識能力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小說塑造人物性格時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從主要人物“爺爺”、“奶奶”的形象分析入手,學習課文通過肖像、動作、語言描寫甚至是外號來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寫人物不僅要寫出他們的優點,也要寫出他們的缺點,要寫出有血有肉的“立體”人物,而不是為了寫作文而虛構出來的“平面”人物。體會課文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風格。
2.過程與方法目標:調動學生的生活和閱讀經驗,仔細閱讀課文,從中提取信息,概括人物性格,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通過反復閱讀、比較,體會課文語言的鄉土氣息;聯系生活中的現象,探討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小說中描寫的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岸上農村的世態人情與精神風貌。感受沒有遭受物質欲望污染的健康純凈的充滿鄉土氣息的生活;引導學生關注這種健康純凈的生活中屬于民族的、傳統的東西,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思考應當以怎樣的方式生活。了解劉紹棠及其充滿濃郁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的鄉土文學創作。這種思考應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有話可說。
教學重點
1、感悟文中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2. 品味小說的語言特色
3.擴大閱讀視野,進一步理解小說多樣化的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教學方法
1.擬題法、感悟法 模仿章回體小說的形式引導學生給課文擬題,以對聯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知課文內容,感悟人物形象。
2.誦讀法、探究法 小說語言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仔細體會,使學生能深入領悟小說語言運用。感悟小說語言的魅力。
3.研討探究法 用于對人物性格和藝術表現手法的分析。鼓勵學生結合閱讀經驗,研討交流,以感悟小說的獨特魅力。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學生欣賞古運河圖片。 2、教師導入課文:
A讓我們想像著北運河兩岸恬美秀麗風光,呼吸著瓜棚豆地泥土氣息,在運河淙淙流水的指引下,走進別具鄉土風味的《蒲柳人家》
B同學們,閱讀古典小說《水滸傳》,其中那些俠肝義膽、疾惡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蕩氣回腸。比如“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們學習劉紹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的鄉土作品。讓我們一起走近劉紹棠,走近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文本___感悟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
A小說通過充滿稚氣、機靈頑皮的何滿子的眼睛,勾勒了京東北運河邊上農民的性格命運。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鮮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作者以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生動地刻畫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的音容笑貌、喜怒悲樂。奶奶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愛打抱不平,因為年輕纖夫的無理,她大打出手,趕得纖夫紛紛落水。她那剛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濟的性格,透出了莊稼人的凜然正氣。這種女中豪杰的形象,與《水滸》中著名女將一丈青扈三娘頗為神似。爺爺何大學問的外號帶有戲謔的性質。他貌似關公,脾氣性格也像關老爺一樣,俠肝義膽,仗義輕松,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同時善于講故事,想象力豐富,編起故事來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因此得了“何大學問”的外號。而為了和這一外號相稱,他還真穿起了長衫,說話也咬文嚼字起來,讓人忍俊不禁。
B.概括人物形象
“一丈青大娘”:潑辣大膽 豪爽坦誠 口苦心甜 溺愛孫子
“何大學問”:仗義疏財 慷慨豁達 俠肝義膽 好說大話 喜戴高帽子 愛講排場 擺闊氣
何滿子:聰明機靈 活潑頑皮
C.師生合作完成對聯,同時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①對鄉鄰、伙友及弱者的友愛 (一丈青)治病救人妙手回春
(大學問)仗義疏財古道熱腸
②對無理人盜馬賊的態度、 一丈青大鬧運河灘
大學問威震古北口
③對何滿子的親情 疼孫兒千方百計保平安
請先生三餐一壺望成龍
D、探究塑造人物形象方法__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投影)
奶奶:“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嗓門也亮堂,罵起人來,方圓二三十里,敢說找不出能夠招架幾個回合的敵手。一丈青大娘罵人,就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罵一天,一氣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掄圓了”“扇過去”充分寫出了奶奶的怒氣和力氣,潑辣無比的性格躍然紙上)
“一丈青大娘折斷了一棵碗口粗細的河柳,帶著呼呼風聲揮舞起來,把這幾個纖夫掃下河去,就像 正月十五 煮元宵,紛紛落水”
爺爺:“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
“他這個人,不知道錢是好的,伙友們有誰家揭不開鍋,沿路上遇見老、弱、病、殘,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給多少,也不點數兒;所以出一趟口外掙來的腳錢。到不了家就花個精光。”
三. 精彩語言片斷賞析___學生揣摩品味獨具魅力的小說語言。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那個年輕的纖夫就像風吹乍蓬,轉了三轉,擰了三圈兒,滿臉開花,口鼻出血,一頭栽倒在滾燙的白沙灘上,緊一口慢一口捯氣,高一聲低一聲呻吟。
B一丈青大娘罵人,就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罵一天,一氣呵成,也不倒嗓子。
C何大學問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
D . 教師提示:小說的語言運用非常有特色。在敘述故事描寫人物時,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靈活現的民間口語與俗語,并加以提煉,形成一種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寫天氣之熱,“熱得像天上下火”;寫一丈青大娘溺愛孫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趕快搬梯子去摘”。“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動而又準確傳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繼承了說唱藝術的特點,講究押韻和對偶,用詞造句文白相間,讀來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如:“何滿子的爺爺,官諱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號,北運河兩岸,占北口內外,在賣力氣走江湖的人們中間,那可真是叫得山響。”句中“官諱”是書面語,“叫得山響”是民間口語,二者結合給小說增添了幽默詼諧色彩。(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精彩的語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誦。)
第二課時
四、 深入研讀,體會小說的藝術風格
(1).學生感情誦讀,體會小說濃郁的鄉土氣息。
教師提示:小說《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一帶農村的人情世態、生活風習。確如一幅風俗畫,情致纏綿。如何滿子的光葫蘆頭木梳背兒,大紅肚兜、長命鎖;洗三百家衣,何大學問的走西口等都別具魅力,歷歷如繪。
(2).學生聯系閱讀體驗,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劉紹棠獨具風格的鄉土文學的代表作。那么,你認為它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聯系熟悉的占典文學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說岳全傳》等,進行比照、交流,教師點撥:
小說的民族氣派和民族作風,主要體現在:
A,從人物形象來說,小說的人物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美德。這從“一丈青大娘”的外號和爺爺何大學問“一副關公相貌”,乃至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顯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B,在藝術上,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小說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威震占北口等傳奇筆墨正是典型的占典傳統的繼承。另外,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說的結構得《水滸》神韻,即前幾節分別介紹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蓮的故事將人物串聯一起。再如多用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等,也正是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藝術常見的表現手法。
小結: 總之。小說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是我國古典文學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同學們,正是豐富深厚的民族傳統和濃郁的水鄉風情,孕育了劉紹棠高度獨創的鄉土文學。“我要一生一世謳歌生我養我的勞動人民”(劉紹棠語),這滿懷的率真之情,恰是我們解讀鄉土創作情感的一把鑰匙。透過小說的渲染,我們洞察人物,更能觀照那曾經鮮活演繹著的社會生活,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乃至將來,生活的底色都是鮮亮的,文藝也是如此。
五、拓展遷移 學習實踐
(1)、講故事。(2)、評人物。3)、模仿寫作:請你模仿課文刻畫人物的方法,描寫你的一位授課老師,力求傳神,有文采
六、布置作業
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是我國古典小說常見的表現手法。請你運用這種手法,描繪生活中一位個性鮮明的人物,力求傳神,有文采。
七、板書設計
蒲柳人家 教學構思
“一丈青大娘”: . 1.聯系生活,重點切入
潑辣大膽 剛直不阿 民族作風 2 閱讀課文,走近人物
口苦心甜 溺愛孫兒 民族氣派 3 品味語言,體會風情
“何大學問”: 4 關注現實,思考生活
俠肝義膽 仗義輕財 5 內引外聯,拓寬視野
好說大話 慷概豁達
附、簡介作家作品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北京市通州區人。1949年讀中學時開始發表短篇小說。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深受孫犁作品熏染。翌年發表成名作、短篇小說《青枝綠葉》,并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7年發表小說《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論文,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中國鄉土小說》叢刊主編等職。他創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綠葉》《山楂村的歌聲》《中秋節》《蛾眉》等短篇小說集,《運河的槳聲》《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風》《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說,《春草》《地火》《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長篇小說,《我與鄉土文學》《我的創作生涯》等散文短論集,以及《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