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7
這是談讀書教案答案,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賞析并學會運用文中精辟的語句。
2.結合個人讀書經驗,談談自己的讀書觀。
教學過程:
1.導入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一種氣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一種品格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這是一種理想
衣帶漸寬人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一種心境
作家梁曉聲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個現實的家園,書本可以構建一個精神的家園,那你的精神家園又在哪里呢?”
2.傅彩篇——賞析語言
要求:說說你最欣賞的語句,并說明欣賞的理由。
賞析方法三步“走”:(明確角度: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論證方法、煉字、句式等。結合句意:解說論證的內容,具體真切。規范結構:與前文照應,總結語言特色。)
示范:我喜歡“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辨;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句話。
答案一:因為這句話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鮮明有力地論述了“讀書能夠塑造人的性格”的觀點。
讀來富有氣勢,增強了說服力和感染力。
答案二:因為這句話運用舉例論證和歸納論證的方法,論證了“讀書能夠塑造人的性格”的觀點,先列舉六門學科的作用, 最后加以歸納,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3.明智之士用讀書篇——運用語言
要求:從文中摘取一句話送給下面的三個人
(1)我的一位老同學要去當官了,工作很忙,總感覺沒時間讀書。
(2)我外甥女活潑好動,注意力分散總是靜不下心來。
(3)我的某學生向我抱怨說,讀書有什么用,書中的東西太抽象,沒用。
小組交流,運用文中觀點說服他們。
4.“作文”篇——我手寫我心
要求:請同學們拿出筆和本,針對你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話(論點),結合自己的讀書經驗(閱讀、學習),按照一般議論文的論證結構,選用一種論證方法展開論證,形成全新的閱讀觀。
讀書經驗:可以是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一門學科等。(論據)
字數100字左右。
示范:讀書能耐熱
賈平凹
讀書能耐熱,這是我的秘密,不可告知他人。但切記,需要慢讀,慢讀即可安靈,靈魂安妥,酷暑便是清涼世界。
她的詩使我常常意會到了什么總無法說出,心里發顫或悶在那里發呆,或止不住的一個微笑,或驀然回頭,恍惚間看見書案上怎么就有了一束玫瑰?她的詩柔而不媚,活潑潑的,意象奇美……天氣愈加炎熱,可卻能祛了燥熱。
她是晨霧中草尖的露珠,是向晚天邊的一抹紅云,她才這么憂郁而幽深的吟唱嗎?于是又想到一池水塘,深水靜流,底下是淤泥,而淤泥里款款著一柄荷花……
我就是在這個夏天慢慢地讀這一卷詩稿忘記了炎熱。
學生八分鐘寫作,十分鐘展示。
我的文章:《讀書,精神的家園》
曾幾何時,我和大家一樣,走在迷茫而孤獨的求知路上,直到姍姍來遲的童話世界,打開了沉悶已久的心扉。
我會為在走向死亡路上也不放棄為變成天鵝的哥哥們編織披甲的艾麗莎而震撼;
我會為苦苦追求偉大愛情而忍受變魚尾為雙腿的巨大痛苦的美人魚而嘆服……
所以雖然前途渺茫,但我依然要獨上高樓!
在通向象牙塔的階梯上,一次次升學,意味著命運的一次次蛻變,一次次成長都是一段段用血與淚澆灌的篇章。
讀到巴金《家》中,覺慧為了追求自由和新生活,毅然而然地向自己的家族抗爭,像飛蛾一樣,撲向光明,振奮人心。
讀到《紅樓夢》中,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枉自嗟呀,命中注定的愛情斷殤惹人惆悵。
文學這扇窗戶,鑄就了我的堅毅和執著,所以即使“為伊消得人憔悴,也終不悔。”
參加工作以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正如楊絳先生在《我們仨》而言:“‘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也如豐子愷先生提倡我們要以孩子的眼光去藝術地生活。
還如賈平凹先生自在的獨行,尋求內心的安寧,人生的從容。
正如我的微信簽名:堅強、獨立、自信,找到自己的心靈家園,守住它。而我的精神家園就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課題 古人談讀書 課型 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 2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矣、恥”等3個生字,會寫“恥、誨”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達的重點。
3.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度,并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所啟發。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朗讀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度,并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所啟發。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和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分鐘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古人讀書的故事?誰來給我們講一講?(生講述故事,師加以引導和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古人讀書的小故事引入本課,引
評價)古人喜歡讀書,古人又經常會把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態度寫下來,供后世參考。今天,我們就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板書:古人談讀書
2.這課總共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出自《論語》,記錄的孔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今天,我們就去學習這三篇文章,從中獲取營養。(出示課件3)
起學生的興趣。】
新課教學(
)分鐘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出示課件4)
1.師范讀正音,把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好學是知也識
2.讀第一、二部分,根據注釋,解決生字詞。3.大聲朗讀課文。
4.指名讀。
5.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地朗讀全文。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5)
1.小組討論,結合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部分的意思。
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師指導學生翻譯課文。2.我們首先來看第一部分,齊讀對這三句話的解 【設計意圖:在師范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并理解重點字的意思,然后指導學生用各種方式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了解課文內容,達到對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設計意圖:采
釋,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
生總結,匯報
板書:(一)1.謙虛2.求實3.勤奮
3.讀第二部分,試著根據注釋翻譯課文。
思考:朱熹對讀書有什么獨特方法?這樣讀書的好處是什么?
生總結,匯報
板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這兩部分的內容,并進一步探討這兩部分所蘊含的學習上的態度和方法,使學生盡快掌握主要內容的同時,還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可謂一舉兩得,】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
四、拓展。(出示課件6)
學習了這兩部分,你有什么收獲?
生暢所欲言,師進行指導
五、作業
1.背誦這兩部分。
2.掌握重點詞語,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設計意圖:拓展這個環節,能拓寬學生的思路,并對自己的學習有所指導。】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讀拼音,寫詞語。
我們每個人都應當bùchǐxiàwèn(),每個教育者都要huìrénbújuàn()。
不用心sòngdú()對我們來說qǐbúshì()浪費時間?
二、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余嘗謂()
3.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
三、對號入座。
①學習方法②學習態度③既有學習方法,又有學習態度
第二課時 教學
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學習古人讀書的方法。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參考答案:
一、不恥下問誨人不倦誦讀豈不是
二、1.智慧2.說3.隨意
三、1.②2.②3.①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分鐘 一、復習導入。(出示課件8)
1.誰來說說《論語》三則的意思?
2.朱熹的這篇文章想告訴我們什么?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前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從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兩方面進行了介紹,讓我們受益匪淺。現在,我們學習第三篇文章。這是曾國藩對讀書人的要求。
【設計意圖:復習上節課的內容,有利于夯實基礎,并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新課
教學
()分鐘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出示課件9)
1.根據注釋,解決生字詞。
師補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滿足
2.朗讀課文,劃分節奏。
劃分指導:我們在劃分節奏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詞劃分開來,要保持詞語的完整。如: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 【設計意圖:以自學為主,通過自學把握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
的句子,并試著解釋意思。
三、細讀課文,深入把握。(出示課件10)
1.默讀課文,思考:讀書人對讀書有什么要求:
生讀課文,總結并匯報:
板書:有志有識有恒
2.再讀課文,思考:讀書為什么要“有志、有識、有恒”?
生總結,匯報
板書:有志----不甘為下流
有識-----知學問無盡,不滿足
有恒-----恒心,不放棄,能成功
3.作者是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出示課件11)
師加以引導,生匯報
板書: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出示課件12)正面:如果我們遵循這三點,那么會達到高尚、博學、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則一事無成。最后作者進行總結,告訴我們,讀書的時候這三者缺一不可,點明這三點的重要性。四、再讀文章,說說你受到什么啟發?
生暢所欲言 理解,有利于降低文章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求知的重要性。
2、掌握本文比喻論證和歸納論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作為在座的各位,讀書的目的就是求知。可能也有一些同學求知的目的不明,求知的態度不端,求知的方法不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求知的效果。那么,正確的求知目的是什么?正確的求知方法又是什么?,這節課我愿意跟大家一起來交流。
2、板書課題、作者
3、簡介作者:
誰從自讀提示中告訴我關于作者的有關情況?
補充:培根少年時才華出眾,12歲進劍橋大學,35歲時受聘為英國女王的特別法律顧問,66歲時因一次科學實驗受寒治病,不治身亡。
二、展示目標
(見幻燈片)
三、達標教學
1、布置自讀(要求:①標出段的序號②左邊的同學③右邊的同學劃分結構層次)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幻燈片)
高談闊論 運籌全局 自欺欺人 梗概
分三部分:
3、講解課文第一部分:
⑴ 問:作者首先指出人們常常存在那幾種不同類型的求知目的?
明確:消遣 裝潢 增長才干
① 重點是分析哪一種目的?
明確:求知與才干的關系。
② 然后指出求知中存在哪幾種偏向?
明確:會弛惰 自欺欺人 成偏執的書呆子
③ 最后作者認為,正確的求知目的是什么?
(不是……而是…… 這是一個什么復句?)
④ 問:找出這一部分的中的比喻句,指出其本體和喻體分是什么?
明確: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
⑤ 問:這兩個比喻句配合得是否恰當?
明確:恰當。“野生的花草”未經過人工培育,用來比喻“人的天性”,是恰當的;“修剪移栽”是人有目的的行為,用來比喻“求知學習”也很恰切。“野生的花”是可以“修剪移栽” 成美麗的盆景的,那么同樣的,“求知學習”可以“改進人的天性”。這是比喻論證。
⑵ 小結:這一部分,作者在分析了求知的種種目的和偏向后,指出了正確的求知目的。
目的明確了,態度才能端正。那么,是不是有了正確的求知目的就一定能夠求到真知呢? 還應該注意些什么呢?請看第二部分論敘的內容是什么?
4、講解課文第二部分:
⑴ 點名讀這一部分。
⑵ 問:求知就要讀書。對于不同的書如何讀,課文提出了怎樣的的看法?
一般的書──只讀一部分
粗糙的書──只知梗概
好書──精讀,細讀,反復讀
問:在求知的方法上,作者除了提倡要讀書,還提倡什么?
明確;討論,做筆記
問:作者怎樣強調讀書、討論和做筆記的作用的?
(先正面說,再從反面說)
⑶ 小結:這一部分主要論述求知的方法,指出對好書、一般的書和粗糙的書應采取不同的讀法,提倡多讀、討論和做筆記。
5、講解第三部分:
⑴ 齊讀。
⑵ 討論:求知會產生哪些影響?作者為什么要鼓舞人們去求知呢?
明確:①求知能塑造人的性格;②求知能彌補精神上的缺陷
問:作者怎樣論證這兩方面的內容的?
對于第一點,作者先列舉六種特殊的學科知識的作用,然后得出一般的結論,這種論證方法叫歸納論證。如:猴子是哺乳動物,胎生;老虎師哺乳動物,胎生;人也是哺乳動物,還是胎生 一般來說,哺乳動物都是胎生。
對于第二點,作者主要用類比論證。拿我們熟悉的事物作比,說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通過求知來彌補的道理,化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悉。
四、總結全文
1、圍繞論題,從多方面展開論述。一般的議論文,都有一個總括全文的中心論點,而且大都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集中加以論證,結構上一般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安排。而本文在寫法上別具一格,全文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中心論點,而是圍繞論題,按照事物內在的聯系,論述了求知的有關問題,但對每一個論題又都沒有展開論證。雖然這樣,由于作者見解深刻,議論精辟,語言凝煉,仍然具有不可辯駁的說服力。
2、運用了比喻論證和歸納論證。
第四段:比喻論證,是道理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
第十段:歸納論證,用特殊性的論據來證明普遍性的規律的論證方式,由于列項的事物多,增強了文章的氣勢,結論也令人信服。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不僅要學會運用比喻論證和歸納論證,而且還要懂得知識的重要性,養成好學的習慣,使自己將來能立足于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課外檢測
1、仿照“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寫一句話。
2、以“論勤奮”為題,寫一篇課外練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