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6
這是不求甚解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后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后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應該承認,好讀書這個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那末,無論說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無意義了.因為不讀書就不了解什么知識,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讀書,這才有起碼的發言權.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慢慢了解書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特別是完全讀懂重要的經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誰也不敢這樣自信.而讀書的要訣,全在于會意.對于這一點,陶淵明尤其有獨到的見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會意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都忘記吃了.
這樣說來,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于勸戒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么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列寧就曾經多次批評普列漢諾夫,說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而實際上對馬克思的著作卻做了許多曲解.我們今天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也應該抱虛心的態度,切不可以為都讀得懂,其實不懂的地方還多得很哩!要想把經典著作讀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確地用來指導我們的工作,還必須不斷努力學習.要學習得好,就不能死讀,而必須活讀,就是說,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在這一方面,古人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據王粲的《英雄記鈔》說,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學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看來諸葛亮比徐庶等人確實要高明得多,因為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題更全面.
當然,這也不是說,讀書可以馬馬虎虎,很不認真.絕對不應該這樣.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
宋代理學家陸象山的語錄中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謂未曉處且放過,與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過是暫時的,最后仍然會了解它的意思.
經驗證明,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后面才豁然貫通;有的書昨天看不懂,過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經看懂了,其實不大懂,后來有了一些實際知識,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中心論點: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
《不求甚解》一文通過對“不求甚解”一詞的辯正,提倡讀書要多次反復、虛心領會.(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文章反彈琵琶,令人耳目一新,在輕松愉快中使讀者受到教育,就其根本的思路來說,是對“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就其立意來說,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掌握駁論文的論證結構及其內在邏輯
理解舉例論證所用論據需具備典型、全面的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舉例論證所用論據需具備典型、全面的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駁論文的論證結構及其內在邏輯
教學流程:
一、 導
1、“不求甚解”的字面含義是什么?對于中學生來說這種讀書態度是否可???
2、世人對于“不求甚解”的態度是怎樣的?作者鄧拓又對“不求甚解”發表了什么語出驚人的觀點?正確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二、 定
1、閱讀課文,劃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該段中心觀點的'句子。
?。ㄓ绕渥⒁鈴恼姹碛^點的判斷句)
2、本文屬于何種實用文體?依據論證思路劃分屬于哪一小類
?。g論文)
3、駁論文是用文字和別人在思想上打仗。駁論分文“破”和“立”兩個環節。前者是攻取別人的陣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經占領的陣地。
本文哪些段落為“破”、哪些段落為“立”?
?。ǖ谝欢蔚降谒亩螢?ldquo;破” 第五到第六段為“立”)
三、 破
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與“求甚解”
思考:(1)世人怎樣理解“不求甚解”?
?。?)世人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如何?
?。?)世人用怎樣的行動“求甚解”?
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
思考:(1)作者怎樣理解“不求甚解”?
(2)作者認為該怎樣“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樣反駁世人的理解從而證明自己的觀點的?
梳理第二、三段
(引經據典,正本清源,補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價值)
4、先破后立的議論思路有何益處?
?。ㄏ麥鐢橙瞬拍苷嬲Q得上是占領了陣地;破除錯誤的觀點,正確的觀點才能站住腳)
四、 立
1、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鞏固自己的論點,使之更有說服力?
?。ǖ谖?、六段運用舉例論證,事實論據)
2、本文在舉例論證上有怎樣的特點?其益處何在?
?。ü沤瘛⒅型?、正反、不同角度:態度、方法)
3、反對馬馬虎虎的讀書態度對于鞏固本文論點是否必要?
(彌補可能留下的邏輯漏洞,使論證更為嚴密)
4、“攻取陣地”(破)難還是“守住陣地”(立)難?談談鞏固陣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多種論證方法科學搭配(火力強勁)
全面思考,彌補邏輯漏洞(不留活力死角)
五、 思
1、畫出文中表現作者對“不求甚解”態度的語句,體會其中語言的微妙變化。說說其中原因。
第一段“也不盡然”、“不必提倡”、“沒有充分理由”——語氣委婉、態度曖昧
第二段“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語氣肯定、態度鮮明
(先婉轉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處,避免形成心理的抵觸,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2、揣摩第八段,作者的愿望似乎是“求甚解”,豈不是與前文“不求甚解”自相矛盾?說說作者對于“不求甚解”的態度究竟如何?
?。ㄒ?ldquo;不求甚解”的手段、方法追求“甚解”的目的、境界)
3、回顧本文論證思路,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如:作者先:---------------再:------------進一步分幾點討論了:--------分別舉了:---------------的例子。最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