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6
這是過零丁洋教學設計,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整體上同學們能按我設計的程序進行合作探究與質疑,課堂表現積極,發言踴躍,氣氛熱烈;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同學們理解了詩的內容,深入感受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 ,增強了愛國情感;同事們對本節課也能認可,感覺本節課是成功的。
本節課的收獲與存在的問題是,收獲有:1、多媒體課件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課件展示,激發了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2、課堂設計過程流暢,共設計了4個環節:作家作品 、詩歌誦讀、詩意理解、詩外天地 ;3、合作是教學快樂的鑰匙,這個合作既有師生的合作,又有生生的合作探究,為此我除了設計讓學生合作理解詩意的環節,還設計了4個探究題:(1)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2)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雙層含義。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設計使枯燥的學習因合作而充滿歡樂,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現;4、鞏固落實很重要,之所以個別同學語言不嚴謹,主要原因是個別同學課前預習不夠深入,對預習問題沒有認真完成,落實不好。存在的問題是:準備充分了要流暢地把教學流程完成還需要長期的鍛煉,教師的語言表達還不夠流利,啟發誘導性還不強,不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也出現一些沒有預料的情況,合作探究的評比標準和細節還不完美,課堂也有些因聽課的人多而拘謹的情況。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多向優秀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把良好的教學模式、方法堅持運用到課堂中,使教師同學們都積極參與,收獲知識的同時也能收獲學習的快樂。
地區: 湖北省 - 荊門市 - 鐘祥市
學校:鐘祥市第四中學
共1課時
過零丁洋 初中語文 人教2001課標版
1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這首詩,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 細讀詩文、探究主旨、重視積。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熱誠的愛國情懷。
2重點難點
1、結合“零丁”一詞了解詩意及主旨。
2、結合詩句,悟主旨。
3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古詩歌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夠通過自己的品析,感悟詩文中所蘊含的情感,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對于詩歌的朗讀也有一定的基礎,只是平時缺少專門的訓練,課堂上讀的訓練,還是應重視。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過零丁洋
一、讀詩
問題1:題目中“零丁”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整體意思——文天祥路過零丁洋。
此時的文天祥為何會在零丁洋呢?作者此時被元軍俘獲,是作為俘虜押解路過零丁洋的。
問題2:由此可見,此時的文天祥成為階下囚,心情自然是零丁的、痛苦的。詩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創作的。那么這首詩該用怎樣的感情,語調去讀呢?——應該讀出無比沉痛的感情,一種深深的悲涼,一種孤苦伶仃。
問題3:你們覺得整首詩都是這樣的基調嗎?——不是,詩的尾聯應該讀出一種高亢激昂的感情,不應再有“零丁”之感。
師:根據剛才的分析我們來讀一讀。(出示重點字詞)
生(讀):評價學生誦讀效果,出示范讀錄音。——再讀詩歌。
設計意圖: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二、議詩
活動:我們知道,此時的文天祥已成為階下囚,但還有好多事情未能完成,說不上何時就將走上刑場。現在我想化身文天祥把自己的一生記錄下來,以示后人。請同學們幫我把“我的故事”補說完整。小組分工合作,提示:分工明確,結合注釋及各聯詩句。幻燈片出示故事,總結板書——再讀詩歌。
設計意圖:了解詩人資料,創作背景同時明了詩歌意思。
三、悟詩
師:一個“零丁”牽出文天祥的惶恐路,更道出了文天祥的零丁情,究竟是怎樣的惶恐路,又是怎樣的零丁情呢。在這首詩中文天祥到底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請同學們,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
師:預設分析過程:
1.首聯:回顧個人和國家兩件大事。文天祥是個飽讀詩書的人,參加科舉,進而踏入仕途。 他與元軍苦戰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滅亡的命運。此時,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
2.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從國勢上看,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之下覆亡在即,一如風中柳絮。自己也是一生坎坷,當初做官曾因得罪權貴而屢被罷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敗。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
3.頸聯:前一句是追憶過去。后一句是慨嘆眼前。詩人將地名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巧妙地用在詩句當中,仿佛這兩個地方就是詩人的寫照,也有了與詩人一樣的感情。用語雙關。
4.尾聯:他視死如歸,舍生取義,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有著不屈的精神與氣魄。
總結:悲傷,悲痛,悲憤,悲壯,舍生取義——再讀詩歌。
師:很愉快的解說,讓老師領略了同學們大膽的想象,敏捷的思維,嚴謹的用詞。有了這些強大的支持,老師對下一個環節就更有信心了。
設計意圖:明確詩歌主旨。
四、拓展
拓展積累:1、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愛國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2、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古詩詞名句?
設計意圖:學會積累運用,培養寫作能力。
結語:
同學們,一曲《過零丁洋》讓我們的內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軀體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卻升上了歷史的高度。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應該更愛我們的祖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一個具有正能量的人”,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愿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作業:課后查閱欣賞文天祥的《正氣歌》。體會一下文天祥那一身浩然正氣。
板書:略
過零丁洋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過零丁洋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過零丁洋
一、讀詩
問題1:題目中“零丁”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整體意思——文天祥路過零丁洋。
此時的文天祥為何會在零丁洋呢?作者此時被元軍俘獲,是作為俘虜押解路過零丁洋的。
問題2:由此可見,此時的文天祥成為階下囚,心情自然是零丁的、痛苦的。詩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創作的。那么這首詩該用怎樣的感情,語調去讀呢?——應該讀出無比沉痛的感情,一種深深的悲涼,一種孤苦伶仃。
問題3:你們覺得整首詩都是這樣的基調嗎?——不是,詩的尾聯應該讀出一種高亢激昂的感情,不應再有“零丁”之感。
師:根據剛才的分析我們來讀一讀。(出示重點字詞)
生(讀):評價學生誦讀效果,出示范讀錄音。——再讀詩歌。
設計意圖: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二、議詩
活動:我們知道,此時的文天祥已成為階下囚,但還有好多事情未能完成,說不上何時就將走上刑場。現在我想化身文天祥把自己的一生記錄下來,以示后人。請同學們幫我把“我的故事”補說完整。小組分工合作,提示:分工明確,結合注釋及各聯詩句。幻燈片出示故事,總結板書——再讀詩歌。
設計意圖:了解詩人資料,創作背景同時明了詩歌意思。
三、悟詩
師:一個“零丁”牽出文天祥的惶恐路,更道出了文天祥的零丁情,究竟是怎樣的惶恐路,又是怎樣的零丁情呢。在這首詩中文天祥到底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請同學們,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
師:預設分析過程:
1.首聯:回顧個人和國家兩件大事。文天祥是個飽讀詩書的人,參加科舉,進而踏入仕途。 他與元軍苦戰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滅亡的命運。此時,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
2.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從國勢上看,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之下覆亡在即,一如風中柳絮。自己也是一生坎坷,當初做官曾因得罪權貴而屢被罷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敗。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
3.頸聯:前一句是追憶過去。后一句是慨嘆眼前。詩人將地名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巧妙地用在詩句當中,仿佛這兩個地方就是詩人的寫照,也有了與詩人一樣的感情。用語雙關。
4.尾聯:他視死如歸,舍生取義,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有著不屈的精神與氣魄。
總結:悲傷,悲痛,悲憤,悲壯,舍生取義——再讀詩歌。
師:很愉快的解說,讓老師領略了同學們大膽的想象,敏捷的思維,嚴謹的用詞。有了這些強大的支持,老師對下一個環節就更有信心了。
設計意圖:明確詩歌主旨。
四、拓展
拓展積累:1、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愛國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2、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古詩詞名句?
設計意圖:學會積累運用,培養寫作能力。
結語:
同學們,一曲《過零丁洋》讓我們的內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軀體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卻升上了歷史的高度。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應該更愛我們的祖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一個具有正能量的人”,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愿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作業:課后查閱欣賞文天祥的《正氣歌》。體會一下文天祥那一身浩然正氣。
板書:略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結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氣節。
3.理解課后兩組詩句的意思。
4.認識一個生字,學會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感受文天祥寧死不屈的堅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查閱有關文天祥的資料。
文天祥生平簡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十三、作業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