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6
這是唐雎不辱使命故事改寫,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輛華貴的馬車行駛在大街上,在繁華熱鬧的集市上穿行。而你,卻坐在位置上,對剛才的事仍心有余悸……
你與秦王針鋒相對,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你捏了一把汗。要知道,秦王想殺你,那可是易如反掌。他完全可以差人將你的尸首送回安陵國,以顯秦王的威嚴與權利。而當你拔出劍的時候,秦王竟害怕了,在場之人,無不佩服你的勇氣和膽量。
回想剛才發生的一切,你慢慢陷入了沉思之中……
當秦王提出與安陵君交換土地的時候,安陵君便已經使秦王發怒。他為了保全國家,派你出使秦國。你知道,只要一入秦國,就等同“羊入虎口”,若你失敗,不僅自己的性命難保,整個安陵國都將遭受滅頂之災。所幸,你以一己之力說服了秦王,并且全身而退。
猶記得你在臨行前一夜,手握寶劍,帶著與親人的訣別之心踏上了征途。它終將會變得不平靜。因為這把劍,很可能會沾上自己的鮮血、秦王的血,它還關系著整個安陵國的命運。
回想著在大殿上的那一幕——秦王的衛兵紀律森嚴,手中的兵器鋒利無比。稍有不慎,便會被秦王以任何莫須有的罪名處決。當你拔出劍并指向秦王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你竟會用到這種方法,那可是自取滅亡啊!可正當士衛準備行動之時,秦王竟變了臉色,對你夸贊有佳,殊不知,他與你的手上都冒出了冷汗。
夕陽西下,一道殘霞從簾縫中溜了進來。這時,你才發覺已出了秦國,正行駛在回安陵國的路上。你將會受到至高的榮譽,百姓的贊賞與安陵君的賞識。但你知道,秦王的野心不會就此罷休,區區五十里的小安陵國,若是強攻,幾日之內便會不見蹤影,成為秦國的屬地。
想到這里,一絲憂愁掠過你的心頭,但你又暫時放下了,因為你將回到故土、回到家鄉、回到安全之地……
在夕陽涂抹的小路上,行駛著一輛馬車和一個滿心憂愁的人。
第一幕:
第一場:
地點:秦王宮殿
人物:秦王、使臣
有一天,秦王批完奏折,突然興起,叫過使臣來。
〔秦王:“來人啊。”使臣:“大王何事?”
秦王:“朕想用五百里的地換安陵,讓安陵君答應朕”〕
第二場:
地點:安陵君的宮殿
人物:使臣、安陵君
使臣不敢怠慢,快馬加鞭來到了安陵國
〔使臣:“吾王想用五百里的地換安陵,請安陵君答應吾王”
安陵君:“大王給予恩惠,用大地方換小地方,很好,雖然如此,我接受先王的封地,愿意一生守護它,不敢與秦王交換。”〕
第三場:
地點:秦王宮殿
人物:秦王、使臣
使臣得到安陵君的答案,立即返回秦國,向秦王匯報了安陵君的回答,秦王很生氣
〔秦王:“安陵君想怎么樣?”〕
第四場:時間:公元前203年
地點:安陵君的宮殿
人物:安陵君、唐雎
安陵君得知秦王很生氣,派人叫來唐雎
〔安陵君:“秦王想用五百里的地換安陵,我沒有答應,秦王很生氣,我今您你來,是想讓您出使秦國,全靠先生您了。”〕
第二幕:
地點:秦王宮殿
人物:秦王、唐雎、太監
秦王正在批奏折時,唐雎來訪
〔太監:“啟稟大王,安陵國使臣唐雎求見”秦王:“宣”
太監們:“唐雎到”〕
秦王見唐雎來到,便放下了手邊的政務
〔秦王:“朕用五百里的地換安陵,安陵君不聽朕的,是為什么呢?況且,秦國滅亡了韓、魏兩國,然而安陵君憑借著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朕把安陵君當作忠厚的長者,才不打他的'注意,現在朕要
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安陵君卻違背朕的意思,是輕視朕嗎?”
唐雎:“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底并且要守護它一輩子,即使是方圓千里也不敢交換,又何況僅用五百里的土地來交換”〕
〔秦王(盛怒的)對唐雎說:“先生聽說過天子發怒嗎?”
唐雎回答說:“臣沒有聽說過。”
秦王說:“天子發怒死的人幾百萬,流的血千里。”
唐雎說:“大王曾聽說過百姓發怒嗎?”
秦王說:“百姓發怒,不過是摘掉帽子,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貧民中有膽識的人。他們心里的憤怒還未發作出來,上天就有了預兆。現在加上我就一共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一定發怒,就要使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使血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要穿孝服,今天就是這樣。”〕
說罷唐雎就拔出腰間的寶劍站起來,用劍指著秦王。秦王見此狀,心中為之一顫,知道了事情的嚴重,就暗子心想自己決不能表現出內心的惶恐,又要表現出寡人的威嚴,這要怎么辦才好呢。
秦王的臉色變溫和了,直身跪地對唐雎道歉
〔秦王:“先生請坐!為什么要這樣呢?寡人明白了為什么韓,魏兩國滅亡了,然而安陵君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全劇終
最近,我們學了三篇文言文,《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師表》,這三篇文言文中,又有三個性格不同的主要人物,他們分別為陳涉,即陳勝,唐雎,諸葛亮,他們有勇有謀,前兩位廣為人知,但我今天想討論的,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唐雎。
先來介紹下課文:秦王想要無條件吞安陵,但安陵君不肯,于是拒絕了秦王的要求,隨即派唐雎出使秦國。唐雎一開始就表明此行目的:不答應。秦王也干脆,表示不答應,并表示自己如果發怒,就踏平安陵,讓安陵血流成河。既然秦王如此威脅,那唐雎也不示弱,并說,自己如果發怒,地上只會有兩具尸體,一具尸體是自己,另一具則是秦王,他表示愿與秦王同歸于盡。秦王頓時驚慌,他是一國之君,唐雎則不過是區區布衣,唐雎死了無大礙,可一國之君如果死去,天下必大亂,他的心血,多年基業也將會毀于一旦,當真是得不償失,于是只好服軟,夸贊唐雎,并且道歉。順帶一提,安陵的最后結局作文是被秦國武力征服,不過唐雎的不畏強暴的這種精神品質會一直存在我們心中。
這次出使秦國,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他直截了當表明了此行目的,表現了他的直率。他用士之怒來壓制秦王的天子之怒,表現出他的不畏強暴,最后他毅然拔劍而起,說明他的敢于抗爭的精神,并且他維護了領土的完整以及國家的尊嚴。
但同時,從他的行為中,我們同樣可以聯想到一句話:弱國無外交。安陵是弱國嗎?我認為是,疆土僅僅只有五十里,遇到無理要求無法反抗。而秦國,因為有資本,所以才敢去提以地換地這種無理的要求,并且在被拒絕后直接威脅。安陵國是弱國,但是為什么它也會有外交呢?這一切都是因為唐雎,他的自信,敢于據理力爭,敢于表達自己的內心,更是敢于與秦王公然叫板,并且最后逼著秦王服軟。這一切都體會到他的有勇有謀。
這就是我喜歡唐局的原因,因為他的沉著,他的冷靜,而我們也該同樣去學習他的這些優秀品質。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