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0
這是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朗誦,是優(yōu)秀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他,千古才子,花甲之年,被貶之身;她,花容月貌,二八佳人,大家閨秀。而她卻在心底愛上了他,也注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
每夜他在窗下獨吟,排遣心中愁緒,抒發(fā)內心感受,或諷或詠,或怒或笑,或贊或憂,都不離他一腔愛國情懷;他熱愛生活,感謝生活,享受生活;他也許孤寂,也許愁悶,也許憂郁,每一句詩都成為千古名句,無論時人與今人,誰人不欽佩?而每夜她在窗外獨自徘徊,聽他的吟詠,感受他的喜怒哀樂,因他而喜怒哀樂,不敢敲窗,怕驚憂了他,只默默地聽著他。每當他來,她多快樂啊,可以和他僅一窗之隔,感受他的一切,悄悄的來,悄悄的走。
今天他又來到了這兒,她多想推開那扇窗,傾訴內心的情愫,可當手輕碰窗欞,她猶豫了:他會怎么看我?一個女子在夜里到一男子窗外定非良人!正躊躇間,他聽到了窗外的聲音:“是誰?”她急忙收起衣袂,越墻而去,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慌張,見不如不見。他卻已然看見如驚鴻的女子飄然而去,絕世聰明的他怎能不懂她身影里的心扉?他自思:我已年邁,且身不能自由,如水中浮萍,滄海一粟,僅會寫畫,怎可誤佳人年華?定要為她尋一如意郎君,才不負她一生!
是日,她被父母定于王郎之子為妻,而媒人正是他。那是她最后一次見他,亦是第一次見他,遠遠地一望已心碎一地:他清瘦飄逸,胡須飄灑,目光炯炯,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那個人;他依舊健談,談笑風生,出口成章,是自己最崇拜的那個人;他是自己心中的理想,是自己每夜在窗外聽吟的那個人,而此時,他只是促成婚事的媒人。不能再去他的窗外聽他的聲音,不能對誰表白心中的情意,她能做的只有聽父母之命,等待吉日和王家少年成婚;只有默默品味這份孤獨,把相思深埋心頭。她想:那就這樣吧,只要他愿意,只要是他要我做的,就聽他的吧!他遠遠地看著她的影子,心底暗想:終于為她找到了一個好歸宿,她會幸福的!
一紙圣令,莫須有的罪名,他再也不能呆在此處,天涯海角,蠻荒夷族之地是他的下一站。他倉促起程,她沒能再聽他最后一次吟詠,他也未能看到她身穿嫁衣,就這樣別離了。她后悔自己為什么沒能再遠遠地看他一眼,沒有能再鼓起勇氣到他的窗外聽他的心聲,無限寂寞相思上心頭,她再不能忍受這份孤獨,只有默默地吞咽著淚水吃盡相思。淚水見證了她的深情,墳塋是她最后的歸宿。
待他再次回故地,窗外再沒了她的身影。夜半他推窗追尋,伊人何曾還在?孤鴻已經(jīng)飛逝,徒留他落寞身影,孤單對月。他找到她,卻是陰陽兩隔,沙灘寒冷,凄雨微風,他問:你為何讓我愧疚一生?風吹動他長袍飄飄,背影卻如此孤獨,嘗盡人間冷暖,歷過宦海沉浮,幾番風雨,幾番憂愁,唯有此時最明白此生何所求。孤鴻影已縹緲,幽人已消逝,他仰天長嘯:天地之間何處才是我真正的歸宿?
附: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惠州有溫都監(jiān)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墻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于沙灘側。坡回惠,為賦此詞。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是“孤鴻”的命運,也是東坡的命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是“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梅花的堅守,也是放翁的心聲。抓住意象,在比較中理解蘇軾與陸游,則是菲菲老師的妙意。
——遼寧省莊河市第十初級中學 王桂平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詠梅》教學設計
陜西省漢中市西鄉(xiāng)縣第五中學 張菲菲
教材分析: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詠梅》詞二首是部編版教材八下第六單元詩詞“誦讀欣賞”四首中的后兩首。作者分別是北宋詞人蘇軾和南宋詞人陸游。兩首詞均是詠物詞,蘇軾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詞人的心境和志意。陸游借梅花言志,抒發(fā)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志向。這兩位有理想有抱負的宋代文人,才華橫溢,情懷高遠,卻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們又都善于借詩文排解情緒,尤其是這兩首詠物詞將自身的困頓與物合一,借詠物明志,深沉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了解詞的格律。
2.學習詠物詞借物抒懷、托物言志的寫法之妙。
3.體會詞人不與俗流的人生追求,培養(yǎng)高潔的志趣和情操。
教學重點:
熟讀成誦,理解兩首詞的內容和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詠物詞借物抒懷、托物言志的不同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談話法,探究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園圃里的一朵幽香的奇葩,讓我們領略了那個時代騷客文人的無盡風流。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學過的詞,比比看誰記的詞牌名多。(沁園春,一剪梅,念奴嬌,清平樂,相見歡,漁家傲……)
詞牌有什么作用?
(規(guī)定詞的格式——句數(shù),字數(shù),平仄。)
二、初讀
詞牌《卜算子》就是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
看幻燈片,根據(jù)平仄提示自讀,齊讀。
三、求同
1、這兩首詞除了在形式上相同之外,還有哪些地方有相同之處?
內容上——(寫景?人?事?物?)詠物詞
情感上——
2、找關鍵詞,兩首詞有兩個一樣的關鍵詞
“寂寞”“獨”。 你還能從詞中哪些地方讀出這種“孤獨”的情感?
師生談話,分析兩首詞中意象的含義。
(缺月,疏桐,漏斷,沙洲冷,寒枝——環(huán)境蕭條,冷清
無人省——無人理解
驛外,斷橋,黃昏,風雨——環(huán)境荒僻,凄苦
群芳妒,碾作塵——被排擠,遭遇不幸)
3、在凄苦的環(huán)境、不幸的遭遇里寂寞孤獨地堅守的僅僅是鴻和梅嗎?
(還有詩人自己。詩人的境遇、詩人的品格與鴻、與梅何其相似。詠物之作,在于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于其內,斯寄托遙深。其最高境界,就是物我交融。兩首詞,寫盡了孤獨寂寞,也寫盡了詩人的高潔和堅守!)
生朗讀:他們——
都才華橫溢,心懷家國
都遭逢凄苦,命運坎坷
都孤獨寂寞,愁苦幽怨
都志趣高潔,堅守理想
四、比異
1、詠物詞的特點之一是以物為象,擇其特性,但物各有性,兩首詞所詠之物,鴻,梅,也各有其特性。
板書:
鴻 梅
鴻:志向高遠,高尚豪邁
梅:清香高潔,堅貞不屈
2、知人論世。
蘇軾,從飛鴻、孤鴻、到歸鴻,他的精神在不斷地成長和自我突圍,林語堂說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所以,孤鴻并不能代表他一生的寫照,而只是他剛貶到黃州時孤寂悲涼的情感載體
(一時一境,托物抒懷)
陸游愛梅如癡如狂,寫梅的品格,始終如一。陸游一生力主抗金,曾親赴抗金前線南鄭,投身于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示兒》至死也不忘收復中原,正如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依舊香如故。
(一生志向 托物言志)
五、入畫
不管是鴻,還是梅,它們所象征的詩人不與俗流的精神品格,值得后世永遠景仰和學習;他們在詩詞方面的造詣,是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蘇軾曾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其實很多詩詞都可以入畫,接下來,請同學們分別為這兩首詞配上一幅畫,從背景、主體、構圖、色彩來說說你的設計意圖。
1、林語堂《蘇東坡傳》
2、朱東潤《陸游傳》
板書設計: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詠梅
環(huán)境 凄 苦(烘托)
心境 寂寞孤獨 —— (堅守)
鴻 梅
一時一境 一生之志
托物抒懷 托物言志
與蘇軾一起體驗孤獨,學會成長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學設計
青水九年制學校 趙晨晨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詞作,初步感知內容。
2、通過品詞煉字,體會作者的情感。
3、聯(lián)讀《記承天寺夜游》,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感受作者樂觀豁達的胸懷。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品詞煉字,體會作者的情感。
2、難點:聯(lián)讀《記承天寺夜游》,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感受作者樂觀豁達的胸懷。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通過朗讀感知內容,以讀帶品,以讀促品。
2、講授法。在學生不理解或偏頗處,進行講解或糾偏。
3、討論法。在充分的自足學習基礎上合作探究,體會詞作的情感及其變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林語堂說:“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卻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今天,我們走進《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起去感受曠達詞人蘇軾的孤獨。
(二)解題
結合注釋一,看看題目,你能從中讀出哪些信息?
【預設】“黃州”“定慧院”交代地點;
“寓居”此處意為“寄居他鄉(xiāng)的官員”
詞牌名——卜算子
題目——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三)感知
朗讀詞作,請用自己的語言把你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請用“通過這幅畫,我看到了 ”的句式回答。
【預設】通過這幅畫,我們看到了夜色蒼茫,冷月殘輝,幽人獨行,孤鴻縹緲;通過這幅畫,我們看到了孤鴻驚悸起飛,頻頻回頭,心懷幽恨,撿盡寒枝卻又獨宿荒冷沙洲。
(四)品讀
請同學們結合注釋再讀兩次,你還能讀出什么感情?要結合具體詞句分析。
提示:
讀上闕,讀出凄清、孤寂的感覺。
第三句要讀出問句的語氣“誰見幽人獨往來?”;幽人在月夜獨自徘徊,詞人在慢慢地走,我們也要慢慢地讀,再讀第四句“縹緲孤鴻影”
【預設】
下闕:詞語:驚起—害怕;恨—幽恨;不肯—堅守;
無人省—無奈、孤獨;寒枝、沙洲
情感:幽恨孤獨、孤高自許
【小結】通過品析詞句,我們體會了詞人豐富而細膩的情感,這首詞對月夜景物的描寫,營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圍,詞人以幽人自稱,以孤鴻為喻,表現(xiàn)出幽恨孤獨而又孤高自許的情感。
(五)聯(lián)讀
蘇軾慘遭貶謫,他是否就此沉淪?回顧《記承天寺夜游》,依舊在被貶之地黃州,蘇軾的心境有何變化?你是如何看待?
(請同學們?yōu)g覽這篇短文,注意情感起伏。欣喜—失望—高興—自嘲。齊讀。)
【背景鏈接】
烏臺詩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獄。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與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見不合,出補外官。他看到當時地方官吏執(zhí)行新法,擾民,心中不滿,任杭州通判后寫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諷的詩,因而激怒新黨。被構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獄一百三十天。而且牽連甚廣,蘇軾的友朋故舊被連累處罰的達二十二人。蘇軾在獄時自度必死,曾作詩與蘇轍訣別。
被貶黃州。元豐三年,蘇軾被貶黃州,亦因罪廢之余,灰心杜口,謝絕交往。由于牽連甚廣,這時,“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彼此音訊盡絕,蘇軾不能不深懷幽居離索的內心隱衷。元豐五年,他寫下《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此詞以“幽人”自稱,就反映了他在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下的處境與心情。初至黃州,一家二十多口人生活有問題,內心深處幽獨與寂寞借物(孤鴻)來表達。
(請同學們?yōu)g覽這篇短文,注意情感起伏。欣喜—失望—高興—自嘲)
【小結】沒有誰的人生能一帆風順,每一場暴風雨都是一種修煉,一種成長。多少次艱辛的求索,多少次噙淚的跌倒與爬起,都如同花開花落一般,為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基礎。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熠熠生輝的圓月,不懼孤獨,追夢前行。
推薦閱讀:林語堂《蘇東坡傳》
附:板書設計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孤獨幽恨——樂觀豁達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