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1-1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大班科學活動搭紙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重難點,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活動反思等內容,在實踐活動中,發現改變橋面形狀可以使紙橋承重力發生改變,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獲得不同造型橋面有著不同承重力的經驗,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搭紙橋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發現改變橋面形狀可以使紙橋承重力發生改變。
2.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獲得不同造型橋面有著不同承重力的經驗。
3.積極動手動腦,體驗探索與交流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家家紅”瓶子每人2個、A4紙每人半張、自制小河每人一條、雪花片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發現改變橋面形狀可以使紙橋承重力發生改變。
活動難點:探索增加紙橋承重力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情境故事導入:《小馬過河》,激發幼兒興趣。
1.師:小馬帶著三個雪花片怎樣才能過河呢?
2.引導幼兒了解橋的結構。
師:今天讓我們用紙和瓶子來幫小馬造一座橋吧!橋都有哪些部分組成呢?
3.提出要求,幼兒嘗試搭建紙橋。
二、探索增加紙橋承重力的方法。
1.引導幼兒把三個雪花片放到橋面上,看紙橋是否能承受。
師:橋除了美觀,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承載物體。剛才你們造了各種各樣的紙橋。現在我們就來試一試,你設計的紙橋能不能幫小馬順利地帶著雪花片過河?請把雪花片放在橋的中間試一試!
2.拋出問題:發生了什么?你的紙橋能承受住三個雪花片的重量嗎?那怎樣才能讓紙橋承受住三個雪花片的重量呢?
3.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請成功的幼兒上前演示自己的操作方法。
5.教師小結:原來改變橋面的形狀可以增大紙橋的承重力。
三、再次操作,看誰的紙橋最堅固。
1.提出操作要求:在不改變橋的長度和橋墩數量的情況下,讓所有的雪花片都站在紙橋上就是勝利者。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1)引導幼兒驗證成功幼兒歸納的優秀經驗。(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師可以演示橋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2)評出最牢固的紙橋。引導幼兒探索能讓紙橋更堅固的方法。
四、集體交流總結
1.歸納小結:橋面折疊后拱起來能承受更多的力,橋面折疊成波浪能承受更多的力。改變橋面形狀能增大橋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讓我們的紙橋更堅固。建筑師們也是根據這些原理,建造了許多堅固的橋,如美國的金門大橋和中國的趙州橋。小朋友只要多動腦筋多動手,也能成為偉大的工程師。
2.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拱形橋。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區角中探索能讓紙橋更堅固的方法。
活動反思: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通過情境式設計鼓勵幼兒挑戰困難,運用對紙張的改變進行自由探究、分享經驗、邏輯推理,鼓勵幼兒在多次的互動探究中發現不同形式的紙橋面的特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