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6
這是飲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特等獎,是優秀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讀懂詩句,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認識西湖自然的美;深入品味,感受詩人奇妙的觀察、想象和貼切的比喻;學習環境不同景物也不同的寫法。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
2、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舊導入,了解西湖
1、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了解西湖嗎?請你們說說自己所知道的西湖美景好嗎?(請生談談自己眼中的西湖)聽了你的描述,我看到許多同學的眼中都充滿了對西湖的向往,那么好吧,下面我就帶你們一起去欣賞一下西湖的美景!(課件出示西湖照片,相機介紹西湖景色。)
2、師:看了這些圖片后,你有些什么樣的感受?(請生談感受)宋朝大詩人蘇軾, 1071年至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的時候,不是很忙,除了審案,便有很多時間在西湖中游玩,寫下了不少贊美西湖的詩歌,西湖也叫西子湖,提起這個名字的來歷,它是和蘇軾的一首描寫西湖的詩歌有關系的,今天我們就學習這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板題)
3、認識詩人:通過課前預習,你對蘇軾知多少?(生交流匯報)
(課件出示: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故又名蘇東坡,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4、我想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讀詩題(請三四個生讀),通過題目,你了解了一些什么?
生1:這首詩是詩人在湖上飲酒時作的。
師:這做湖就是指“西湖”。你還了解了一些什么?
生2:飲酒時先是晴天,后來下了雨。
二、讀解詩意,感受詩的語言美
1、(課件出示詩文)下面請同學們聽范讀,注意他讀得節奏。(生交流匯報節奏,43、43、25、43)
自由朗讀,讀出節奏。(指名讀。指導學生讀準)
2、讀懂詩意。
下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詩歌,看看從詩句中你讀懂了什么?
附注釋(課件出示):
瀲滟: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波光閃動的樣子。 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
方好:正顯得美好。 亦:也。 西子:西施。
3、誰來分享一下,你讀懂了什么?
生交流對詩文的理解,師總結: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上飲酒,開始天氣還是晴朗的,不大的功夫,竟陰了天,下起了雨,這樣,飲酒還沒有完,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它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變化萬千又顯出它另外的一番奇妙的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裝飾,瀲滟的水光是她濃艷的脂粉,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那天生的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三、理解詩人,感悟詩情之美
1、請同學們結合剛才的理解,想象當時的情景,帶著詩人的情感再次讀讀詩句,仔細地品味詩人所描寫的景和抒發的情。
2、師相機點撥:
(1)學習前兩句:
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你感受到詩人描寫了西湖什么時候的景色?(生:晴天時和雨天時的景色。)
②那么在不同環境下的西湖的景色又有什么不同呢?(生:晴天像濃妝,雨天像淡抹。生自由談感受)
③詩人是怎么描寫的?(生:水光瀲滟,山色空濛。引導學生用詩句回答)
④詩人又是怎樣評價這些景物的?(生:睛方好,雨亦奇。相機板書)
⑤你從中這六個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西湖真是美呀,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是那么迷人。(自由發揮,抒發對西湖美的贊賞)
⑥你能加上自己的想象來描繪一下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麗景色嗎?
生自由發揮
引導品味詩韻: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出西湖山光水色的美,晴天陽光明媚、波光粼粼,雨天氣宇紛飛,山色朦朧,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西湖的景色都是那樣的美妙,各具情態,詩人寫得具體,傳神,具有很高的藝術概括性,所以后來有人再評說,說從古到今多少描寫西湖的詩,全被這兩句給包含進去了,可見這兩句寫得是多么的美。
師:請同學們美美地讀讀這兩句吧!
生齊讀。
相機點評:這兩句要讀得美,就要讀得慢,要有停頓,給人以回味的余地,尤其是“晴方好,雨亦奇”要讀得重一些,要讀出贊美的情感。
指導朗讀:詩之美,美在音律動聽,美在語言優美,詩之美,美在詩情畫意,精練的14個字讓我們欣賞到西湖極致的美,就請大家伴著優美的音樂,自由再讀讀這兩句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誰想來讀讀?(比賽讀)
師引讀:初上西湖,晴空萬里,波光粼粼,在蘇軾眼中顯得那樣美麗,于是不由得發出感嘆:(水光瀲滟晴方好——生齊讀)南方的天總會下雨,微雨,輕雨,蒙蒙雨,牛毛細雨;也許是大雨,驟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罷都沒有澆滅詩人的游興,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聽他說:(山色空濛雨亦奇——生齊讀)
誰再來試試?
(2)學習后兩句:
師引:這樣生動迷人的西湖,請你用上自己覺得最美的語言來描繪一下她的美?
引導生用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西湖……
大家不約而同地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看來你們和詩人都有同感,那么詩人把西湖比作了什么?
生:比作了西子,也就是西施。
課件出示介紹西施: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歷代美女之最。她是春秋末期越國人,姓施,名夷光,世居苧蘿山苧蘿村。苧蘿山現屬紹興諸暨市城關鎮。苧蘿有東、西兩村,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
為什么這樣比喻?
生自由談看法,通過西施和西湖的對比,體會西湖的美。
引導品味詩韻:詩人認為天地之間,人類最具有靈氣,人類之中西施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上詩人通過奇妙的想象,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西施的美是一種自然的美,不管怎么打扮,都是那么美,而西湖的美也是如此,無論氣候怎么樣變化,都給人以美的.享受,說它和西施一樣,同樣是天下的靈與美的極致,何況又經過或談妝或濃抹的精心打扮呢?
讀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詩人對西湖有著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喜歡西湖,贊美西湖的美。
學到這,你還覺得蘇軾對于杭州,對于西湖的感情單單用一個 “喜愛”就能概括得了嗎?該用什么詞來描述會更準確?
生:熱愛、崇尚。
師總結:是的,詩人這樣寫的目的正是要贊美西湖那自然的,不靠人功雕琢的美,表達了詩人崇尚自然美的思想感情,詩之美,在于詩人獨具匠心的描寫,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只有蘇軾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從這足見詩之偉大。一首詩讓一個地方名揚四海,這最是文化的魅力。蘇軾這個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稱贊,從此西湖也被人們稱作西子湖了。
指導朗讀:現在就請大家閉上眼睛一邊想象,一邊在心中再細細地品味一下這兩句詩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請生讀。(請你為我們讀讀這兩句——男生齊讀——女生齊讀)
相機點評:這兩句中的“濃妝淡抹”要讀得舒緩,“總相宜”的“總”要強調,把詩人對自然美的崇尚讀出來。
3、在朗讀的時候,要想象詩中的景物,把握住贊美的情感,通過重點詞語,把體會到的讀出來,下面就讓我們帶著詩人對西湖的深情來朗誦《飲湖上初晴后雨》。(配樂朗讀全詩)
四、展開想象,體會詩的意境美
過渡:這精練的28個字,在你眼前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1、請用你最美的語言把你的所想表達出來。
晴天時詩人只寫水,你還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嗎,請用最簡潔的詞語表達出來。
讓我們欣賞一下西湖是不是和你想象中一樣美麗。(課件播放錄相)
五、拓展學習,感受詩的魅力
1、我聽到很多同學在欣賞時都不由的發出了贊嘆,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西湖的古詩?
2、老師這也有兩首關于西湖的詩,讓我們在他詩的魅力中再一次感受西湖之美。(課件出示詩歌)
生自由品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蘇軾
[宋] 楊萬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 畢竟西湖六月中,
白雨跳珠亂入船。 風光不與四時同。
卷地風來忽吹散, 接天蓮葉無窮碧,
望湖樓下水如天。 映日荷花別樣紅。
3、總結:蘇軾與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詩情畫意只有蘇軾的才思豪情才能寫出她的美妙,而蘇軾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詩情畫意才能盡展出來。讓我們在音樂中再次朗誦《飲湖上初晴后雨》。
4、除了西湖,你還知道哪些與“水”有關的古詩呢?
生自由匯報。
作業布置:(任選一題)
1、做一張有關“水”的詩詞手抄報。或蘇軾的詩詞手抄報。
2、背誦《飲湖上初晴后雨》。
板書: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晴——方好
比西子——總相宜
雨——亦奇
【教材分析】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冀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詩人抓住夏季時晴時雨的天氣特征,描繪了西湖的風采神韻, 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寫出了晴天的西湖在陽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則描繪出在雨霧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緊接著詩人用了一個奇妙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寫出了西湖的神韻。這個比喻既傳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絕!并且得到了后世的公認,因此“西湖”又稱“西子湖”。
【學生情況分析】
許多經典文學作品中蘊含著不少古代詩人的智慧與情感,學生如能仔細閱讀、層層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學生進入五年級以后,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可以看出五年級學生已積累的古詩較多,但對于古詩的理解比較膚淺。教學時對于生澀難懂的詞語通過查字典、課件演示幫助理解,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幫助他們體會古詩所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具體目標:
1.正確認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自然成誦。用心品讀詩文,體悟“水光瀲滟”、“山色空濛”構筑的畫面與意境,讀出詩的韻味與美感。
2.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情境,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3.感受詩人眼中的西湖,對西湖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產生向往之情。 4.通過詩文對比,體會詩文的寫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嘗試運用。
二、 教學重點:
理解“水光瀲滟”、“山色空濛”構筑的畫面與意境,讀出詩的韻味與美感。 三、教學難點:
通過詩文對比,體會詩文的寫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嘗試運用。 【教學理念】
對于以上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主要依據是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語文實際學習水平以及課標的要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希望在熏陶感染、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審美情趣。結合古詩這一獨特文學形式,教學中以學生讀為基本方法,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切入,欣賞畫面,引出新詩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都到過哪些地方?誰愿意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學生回答 師:老師發現每一次旅游,每一次親近大自然都能給同學們帶來一種愉悅的心情,一份特別的收獲。所以老師今天想再次帶領同學們去領略一處與水有關的,人人都為之向往的旅游勝地 杭州西湖。
2.欣賞畫面、談感受。 師:一起來談談感受吧。 生:談感受。 師:同學們被這種美景所吸引的絕不只是你們這群可愛的孩子們,詩人蘇軾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鐘,接下來讓我們先來走進詩人蘇軾
3.了解詩人
師:誰能用一句話來說說你對蘇軾的了解。 生:回答
師:沒錯,蘇軾是北宋著名的詩人、文學家。他曾兩次在西湖為官,寫下了許多贊美西湖的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飲湖上初晴后雨”
4.讀懂課題
師: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課題,看看從中我們能讀懂什么。 生答
師:了解了題目的含義,相信同學們讀起來味道就不一樣了,再來讀。 師:美景看不夠,好詩讀不夠,下面就讓我們快速的打開課本,自由的讀一讀吧。
二、初讀詩歌,讀通詩句,讀出韻味。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教師指導朗讀,讀出詩的韻味。 3.指名讀 4.男女生Pk 5.齊讀
三、組織合作、自主探究 1.查字典初步理解“瀲滟” 、“空濛”等重難點詞語 2.小組合作,理解詩文。 3.指出不理解的字詞。
師:這些問題老師都一一記下了,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這首詩。 四、品讀詩文、走進詩境,升華情感
“詩人在西湖上飲酒,一開始是晴天,后來下起了雨,接下來讓我們結合畫面再次走進晴天的西湖”
1.欣賞畫面,談感受(用上一種修辭方法) 2.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師:晴天的西湖除了眼前之景,還可能會有什么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呢? 師總結:晴天的西湖星光閃耀,游人嬉戲,天鵝纏綿。漁人劃著小船游蕩在這青山碧水之間是何等的愜意與幸福,難怪詩人對晴天的西湖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引出:水光瀲滟晴方好)
3.共同探討詩文中“方”字的解釋
師:同學們晴天的西湖在詩人眼中美的正好,美得恰到好處。
結合畫面,品讀詩句。讀出晴天的西湖“恰到好處” 的美。
● “詩人正沉浸在晴天的美景之中時,天空卻突然間下起了雨,雨中的西湖又會給我們帶入怎樣的.境界呢?”
1.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教師激情描述雨中西湖美景, 師:夏季的天正如三歲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剛才還是一片艷陽天,突然間云遮住了月,天空突然暗了下來,緊接著一場細雨飄然而至,遠遠望去,湖面上瞬間多了無數條從天而降的細雨珠簾。遠處的樹,遠處的山,遠處的萬物都籠罩在這云霧之中,迷迷蒙蒙,若隱若現。
當學生的腦海中對這種情境已經有了一種朦朧的感知后,再出示畫面 2.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告訴老師“山色空濛”就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教師在這一環節學生表述“山色空濛”的理解時,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比喻說感覺雨中的西湖很神奇或是恰似仙境一般。
3師總結:恰似仙境一般的美難怪詩人對雨天的西湖有了這樣的評價 (引出:山色空濛雨亦奇) 4.晴天的西湖美的恰到好處、雨天的西湖也和神奇,我們應該怎樣通過朗讀把這不同的意境美讀出來呢,自己體會著讀一讀吧?
5.師:晴天的西湖陽光照在湖面上,遠遠望去湖面上正如一粒粒金子在閃爍著動人的光芒,這種美美的恰到好處。女生讀
師:雨天的西湖云霧繚繞迷迷蒙蒙的樣子更加神奇。這種美美的恰似仙境 男生讀。
●同學們:此情此境不禁讓作者想到了一個人,是誰呀同學們?─西子”(引出:欲把西湖比西子)
1.介紹西施
2.比較西湖與西施的相同之處,讓學生感悟到作者的妙筆駐就了這個傳世的比喻。
● “同學們,西湖很美,那么在作者眼中什么時候的西湖最美呢”(引出:淡妝濃抹總相宜)
理解:“總相宜”(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思考:什么時候的西湖是一種淡雅的美,什么時候的西湖有著濃艷之美。 師:西湖無論是淡妝還是濃妝,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無論是早晨還是傍晚,無論是春天還是秋天,它總是那么美那么合適。(板書:總相宜)
●總體回顧詩文:
1.使人在西湖上飲著酒,有幸欣賞到了這一晴一雨的動人美景,完全陶醉其中,于是揮毫潑墨寫下了這首千古佳作。
2.教師分句解釋解釋,學生分別激情朗讀每句詩文。
●升華情感:激發學生喜愛西湖、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帶著感情全體朗讀詩文。 五、詩文鏈接,讀寫延伸。
1.出示另一首詩文《紅白蓮》 師:《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文讓我們陶醉于“水光瀲滟”“山色空濛” 的意境之中,像這樣贊頌西湖勝景的詩文有很多,今天老師還為同學們帶來了一首 “楊萬里”的《紅白蓮》我們一起讀一讀。 2.簡單理解詩文。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0下載券 16人已下載
?下載
還剩1頁未讀,繼續閱讀
定制HR最喜歡的簡歷
我要定制簡歷
師:“紅白蓮”從題目中大家不難看出這首詩寫的是西湖的 師:詩人走進西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一起讀(紅白蓮花開共塘) 師:“開共塘”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師:同學們,“紅白蓮花開共塘”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發揮你的想象,形象的和大家說一說? 生答
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紅色和白色的蓮花各一枝)
師總結:就這樣無窮無盡的紅色和白色的蓮花亭亭玉立在西湖之中,競相開放。 這本是兩種不同的美,卻使詩人由衷的發出了這樣的贊嘆。 (兩般顏色一般香)
師: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這一句詩。
師:同學們“兩般顏色”分別指 生答:紅色和白色的蓮花
師:沒錯,這紅色和白色的蓮花在詩人眼中一樣的 生與師一起答 :漂亮!一樣的清香。 師:蓮花競相開放在西湖之中并不是想與誰爭芳斗艷,它們只是想把美和清香帶給人們。純潔、脫俗這就是“蓮”
這滿塘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不禁讓詩人想到了。。。想到了誰?一起說 (漢殿三千女)
師簡介(漢殿三千女) 生對比相同之處。
生:1.很美, 2.很多
師:你們真是各個好眼力!同學們蓮花有“紅色和白色”之分,這“三千”佳麗之中亦有“淡妝和濃抹”之別 在這里老師引導學生和老師一起說,直接代過第四句詩,對第四句詩不再做解釋。 師:可愛的孩子們誰來告訴老師淡雅的妝容,和濃艷之美分別對應的是哪種荷花呢? 生答:
師:對不對呀!同學們《紅白蓮》這首詩你理解了嗎?好!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開動腦筋對比分析一下《飲湖上初晴后雨》和《紅白蓮》在寫作方法上有何相同之處呢?
2.對比分析兩首詩在寫作手法上的相同之處。
李老師:接下來的環節我不清楚你想讓我如何拓展寫作,所以沒再往下設計。對于《飲湖上初晴后雨》的設計實在是沒有時間所以簡單寫的,有可能表達的不太清楚,您多包涵吧。
學習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這首古詩。
3、讀懂詩句,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詩所描繪的意境。
2、讀懂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通過學習這首古詩你懂得了什么?
2、師小結。
二、學習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讀課文,讀準讀通詩句。
1、師范讀,學生評一評。
2、學生練讀,互評。
3、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二)精讀課文理解古詩
1、復習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讀詩句,悟詩意)
2、分組合作學習古詩,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問題與小組交流。解決不了的可動筆記一記,方便在班上交流解決。
3、學生匯報所得所感所疑。
4、師邊小結邊板書。
5、指導朗讀。
三、回讀全詩,感受意境。
四、擴展思維
我們被詩人帶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會想此什么呢?
五、指導背誦
六、作業
根據你對詩意的理解把西湖的美景畫下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