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30
這是六年級采薇教案 公開課,是優秀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了解與這首詩相關的古詩詞常識。
2、 能大體把握詩意。
3、 能熟練誦讀這首詩,并且能流利背誦下來。
4、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能作相應的拓展遷移。
教學重難點:
1、能熟讀成誦,大體把握詩意。
2、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作相應的拓展遷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詩經》,引入課題。
1、師:同學們,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的文化瑰寶中熠熠閃光。那么,你們知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什么嗎?
生:《詩經》。
師:嗯,很棒!那么對于《詩經》,你們又了解多少呢?查過資料嗎?
生答:
師:好,老師這里有一道練習,一起來做做看。
課件出示:《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歌305首,漢前稱《詩》或《詩三百》; 漢時被尊儒家經典,乃稱《詩經》,并沿用至今;因毛亨、毛萇曾注釋,又稱《毛詩》。為《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一。
2、師:《詩經》根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 “雅”“頌”三大部分。而“雅”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采薇》就是選自“小雅”里面的一篇經典之作,可謂千古絕唱。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做一回知音,聽一聽這首遙遠的絕響。
師:先來分析課題,“采薇”是什么意思呢?“薇”字比較難寫,伸出手寫一下,看這個“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
生:----
師:偏旁?
生:草字頭
師:是跟什么有關?
生:-----
師:“薇”是:野豌豆苗。“采薇”借指隱居生活。
3、師:那么有學生會問了,題目是《采薇》,為何書中的詩句沒有一句提到采薇呢?因為啊,我們課文中選錄的只是采薇的節選,其實整篇詩歌前面多次提到過采薇,寫了薇這種植物由發芽到長大再到長成的生長過程,暗示時間的流逝和戍邊的漫長。
二、讀準詩歌,把握基調。
1、同學們自由誦讀。
2、個別讀,注意“薇、雨、霏”的讀音。(你也讀讀!你學學他讀讀)
3、同學們再結合注解讀讀?指名個別讀?。▎柭牨?,你聽出了什么?——說一說詩表面意思。)
4、師:老師這里還有一段話,相信你讀了會更有收獲。引入課外學習資料。(課件演示)〔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遠征戰士離開邊關,孤獨地行走在回鄉途中。道路崎嶇,又饑又渴。此刻,他遙望家鄉,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恫赊薄?,就是三千年前這樣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p>
5、指名個別再讀。
(鼓勵讀的動情者,借勢導:這段話中哪個詞讓你想到要這樣讀?)
6、同學們,讀了這許多遍,你有沒有發現詩中這兩句有什么特點呀?(師板書兩組反義詞)
7、檢測問:“昔”指何時?“往”去何方?“我”指誰?“今”又指何時?“來”去何方?
8、哪一句是這位遠征戰士的回憶?(課件出示)
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1、誦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楊柳依依”是什么意思呀?
師:(配樂《自然之聲》)同學們閉上眼睛,除了楊柳你還看到了什么?還聽到了什么?
?。?、真美!此時你最想做什么?
3、出示《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ǎ0)?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4、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小兒溪頭臥剝蓮蓬。而這位士兵呢?——征戰沙場!他愿意嗎?(課件:往否?)
5、為什么? 故園情難了! 沙場血腥、殘酷!
6、大丈夫仗劍遠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戰沙場嗎?出示課件。(周宣王執政的前夕,玁狁(xiǎnyǔn)曾乘周王朝政治動亂和遭遇大旱災,侵擾我國北方邊境。)
師:什么叫“侵擾”?
師:此時,往否——?為什么?
7、在“不得不去”面前,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父母、兄弟、子女、妻子、親朋好友、門前的那棵柳樹……)
8、我想,此時此刻也就只有一詞可以形容的心情了——“依依不舍”。
9、(課件出示詩句)指導讀出味!
10、其實,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說法,哪位同學能借用詩句來印證一下?
?。ㄕn件出示)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四、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就這樣,這個士兵帶著對家園的思念,帶著對親人的眷戀,踏上了漫漫征程?;蛟S是一年,或許是三五年,亦或許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征夫回來了?。ㄕn件出示后句詩,齊讀)
2、“雨雪霏霏”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同學們隨便說一說。
師:要是我吃飽喝足了,穿著暖和的皮大衣,這就是一幅美麗的雪景圖!
3、課件播放“雨雪霏霏”聲效圖,同學們感受。
師:聽著這風聲,雪聲,你心里怎樣?(打冷顫——好冷!)
師:引導學生讀。
師:(調侃)你現在餓嗎?渴嗎?
師:你知道嗎?這位歸來的征夫卻——(課件出示: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生齊讀: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4、你體會到了什么?(征夫冷,餓……)這分明就是雪上加霜!
這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凄慘、悲涼……)
5、不應該呀!一位凱旋的'戰士回歸故里怎能如此凄慘?如此悲涼?這樣一位戰士回鄉,照理說應該有些什么?
6、可是掌聲、鮮花、親人的迎接……有嗎?卻只有——雨雪霏霏。(接讀)(課件出示:昔日_____沒了,只有——雨雪霏霏?。?/p>
◆師:昔日幸福的家園沒了,只有——(生接讀:雨雪霏霏)
昔日恩愛的親人沒了,只有——(生接讀:雨雪霏霏)
昔日裊裊的飲煙沒了,只有——(生接讀:雨雪霏霏)
昔日依依的楊柳沒了,只有——(生接讀:雨雪霏霏)
?。梢宰屢唤M同學連成一個排比句,讀出傷悲)
7、師:凱旋而歸的這位征夫呀,沒有了絲毫的喜悅;僥幸活下來的征夫呀,沒有了半點慶幸!為什么?為什么?征夫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撫今追昔,仰天長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為何雨雪霏霏?
8、可是仰天長嘆,誰又能聽得見呢?還不是只有那——雨雪霏霏!他徹底絕望了,他的心猶如飛舞著的雪花一樣冰冷!猶如低沉著的山風一樣哀吟。
生接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9、哀兮!悲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雨雪霏霏”不正是這位回鄉征人內心凄苦的真實寫照嗎?
10、就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一樣有誰知道他的哀愁呢?我想或許也只有這“雨雪霏霏”知道了?。ㄕn件出示:雨雪知我心,霏霏訴我哀?。煟哼@首詩短短的十六個字,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11、這首詩短短的十六個字,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12、師:好,原詩很長,我們今天學的只是節選,有興趣的同學把全篇找出來讀一讀。
作業設計:讀讀《采薇》整首詩。
板書設計:
詩經 采薇(節選)
昔 往 楊柳依依——不舍
戰爭之禍
今 來 雨雪霏霏——悲涼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颇苡懈星榈卣b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標
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采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
二、整體感知
1、檢測預習
(1)字音
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mígǔ )
四牡(mǔ) 骙骙( kuí )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
雨(yù)雪 霏(fēi)霏 載(zài)渴載饑 維常之華(huā)
(2)通假字
歲亦莫止 莫——暮 mù 彼爾維何
玁狁孔棘 棘——急jí
2、誦讀感知
(1)結合注釋,自由誦讀
提示節奏: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2)放錄音,聽讀課文
(3)齊讀或點名個讀
3、疏通詩句,理清思路
(1)結合注釋,疏通詩句
?、僦攸c字詞
不遑啟居 遑,閑暇
憂心孔疚 孔,很疚,痛苦
君子之車 君子,指將帥
小人所腓 小人,指士兵 腓,遮蔽
?、谑柰ㄔ娋?,體會情感
三、文本探究
詩歌是一種最古老的文學形式,它用語言在我們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傳達一種內在的情感而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練的語言激發讀者無限的想像力《采薇》這首詩一共六章,這六章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鏡頭和畫面,下面我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三個畫面——我們把1—3段寫成一個鏡頭,4和5段寫成一個鏡頭,第6段單獨寫一個鏡頭——并注意體會原詩所采用的藝術技巧。
【教學預設】
鏡頭一:采薇思歸
憂傷(家園之思:軍旅生活之勞苦,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藝術手法提問:同學們的鏡頭設計很不錯,有景物、有神態、有心理幾位同學的鏡頭設計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薇”,為什么大家都關注到了它?(都沒有提到薇,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呢?)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 又名“大巢菜”指貧者所吃的食物
(1)比興——提問:三個小節的開頭都是用了同樣的話,這叫什么手法?
(2)重章疊唱提問:同樣的話在詩中重復出現,這又叫什么手法?
鏡頭二:疆場思歸
自豪(愛國之心: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
鏡頭三:歸家之哀
悲痛(為什么回家途中還會悲傷呢?)
藝術手法提問:最后一節中你最喜歡哪一句?末章之美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晉人謝玄把這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詩含著兩個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以哀情寫樂景。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以春風楊柳燦爛春光反襯離家之悲,以風雪交交嚴酷寒冬襯凱旋之樂。
3.對比:將時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短短四句詩,看似平淡,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內斂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個溫柔地婀娜,一個飛揚著冰冷。
四、課堂小結:
《采薇》不像一般的戰爭詩那樣簡單地表現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現出人的深層的內心矛盾和痛苦,細微真實地寫出了人性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殘酷的戰爭畢竟與人類文明正常價值趨向相悖,自古以來,人們都對它懷有復雜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為保家衛國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聲。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說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詩人對侵略者充滿了仇恨,詩篇中洋溢著戰勝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對久戰不休充滿厭倦總之,戰士們的情感深處,交織著重重矛盾:對敵人的痛恨與對家鄉的思念,保家衛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
其實,人類有一種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劍遠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壯志,又有低頭思鄉胸懷親人的回歸意識。這里的戍邊戰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人類共有的,也是無法回避的真實矛盾心理所以,詩中表現的這種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意義。
擴展
考試重點
(一) 重點詞句
1.通假字
(1) 歲亦莫止( )
(2) 彼爾維何( )
(3) 維常之華( )
(4) 彼路斯何( )
(5) 象弭魚服( )
(6) (xian)狁孔棘( )
2.詞類活用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雨,動詞,雨雪猶“落雪”。)
3.古今異義
(1) 不遑啟居(啟,古意是跪,今意指開啟;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帥,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4.一詞多義
(1) 作:①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為興起,產生。如:薇亦作止。②開始。如:天下之難比作于易。③創作,撰寫: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勞動,勞作。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⑤為,成為,引申為充當,充作。如: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2) 曰:①動詞詞頭,無實意。如曰歸曰歸。②叫做,稱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③說。如: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 止:①語尾助詞。如:歲亦莫止。②腳,足。如:當斬左止者,笞五百。③停止,停留,又引申為使動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殘賊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禮貌。如:人而無止,不死何候。⑥副詞,僅,止。如: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
(4) 載:①記錄,記載。如:史載田橫事。②年。如:自去舟職,五載復還。③裝載。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引申為承擔,承受。如:載舟載舟,所宜深思。④乘坐,乘車。如:直上載公子車。⑤祝詞,起加強語氣作用,多用于動詞或形容詞詞頭,可譯為“且”“又”。如:如:“載欣載奔”。⑥副詞,開始。如:春日載陽,有名倉庚。
(5) 靡:①浪費。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無,沒有。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引申為不。如:天高地迥,號呼靡窮。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 烈:①火勢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為放火燒,如:益烈山澤而焚之。又引申為猛烈。如:窮冬烈風。②光明,顯赫。如:君有烈名。③事業,功業。如:奮六世之余烈。④厲害,嚴重。如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7) 陽: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陽光,太陽。如:斜陽草樹,尋常巷陌。③溫暖。如:春日載陽。④表面上,假裝。如: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
(8) 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②很,甚。如:孔武有力。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9) 華: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爍爍其華。②開花。如:始雨水,桃李華。③美麗有光彩。如:華服麗人。④繁華。如:其街市之繁華。⑤精華。如:物華天寶。⑥敬辭。如:華誕,華居。
(10) 思:①思考。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②思念,掛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當以慷,憂思難忘。④祝詞,無義。如: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1) 戒:①防備,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備萬事。②告誡,警告。如:觀往事以自戒。③戒除。如:少只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12) 雨:①眾多。如:齊子歸止,其從如雨。②離散:如:一別如雨。③動詞,下雨或雨一樣的落下來。如:是歲之春,雨麥岐山之陽。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潤澤。如: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教材分析:本單元教學目標學習先秦詩歌,詩經作為后世詩歌的源頭之一,本身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為詩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何通過本文來體會詩經中風的創作手法和思想情感是一個重要的開端。所以把文本的藝術美合理的展現并加深學生的體悟是本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學情分析:學生處于高一上學期,是一個銜接時期,學生的古典詩歌鑒賞方法相對單一,語言表述缺乏準確性,提升分析能力和感受情感能力成為課程設計的出發點。
知識的構建與運用
進一步了解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掌握莫、華、常、棘通假現象及文中重要的實詞。
體會詩經戰爭詩的美學特征,農耕社會家國矛盾心態,外戰中的尚武精神,周代禮樂影響下的德化威服戰爭觀。
培養學生篩選和提取重要信息的閱讀能力。
組織語言較準確表達觀點的能力
提升賞析詩文的思辨能力。
審美鑒賞與創造
誦讀文本,體味情感,梳理文章脈絡。
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調整語言,概括情感。
思辨的閱讀,判定文本思想內涵
討論探究,詩經戰爭詩的審美特征。
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在閱讀過程中人性體悟和情感參與。
感受西周至春秋時文學莊嚴、肅穆的凈化之美,崇仁尚德的美學淵源。
抵御外侵,反對窮兵黷武的精神影響。
教學重難點突破:
引導學生進入詩情,厘清文脈。
方法:提取文段關鍵句,以句帶段,以點到面的入情,先把文章讀短,再讀豐富,加入聯想與想象。見預習案第四項,“如果每一小節只選取一小句來表現情感,你選擇哪一句,并簡單概述情感”
農耕社會的家國矛盾心態和外戰中的尚武精神在整個詩經戰爭詩中的示范作用。
方法:梳理和對比,
靡室靡家-------憤-------獫狁之故
靡使歸聘-------苦-------我戍未定
我行不來-------憂------王事靡盬
在對比中可以明確突破。
詩經中戰爭詩一般不正面描寫戰爭的慘烈,如此處理,你認為好不好。
方法:對比和拓展閱讀進行輔助,見預習案第五項《無衣》《破斧》
得出詩經戰爭詩的審美特質----禮樂制度影響下的崇德威服,西周至春秋戰爭詩的肅穆凈化之美。
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
方法:自主賞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提示:鑒賞術語+內容分析+表達效果
教師評價及總結。
作業布置:1、牢記賦、比、興的解釋語句,結合文章的背誦深入感受
2、對《無衣》進行翻譯并做簡要賞析。
附文: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采薇預習案
了解詩經相關常識,課后鏈接《毛詩序》《詩集傳》
《毛詩序》,古代中國詩歌理論。著者一說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說為漢人衛宏為《詩經》所作的序,分為大序和小序。大序為《關雎》題解之后作者所作的全部《詩經》的總的序言,小序是詩經三百零五篇中每一篇的序言。一般而言《毛詩序》是指大序。作者有爭議。
在中國詩歌理論史上,《毛詩序》具有特殊意義。《毛詩序》對詩歌的性質、內容、分類、審美特征、表現方法、社會作用等等方面都作了比較系統而明晰的闡述。
字音字形
靡( )室靡家 獫( )狁( ) 不遑( ) 載( )饑載渴 王事靡盬( ) 歲亦莫( )止 牡( ) 牝( )雞司晨 四牡骙( )骙 象弭( )魚服
采薇全文四字對仗,整齊具有形式美和音韻美, 請認真誦讀。
通過你自己的誦讀,如果每一小節只選一小句(四字句)來表現情感,你選擇哪一句,并簡單概述情感。
第一小節選句 , 情感:
第二小節選句 , 情感:
第三小節選句 , 情感:
第四小節選句 , 情感:
第五小節選句 , 情感:
第六小節選句 , 情感:
五、拓展閱讀
秦風·無衣
先秦:佚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閱讀筆記:
國風·豳風·破斧
先秦:佚名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注解: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qiāng)。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方形斧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匡正四方之國平息了叛亂??蓱z我們這些戰后余生人,也是非常命大虧蒼天有眼!
豳(bīn):古都邑名,在今陜西省彬縣、旬邑縣西南一帶。斧:斧頭。圓孔曰斧。斨:斧的一種。方孔曰斨。四國:指殷、管、蔡、霍,即周公東征平定的四國?;蛞詾橐?、東、徐、奄四國。一說“四方之國。皇:同“惶”,恐懼。哀:可憐。一說哀傷,一說借為愛。我人:我們這些人。斯:語氣詞,相當于“啊”??祝汉?、甚、極,程度副詞。將:大。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qí)。周公東征,四國是吪(é)。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齊刃鑿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教化得四方之國秩序井然??蓱z我們這些九死一生人,得蒼天佑護結局多么良善!
錡:鑿子,一種兵器。一說是古代的一種鋸。吪:感化,教化。一說震驚貌。嘉:善,美,好。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qiú)。周公東征,四國是遒(qiú)。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獨頭斧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四方之國邊疆鞏固又安全。可憐我們這些劫后余生人,也真是吉慶有余福祿無邊!
銶:即”鍬“。一說是獨頭斧。遒:團結、安和之意。一說是臣服。休:美好,與”嘉“”將“意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