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1
這是卜算子王觀教案,是優秀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原文】《卜算子》北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留春住。
【注釋】
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眉眼盈盈處:山水交匯處。盈盈:美好的樣子
【譯文】水是美人眼波動,山似儷人聚眉峰。
要問行人去哪里,山水豐盈處。
春天剛剛送走,又送你去遠行。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將春留住。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詞。但詩中沒有常見的離別情緒,一掃愁苦、悲傷、孤寂的沉悶之氣,代之以對秀麗山水,對美好的憧憬與熱愛. 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
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托名于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是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于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于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
下片“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駐,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詞的上片著重寫人,起首兩句,運用風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時所見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損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為友人鮑浩然歸途中懷著深厚的懷人感情。
三、四兩句,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因此“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二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含而不露。
上片寫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達了惜別深情;下片則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深情祝愿。過片兩句,正面點明送別。作者用兩個“送”字遞進,將作者“黯然銷魂”的愁苦之情描寫得極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離長江不遠的如皋,欲歸不得,羈旅之愁益覺難以為懷。結末兩句,是詞人強壓心中沉痛之情而對遠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與叮嚀: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萬要與美好的春光同住。這兩句,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而又富有靈性。
【年代】:宋
【作者】:王觀——《卜算子》
【內容】:
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
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和春住。
【注釋】:
眼波橫:形容眼神閃動,狀如水波橫流。
眉峰聚:形容雙眉蹙皺,狀如二峰并峙。
眉神盈盈處:喻指山水秀麗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樣子。
【賞析】:
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
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托名于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于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于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
過片后“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唐宋詞鑒賞集》:詩貴緣情。這首小詞正是用它所表現的真摯感情條打動讀者的心弦的。且不必問題目云云,它那從民間營養吸取來的健康情調、鮮明語言、民歌的藝術技巧引起讀者的美感和共鳴,使它臻于詞的上乘。
《能改齋漫錄》:王逐客送鮑浩然游浙東,作長短句云:“水是眼波橫”云云。韓子蒼在海陵送葛亞卿詩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應萬里隨春去,若到桃源問歸路。”詩、詞意同。
教學目標:
1.理解詞義,有感情朗讀,體會作者與朋友分別時候的心情。
2.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該詞所表達的情感。
3.通過歸納總結,體會送別詩的表達特點,并從中汲取習作營養。 教學重
教學重點:
1、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詞的韻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2、讀出該詞所表達的情感、送別詩的表達特點以及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體會這首宋詞與其他送別詩詞在情感表達上的不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詞義、作者背景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利用工具書理解詞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師:時光如流水般飛逝,我們也即將小學畢業,面對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有什么話要送給同學?可以用一句詩來表達。
師:這一首首送別詩,道出了友人間不舍之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南宋詞人王觀的送別詞——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感受這首詞的情懷。
1、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2、“卜算子”是詞牌名,它標明了詞的調子,我們可以回憶一下詞牌的名稱有很多,如
漁歌子 、蝶戀花、菩薩蠻等等。
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調子。在這首詞中“卜算子”這個詞牌與詞的內容沒有直接聯系。“送鮑浩然之浙東”是這首詞的題目。
師:這首詞的題目又讓我們想起以前我們學過的類似的送別詩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那么這里題目的意思是?
師相機解釋:浙東:浙江的東南部,鮑浩然的家就在那里。 送別好友鮑浩然去浙東,題目點明了要描寫的主要事件
4、我們再來讀一遍題目
二、初讀詞,正確流利。
1、“請打開課本的第153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尤其注意斷句正確。
(出示)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剛才他讀的時候,有個字音讀的特別準,正音:
處――地方(chù),“那”同“哪”,是通假字,在這里讀三聲。
3、請大家自由地、正確地再讀一遍詞。(評價) 指名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用心呢,詞讀通了,我們再來了解他的詞義。
再讀詞,對照注釋自學理解大意
師:我們再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古詩的時候, 用哪些方法來理解古詩的意思呢?
出示:(指名匯報??醋⑨?,了解詩人,明白寫作背景。查字典,反復朗讀等)
多媒體出示
4、現在就請同學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開始自學,可以適當地在書上做批注。如果有什么疑問可以與同桌討論一下,再解決不了的,等一會提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5、交流詞義
出示:
三、精讀,品悟詞情。
1、師:詞義這么快就弄明白了,讓我們繼續深入詞中,再來看看詞中描寫景物的句子?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師:你來讀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詞中有畫,讓我們輕輕的讀讀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
這樣美得畫面使你想到哪些寫景的成語?
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給我們展現了這幅美麗的山水圖的?
生交流 (比喻)
師:在古人的筆下一般形容容貌美麗的女子時,用眼如秋水、眉如春山 ,在這里作者卻反用其意,說是: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你覺得怎樣?
師:同學們真厲害,理解能力很強,在這里作者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懂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指導朗讀。你此時的內心是怎樣的?用朗讀來表達你的內心感受吧
師:“欲問行人去哪邊?
生:眉眼盈盈處
師:“欲問行人去哪邊?
生:眉眼盈盈處
師:這眉眼盈盈處到底在哪里呢?
我們還可以說在哪里?(江南秀麗的景色 )
小結:詩人運用了巧妙的比喻把無情之物的山水化為有情之物。讓我們感受到了江南美麗的景色。板書 景
師:讓我們用朗讀再現這一有情有義的美麗景色。生感情朗讀。(設計意圖:通過多次朗讀,了解詞中的大意,描繪的景象,作者表達的情感。)
師:美麗的景色令人,面對好友的離去作者的心中會是怎樣一番滋味呢?
(課件出示)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難道作者就沒有一絲不舍之情嗎?你從哪個字體會到的?
生反饋。送
師: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送走了春天緊接著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時作者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感受?
生答。
師:你來讀
你再來讀
師::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
你來讀
我們一起讀
我們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這美麗的春天啊,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離的。盡管內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團聚,這是人之常情。想到朋友將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還會難過嗎?還有什么離別之苦啊。于是作者說——若到江南遇上春,千萬和春住。
師:為什么要和春住啊?
生匯報交流。
師:原來這是對朋友真誠的祝愿,希望朋友永遠享受幸福和快樂,成人之美,替代了離別的依惜之情,憂愁傷悲蕩然無存。
我們也來感受一下這祝福吧!
你們看:這兩句就抒發了作者的什么啊?情 板書。這是種怎樣的人生態度?。?/p>
師:“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題。你們看“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是對朋友的勸慰。(帶橫線的詞,均有學生補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是對友情的珍重,“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是對別離的傷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向瀟灑的禮拜,高站在黃鶴樓上,孟浩然的影子都看不見了,他還依依不舍地站在哪里不忍離去。…人生自古傷離別。
師:以上幾首送別詩和這首詞的情感表達有何不同?(一悲一喜)
生匯報。,
師:那么詩人王觀告訴我們怎樣去面對人生的離愁別緒?
1、說得真好,我想王觀是要告訴我們,雖然團聚是短暫的,但我相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論走得多遠,我們的心、我們的情,永遠在一起。讓我們互贈美好的祝愿,那就是“若到江南趕上春,
2、讓我們帶著理解來讀讀這首別具一格的詞。感情朗讀。配樂讀文。
四、全文總結,拓展延伸。
師總結:指著黑板說:詞的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樣的寫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送別詩詞最重要的寫作手法。 自古送別詩詞都充滿著離別之苦,而送人送的如此歡歡喜喜的,我想恐怕只有王觀了吧。
1、 推薦借景抒情的送別詩詞。
2、 生自由談談對借景抒情一類詩詞的理解。
3、 鼓勵學生課外展開誦讀活動。(拓展誦讀,舉一反三,促類旁通。)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