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1
這是古詩三首元日教案,是優(yōu)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科書分析:
1.課文的三首古詩,分別是宋·王安石的《元日》、唐·杜牧的《清明》和唐·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的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日》描寫了農歷正月初一有代表性的過節(jié)細節(jié):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換上新桃,表現(xiàn)了春節(jié)的歡樂氣氛和民俗,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清明》的前兩句詩中描寫了清明時節(jié)特有的天氣——雨紛紛,描述了掃墓人冒雨前行的復雜心情——欲斷魂;后兩句詩則展示了掃墓人向牧童問路以解困境的場景。詩歌用十分淺白的語言,自然流暢地講述了掃墓人在清明節(jié)的境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前兩句詩直抒胸懷——佳節(jié)倍思親,表現(xiàn)了詩人的孤寂;后兩句詩則寫對兄弟登高的聯(lián)想——少一人,猜想兄弟們感到“少一人”的遺憾。三首古詩不同程度表現(xiàn)了這三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民俗風情和過節(jié)景象,為學生開展了解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綜合性學習活動作了引路和提供了資料。
2.課文配的插圖,僅與《清明》相配,可增加有關的圖畫,以幫助學生了解詩句意思,了解節(jié)日的習俗,形成具體形象的表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3.《絕句》里有四個會寫的字,為此,默寫的練習達標宜在背誦和寫字教學后進行。
4.課后練習“這三首詩分別寫的是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寫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景象”,是提取語言文字信息,理解文字信息意思,并轉換成自己語言表達的訓練。完成這個訓練的前提是借助注釋、圖畫和結合生活實際讀懂詩句,了解詩歌內容。
5.雖然這篇課文由三首古詩組成,但一篇課文相對而言是一個整體,從優(yōu)化教學的角度思考,能整體處理的教學內容,應該整體處理,如識字寫字、讀準讀通課文等。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30多首古詩了,他們對古詩的學習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和現(xiàn)代漢語詞語的詞義與古漢語詞語的詞語關系已有所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借助注釋、插圖和結合生活實際讀懂詩句意思和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教學應在這些有利條件下開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屠”等7個生字新詞,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2.能正確讀寫“舊”等12個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清明》。
4.借助注釋、圖畫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詩歌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三首詩分別寫的是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寫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激發(fā)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重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3、4。
難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4。
教學準備:
教師:“屠”等7個會認讀字字卡,“舊”等12個字會寫字的田字格字卡;教學PPT。
學生:每人一套“舊”等7個會認讀字字卡(不注音);新華字典。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注:1.教學過程中的“反饋指導”指的是采用班級的組織形式進行交流匯報,以獲取學生學習結果以及思維過程,相機進行指導達標。2.學生答案,注意指導符合語法規(guī)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設計中不再說明。)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主要教學目標。
1.出示任務:默讀單元導讀的兩段話,想一想,這個單元學習的是關于什么內容的課文?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有哪些?分別用不同的符號標示出來。
2.反饋指導。(PPT出示單元導讀)
預設:
這個單元學習的是關于我們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的課文。
這個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有三個: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收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交流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jié)的過程。
3.小結:對了。除了古詩,我們已經學過不少關于我國深厚傳統(tǒng)文化的課文,例如,一上的《對韻歌》,一下的《姓氏歌》《端午粽》《人之初》,二上的《大禹治水》,二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貝”的故事》。在這個單元里,我們將集中學習幾篇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我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的課文,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這個單元,我們還要開展一個新的語文學習活動——語文綜合性學習,收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民俗風情,進行交流分享。并且寫一寫自己家在過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過程,或節(jié)日中的故事。
(二)導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1.導語:那么,今天我們通過學習一篇什么課文,來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哪個方面呢?請看老師板書課題。
板書課題:1古詩三首
2.齊讀課題。
3.釋題。
提問:同學們,讀了課題,通過課題,你知道我們通過學習什么來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指名回答。預設:通過課題,我知道我們通過學習三首古詩來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
4.明確主要教學目標。
導語:通過課題,我們知道要通過學習三首古詩來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那么,這三首古詩寫的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哪個方面呢?我們要了解這個方面的什么呢?就讓我們先來了解是哪三首古詩,然后學習會認讀的字和把課文朗讀正確流利,讀懂了古詩詩句的意思,了解了古詩的內容,就能解決了。
二、指導預習,了解詩歌題目。
1.出示預習任務。
(1)輕聲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一下字上的音節(jié),看看自己能不能把三首古詩讀下來。
(2)讀完課文后,把會認讀的字詞圈畫出來,借助拼音,把生字詞讀準,再把課文讀準。
(3)借助注釋或字典,想一想,三首古詩說的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哪個方面的內容?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1)PPT出示會認讀的生字詞(注音)。通過個別指名檢查等方法,指導讀準生字讀音。
(2)說說哪個生字容易讀錯,指導讀準音難字。預設:“蘇”“兄”。
(3)PPT出示會寫字詞“新舊、音符、欲窮千里目、借著、任何、獨自、異常、佳節(jié)”復習認讀。
提示:會認讀的字詞和會寫的字詞中紅色的字,學習完課文,就要求正確書寫。
(4)指名朗讀,一人一首,從“讀準”的角度評議;其余學生繼續(xù)思考預習任務3。
(5)指名回答預習任務3。
預設:
這三首古詩說的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這個方面的內容。
追問:那么,這三首古詩分別寫了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呢?你是通過哪里知道的?(指名回答。預設:《元日》寫的是正月初一春節(jié),從題目知道;《清明》寫的是清明節(jié),從題目和第一句詩句知道;《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的是重陽節(jié),從題目“九月九日”知道。)
追問:借助注釋,你能說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個詩歌題目的意思嗎?(指名回答。預設:重陽節(jié)那天想起在華山東面家鄉(xiāng)的兄弟。)
3.小結:這三首古詩的題目都點明了詩歌要寫的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讓我們通過傳統(tǒng)節(jié)日來了解我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
三、讀通順課文,粗知詩歌內容。
(一)質疑。
1.導語:通過課文的注釋,我們可以了解古詩歌里一些詞語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詩是古時候寫的,有些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在的意思不太一樣,同學們可能讀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緊,把它找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好嗎?
出示任務:輕聲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和插圖想一想,還有哪些詞語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詞語的下面寫個問號,查字典或提出來請同學老師幫忙解決。
2.反饋指導。
先匯報查字典解決的詞語,然后才質疑。預設:
《元日》:一歲除:“一歲”一年,這里指的是舊的一年;“一歲除”是送走舊的一年的意思。
《清明》:斷魂:這里是指哀傷的意思;遙指杏花村:應為“指遙杏花村”,即指著遠遠的杏花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異客:“為”,成為;“異客”,他鄉(xiāng)的客人;“為異客”成為他鄉(xiāng)的客人。
(二)讀通順課文。
1.導語:我們預習了課文,了解了詩歌題目的意思,通過質疑解疑,對三首古詩的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這三首詩歌讀通順,把節(jié)奏讀好嗎?
出示任務: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朗讀這三首詩歌,注意讀好節(jié)奏。
個體練習,同桌互讀互糾。
2.反饋指導。
預設: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學習《元日》
(一)了解詩句意思。
1.導語: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就進入到每一首詩歌的學習。我們先學習《元日》,了解一下詩歌描繪了這個節(jié)日的什么樣的情景。(板詩題后齊讀詩題)。
出示任務:(PPT出示《元日》圖文)有感情朗讀《元日》,借助注釋和質疑,結合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句的意思。
個體操作,小組交流。
2.反饋指導。(采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形成答案;指導感情朗讀,重點指導最能體現(xiàn)詩人情感的詩句。以下相同,不再說明。)
預設:
每行詩句意思:
爆竹聲中一歲除:在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了。(板書: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人們)在和暖的春風中喝著屠蘇酒。(板書: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千家萬戶在初升的太陽照耀下。(板書: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都把新的桃符換下舊的桃符。(板書:換舊符)
(二)說說詩歌寫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
1.出示任務:有感情地朗讀《元日》,根據(jù)詩句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想象詩歌描繪的節(jié)日情景,然后說一說《元日》描繪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出示評議標準:(1)用自己的話說;(2)符合詩句的意思;(3)語句通順連貫。
先有感情朗讀全詩,然后才說說過節(jié)情景,師生以評議標準評議。
預設:
正月初一一到,人們就燃放起爆竹,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的一年。然后,在和暖的春風中舉杯暢飲屠蘇酒,以祛除瘟疫。當初升的太陽照耀大地時,千家萬戶都用新的桃符換下門上原來舊的桃符。
3.根據(jù)評議個體再練說,再反饋指導。
4.小結:詩歌描寫了農歷正月初一有代表性的過節(jié)細節(jié):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換上新桃,表現(xiàn)了春節(jié)的歡樂氣氛和民俗,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三)背誦《元日》
1.導語:讀到這里,你能把《元日》背誦下來嗎?是背誦哦,也就是要講究節(jié)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務:讀一讀,背一背,把《元日》背誦下來。
個體操作,同桌互檢。
2.反饋指導。
評議標準:通順流暢,節(jié)奏準確;表現(xiàn)出詩人情感。
五、小結:(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
板書設計
9古詩三首
元日
一歲除
入屠蘇
曈曈日
換舊符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一)復習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
PPT出示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指名認讀,齊讀。
(二)復習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有關內容。
1.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三首古詩分別寫了哪個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指名回答。答案見第一課時。)
3.指名說說《元日》寫的大年初一的節(jié)日情景。(答案見第一課時。)
二、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學習三首古詩。
(一)學習、背誦《清明》。
1.導語:同學們,我們通過詩歌《元日》,了解了古人春節(jié)那一天的節(jié)日情景。接下來,學習第二首古詩《清明》,了解了解詩歌寫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板詩題后齊讀詩題)
出示任務:(PPT出示《清明》圖文)有感情朗讀《清明》,借助注釋和質疑,結合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句的意思。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清明節(jié)這天,細雨紛紛。(板書: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路上的掃墓人更增添了一份哀傷。(板書: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請問一聲牧童,哪里才有酒家啊?(板書:借問)
牧童遙指杏花村:他指了指遙遠的開著杏花的小村莊。(板書:遙指)
3.出示任務:有感情地朗讀《清明》,根據(jù)詩句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想象詩歌描繪的節(jié)日情景,然后說一說《清明》描繪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
出示評議標準:(1)用自己的話說;(2)符合詩句的意思;(3)語句通順連貫。
先有感情朗讀全詩,然后才說說過節(jié)情景,師生以評議標準評議。
預設:
清明節(jié)這一天,天陰沉沉的,下著紛紛揚揚的細雨。人們走在去墓地掃墓的路上,心里更增添了一份哀傷。
追問:你是從哪些詩句知道這個節(jié)日情景的?(指名回答。預設:我是從后兩句詩句知道這個節(jié)日情景的。)
5.根據(jù)評議個體再練說,再反饋指導。
6.小結:《清明》的前兩句詩中描寫了清明時節(jié)特有的天氣——雨紛紛,描述了掃墓人冒雨前行的復雜心情——欲斷魂;后兩句詩則展示了掃墓人向牧童問路以解困境的場景。詩歌用十分淺白的語言,自然流暢地講述了掃墓人在清明節(jié)的境遇。通過詩歌,我們了解了清明節(jié)掃墓踏青的情景。
7.導語:讀到這里,你能把《清明》背誦下來嗎?是背誦哦,也就是要講究節(jié)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務:讀一讀,背一背,把《清明》背誦下來。
個體操作,同桌互檢。
8.反饋指導。
評議標準:通順流暢,節(jié)奏準確;表現(xiàn)出詩人情感。
(二)學習、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導語:同學們,學習了《元日》和《清明》,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看看詩歌寫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板詩題后齊讀詩題)。
出示任務:(PPT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圖文)有感情朗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借助注釋和質疑,結合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句的意思。
個體操作,小組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我)獨自一個人在他鄉(xiāng)作客。(板書: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每遇到節(jié)日就會加倍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板書: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想兄弟們在今天都在登高望遠。(板書:遙知)
遍插茱萸少一人:(他們)都插著茱萸,唯獨少了(我)一個人。(板書:少一人)
3.出示任務:有感情地朗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根據(jù)詩句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想象詩歌描繪的節(jié)日情景,然后說一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描繪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
出示評議標準:(1)用自己的話說;(2)符合詩句意思;(3)語句通順連貫。
先有感情朗讀全詩,然后才說說過節(jié)情景,師生以評議標準評議。
預設:
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人們插著茱萸,登上當?shù)氐淖罡咛帯?/p>
追問:你是從哪些詩句知道這個節(jié)日情景的?(指名回答。預設:我是從后兩句詩句知道這個節(jié)日情景的。)
5.根據(jù)評議個體再練說,再反饋指導。
6.小結:詩歌前兩句詩直抒胸懷——佳節(jié)倍思親,表現(xiàn)了詩人的孤寂;后兩句詩則寫對兄弟登高的聯(lián)想——少一人,猜想兄弟們感到“少一人”的遺憾。通過詩歌,我們了解到古人過清明節(jié)登高,插茱萸的情景。
7.導語:讀到這里,你能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背誦下來嗎?是背誦哦,也就是要講究節(jié)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務:讀一讀,背一背,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背誦下來。
個體操作,同桌互檢。
8.反饋指導。
評議標準:通順流暢,節(jié)奏準確;表現(xiàn)出詩人情感。
三、會認讀的字認字的評價。
(一)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二)游戲認字(注:所出示的字脫音節(jié),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四、寫字教學。
(一)字形教學。
1.PPT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2.觀察字形,思考容易與學過的哪個字混淆,同桌說一說。
3.反饋指導。
指名說并板書,然后讀一讀:
例:借(借問)錯(錯誤)酒(酒家)灑(灑水)
4.指名說說哪個字容易寫錯,會錯在哪里。
例:“欲”,右邊是“欠”不是反文旁;“魂”,右邊的“鬼”不要漏了“厶”;“異”上部是封口的“巳”字。
(二)寫字指導。
1.觀察并說說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筆畫的變形、退讓、延伸等。
2.各寫一個,反饋評議。
3.按評議對照修改,然后每個字再寫兩個。
五、默寫《清明》
(一)個體默寫,同桌互檢。
(二)抽樣錯誤展示,提示改錯。
六、總結。(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
七、會寫字書寫練習。(略)
作業(yè)設計: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清明》。
板書設計:
1.認識9個生字,學會7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
3.了解詩句中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生字詞、了解詩意,說說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幻燈片、 投影儀 、 課件 教 學 過 程 環(huán) 節(jié) 學 生 學 習 教 師 導 學 二 次 備 課 一
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誰能說一說。你們家里怎樣過的?
一、談話導入,解釋題目
同學們,快要放寒假了,我們每年最盼望的、全家過得最熱鬧的節(jié)日是什么節(jié)日? 二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一、初步讀文通過范讀、自由讀、個別讀來整體感受古詩。
二、欣賞課件,領悟詩情。
1.同學們你們都喜歡過年嗎?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根據(jù)畫面的內容,找出相關的詩句。
2.小組討論。分組匯報。 一、教師講解詩的大意。
二、精讀古詩、領悟詩情、想象意境 三
反饋展示
釋疑解惑
第三單元
本單元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選編了《古詩三首》《紙的發(fā)明》《趙州橋》和一篇略讀課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從傳統(tǒng)節(jié)日、古代發(fā)明、建筑、繪畫等幾方面來突顯傳統(tǒng)文化。本單元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和“語文園地”,其中“語文園地”包括“交流平臺”“識字加油站”“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學習本單元課文,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課本走進生活,了解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課題 內容簡說
古詩三首 本課由三首描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古詩組成。《元日》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通過對春節(jié)放鞭炮、喝屠蘇酒、貼春聯(lián)等傳統(tǒng)風俗習慣的描述,表達了辭舊迎新的喜悅心情;《清明》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的前兩句寫清明時節(jié),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悶,后兩句通過一問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轉化為繼續(xù)前行的奮斗心態(tài);《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寫下的流傳千古的思鄉(xiāng)佳作,借重陽佳節(jié)表達自己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紙的發(fā)明 本文是篇說明文,按時間的先后順序介紹了紙的發(fā)明過程,贊揚了古人的聰明才智。
趙州橋 這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精巧的設計風格和美麗的外觀,贊美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揚
中外的畫 本文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介紹和對畫面內容的描繪,體現(xiàn)了這幅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表達了作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與贊揚之情。
1.認識50個生字,會寫37個生字,正確讀寫“造紙術、偉大、石匠、設計、創(chuàng)舉”等詞語。
2.通過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文理解詞語,學會運用詞語。
3.理解背誦古詩,了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
4.收集中國傳統(tǒng)的發(fā)明、建筑、繪畫等方面的圖片資料,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1.學會本單元的生字及新詞,讀懂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相關傳統(tǒng)文化知識。
3.感受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fā)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9.古詩三首……………………2~3課時
10.紙的發(fā)明……………………………………2~3課時
11.趙州橋…………………………………………2~3課時
12*.一幅名揚中外的畫…………………………………1~2課時
綜合性學習•語文園地………………………………3~4課時
1.學生自讀自悟、借助多媒體深入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2.收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資料,增強民族自豪感。
9.古詩三首
課題 古詩三首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元日》是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通過對春節(jié)放鞭炮、喝屠蘇酒、貼對聯(lián)等場景描述,表達了辭舊迎新的喜悅心情。
《清明》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的前兩句寫清明時節(jié)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悶,后兩句通過一問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轉化為繼續(xù)前行的奮斗心態(tài)。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寫下的一篇流傳千古的思鄉(xiāng)佳作,詩人借重陽佳節(jié)表達了自己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古詩,首先是熟讀古詩,再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詩意,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學前準備 1.自讀古詩,認讀生字詞。(學生)
2.收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師生)
3.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了解過年的風俗習慣。
學習重點 1.認讀生字,正確、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
2.理解《元日》的詩意,感受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的氛圍。
學前準備 1.預習生字,自讀古詩。(學生)
2.收集關于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的資料。(師生)
3.《元日》相關課件。(教師)
教學環(huán)節(jié) 導案 學案 達標檢測
一、談話導入。(用時:5分鐘) 1.你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每個節(jié)日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2.板書詩題:元日。 1.學生討論交流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
2.重點說說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 1.寫出下面?zhèn)鹘y(tǒng)節(jié)日的時間。
中秋節(jié)()
清明節(jié)()
元宵節(jié)()
春節(jié)()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用時:15分鐘)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自讀三首古詩,讀準字音。
2.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生字。
3.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4.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古詩。 1.先跟隨老師讀古詩,圈出詩中的生字,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正確讀寫生字。
3.讀寫字詞,同桌互相訂正。
4.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可以采取同桌互讀、齊讀等方式來讀。 2.給下列字注音。
屠()蘇()
欲()魂()
牧()異()
三、精讀古詩,感悟詩情。(用時:15分鐘) 1.教師簡單介紹作者。
2.課件出示前兩句詩,思考:
(1)“除”是什么意思?
(2)這兩句詩描繪了什么景象?
3.齊讀后兩句詩,思考:這首詩描寫了春節(jié)的哪些習俗?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課件出示春節(jié)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1.了解作者王安石。
2.自讀前兩句詩,想象詩中描繪的熱鬧景象。小組交流討論問題。
3.齊讀后兩句詩,思考并回答問題。
4.結合圖片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概括詩意,進行全班交流。 3.先解釋帶點的字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曈曈:__________________
符:____________________
詩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誦讀感悟。(用時:5分鐘) 1.組織學生交流:現(xiàn)在春節(jié)的習俗與古代春節(jié)的習俗有什么異同?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背誦古詩。 1.學生自由討論問題,全班進行交流。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嘗試背誦。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學,我希望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從學詩題、理解詩意使教學進行得更加順利。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清明》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兩首詩的意思。
2.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
學習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學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環(huán)節(jié) 導案 學案 達標檢測
一、細讀《清明》。(用時:15分鐘) 1.學生自讀古詩,互相交流清明節(jié)的習俗。
2.課件出示第一、二句詩,思考:路上行人為什么“欲斷魂”?他們的心情如何?
3.課件出示第三、四句詩,想象路人和牧童的對話,理解“遙”的妙用。
4.用自己的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學生交流清明節(jié)的相關風俗。
2.小組交流討論問題,再進行全班交流,教師訂正。
3.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4.發(fā)揮想象,寫出路人和牧童的對話。
路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細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用時:15分鐘) 1.自讀古詩,交流對作者的了解。
2.課件出示重陽節(jié)的相關圖片,說說重陽節(jié)的習俗。
3.逐句理解詩意,想象詩中描寫的場景。
4.說說整首詩的詩意。 1.學生自由讀詩,交流作者。
2.交流重陽節(jié)的風俗。
3.理解第二句詩中的“異”和“倍”。
4.小組討論:如果你是詩人的兄弟,登上山頂后你會說什么?
5.自由發(fā)言說整首詩的詩意。 5.選擇“異”的不同意思。
①不同的;②奇異,特別;③另外的;④奇怪。
驚異()
異口同聲()
異鄉(xiāng)()
異香()
三、再讀悟情。(用時:8分鐘) 1.教師帶領學生再讀兩首古詩,想象詩中描寫的場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自讀古詩,回顧兩首古詩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
3.背誦古詩。 6.默寫古詩《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用時:2分鐘) 收集關于節(jié)日的古詩,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 課后收集古詩,了解我國其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知作者—讀詩句—理詩意—悟詩情,本次教學思路非常清晰,就是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詩意,在讀、悟、品中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片段
◆品讀詩句,了解詩意。(教學重點)
師:請大家認真讀一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說說這首詩中哪些字用得好。(學生讀古詩)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表現(xiàn)了詩人獨自一人離開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表達出了詩人在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感情。
生3:“倍”字用得好,中國人有節(jié)日團聚的習俗,在重陽節(jié),詩人的這種思念之情比平時更加強烈。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那么,詩中哪一句最能表達詩人的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呢?
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是的,這句詩流傳千古,成了思鄉(xiāng)的佳句,現(xiàn)在有許多的海外游子也借這句詩來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句的意思呢?
生:這句話是說每到佳節(jié)就更加思念親人。
幼兒園學習網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