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5
這是貝的故事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2、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3、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導入,復習本課生字詞。
(1)出示本課詞語自由讀一讀。
甲骨文 貝類 珍貴 漂亮 裝飾品 佩戴
錢幣 購買 偏旁 錢財 攜帶 富貴 貨物
樣子 可以 有關
(2)指名讀詞語師生糾正讀錯的字音。
(3)全班齊讀詞語三遍。
(4)單獨出示文中16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
(5)一起朗讀生字。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2、指名說明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1)第一自然段貝殼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2)第二自然段貝殼有什么特點在古代人們把它用作什么?除了珍貴漂亮貝殼還有什么特點?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是貝殼在古代的作用作為飾品。
由于貝殼不容易損壞,所以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根據這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3)用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書上例舉了一些例子。
賺、賠、購、貧、貨
3、除了書上列舉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她貝字旁的字嗎?
(請同學們讓字典幫忙)
三、細讀課文,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再讀課文,用橫線勾出貝字的由來。
2、精讀細讀,用波浪線勾畫出貝的作用及特點。
3、講一講貝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根據“貝”的故事,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字的由來。
2、猜一猜:我還知道哪些字與什么有關。
如:
(1)銅鏡與什么有關?
(2)珠寶與什么有關?
五、作業。
1、將“貝”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觀察生活中的字,看看你知道哪些字的由來。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由貝類引入,介紹了“貝”字的由來、演變及發展,共有2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講貝殼因為漂亮、珍貴又便于攜帶、不易損壞,人們把貝殼當作錢幣使用,因此貝字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由一個簡單的“貝”字,引出用“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漢字,并由“貝”的字義,指出用“貝”作偏旁的一系列漢字的大致意思。
課文用4幅圖簡潔明了地展示了“貝”字演變的過程。圖畫與課文內容相照應,可幫助學生直觀感受“貝”字的形態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甲”“骨”等15個字。
2.能夠認讀“甲骨文”“飾品”等詞語。
3.會寫“貝”“殼”兩個字。
4. 朗讀 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能講述“貝”字的故事,了解“貝”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歸納一批學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教學重點
1.學習本課的生字。
2.了解用“貝”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教學難點
由“貝”字推衍開去,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漢字的起源不了解,但這一課形象生動地講解了與“貝”相關的漢字,學生易于接受。這是一篇識字課,學生之前對于識字方法,都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因此,在課前教師安排學生搜集漢字知識,在課外拓展孩子知識。這樣,學生對于漢字的起源及相關知識會有一個系統化的了解。
教學理念與方法
【理念】部編版教材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語文學習的工具性。本單元是“識字”單元,識字、寫字是重點教學內容。通過前三冊的學習,學生對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了一些常見的偏旁,知道了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基本規律。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改變枯燥單一的識字方法,多元化識字,激發識字興趣,將自主識字內化為學生的自主行為。
【方法】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直觀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對貝殼的實物狀貌及特點有所感知,更好的理解其字形的來源及其與“貨幣”有密切關聯的意義;學習生字,采用創設語境法、字理識字法;理解詞語創設語言環境,降低理解詞語的難度;歸納講解與補充,讓學生不斷提升對中國漢字文化的感知能力,從而激發他們探究與了解漢字知識的興趣。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貝殼”導入-----激趣識字
(一)“貝殼”實物導入,教師簡介貝殼(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動物,用貝殼保護自己的身體)。你眼中的貝殼是怎樣的?看到了美麗的貝殼,那么“貝殼”這兩個字你認識嗎?
PPT出示詞語“貝殼”齊讀,
(二)指導書寫“貝殼”這個詞語。
過渡:這兩個字,不光要認識,還要會寫。
1.字理明義:我們先來看“貝”這個字,甲骨文中的“貝”畫的就是貝類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PPT)
2.指導書寫“貝”字:這個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引導學生識記,觀察田字格中的“貝”字。
4.教師范寫指導:寫這個字的時候,豎與橫折的折斷要一樣長,兩邊要對稱,撇從豎中線起筆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筆是長點。(此句如果學生說出來了,可以省略。)
5.指導“殼”字
(1)學生觀察寫的時候應注意什么?
(2)教師范寫:“殼”的上邊是“士”不是“土”;豎寫在豎中線上。
6.學生將“貝殼”這個詞語寫在作業紙上。
7.評價:生評價,師補充。評價標準(漢字寫在田字格的正中間,字體勻稱美觀,關鍵筆畫規范。)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重在一個“趣”字。教學中,教師首先創設語境,采用貝殼的圖片吸引學生的眼球,識記“貝殼”,書寫“貝殼”一氣呵成。指導書寫“貝殼”時,我有意識引導孩子連詞一塊寫,這也是二年級學生書寫方面的一項訓練。寫完之后讓學生進行評價,明確生字要寫得規范、美觀。】
(三)識記“類”
過渡:“貝殼”這個詞語會寫了,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些貝殼的圖片。
1、PPT出示貝殼圖片,教師引導:像蝸牛、河蚌這些動物,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具有堅硬的貝殼,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為一類叫“貝類”。(PPT出示漢字“類”)
2.指名擴詞。
【設計意圖:在圖片的引導下,在教師語境的創設啟發下,學生不僅認識了“類”這個漢字,還明白了它的意思?!?/p>
過渡:小小的漢字不僅僅是一個個簡單的文字符號,每一個漢字背后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走進《“貝”的故事》,了解更多的漢字故事。
(四)補全課題:“貝”的故事。
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了解由來
(一)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
要求:老師剛剛講的知識,就在課文第一自然段里?,F在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注意帶拼音的字,就是我們剛才學過的生字,讀的時候要多加留意。
(二)展示讀:指名一、兩名同學讀文正音。
(三)交流: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指名交流
2.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確這段話主要是介紹漢字“貝”字的由來。
3.了解“甲骨文”,識記“甲、骨”兩個字。
(1)PPT出示甲骨文介紹甲骨文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2)創設語境認識,識記 “甲、骨”兩個字,組詞識記。
教師歸納小結:像這樣根據事物的形狀造出來的漢字就叫象形字,“貝殼”的“貝”字就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
(3)你都知道哪些象形字,學生說 ,
(4)PPT出示其他象形字,再次感受象形字的特點。
教師歸納小結:這些漢字都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 “貝”字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們接著來學習。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用“甲骨文”抓住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層層鋪設,環環緊扣,在了解“甲骨文”知識的同時,不僅隨文識記了“甲、骨”兩個漢字,又進了解了象形字的特點。這樣的環節設計緊湊合理,鋪設有序,打破了傳統識字的方法,緊扣識字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樂趣。】
三、感知特點----明了字義
(一)PPT出示第二自然段內容,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帶拼音的生字。
(二)出示詞語:珍貴 飾品 隨身攜帶 不易損壞 錢幣 漂亮
1.帶拼音讀詞語。
2. 去拼音再讀詞語。
3. 選詞說話。
4. 去拼音讀單獨的生字。
5. 交流識字方法。
6.把詞語放到句子中,你還會讀嗎?
7.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正音。
(三)明了字義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從每一句話中,你都讀懂了什么?
2.學生交流:
教師引導理解“珍貴”:什么樣的東西才是珍貴的?(價值高,意義大,少見的,一般人都沒有的受重視的東西。)
教師歸納小結:正因為貝殼漂亮而且不常見,顯得非常寶貴,所以很多人都想擁有貝殼,那么貝殼自然就成了“珍貴”的物品,并且人們還把貝殼做成各種“飾品”戴在身上作為裝飾。(師相機貼詞語卡“珍貴”,再次鞏固識記這個詞。)
過渡:你還讀懂了什么?
3.PPT出示第二句,學生交流,相機理解:隨身攜帶 不易損壞 錢幣。
教師引導:隨身攜帶說明了什么?貝殼比較小,帶在身上方便,又很堅硬,自然而然的,古人就把貝殼當作了最初的錢幣。(出示詞語卡片“錢幣”貼在黑板上)
4.用“因為……所以”說說讀了這兩句的收獲。
5.齊讀1、2句。
過渡:既然最初的貝殼被當作了錢幣,那么漢字“貝”,演變成了偏旁時,含有貝字旁的漢字在意思上又與什么有關呢?
6.ppt出示課文最后一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1)指名說理解。
(2)引導學生明確漢字的意思與部首所表示的意思有關,因而凡是含有“貝”字部首的漢字意思上都與“錢財”有關。
(3)PPT出示文中含有貝字旁的生字:賺、賠、購、貧
(4)指名讀生字,并擴詞。
(5)交流識記這些生字的方法。
(6)引導學生明確這些字大多是形聲字。形聲字的特點是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所以我們也可用“形聲字歸類的識字方法”來識記這些字。
(7)“貝”字遷移:你還知道哪些含有貝字旁的字。引導生進一步明確字義與偏旁之間的關系。“貝”字旁的字,都與錢財有關。
(8)齊讀最后一句話。
(9)講述“貝”字的故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由詞語導入,抓住貝殼的特點,由淺入深,抽絲剝繭,引導學生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逐步感知漢字部首與字義的關系。接著遷移運用,用圓圈圖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展更多含有貝字旁的字,激發學生不斷地發現漢字的奧秘,感受識字的樂趣。最后用自己的話講一講“貝”的故事,加深學生的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p>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課件出示:看圖,猜猜加點字的偏旁與什么有關。
2.作業:你還知道哪些部首的字與什么事物有關,用圓圈圖畫出來。
四、激情小結:
漢字是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中,我們的漢字文化是最有意思的,我們的祖先在創造這些漢字時,富于智慧和想象力,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怎能不自豪呢?在我們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探索漢字奧秘的腳步不能停歇。我們可以找一些漢字小故事來和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會認“甲、骨、類”等16個生字,會寫“貝、殼、甲”等10個生字,會寫“貝殼、甲骨文、樣子、可以、錢幣、錢財、有關”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3、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4、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5、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教學重點:
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掌握貝在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中書寫不同的特點。
教學難點:
有貝字推衍開去,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甲、骨、類”等16個生字,會寫“貼、街、掃”等9個生字,會寫“貝殼、甲骨文、樣子、可以、錢幣、錢財、有關”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一、激趣引入。
1、觀察,說說你的發現。
?。?)流、淚、河、江(2)說、話、記、讀
(3)樹、楊、李、林(4)購、貨、贈、賺
2、說說你的發現。
生1:第一組的字都是“氵”,三點水的字都與水有關。
生2:第二組的字都是“讠”,言字旁的字都與說話有關。
生3:第三組的字都是“木”,木字旁的字都與樹木有關。
生4:第四組的字都是“貝”,貝字旁的字都與錢有關。
3、師:孩子們真聰明,觀察得非常仔細。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貝有關的課文。
4、揭示課題:3、貝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預習情況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認識文中的生字。
(2)有困難的生字多讀幾遍,有困難的句子多讀幾遍。
(3)有不認識的生字圈出來。
(4)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匯報自學情況。
(1)同桌互讀生字,看看有不會的嗎?如果有不會的,同桌互相教讀。
(2)出示有困難的生字,強調:
A珍、飾、賺都是翹舌音。
B隨、損、財都是平舌音。
C品、貧都是前鼻音。
D漂是多音字
piāo()
漂
piào()
(3)去掉拼音讀一讀這些生字。
(4)把生字送入詞語寶寶中再讀。
甲骨文貝類漂亮珍貴飾品隨身攜帶有關
容易損壞錢幣錢財貝殼樣子可以
(5)說說有不理解的詞語嗎?教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再讀課文,注意:要把生字讀準確,不能添字,不能漏字。
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主要講了“貝”的由來,以及由貝組成的字都與錢財有關。
三、指導寫字。
1、學生自由觀察,提醒大家寫字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2、指導書寫貝、財用貝做偏旁的字。
3、提示學生:貝出現的位置不同,最后一點的長短有所不同。
4、指導錢字的寫法,以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5、學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6、學生書寫生字。
四、作業。
1、擴詞。
珍()()幣()()
財()()賠()()
貧()()購()()
2、近義詞
漂亮----()珍貴----()
損壞----()容易----()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2、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3、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導入,復習本課生字詞。
(1)出示本課詞語自由讀一讀。
甲骨文貝類珍貴漂亮裝飾品佩戴
錢幣購買偏旁錢財攜帶富貴
貨物樣子可以有關
(2)指名讀詞語師生糾正讀錯的字音。
(3)全班齊讀詞語三遍。
(4)單獨出示文中16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
?。?)一起朗讀生字。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2、指名說明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1)第一自然段貝殼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2)第二自然段貝殼有什么特點在古代人們把它用作什么?除了珍貴漂亮貝殼還有什么特點?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是貝殼在古代的作用作為飾品。由于貝殼不容易損壞,所以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根據這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3)用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書上例舉了一些例子。
賺、賠、購、貧、貨
3、除了書上列舉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她貝字旁的字嗎?(請同學們讓字典幫忙)
三、細讀課文,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1、再讀課文,用橫線勾出貝字的由來。
2、精讀細讀,用波浪線勾畫出貝的作用及特點。
3、講一講貝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根據“貝”的故事,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字的由來。
2、猜一猜:我還知道哪些字與什么有關。
如:(1)銅鏡與什么有關?
(2)珠寶與什么有關?
五、作業。
1、將“貝”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觀察生活中的字,看看你知道哪些字的由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