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6
這是荷葉圓圓聽課記錄及評課,是優秀的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在實驗小學空港分校聽一位年輕女教師的一年級語文課,并做評課.
走進校園,這里寧靜清幽的校園環境讓我的心一下靜下來,這是一處由日本設計師設計的現代校園,別致的建筑高低錯落,清雅的環境,加之形成這所年輕學校陽光快樂,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走進教室,年輕漂亮的女教師和安靜可愛的孩子們出色的表現更詮釋了空港學校的校園精神,正像劉軍主任所說的那樣,我們的課應該上成有營養的有情趣的課,的確這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活動讓我們看到了空港這所年輕的學校的立校風格和師生面貌:清新,流暢,親切、和諧、輕松、愉悅.
一、詞語積累,輕松有序
在認讀字詞環節,老師重點對亮晶晶和笑嘻嘻做了指導理解,通過觀察兩個詞與其他詞的區別,以及這兩個詞之間的相同點學生自己總結出疊詞的特點, 接著老師做詞語拓展請同學們說說還知道哪些跟這兩個詞一樣的詞語,并通過課件出示胖( )綠( ),給學生降低難度,這種練習形式的出現可以看出老師課堂練習設計中注意梯度設計,降低難度;對詞意的理解老師以詞語搭配練習和多媒體展示畫面(亮晶晶的星星,亮晶晶的寶石)的形式讓學生形象感知詞意,可見,老師雖年輕,但能把握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認識規律,并善于合理運用,使詞語積累過程輕松有序.
二、表演讀形式,體現學生主體意識
《荷葉圓圓》一文中心內容是通過小蜻蜓、青蛙、小魚、小水滴的語言和活動來展示荷葉的美表達對荷葉的喜愛之情.在指導朗讀環節老師帶領孩子們表演讀,讓孩子們置身荷塘,化身小蜻蜓、青蛙、小魚、小水滴說它們說的話做它們做的活動,邊讀邊表演,這種課堂設計極大的激發起孩子們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參與到文本中來,不是觀者而是主角,從主角的角度去說、去讀,去做,興趣盎然,小老師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的意識在這個環節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三、變換教法、調整學法,保持學生的持久興趣
大家都知道,低年級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長久關注在某個點上,同樣的內容一重復就會引來學生的倦怠.小老師顯然深諳此規律,所以在指導學生學習文中結構語句大致相同的四個自然段時,注意了教法和學法上的及時調整變換,使整節課的教學層次感強,興趣點銜接連貫,例如,在學習小水滴躺在荷葉上一句中理解搖籃的意思,老師用了開火車讀,做動作表演等方法讓學生體會詞意,但在接下來認識歌臺、陽傘、停機坪等詞語時老師不再簡單重復上面的做法,而是把詞語做成圖片讓學生到黑板上來貼到正確位置,這種做法本身就是把詞語放回到具體語境中,學生能貼到正確位位置,恰恰是學生能根據語境理解詞義的表現,貼的過程正是學生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的過程.這個環節設計既避免了學詞方法的單一,也符合了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成為一個新的興趣連接點,使學生的興趣得以持續.
四、拓展性作業,富有個性
在課尾聲,老師出示了幾幅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用心記錄下來畫面內容,想一想還有誰喜歡和葉,它們在荷葉上干什么?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我們知道,減負令后,一二年級明令禁止書面作業,但是什么樣的作業既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又能起到鞏固復習的作用呢?這位小老師的這一課后拓展環節給了我們啟發,其實作業可以這樣留的,孩子們回家講給爸媽聽,怎么講?用到剛剛學習的句子形式;講什么?用到剛剛積累的語言詞匯,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用到剛剛學到的段落和句子的排列銜接,這難道不是對整節課學習最好的復習嗎?這樣富有個性的作業學生既輕松愉快,又起到了對課堂之誰鞏固的作用.,老師們何樂而不為?
當然從學生行為習慣培養,語言訓練、鼓勵性評價、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的合理整合等多方面這位小老師的做法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今天,聽了陳老師執教的《荷葉圓圓》一文,感觸頗多,受益匪淺,《荷葉圓圓》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文章充滿童趣。陳老師在課前認真研讀文本,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情設計了豐富生動的精彩教學環節,讓學生學得投入,學得輕松,就此次教學活動,我與各位老師分享下自己粗略的感觸。
首先,陳老師非常注重情境教學,引導學生入境感悟,感受荷葉的美,以及小動物們快樂的心情,陳老師創設的這種生動活潑而又輕松的情境氛圍貫穿整個教學活動,陳老師在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時,運用課件給孩子們展示了美麗的荷塘,學生一下被吸引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隨著情境動畫認真傾聽課文范讀。當品讀到“荷葉是什么樣子時”,陳老師又借助荷葉圖,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從而對文本中“圓圓的”、“綠綠的”等詞語的運用感觸更具體,更形象,學生讀到這些詞時,就有畫面感,讀的也有滋有味。陳老師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時,運用充滿童趣,生動的語言創設了一個個小情境,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想象自己就是那躺在搖籃上的小水珠,展翅的小蜻蜓,放聲歌唱的小青蛙,還請學生模仿小青蛙唱歌,學生們在這樣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了文中滲透的快樂情緒,從而使達到有感情朗讀文本顯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其次,陳老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陳老師針對孩子愛玩的天性,在教學活動中創設了不少游戲環節,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整個課堂顯得輕松、愉快,在學習開始,陳老師創設了游玩的情境,讓學生的關注度集中,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接著在學習生字時,陳老師除了注重讓學生讀準生字詞,還結合了“我說你猜”的猜字謎游戲、識字游戲等方式,讓學生在復習生字的同時,又讓學生對生字的構字結構記憶更深刻、形象,再如陳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蹲、搖”等動詞時,不是生硬地方式介紹生字,而是采用了課間操的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氛圍中認識了生字,體現了在生活哦中學語文的教學理念。
除此之外,陳老師也關注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如針對指導背誦的環節,陳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師生合作引讀,男女生合作引讀,邊做動作邊演示角色表演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又對文本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讓背誦不再枯燥。
聽了胡老師的這堂課,感覺很輕松,很快樂,課文中富有童話個性色彩的語言和胡老師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悅耳動聽的聲音以及特有的親和力,仿佛夏天一股清涼的泉水,沁人心脾,使課堂成為充滿愛意的課堂、富有詩意的課堂,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的來說,給我的感覺有以下幾點:
一、優美的荷葉圖,渲染了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習興趣
新課伊始,胡老師讓學生欣賞一池碧綠的荷葉圖,然后說:多美的荷葉啊!可以用什么樣的詞語來形容呢?看著那一池碧綠的荷葉,我們聽課者和學生都仿佛置身于那一片荷塘中,學生很自然的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增加了學生對荷葉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最后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荷葉圓圓的、綠綠的樣子。
二、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胡老師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途徑的讀,有個別的讀、齊讀、帶動作表演讀等,達到了以讀悟情、以讀帶講的效果。同時通過學生動人的朗讀,教師感人的導語,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學生始終沉浸在輕松活潑的散文詩里,感受著充滿童趣的夏天,觸摸著生機勃勃的荷葉,體味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的快樂心情。
三、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課堂上,胡老師特別重視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根據一年級孩子的特點,讓學生從最低段開始,學說一句完整的話。如:__________說:“荷葉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 在荷葉____________。采用了補充句子的方式來培養孩子們說話的能力。其實整堂課下來,胡老師都無時無刻不在注意說話能力的培養,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寶貴經驗。
個人認為不足的地方:
1.在培養孩子說話能力的時候,能更激情一些,放得更開一些,那孩子的思維也一定會更活躍,他們的想象力也一定會更有廣度、更有深度。
2.出示的四幅圖片請學生做小詩人,就應該請學生把每一幅圖片都練習說一說,否則出示圖片就失去了意義,更何況接下來的那首小詩就是描寫的這四幅圖片。如果學生在前面觀察了圖片,練習了說話,就會很容易理解這首小詩,此時出示這首小詩也不至于顯得太突然。
3.“停機坪”沒有做深入的解釋,只是出示了一張圖片,不知道學生是否明白,另外在指導學生感受蜻蜓像一架飛機時,老師帶領學生的動作是上下扇動雙臂,像鳥一樣,而我們看到的飛機翅膀是不動的,蜻蜓翅膀的扇動幅度是很小的,幾乎看不出來,所以像飛機。這個地方如果適當指導一下會更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