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6
這是一年級語文下冊池上教案,是優(yōu)秀的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容,現(xiàn)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小朋友的質樸、純潔的童心之美。
二、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三、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真的純潔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發(fā)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讓同學把課堂中或課外學到的而且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大家一起分享。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詩歌的作者是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他是俺國唐代有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學。
要求: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圖文對照,揣測詩意。
說一說——用自身的話說詩句大意、詩句之美。
寫一寫——寫出詩意美的感受。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⑴解字詞
撐: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進。
艇:比較輕便的船。詩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隱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葉子扁平,橢圓形或倒卵形,外表綠色,反面紫紅色,葉子的下面生須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詩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去隱藏自身不被人發(fā)現(xiàn),那小船輕輕劃過,蕩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通過讀來感悟詩的意境。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讀詩
⑴同學練讀。
⑵評價指點:朗讀要歡快,抒情,要讀出小娃的調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讀
2、說詩
⑴提出問題。
讀了這首詩,你的感受和體驗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學習效果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⑵同學練說。
⑶教師引導指點。
①“偷采白蓮回”“疑惑藏蹤跡”等。
②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調皮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jié),表示了純潔美好的童趣。
3、寫感受
⑴提出問題。
寫下自身對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身的體會。一兩句也行/
⑵交流評價。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俺以同學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同學在讀中發(fā)生獨特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身的理解,在交流中論述自身的見解。讀、說、想、寫貫穿整個環(huán)節(jié)。
(四)、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設計理念:古詩要能熟讀成誦。
(五)、安排作業(yè)
1、背誦《池上》,并默寫。
2、用自身的話把詩的大意寫出來。
3、發(fā)揮想象力,為《池上》配上一副畫。
板書設計: 偷采白蓮回
池上 童真、童趣
疑惑浮萍開
白居易《池上》的前世今生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疑惑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疑點:
1池上:俺看過《池上》的flash,覺得里面有一個顯著的問題,flash的畫面是一片江南煙水的湖面,但是詩的題目明明是“池上”,什么是池,自然是小小的一片水域。這樣一個細節(jié)大家都沒有注意。
2小娃:“娃”在《辭海》里有三種解釋:未成年的小女孩;美女,如李娃、泛指兒童,如娃娃。在唐詩中很少有單獨指稱的“娃”代表不做性別區(qū)分的兒童。俺傾向于把“小娃”理解為小女孩。
3白蓮:這個毫無疑問,白蓮與紅蓮相對,是指的蓮花而不是蓮蓬。
4藏蹤跡:為什么要藏蹤跡,這個問題俺想了很久。蓮花在古代是遍生于水澤之中,并沒有人管理,所以說像理解偷西瓜一樣理解偷蓮花是說不通的。但是在詩歌之中采蓮者卻往往是藏蹤跡的,那是因為從南朝時候開始,采蓮就成為一種風俗,因為“蓮”音同于“憐”,“藕”音同于“偶”,“絲”音同于“思”,所以采蓮與男女歡愛聯(lián)系在一起,而女小朋友既渴求愛情,又難免羞澀,所以才會藏蹤跡。那么“疑惑藏蹤跡”或許只有在“小娃”指稱“小女孩”時,才說得通。小女孩情竇未開,卻學少女的樣子偷采白蓮,只有貪玩之心,并無羞澀之狀,一片嬌癡的小兒女樣貌躍然眼前。還有一種可能,那就要談到“池”了,池在洛陽東南,白居易私宅之中,而白蓮乃是從蘇州刺史任上帶回的進貢之物,所以名貴異常,要么就是因此而需要偷采。但若是此種解釋,便利大失風雅了。
學術八卦之白居易“池上”及“白蓮”考:
學術手段之一其實就是八卦,而八卦的目的則是為了證明以上所說并非虛構。
白居易有《池上篇》,序中說:“都城風土水木之勝,在東南偏。東南之勝,在履道里,里之勝在西北隅。西闬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畝,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樂天罷杭州刺史時,得天竺石一,華亭鶴二以歸,始作西平橋,開環(huán)池路;罷蘇州刺史時,得太湖石、白蓮、折腰菱、青板航以歸,又作中高橋,通三島徑……每至池風春,池月秋,水香蓮開之旦,露清鶴唳之夕,拂楊石,舉陳酒,援崔琴,彈姜秋思,頹然自適,不知其他…… 那么蘇州刺史任上的白蓮從何而來呢?
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就有《東林寺白蓮》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白日發(fā)光彩,清炎散芳馨。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俺憐塵垢眼,見此瓊瑤英。乃知紅蓮花,虛得清靜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欲收一顆子,寄向長安城。彈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東林寺白蓮是不是白居易洛陽家池中的白蓮呢?這無從查考。但可以確定的是,白居易家池中的白蓮乃是從吳地遷移的。它與白居易題詠的白蓮、白菊花、白牡丹一樣,都取清靜絕塵之意。
《六年重題白蓮》和《感白蓮花》都仔細講了白蓮花的來歷。
《六年重題白蓮》
素房含露玉冠鮮,紺葉搖風鈿扇圓。本是吳州貢進藕,今為伊水寄生蓮。移根到此三千里,結子今經(jīng)六七年。不獨池中花故舊,兼乘舊日采花船。
《感白蓮花》
白白芙蓉花,本生吳江濆。不與紅者雜,色類自區(qū)分。誰移爾至此,姑蘇百使君。初來苦憔悴,久乃芳氤氳。月月葉換葉,年年根生根。陳根與故葉,銷化成泥塵。化者日已遠,來者日復新。一為池中物,永別江南春。忽想西涼州,中有天寶民。埋歿漢父祖,孳生胡子孫。已忘鄉(xiāng)土戀,豈念君親恩。生人尚復爾,草木何足云。
詠家池白蓮之詩,在白居易集中有約十首。根據(jù)以上的描述,俺們可以想象白蓮池的景象了。一個三至四畝的池塘,在白居易洛陽家宅之中,其中半種紅蓮,半種白蓮。而蓮池為白居易退養(yǎng)之后談僧論道修身養(yǎng)性之所,而俺們這篇名為《池上》的詩乃是《池上二絕》之二。那么《池上二絕》之一是什么呢?是“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組詩一般由多首相關聯(lián)的詩組成。各首詩之間在主題或意趣上相似相成。以此看來,《池上》的第一首寫的是山僧對弈,松陰清冷,時聞下子之聲,是靜中有動。第二首寫的是白蓮花開,小娃偷采,蓮隨船動的動中之靜。本已是小娃小艇,如此細小之物,卻能使“浮萍一道開”可見原本池水之靜止,園林之岑寂,寫法正與“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相似。兩首詩一動一靜,一正一反,寫的是退隱塵囂之外的林園清趣。
弈棋的已知是山僧。采蓮的又是誰呢?這個問題無法論證,只能猜測。但就算是猜測也得有風可捕,有影可捉。幸好白居易還有這樣一首詩《看采蓮》“小桃閑上小蓮船,半采紅蓮半白蓮。不似江南惡風浪,芙蓉池在臥床前”。小桃是女僮的名字,這個臥床前的芙蓉池,也即是《池上》之池。小小三四畝之池,未必艇船交錯,想此小蓮船也就是小艇罷了。俺們雖不能說“小娃”實指“小桃”,但也無妨通過這首詩里透露的信息,遙想一下《池上》的意境呢。
看到這里,大家也許會說:“原來學術八卦就是深文羅織之術”,世上池塘無數(shù)、蓮花無數(shù)、小娃也無數(shù),憑什么這首詩的池上在洛陽,那首詩的池上就不能在吳江?俺只能說,在對《白居易全集》作了相當于篩沙子的笨功夫之后,俺發(fā)現(xiàn),無論從詩歌寫作的時間、上下文、以及內容來看,那個《池上》就是洛陽家宅的池上,而且白居易所有名為《池上xx》的詩,寫的都是同一個地方,那個山僧呢,也就住在池邊的一間屋子里。所以,很負疚,《池上》寫的.的確不是洪湖,也不是微山湖,那些從鐵道游擊隊、洪湖赤衛(wèi)隊來的蓮花叢中偷偷泛舟,或者如偷西瓜一般偷蓮花的經(jīng)驗的確不適合這里。而那個小娃,也就不可能是鄉(xiāng)村湖上的野小朋友,小小年紀就會劃船鳧水。那采白蓮的意蘊,一定是與某種愛美的心愿與年少的嬌癡有關。白居易的《吾雛》詩寫孩子阿羅“學母畫眉樣,效吾吟詠聲”,小小七齡已知自好,卻不懂嬌羞,與“采白蓮”而不知“藏蹤跡”也是一樣的。
那么,假如學術八卦不是深文羅織之術,是不是膠柱鼓瑟之術呢?現(xiàn)代文論早就呼喚作者隱退、作者死了。似乎作者說什么沒關系,關鍵的是讀者讀出了什么。假如用更形象的話表述,就是說,白居易那個洛陽東南的池塘里發(fā)生的事情和俺們有什么關系,讀者需要一首詩,能夠喚起俺們普遍的經(jīng)驗和內心的感動。所以,讀者為什么不能把小池想象為微山湖或者洪湖?為什么不能把小娃理解為小兵張嘎那樣頑皮的野小朋友。
當然可以。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俺們要讀詩,而不是讀交通守則,那是因為有些東西,俺們的眼睛看不見,要讓詩人替俺們看,有些東西,俺們的心靈感受不到,要讓詩人的心靈替俺們感受。微山湖和洪湖的荷花俺們知道了,可是俺們不知道還有屈原的荷花、白居易的荷花、漢樂府里的荷花,那都是不一樣的。假如貿然宣告作者死了,只以自身的經(jīng)驗來理解文本,讀再多的詩也不能擴充俺們的視野,不能靈敏俺們的感覺,不能提升俺們的靈魂。讓作者退到幕后,駕駛自身的想象在詩歌的情境里漫游,那是第二步的事情。假如你的經(jīng)驗中原本只有微山湖的接天蓮葉和鄉(xiāng)野頑童,在讀懂了《池上》之后,接天蓮葉也可以擷取一角,植于洛城小池之中,鄉(xiāng)野頑童之間也無妨偶爾有嬌癡小女學人采蓮,惹人憐愛。
忠實地還原作者的經(jīng)驗,體驗作者的感受,才干夠捕獲到詩歌誕生的那個瞬間。詩人生命中的靈光一閃借此得以傳達。詩人是以直觀體驗駕馭詩藝的,因此,俺們也只有在體驗的基礎上才干夠談論有關詩藝的話題。白居易寫得最多的詩,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新樂府(如《賣炭翁》),而是通俗淺切的“白體”或“樂天體”,在當時,從長安到江西三千里間,販夫走卒和僧徒婦女無不傳唱。但是《池上》哪怕放在“白體”中也有其特殊性,它不但通俗淺切,而且饒有一種活潑的意趣。這一意趣是如何通過詩藝傳達出來的呢?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描述課文內容的掛圖(或課件)。
學生:收集詩人白居易的有關資料和關于兒童生活的古詩,彩筆。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彈珠子、拍球、滾鐵環(huán)、丟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螞蚱、養(yǎng)蠶、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撈螃蟹、挖蚯蚓……)
2.你們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們玩什么嗎?請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古詩,看有沒有寫關于那時候小孩生活的。
(背誦《小兒垂釣》、《村居》,品味詩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學習一首寫古時候小孩情趣的詩,它叫——
板書課文題目:《池上》
二、初讀全詩,了解大意
1.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你了解白居易嗎?給同學們說一說。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詩人,與李白、杜甫齊名,一生寫了2 800多首詩。
(2)白居易與顧況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歲時,已經(jīng)寫出了不少可以傳世的好詩,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詩《賦得古原草送別》。據(jù)說白居易初到長安,去拜見老詩人顧況。顧況聽說他名叫居易,便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恐不易。”當讀到白居易詩中寫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為贊賞,說有這樣的文筆,居長安不難。確見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寫成詩后,都要把詩讀給老人聽,所以他的詩人人都聽得懂,都會讀。
2.教師:《池上》這首詩也非常容易讀,愿意自己把它讀通嗎?
3.請學生自由讀古詩,在難讀的字下面作上記號。
4.教師:把你認為難讀的字告訴同桌,請他教你讀。
5.教師:你認為哪些字難讀,能提醒一下同桌嗎?(“撐”、“艇”、“萍”都是后鼻韻。)
6.抽讀生字卡片,讀得好的同學教全班讀。
7.指名讀全詩、互相評價。
8.齊讀全詩。
過渡:讀古詩,不僅要把字音讀準,還要讀出詩的停頓。
三、再讀古詩,讀出停頓
1.教師范讀,請小朋友用“/”標出詩的停頓。
2.與老師標出的停頓對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標正確。
3.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4.請能正確讀出停頓的同學讀給大家聽。
5.全班齊讀。
四、細讀古詩,體會詩意,品味情趣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是誰?在干什么?允許學生多元解說,只要說得有理就行,說得不對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導學生在自讀古詩中得到答案。
2.自讀古詩,試著理解詩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討論解決。教師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借助圖畫、實物幫助理解;也鼓勵學生互相幫助。
第一、二句“撐”可先擴詞再對照掛圖理解:撐——撐傘、撐開、撐船、撐桿跳遠……對照掛圖不難理解是“撐船,劃船”的意思。“艇”可查字典理解:輕小的船;聯(lián)系“撐”的意思也可理解。
3.討論:從“偷采白蓮”你想到了什么?
(1)碧綠的荷葉,映著雪白的荷花,實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愛之情才去偷采白蓮。
(2)小孩擔心別人不讓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頑皮……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句,讀出小孩對白蓮的喜愛之情,讀出小孩的頑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換詞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蹤跡”可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就是“行動留下的痕跡”。“浮萍”可借助圖片和資料來理解。“一道開”用想象畫畫的辦法理解。
5.討論:從“不解藏蹤跡”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這么多白蓮,采一些沒關系,用不著躲躲藏藏。
(2)采白蓮是因為愛白蓮,用不著藏蹤跡。
(3)小孩采到白蓮,高興得忘了藏足跡,天真無邪,很可愛……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句,讀出小孩的天真無邪。
五、給詩配圖,加深理解
1.給詩配圖,師生評價。
2.根據(jù)配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六、背誦古詩,拓展交流
1.根據(jù)自己所畫的圖背誦古詩。
2.師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七、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描描寫寫(課后第3題)。
觀察、交流寫好生字的關鍵點,學生練習時教師巡視評議,相機激勵。
2.填空,再讀一讀(課后第2題)。
3.請學生把自己想寫的詞語或句子寫一寫(積累好詞好句)。
知識目標:會認會寫7個字,會認5個字。熟讀并背誦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概內容。
能力目標:根據(jù)古詩內容想象古詩的意境。
情感目標:感受詩中的童趣和古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愿望。
教學重點:會認會寫7個字,會認5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悟詩中的童趣和古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邊讀邊想,邊看邊想,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并背誦古詩。會認會寫7個字,會認5個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課件出示荷塘圖片)
看到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說什么?
1、師: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蓮花,誰不想欣賞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也來到池邊,還看見荷花池上發(fā)生的關于一個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就吟誦了一首詩(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來一位詩人,吟誦出這首詩《池上》)
2、師:想知道在這個小娃身上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這首古詩。(揭示課題)
二、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
(一)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自由讀《池上》,劃出生字娃娃,要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2、師:孩子們,老師把生字娃娃請到大屏上,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同桌先試試。(課件出示生字)
小老師教讀生字,重點指導“萍、艇、撐、蹤”等平翹舌音的讀法。
3、師:瞧!滿池的蓮花、蓮蓬多美啊,你還想欣賞嗎?就得先念準他們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蓮花、蓮蓬才能永遠屬于你,留在你的心里,有信心嗎?(課件出示滿是荷花、蓮蓬的池塘,輕點荷花、蓮蓬就出現(xiàn)本課生字詞,再點荷花、蓮蓬就消失)
采用抽生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靈活掌握本課生字。
(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師:生字娃娃很高興和你們交上朋友,可是生字娃娃說如果能寫出它們的名字,它會更高興。可以嗎?
生:可以。
2、師:書寫之前要靜下心來,擺好筆和本子,身子做端正,兩手輕輕放桌子上。
學生做好準備。
學生書寫愛寫的字。
(三)生字娃娃告訴老師,想和你們一塊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都躲到詩句里去了,看孩子們能不能準確的叫出它們的名字?(齊讀古詩)
三、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
2、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詩意,處理課后習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聽寫生字
2、背誦古詩
二、詩情畫意,誦讀詩句,體會意境
孩子們,摘蓮蓬是一件有趣的事,詩人筆下的小娃又別有一番情趣呢。趕快打開課本,小組合作學習。(課件出示合作學習的要求:1、讀讀這首詩。2、思考:讀懂了什么?3、還有什么不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在小組交流。)
(一)小組合作學習
(二)交流學習情況,體會意境
1、解決不理解的詞語。(偷采、不解、蹤跡)
2、讀懂了什么?
展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⑴孩子們,一邊看畫面,一邊輕輕讀詩句。讀懂了什么?
⑵提問質疑:小娃為什么要偷采白蓮?
⑶此時你是小娃,心情怎么樣?
(用既高興又害怕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師:老師也想當小娃,也想來讀。(范讀)你們知道老師是用什么心情來讀的嗎?(又高興又緊張)
⑷ 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小娃天真、可愛、頑皮)
師:學了這兩行詩,你有什么疑問嗎?
(小娃偷采白蓮是不道德的行為,為什么詩人卻覺得他是一個天真、可愛、頑皮的孩子呢?)
⑸ 師:你有過偷偷做一些頑皮的惡作劇的事情嗎?那你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蓮的情景。
生自由發(fā)言,舉出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師:找一對好伙伴來試著表演讀。
學生上臺表演讀,自由找伙伴表演讀,體會小娃此時的心情。
⑹ 孩子們,帶著自己的心情,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
3、展示“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⑴讀懂了什么?(小娃忘記了隱藏自己的身影,滿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沖開了一道波瘋波痕)
⑵看到浮萍開了,你會怎么想?(替小娃擔心、著急)學生讀出這種心情。
⑶小娃想到這些了嗎?為什么?(因為太高興了)能高興地讀讀這兩行詩嗎?(生讀)
⑷你覺得這是怎樣的小娃?(天真、可愛)
⑸帶著感情,同桌互讀,抽生朗讀,一邊想象畫面一邊讀詩句。
三、吟誦積累。
1、是啊,小娃多么天真可愛呀,劃著小船去偷摘白蓮時,浮萍暴露了他的蹤跡也不知道。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那充滿童趣的《池上》吧!(音樂,師范讀)
2、孩子們,愿意象詩人一樣吟誦這首詩嗎?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先試試。誰愿意來試試?推薦一個(展現(xiàn)詩句意境的畫面,優(yōu)美的古箏音樂)
3、男女比賽配詩。孩子們全體起立,一起來吟誦這首詩,能不看屏幕嗎?
四、課外拓展
詩中的小娃多可愛呀,能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嗎?(學生改編故事,交流)
五、總結,升華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讓人神往的。孩子們,珍惜你們的童年,讓它們多姿多彩吧。
六、布置作業(yè)
把你想寫的字、詞語或句子寫一寫。
板書設計
撐
池上
采 天真、可愛、頑皮
藏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