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0-1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大班社會活動我會做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在說說、畫畫中了解一些自己會做的事情,在自己制定計劃中體驗做事的快樂,萌發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社會活動課,快來看看我會做教案吧。
設計意圖:
根據《指南》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目標及其在各年齡階段的表現來說,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自立理能力,也能為集體做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幼兒還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尤其在家中凡事都由父母包辦,缺乏獨立性。為了提高幼兒的獨立意識與自理能力,豐富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老師嘗試讓幼兒在說說、畫畫中制定做事的計劃,從而幫助幼兒提升已有做事經驗,萌發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畫畫中了解一些自己會做的事情。
2.在自己制定計劃中體驗做事的快樂,萌發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ppt《紅紅的一日生活》
2.自己、家里、本班活動室、 的三列小火車樣板。
3.幼兒操作的紙和筆、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師自編的故事片段;《兵兵請客》
2.幼兒討論:兵兵為什么留不住朋友?
二、觀看ppt《紅紅的一日生活》
師提問:“紅紅會做些什么事?”
a.自己穿衣服
b.在家里掃地 c.幫助班級整理圖書。
三、幼兒制定計劃:
1.想一想:你為自己、家人、班級、做的事?
2.幼兒制定計劃 用簡單的繪畫表現為自己、家里、班級、做的事。
四、計劃歸類
1.我們一起把你們做的事來分一分,帖一貼(幼兒制作計劃書,按自己、家里、班級、進行歸類。)
2.教師總結歸類。
五、拓展“我會做……” 引導幼兒嘗試做更多的事。
活動反思:
大班的專題內容是培養幼兒的計劃能力。對于大班幼兒來說,獨立計劃做一些事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如何引導幼兒逐步地嘗試計劃呢?我們覺得要選擇一些幼兒熟悉,平時經常做的事,這樣促使幼兒去計劃時能大膽、積極主動地進行,而非因困難度過大而退縮、害怕。
班中的幼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我會做事,我想做事”的意識還很薄弱,因此這一方面著手,讓幼兒去嘗試計劃一下,我會做的事,以及我想做的事,幼兒的興趣很高。讓幼兒進行計劃與成人相比很大的差異,成人可以用文字表達,而幼兒只能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故在活動中人物做事的簡筆畫是主要的表現方式。
在設計的各活動中,為了引出幼兒計劃,在前兩個環節中運用“兵兵與紅紅”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進行討論,激發了幼兒要學習紅紅會做很多事。在每個環節之間,老師將三大幅示意圖放于教室的四周。幼兒歸類黏貼時積極地投入,并能仔細觀察,從而將自己的畫正確歸類。在最后交流與乃至此后幾天中,幼兒常圍繞著三大幅畫在交流。并時常來告訴我:“老師,我今天做了某某事!”
在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到了幼兒的隨機反應,并及時地鼓勵、提醒、引導。如:陳立森說幫爸爸切菜,我及時提醒幼兒要小心,避免危險:又如閆煜琦小朋友幫教室打扮,我馬上與孩子們談到了要來臨的‘六一’兒童節,豐富幼兒各方面的知識。
存在不足:
(1)在活動中,幼兒圍繞老師提出的三大主題“自己、班級、家里、”計劃了做的各種事。但由于老師規定了范圍,幼兒在計劃時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下次活動中,可以讓幼兒計劃做各種不同的事。(居住區、公共場所、公園等)
(2)幼兒們在畫畫活動中的表現;有四五個小朋友不動手,活動后我進行了了解,老師講的內容能聽懂,就是不會根據已有圖示畫基本圖形。采取措施:積極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大膽想象。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不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老師的范畫繪畫,重點是運用游戲,趣味性等教學方法;使幼兒主動、想象、大膽用筆作畫。從而提高幼兒的藝術修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