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娃娃家教案4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主題來源】:
家像一個寧靜的港灣,常常是每個人一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對于入園不久的小班孩子來說,家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幼兒感到安全,得到溫暖。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們的集合,孩子從一出生起就和家人親親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戲。幼兒離開自己的父母第一次過集體生活,在情緒上多少有點不適應,進行這個主題開展的目的是為了給幼兒一個家的感覺,在情感發展上幫助他們逐漸獨立起來。為了更好地讓幼兒體驗,整個主題活動將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將教材中的多個活動點,安排進各種區域內容中,而這些區域將以"家"的形式表現出來,滿足小班孩子的裝扮興趣,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將通過觀察和個別的指導,了解每個孩子的需要,親近每個孩子。
【設計思路】:
這次的主題活動娃娃家的內容要求就是: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員,親近父母和長輩,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個大的主題背景下,我們班創設了打扮爸爸媽媽,和同伴分享糖果等來感受家的溫馨。這次我預設了一個運動活動引導幼兒爬著給爸爸媽媽送糖果,讓幼兒也和爸爸媽媽分享,目的是為了幼兒練習手腳著地的屈膝爬行的動作。因為有給家長送糖果這一游戲情景,在孩子活動過程中,同時也培養孩子關愛父母的情感。
【環境創設】:
1、在活動室中按幼兒的需要設立娃娃家,讓幼兒的家中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體驗抱娃娃、做飯、洗衣服等的樂趣。
2、"親親熱熱一家人":將幼兒的個人照或全家福張貼在一個版面上,讓幼兒在游戲和休息的時候看看說說,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
3、在角區游戲中創設和主題相關的內容:
(1)動手區:幫爸爸裝飾外套、喂面條、打扮弟弟妹妹、幫媽媽做頭發。
(2)生活區:幫媽媽穿項鏈、裝扮爸爸的領帶;有趣的小夾子、給小動物造房子、剝剝嘗嘗、扣鈕扣、喂食。
(3)語言區:投放家庭中相關事物和成員的圖片或照片,讓孩子看看說說。
(4)建構區:我愛我家。
【活動方案】:
一、生活活動:
活動一《點名》
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發展語言,并熟悉班中幼兒的名字。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指導:
方法一: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他站立起來,招手大聲說:"我來了,大家好!"其他幼兒則一起說:"某某,你好!"方法二: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課隨機問問他:"你的好朋友是誰呀?""坐在你旁邊的朋友是誰呀?"方法三:當點名結束后,老師可以問問"今天誰沒有來?"等問題,引發幼兒關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動:教師每天可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介紹班級中的朋友。
活動二《寶寶學吃飯》
教幼兒拿飯碗、調羹的正確方法,能坐定進食,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指導:
1、用圖片,講述,演示的形式告訴幼兒正確的進餐方法,引起幼兒想要自己進餐的愿望。
2、幼兒一起談談:圖片上的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樣吃飯才正確?
3、請個別小朋友示范吃飯時是怎樣坐的。
4、請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兒說說誰進餐的姿勢最好。
二、運動活動:
活動一《糖寶寶》
活動目標:練習翻滾的動作,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椅子若干、糖寶寶的頭飾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學習開飛機的動作。
2、教師介紹游戲規則,引起幼兒的興趣。
3、幼兒扮演糖寶寶,教師扮演工人叔叔,糖寶寶四散在各處,當"叔叔"說:"機器一開,骨碌骨碌,糖寶寶出來了。"幼兒立即從四處爬處或滾出。……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做動作。
4、引導幼兒做各種不同的動作。
一、主題來源:
在班級的角色游戲里,我們布置了一個溫馨的娃娃家。娃娃家里有桌子,椅子、還有小娃娃,燒飯的鍋子、水槽、飯碗等等。孩子們看到了可高興啦,都要到娃娃家里去玩。但是這么多的人到了娃娃家,就搶著玩燒飯的游戲,而且每個人自己拿著炊具,都在燒自己的飯,不知道誰是媽媽誰是爸爸。走到娃娃家一看,燒飯的東西掉的滿地都是。人多,又吵,有時還會為了爭搶娃娃而不高興。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很喜歡到娃娃家去,摸摸,看看。
我想家對于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最美麗的地方,不管孩子的情緒有多么不穩定,不管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說到家,孩子們就會多一份溫馨與向往。對于入園不久的小班孩子來說,家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幼兒感到安全,得到溫暖。他們喜歡玩角色游戲,家中各個成員的角色是他們最喜歡扮演模仿的角色。為了給幼兒家的感覺,在情感發展上幫助他們逐漸獨立起來。為了更好地讓幼兒體驗角色,進入角色。我們決定開展主題活動《娃娃家》來豐富幼兒的角色意識,讓娃娃家的開展變得更加有序、更加有趣。同時讓孩子們學會當娃娃家的爸爸和媽媽還有其他成員。知道一個家庭里有許多成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寶寶等。在家里要相親相愛,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員,親近父母和長輩,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娃娃家》主題活動實施的介紹
主題選自
《娃娃家》主題是在3——4歲學習參考用書(P7—P20頁)、有四個次級主題:爸爸媽媽好、喂娃娃吃飯、搖籃曲、我的家。
爸爸媽媽好里的十個提示點:(P8、9)
l帶一張爸爸媽媽的合影
l做相框
n和媽媽一起整理物品
l花兒送給爸爸媽媽
2兒歌“飛呀飛”
l說說爸爸媽媽的名字
2裝扮爸爸媽媽
l畫畫“小寶寶在長大”
l歌曲“爸爸媽媽好”
l故事“雞蛋變娃娃”
娃娃吃飯有7個提示點:(P11、12)
l做小圍兜
n下面條
n自制餅干
2炒小菜
l逗螞蟻
l好吃的香餅
l炸薯條
搖籃曲里面有6個提示點(P12-14)
l布娃娃
n娃娃不見了
n花被子
n美麗的紐扣
l音樂欣賞“別吵,小寶寶睡了”
l游戲“小熊醒來”
我的家里面有7個提示點(P15-16)
l寶寶來開門
n幫媽媽繞毛線
l爸爸的胡須
l我家的房子
n上樓梯
n分筷子
2找一找家里還有什么東西是一樣長的
教材使用情況:
l是集體必選的活動內容。
n是投放區域的活動內容
2是備選的活動備選的活動容
四、整合內容:
生活:
1、學用便紙p52、我當小主人p313、學做小客人p32
運動:
1、親親寶貝p242、找家家p383、老貓找小貓p394、抱娃娃p405、送小動物回家p456、造新房p437、船兒搖到外婆家p26
一、活動目標:
1、樂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學習使用簡單禮貌用語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
二、活動準備:
游戲區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戲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電話四部、小衣服。
知識經驗:幼兒已有參與娃娃家游戲的經歷。
三、活動過程:
(一)分享經驗
1、交流游戲經驗:玩娃娃家時你最喜歡當誰?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相應的照片)
2、交流生活發現:爸爸媽媽在家還會做哪些事情?
(教師展示幼兒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問題,引出新的游戲內容-小客人做客。
1、問題:娃娃娃家里已住滿了小主人,還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辦?
2、討論:怎樣招待小客人?怎樣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務:小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入娃娃家游戲。
1、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鑰匙"進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兒相互自我介紹,明確游戲伙伴的身份。
(四)教師以媽媽的身份帶領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門。
重點指導:引導小主人主動、熱情的招待客人。
四、活動結束:
聽音樂結束游戲,評選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幼兒園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教學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實現語言健康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根據幼兒初期小班孩子心理發展特征: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愛模仿,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為此我設計了此次區角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景中積極主動地學習生活技能;
2、能按照自己的游戲經驗對物品進行歸類擺放,初步養成收拾物品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創設娃娃家的場景:臥室、客廳、廚房、餐廳、淋浴房,并在各個區域明顯的地方貼上標記;
2、自制衣服收納盒、小衣柜、洗衣機、冰箱、櫥柜等。
游戲過程:
1、由娃娃餓了開始導入,做飯并喂娃娃吃飯,幼兒扎上圍裙在廚房快樂地擺弄小勺子小鏟子做飯,飯好后幼兒學習用勺子喂寶寶吃飯,幼兒學習用奶瓶給娃娃喝水,飯后對餐具進行清洗并按標記進行歸放;
2、幫娃娃洗澡,幫娃娃脫衣服,洗身體時用寶寶沐浴液,洗頭發時用寶寶洗發液,洗完澡后及時幫娃娃穿衣、梳頭,然后哄娃娃睡覺。
3、幫娃娃洗衣服,給自己洗衣服整理收拾房間,能按照標記及自己的游戲經驗將娃娃家雜亂的物品歸類擺放。
活動反思:區角活動應以幼兒自主學習性為主,教師應尊重幼兒自主選擇游戲的要求,看準時機參與加以指導,使游戲更有教育價值。
《大班冬季健康教案大全30篇》:第1篇、大班健康冬天里的運動教案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冬天到了,天氣逐漸變得寒冷,有的家長怕孩子凍著了,給他們穿得過于厚重,孩子們不便于運動,也就不想運動了。設計此次活動讓孩子懂得取暖的好方法是運動。 活動
《大班數學游戲20篇教案》:第1篇、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有趣的撲克牌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有趣,通過大牌管小牌的游戲使幼兒區分數字的大小。 2、能根據牌面花色、顏色及數字等不同,將撲克牌進行分類、組隊,并能
《大班美術教案100篇》:第1篇、大班美術活動線描畫《美麗的手套》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⒈對孩子現有繪畫水平的分析。對于大班上學期的孩子來說,孩子的繪畫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會畫一些簡單的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