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7-2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導讀:家長們就擔心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業內人士指出,家長們催孩子學英語,多半有“跟風”的“嫌疑”,而這類家長中,要數80后好強父母最盛。而在“跟風”的同時,很多真相他們并沒看清楚。
真相一:教育市場上“少兒幼兒”概念混淆
少兒英語培訓市場商機巨大,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介入其中,并在“蛋糕”爭奪戰中,鼓吹各式各樣的教育理念,讓愛子心切的家長們心潮澎湃:“學英語要從娃娃抓起”、“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在這些口號中也混淆了教育階段概念,將本該在少兒階段學習的東西教給仍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
其實少兒英語教育針對的是7-12歲階段的學生,這部分受教育群體基本處于小學階段。少兒英語教育除了要培養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外,還會加上一些認讀方面包括語法方面和應用技能方面的培養。
而學齡前4-6歲的兒童處于幼兒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接受的應當是幼兒英語教育,主要以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激發其英語學習熱情、培養對英語的興趣。
4歲以前的孩子,許多教育專家一般不建議到專門的英語培訓機構學習,在早教機構、幼兒園“接觸”一下外語即可。按照小學英語特級教師、福建師大附小校長林泰昌的話說:單純“接觸”一下英語,沒有學習“任務”,小學到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家長真的不必太著急。
真相二:低齡學習也有“副作用”
曾經在小學一二年級嘗試過少兒英語教學實驗的英語特級教師承認“效果不好,要到三年級這個階段,孩子心智的成熟度才能跟得上。”
低齡學習,不僅不能達到家長的期望,揠苗助長反而會帶來許多負面效果。現在學齡前兒童超前學習的風氣很濃,但國家規定6歲以后入學,是科學研究后根據孩子生理和心智發展做出的界定,超強度的學習(不僅僅是英語學習方面),是導致許多孩子坐姿握姿不正確的罪魁禍首,因為年紀小,握不住、坐不直等壞習慣養成就難改了。
學齡前兒童應注重習慣養成,而不是學習“任務”的完成,許多超前學習的孩子進入小學后,由于“之前都學過了”,因此不專心聽講。剛一開始可能學習成績還不錯,但這只是在“吃老本”,掩蓋了不良學習習慣的形成,當家長還在沾沾自喜的時候,巨大的危機正在形成。
真相三:“起跑線”只是個夸張的謊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早教機構鼓吹“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娃娃兵”的英語培訓掀起前所未有的浪潮,與80后家長自身的特點不無關系。80前后的家長,成長于經濟起飛的階段,在這個不注重家族背景的階段,即使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越過高考的“龍門”,通過教育的力量,也可以成長為都市新貴,因此這一代人對教育的回報充滿信心。
80前后的家長當年大多都是獨生子,特殊的成長背景讓他們驕傲、任性、爭強好勝,他們會在不由自主中把這種強烈的好勝心延續到孩子的教育上,形成一種教育的“攀比”,現在的寶貝都是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一般有6個家長投資一個,強大的家庭經濟實力,也讓家長們在起跑線的追逐上更加大手筆。
“其實哪有完全持平的起跑線?每個孩子的天賦是不一樣的,家長要正確看待起跑線的問題。”專家說,建議家長要用“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的學習。“家長的心態,決定孩子的學習成果。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能讓孩子在以后學習中找到成就感。但家長如果帶著某種特別的目的(如攀比),就容易產生錯誤的教育方法。”
很多家長存在認識誤區:看別人家孩子學什么了,就覺得自己家孩子也得學,不管課程是否超出孩子的年齡承受范圍。碰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會建議家長從孩子的接受能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